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m2000

反应后质量/g00m3m4m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m1=1/9m4时,R是H2

②m1+m2=m3时,R是C或CO

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

④8m3/11+8m4/9+4m5/7≥m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

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

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CO2 + 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 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

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100%=4m5/7,

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 ,正确。故选D。

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 2g

B.26.6g

C.26. 0g

D.25. 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

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

Mg+CuCl=MgCl+Cu

22

2464

7.2g x

2464

=

7.2g x

x=19.2g

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

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

Fe+CuCl=FeCl+Cu

22

5664

5.6g y

5664

=

5.6g y

y=6.4g

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

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故选B。

【点睛】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B、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错误;C、由A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硝酸钾,正确。故选D。

4.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A.X:Cu Y:CuO Z:CuSO4

B.X:CO2 Y:O2 Z:CO

C.X:CaCO3 Y:CaO Z:Ca(OH)2

D.X:NaOH Y:NaCl Z: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锌、镁、铝、铁等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Cu→CuO→CuSO4→Cu,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B、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或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能生成二氧化碳,

CO2→O2→CO→CO2,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C、煅烧碳酸钙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或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时,能生成碳酸钙,CaCO3→CaO→Ca(OH)

2→CaCO3,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铜、氯化亚铁等物质反应时,能生成氯化钠和相应的盐,氯化钠和其它物质不能通过一步转化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NaOH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Cl,Na2CO3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OH,但是NaCl不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2CO3,选项错误,故选D。

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答案】D

【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B选项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C选项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不能说明对应关系,因为没有具体说明金属的量;D选项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酸碱盐反应时先发生酸碱中和,然后碱盐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C

考点:酸碱盐、金属的性质、催化剂

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

②⑤④①③

故选D.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

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 CaCO3、NaOH、Ba(OH)2、 BaCl2、 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

FeCl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而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所以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根据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钡,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可以产生碳酸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根据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不可能为硫酸钡,故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钠。白色固体若含两种物质,则根据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而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钡,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则这两种物质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钡;

白色沉淀含有三种物质,则三种物质可能的组合为:(1)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2)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氯化钡;(3)碳酸钙、氢氧化钠与氯化钡;

如果白色固体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最多含有这四种物质。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或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故A不符合题意;

B. 根据以上分析,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钡。故B不符合题意;

C. 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

化钠和氯化钡,所以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故C 符合题意;

D. 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5种情况。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先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排除,一定存在的物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再根据题意组合可能的物质种类。

9.将CO 通入盛有12.0g 的Fe 2O 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 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 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 2O 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 2O 3→Fe 3O 4 →FeO →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4.2g

D .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6.6g 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6.6g 100%=2.4g 44

?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2g-2.4g=9.6g ;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 ,设FeO 的质量为x 232

Δ

Fe O +CO 2FeO +CO 16014412g x

16012g =144x x=10.8g

设12gFe 2O 3完全反应生成Fe 的质量为y 232

Δ

Fe O +3CO 2Fe +3CO 16011212g y

16012g =112y y=8.4g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

的质量为()

16

9.6g-8.4g100%=5.4g

72

??

÷?

?

??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

22

Fe+2HCl=FeCl+H

562

9.6g-5.4g z

56 4.2g

=

2z

z=0.15g

【详解】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9.6g>8.4g,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正确;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6.6g-2.4g=4.2g,故C正确;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故D正确。

故选:B。

10.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

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Δ

MgO + 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

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

A 、图中a 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 说法正确;

B 、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Δ22Mg(OH)=MgO +H O

58180.9m g

58m =180.9g

,解得:m=2.9g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32CaCO =CaO +CO 1004410g n

高温

10010g =44n

,解得:n=4.4g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10g 100%100100%52.6%7.6g

???≈>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

成分为CaCO 3、MgO 、CaO ,故B 说法错误;

C 、图中ab 间任一点(不包括a 、b 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故C 说法正确;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 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的质量为(12.0-x )g ,故D 说法正确。

故选:B 。

1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CO 和CO 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 .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答案】C

【解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A.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因此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 CO 和CO 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金属钠和铝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由构成金属的原子保持,而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选C

12.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2H5OH)。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

C.白色固体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D.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答案】B

【解析】

A、由于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实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由于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白色固体M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杂质,可能含有碳酸钙;

D、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故选B.

