地面气象观测电码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9
民航气象文件解读案例2010年4月10日,一架载有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政府和立法机构众多高官的图-154型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共97人全部遇难,驾驶失误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
录音内容显示,机场塔台航管对飞机驾驶发出的警告指令,机场浓雾不宜降落,飞机驾驶员亦未接受建议指令改至其它机场降落,仍然试图降落,最终失败酿成悲剧。
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目前,中国民航地面气象观测主要有例行观测(METAR)和特殊观测(SPECI)。
二、预报的应用(即TAF)三、航路重要气象情报的应用即SIGMET、AIRMET、火山重要情报(SIGMET FOR VA)等一、地面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METAR ZGSZ 200800Z VRB02MPS 3000 R16/0650D BR FEW020 SCT050 OVC80 26/24 Q1003 NOSIG=当在观测时间内,出现以下情况时,使“CAVOK”这个术语a)能见度10公里以上;b)没有低于1500米(5000英尺)的云,或没有低于扇区最高低限海拔高度的云,两者取其大,并且没有积雨云;c)没有对航空重要的天气现象。
例行观测报跑道视程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分现在天气和近时天气两种。
所谓现在天气现象是指观测时存在的天气现象近时天气则指观测前十分钟内存在但观测时不存在的天气现象。
(REnn)实况、预报、特选报中常见的天气描述云组云量云高以“NNNhhh”的形式报告,其中“NNN”为云量,“hhh”为云高。
云量按八分量进行观测,即把天空分成八等分,看天空被遮住几分,云量就是八分之几。
按照《国际航空气象电码》规定,对云量,按FEW(1-2)、SCT(3-4)、BKN(5-7)、OVC(8)进行报告;云高,3000米以下,以30米(100英尺)为单位,3000米以上,以300米(1000英尺)为单位编报;云状,只报告积雨云(CB)和浓积云(TCU)。
云及过去天气等电码符号表电 码N总云量W 1W 2 过去天气h云高(m)云的种类Nh有C L云时C L 总量,无C L 云时的C Mm 云量C L 低云族C M 中云族C H 高云族0 无 云<50没有低云 没有中云 没有高云11 50淡积云和(或)碎积云透光高层云毛卷云12 2~3100浓积云蔽光高层云或雨层云密卷云334沙(尘)暴或吹雪雪暴200 秃积雨云透光高积云伪卷云445雾或霾300积云性层积云 荚状高积云 钩卷云556毛毛雨600普通层积云成带或成层的透光高积云卷云或卷层云,云层高度不及45°667~8非阵性的雨 1000层云和(或碎层云)积云性高积云卷云或卷层云,云层高度超过45°8 79或 10非阵性固体降水或混合降水1500碎雨云复高积云或蔽光高积云卷层云布满天空9810阵性降水 2000积云和普通层积云 堡状或絮状高积云 卷层云未布满天空 109不 明雷暴(或伴有降水)鬃积雨云混乱天空的高积云卷积云×天气现象的填图符号及电码表WW0 1 2 3 400 烟10 轻雾散片浅雾浅雾闪电视区内有降水未及地20观测前有毛毛雨观测前有雨观测前有雪观测前有雨夹雪观测前有毛毛雨或雨30沙(尘)暴减弱沙(尘)暴无大变化沙(尘)暴加强强沙(尘)暴减弱强沙(尘)暴无大变化40 近区有雾散片的雾天顶可辨雾渐减弱天顶不可辨雾渐减弱天顶可辨雾无大的变化50间歇性轻毛毛雨连续性轻毛毛雨间歇性毛毛雨连续性毛毛雨间歇性浓毛毛雨60 间歇性小雨连续性小雨间歇性中雨连续性中雨间歇性大雨70 间歇性小雪连续性小雪间歇性中雪连续性中雪间歇性大雪80 小阵雨中阵雨大阵雨小阵性雨夹雪中或大阵性雨夹雪90 中或大冰雹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小雨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中或大雨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小雪或雨夹雪或霰冰雹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中或大雪或雨夹雪或雹霰WW 5 6 7 8 900 霾浮尘扬沙或尘土视区内有尘卷风视区内有沙(尘)暴10视区内有降水在五公里外视区内有降水已及地雷暴飑龙卷20 观测前有阵雨观测前有阵雪或阵雨夹雪观测前有冰雹或霰(或伴有雨)观测前有雾观测前有雷暴(或伴有降水)30强沙(尘)暴加强弱低吹雪强低吹雪弱高吹雪强高吹雪40天顶不可辨雾无大的变化天顶可辨雾变浓天顶不可辨雾变浓天顶可辨雾并有雾凇天顶不可辨雾并有雾凇50连续性浓毛毛雨轻毛毛雨并有雨凇中或浓毛毛雨并有雨凇轻毛毛雨夹雨中或浓毛毛雨夹雨60 连续性大雨小雨并有雨凇中或大雨并有雨凇小雨夹雪(或轻毛毛雨夹雪)中或大雨夹雪(或中浓毛毛雨夹雪)70 连续性大雪冰针(或伴有雾)米雪(或伴有雾)孤立的星状雪晶(或伴有雾)冰粒80 小阵雪中或大阵雪小阵性霰或伴有雨或雨夹雪中或大阵性霰或伴有雨或雨夹雪小冰雹或伴有雨或雨夹雪90观测时有雷暴伴有雨或雪或雨夹雪观测时有雷暴和冰雹或霰观测时有大雷暴和雨或雪或雨夹雪观测时有雷暴和沙(尘)暴和降水观测时有大雷暴和冰雹或霰。
重要天气报编发规定及有关问题说明一、重要天气报电码型式0 段(WS) GGggW0 IIiii1段 6RRR1 7R24R24R24R24 911fxfx 915dd 919MwDa 925SS 934RR 939nn 94917 95VVV 957ww(一)0段为必报段。