点睛: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是,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1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答案】B

【解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

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故选B。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

C.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

【答案】B

【解析】A、不知道溶液的状态,故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相等,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正确;C、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错误;D、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表明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

B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入足量的铜粉

C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稀盐酸

D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加入足量的碳酸钙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硫酸亚铁,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能达到除杂目的;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6.某不纯的氯化钙样品中含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取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澄清的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8.7克沉淀,则关于该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推断正确的是

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镁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C.只有氯化钠、没有氯化镁D.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假设11.1g是纯的氯化钙,产生氯化银的质量为x CaCl2~2AgCl

111 287

11.1g x x=28.7g

设纯净的氯化镁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y

MgCl2~2AgCl

95 287

11.1g y y=33.5g

设纯净的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z

NaCl~AgCl

58.5 143.5

11.1g z z=27.2g

因为氯化钙反应产生的沉淀正好是28.7g,因此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要么这两种物质都没有,只含有不能反应的硝酸钾,因此: A、氯化铁显黄色,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则一定没有,一定含有氯化镁,错误;B、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否则产生的沉淀会大于28.7g,错误; C、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而不是氯化镁和硝酸钾的组合,错误;D、若含有氯化镁,则一定含有氯化钠,因此可能是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的组合,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结合纯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及氯化镁、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17.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不断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钠的质量不再改变;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中氢气的质量增加,硫酸完全反应,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但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8.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个操作过程,其中与事实不相吻合的是:

A.一定量Ba(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

B.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C.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固体KNO3

D.质量相同的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制取O2

【答案】C

【解析】A. 一定量Ba(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硝酸钡反应完后硫酸钡的质量不再增加;B.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由酸性逐渐变成碱性,溶液的pH增大,组后溶液的pH大于7;C. 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固体KNO3,开始时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大于零,加入硝酸钾固体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错误;D. 质量相同的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制取O2,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比没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但是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选C

19.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A,取 5.6g 该样品与100g 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m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 m<1.8

B.若 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若 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 A 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 m>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假设5.6g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盐酸溶质的质量为y,

2

NaOH HCl NaCl H O

4036.518

5.6g y x

+=+

4036.518

5.6g y x

==

解得:x=2.52g y=5.11g

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z,

2 KOH HCl KCl H

5618

56g z O

.

+=+

5618

5.6g z

=

解得:z=1.8g。

【详解】

A、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2.52g,错误;

B、因为全部为氢氧化钠生成水的质量为2.56g,所以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正确;

C、根据B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因为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大于1.8g,而单独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等于1.8g,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的质量必然大于1.8g,错误;

D、由题意可知,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m 可以小于或等于1.8,错

误。故选B。

2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色粉末加足量的水,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滤液,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铜;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可以是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正确;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分别是: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正确;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分别是:碳酸钙;碳酸钙、氯化钡;碳酸钙、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钡、硝酸钡,正确;

④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分别是: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正确。

故选: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过程

(实验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 在A 、B 中各放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A 中加入

约1/3试管的80℃水,A 、B 中白磷均不燃烧;

② 从a 处通入O 2使A 中热水恰好完全进入B 中,A 中白磷

燃烧,B 中白磷不燃烧;

③ ,B 中白磷燃烧。

(实验2)探究MnO 2在H 2O 2分解中的作用

① A 中加入约1/3试管的H 2O 2溶液,B 中放入一面粘有

MnO 2的玻璃片,A 、B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 从c 处抽气,使A 中液体进入B 中,观察到玻璃片上粘

有MnO 2的一面产生大量气泡,另一面无明显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步骤③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得出“MnO 2是H 2O 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你的判断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从a (或c )通入O 2 步骤① B 中白磷不燃烧,步骤③ B 中白磷燃烧

222222H O 2H O +nO O M 不能,因为没有证明MnO 2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1:步骤③中的操作是从a (或c )通入O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B 中的白磷没有氧气,故要使B 中的白磷燃烧,故要通入氧气;步骤① B 中白磷不燃烧,步骤③ B 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的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22MnO 2H 2O + O 2↑;催化剂具有“一变二不变”的特点,即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于还没有判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故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2.通过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①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装置 B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③装置 C 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I.给装置 A 中通入 0.1mol 二氧化碳,装置 C 中可生成 0.2mol 铜

II.装置 C 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与装置 D 中增加的质量相等

III.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C 处酒精灯

IV.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答案】2

C+CO 2CO 高温 吸收剩余的 CO 2 2ΔCO+CuO Cu+CO III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装置A 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CO 2CO +高温; ②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故装置B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CO 2; ③装置C 中黑色固体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红色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

2CO CuO Cu CO ?++; ④I 、根据反应2C CO 2CO +高温,2CO CuO Cu CO ?++可知,给装置A 中通入0.1mol 二氧化碳,装置C 中不一定生成0.2mol 铜,因为反应物碳和氧化铜的量没有确定,故选项错误;

II 、根据装置C 出的反应,2CO CuO Cu CO ?++,装置C 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为一份氧原子的质量,装置D 中增加的质量为一份二氧化碳的质量,两者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III 、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倒吸应先熄灭C 处酒精灯,冷却再熄灭A 的酒精喷灯,故选项正确;

IV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将一氧化碳全部排至气球中,防止污染空气。

23.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作用是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图2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当观察到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OH 除去水煤气中的CO2Fe3O4(3)证明气体药品中的CO2在A中已被完全吸收 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C中的变浑浊

【解析】

(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首先要除去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故A 中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用来验证一氧化碳.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因为小明没有肯定的排除原有二氧化碳的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当观察到 B 处不变浑浊,C处变浑浊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点评】检验一氧化碳时,经常通过验证其生成二氧化碳来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因此,原气体中不能混有二氧化碳,必须除去.

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下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实验Ⅰ可以证明。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现象。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答案】(1)钠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酚酞试液含有水

(3)有白色沉淀生成

(4)碳酸根离子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离子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Ⅰ是滴入NaCl溶液,含有钠离子,故通过现象:无色酚酞溶液不变红,可以证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通过现象无色酚酞溶液不变红,目的是证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理由是:酚酞试液含有水,但酚酞溶液是无色的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发生反应:CaCl2+K2CO3==CaCO3↓+2KCl,故现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4)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碳酸根离子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离子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考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

25.同学们探究盐酸的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填序号),写出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E中反应可用于生活中铁锈的去除,E中的现象是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5)掌握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老师带领大家设计了一款新游戏—“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小丽想用一颗棋子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NaHCO+HCl=H O+2NaCl+CO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铜的金属【答案】BD

322

Fe O+6HCl=2FeCl+3H O B

活动性顺序在氢后面生成黄色溶液2332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氧化铁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

【详解】

(1)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二模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式中,运算结果为x2的是() A.x4﹣x2B.x4?x﹣2C.x6÷x3D.(x﹣1)2 【分析】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计算,判断即可.【解答】解:x4与x2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A选项错误; x4?x﹣2=x2,B选项正确; x6÷x3=x3,C选项错误; (x﹣1)2=x﹣2,D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函数中,图象在第一象限满足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少的是()A.y=2x B.y=C.y=2x﹣3 D.y=﹣x2 【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y=2x图象在第一象限满足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故此选项错误; B、y=,图象在第一象限满足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 C、y=2x﹣3图象在第一象限满足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故此选项错误; D、y=﹣x2,图象在第四象限满足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3.关于x的方程x2﹣mx﹣1=0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D.不能确定 【解答】解:△=(﹣m)2﹣4×1×(﹣1)=m2+4, ∵m2≥0, ∴m2+4>0,即△>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

4.今年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植树小组16名同学的树苗种植情况如下表:植树数(棵) 3 5 6 7 8 人数 2 5 1 6 2 那么这16名同学植树棵树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5和6 B.5和6.5 C.7和6 D.7和6.5 【解答】解:∵植树数为3的有1人,植树数为5的有5人,植树数为6的有1人,植树数为7的有6人,植树数为8的有2人,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7, ∴众数为7; ∵一共有16名同学, ∴因此其中位数应是第8和第9名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为(6+7)÷2=6.5, 故中位数为:6.5. 故选: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如果||=||,那么= C. D.若非零向量(k≠0),则 【解答】解: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错误.模相等的向量不一定相等,符合题意. C、正确.向量的解法返回加法交换律.不符合题意. D、正确.根据平行向量的判定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向量的判定,向量的加法交换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归类物质(或元素) A常见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B常见合金生铁、铜绿、硬铝 C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 D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碘、锌、硒、钙等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 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选C 2.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 ...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甲是碳酸钙,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因此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分解生成氧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碳和水也能反

应,因此丁可以是单质碳,选项B正确; C.若甲是碳酸钠,如果跟硫酸反应则乙是硫酸钠,但硫酸钠转变成的丙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则丁不可以是氯化钡,选项C错误;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正确。故选C。 3.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Ⅰ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Zn、稀H2SO4Cu、稀H2SO4 ⅡKNO3NaCl BaCl2Ba(OH)2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 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 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 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4.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化学试卷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向500g 3AgNO 溶液中加入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 燥得34.8g 滤渣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得知,铜元素在滤液和滤渣中的质量比为4∶3 (洗涤液也一起合并入滤液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滤渣中不含铁 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C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 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 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 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为56。设混合粉末中含有x 克的铁,含有y 克的铜。则混合粉末质量:11.2x y +=; 设与铁反应生成的银为m 1克,与铜反应生成的银为m 2克,与铁反应的硝酸银为m 3克, 与铜反应的硝酸银为m 4克,参与置换反应的铜的质量为47 y 克,未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37 y 克。则: 3331 Fe +2AgNO =Fe(NO )+2Ag 56 340216x m m 1 56216x m = ;356340x m = 1277m x =;38514 m x = 3342Cu +2AgNO =Cu(NO )+2Ag 64340 21647m m y 24647216y m =;4 4647340y m = 22714m y = 48528 m y =