(WS)—报类指示组。
GGgg—不定时报中,为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北京时),GG报时数,gg报分钟数;定时报中,GG报正点时数,gg固定报00,W0固定报0。
IIiii —区站号。
(二)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大风、龙卷、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等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二、编报主要总则(一)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1、降水、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2、大风、龙卷、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采用不定时发报;3、观测到以上第2中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4、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包括前一种现象的报还没有发出,又有另一种或几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合并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告,各有关电码组按照电码型式顺序一一编发。
此时,0段中的GGgg编报最后一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
5、凡能在天气报和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报的,不再单独拍发重要天气报。
即降水、积雪、雨凇(6RRR1 7R24R24R24R24 925SS 934RR)不再单独拍发定时重要天气报。
6、在编发02、08、14、20时地面天气报或加密气象观测报的时次,整点前半小时内观测到大风、龙卷、冰雹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可以并入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报。
7、重要天气报告的观测编报时间与危险报、航空报或地面天气报重叠时,应先发危险报、天气报、航空报;与加密气象观测报重叠时,应先发重要天气报告。
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使用说明一、简介随着《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铺开,老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要求,因此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组织编写了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为了方便新《规范》的推行和应用,监测网络司同步组织研制了电子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电子版《规范》利用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电子文本进行编排,运用超媒体(Hypermedia)技术,并适当补充气象云图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组织有序、查阅方便的电子书,是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配套的技术资料。
电子版《规范》运行于WINDOWS 98及后续的操作系统,要求操作系统上有CHM帮助系统。
二、功能电子版《规范》内容主要包括: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按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电子文档编排,因电子版研发在纸质规范印刷之前,故页号未能一一对应。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1999年颁布的《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气象云图、主要是中国气象局印制出版的《气象云图》画册,包括将所有云状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信息。
气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气象法》、国务院关于观测环境保护的有关文件等法律、法规。
业务管理规章国家局制定的有关气象业务方面的规定。
地方业务管理规定为各省设定统一的挂接接口,由各省将本省有关文件按指定格式编辑处理后编译成CHM文件挂接到系统中。
相关网站的链接主要提供国内外有关气象方面的网站链接。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CHML文件,可以利用WINDOWS帮助系统提供的“目录”、“索引”、“全文搜索”等多种检索方式进行浏览和查阅。
下图是电子版“规范”的主界面。
三、安装1、运行安装包中的“setup.exe”程序,按照提示进行操作,系统将自动完成程序安装。
2、软字库的安装:天气现象等特殊符号需要自编“软字库”<eudc.euf>、<eudc.tte>的支持,此软字库与AHDM50软字库相同,若已安装过则不需要安装,否则需要将这两个文件拷贝系统字库所在的文件夹,但还需要手工进行链接,具体操作如下:a、在windows98(95)操作系统中,将安装目录下的<eudc.euf>、<eudc.tte>两个文件拷贝至windows文件夹中;winnt(xp)操作系统中,将安装目录下的<eudc.euf>、<eudc.tte>两个文件拷贝至系统目录下fonts文件夹中。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0段(WS)GGggW0IIiii1段6RRR1 7R24R24R24R24911f x f x915dd 919M w D a925SS 934RR 939nn 96RRR 97RRR 98RRR2段555××(其后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电码组)二、编报总则2.1本电码供陆地测站编发降水、大风、龙卷、积雪、雨凇和冰雹等重要天气报告使用。
2.2本电码分为三段:2.2.1 0段为必报段。
每份重要天气报告都必须编报本段。
2.2.2 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2.1条所列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2.2.3 2段为补充资料段。
555××组为指示组,其后的电码组按本省(区、市)气象局的规定编报。
2.2.4 当1段或2段没有应编报的资料时(包括1段中所要编报的资料已在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地面加密报中编报的情况),整段省略不报。
2.3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2.3.1 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即在规定时段内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规定的发报时次(见2.4条)正点后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3.2 大风、龙卷、冰雹(以及累积降水量)采用不定时发报,即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4 1段内所列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见表一。
2段内各省(区、市)规定的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自行确定。
(1)表一中所列重要天气发报项目和发报标准,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省(区、市)服务需要和国家气象中心的要求,自行研究确定。
(2)对于冬季常年积雪、服务上又无需要的测站,有关省(区、市)气象局可从实际出发,制定停发积雪报的规定。
地面测报选编天气现象代码要点怀化气象论坛管理员极光1、引言地面观测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电码是观测部门和预报部门之间传递气象情报的手段。
地面气象观测中天气现象的电码多达一百个,特别是选编过去天气现象代码W1W2时有很多特殊规定2、关于雷暴和降水编报的特殊规定为了直观地表示雷暴和降水编报的特殊规定,我们根据省局业务处《关于气象电码的问题解答》中雷雨天气选编7组的表格来说明(见表1)表1 雷雨天气选编7组2.1.1 时间概念清楚雷暴期间与非雷暴期间等时间概念的划分对正确选编7组非常关键。
当雷暴出现在过去一小时内时,降水分为雷暴开始之前的降水和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两种情况。
例如60 1320-1348/171320-1324(本文中的所有例子中天气现象符号参照测报软件AHDOS中的输入方法,60表示雨,17表示雷暴,80表示阵雨,70表示雪,31表示沙尘暴),例中的普通雨属于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
注意下例中属于过去一小时内雷暴开始之前的降水,60 1320-1348/17 1250-1255 1321-1324/。
当雷暴出现在过去一小时之前时,降水分为雷暴期间和非雷暴期间的降水。
雷暴期间的降水是指降水在过去一小时之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包括在雷暴的起止时间范围内。
例如:80 1150-/60 1220-1248/17 1150-1247/中的阵雨属于雷暴期间的降水,而普通雨是非雷暴期间的降水。
以下两例是非雷暴期间的降水:例1、80 0810-1210/17 0810-1209例2、80 0810-1210/17 0811-1210而80 0810-1310/17 0810-1309/在过去一小时之前的降水是雷暴期间的降水。
2.1.2 区分降水性质过去一小时内出现的阵性降水和过去一小时内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不论性质、态相是否有变化)都不再选编W1、W2。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