生成银的质量:122727714m m x y += + 滤渣的质量:12334.87 m m y ++= 联立解得:x=5.6,y=5.6,m 1=21.6,m 2=10.8,m 3=34,m 4=17 【详解】 A 、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 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故A 选项正确; 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5.6=100%=50%11.2 ?,故B 选项错误; C 、铜未完全反应则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完全反应,滤液中没有银离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沉淀产生,故C 选项正确; 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17= 100%=10.2%500 ?,故D 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 2.现有一包由5.6g 铁、7.2g 镁、1.0g 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 2溶液 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 .26. 2g B .26.6g C .26. 0g D .25. 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 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 设7.2g 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 22Mg +CuCl =MgCl +Cu 24 647.2g x 2464=7.2g x x=19.2g 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 设5.6g 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

2019上海市长宁区中考英语二模含参考答案

长宁区中考英语质量抽查试卷 (满: 150 考试时间: 100分钟) Part 1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 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 (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 片) (6分)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4. _____ 5. _____ 6. _____ 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 (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在答案)( 8分) 7. A) A policeman B) An artist C) An actor D) A teacher. 8. A) Rainy B) Snowy. C) Cloudy. D) Windy. 9. A) Brown B)Black. C) White. D) Blue. 10. A) 8. B) 12. C) 16. D) 24. 11.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post office. C) At school D) At home. 12.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Assistant and Customer. C) Doctor and patient D) Librarian and Clerk.

13. A) Sign for people. B) Make a new film there C) The boy didn't pass his physics test. D) Do something for special people 14. A) The mother got very angry. B) The teacher felt very surprised. C) The boy didn't pass his physics test. D) The boy wanted to give up . 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 符合的用“F表示) (6分) 15. The writer walked to a new school for the first time on a cold morning. 16. A girl happened to fall of her bicycle a few steps in front of the writer. 17. The word Thank you from the girl made the writer feel very nervous. 18. The writer sat down. beside a girl and they greeted each other at once. 19. Carrie offered to share her English textbook with the writer in the first class. 20. The writer's first and best friend at his new class was his English teacher D.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听短文, 完成下列内容,每空格限填一词) (10分) 21. In 1990, about _____ _____of the people lived in cities 22. In the 1950s, people _____ _____to find new jobs and a better life 23. Families want to live in a city with _____ _____and schools. 24. Suburbs have _____ _____for schools, clinics, shopping malls, and zoos. 25. Some students go to universities in another country to _____ _____ other places Part 2 Phoneties , Grammar and Vocabulary (第二部分语音、语法和词汇) I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共20分) vg /?2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pronounced as /hA) hang B) huge C) hug D) hungry 2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underlined parts is different in pronunciation? A) chemistry B) channel C) beach

2018年上海高三年级英语二模翻译汇总(含答案解析)

2018上海英语高三二模翻译汇总 宝山 72.我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抱乐观态度。(optimistic) I am optimistic about the result of the game /match. 73. 许多人把迟到看作是一个小问题,其实不然。(think) Many people think of being late as a small problem, but in fact it’s not./it can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 74.无人驾驶技术解决了人们的困惑,使开车打电话成为可能。(…it…) Driverless technology solves people's puzzle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make a phone call /talk on the phone while driving. 75. 人生中最可怕的不是你即使努力了仍一事无成,而是碌碌无为却以平凡可贵安慰自己。(...not...but...) The most horrible/terrible/ dreadful/ fearful/ frightening/frightful thing that can happen in your life is not that you achieved/accomplished nothing even though you tried, but that you do nothing at all/give up and tell yourself it is precious to be just ordinary. 崇明 72. 何不利用这宜人的天气出去野餐呢?(advantage) 73. 当你对情况一知半解时,不要随意发表见解。(knowledge) 74. 到底是什么促使你放弃了这么稳定的工作,来到这个偏远地区保护野生动物?(it) 75. 人工智能正以如此快的速度改变着整个世界,你很难预测未来的生活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So) 72. Why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e agreeable weather and go out for a picnic? (1+1+1) 73. When you have a limited/foggy knowledge of the situation, don’t express your opinions

上海市各区2018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 3

化学用语 【2018年上海杨浦区二模】7.对碳原子核外两个未成对电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云形状不同 B. 自旋方向相同 C. 能量不同 D. 在同一轨道 【答案】B 【2018年上海闵行区二模】1.关于 说法错误的是 A .质子数为7 B .中子数为7 C .质量数为14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4 【答案】D 【2018年上海闵行区二模】4.丙烷和丁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互为 A .同系物 B .同素异形体 C .同分异构体 D .同位素 【答案】A 【2018年上海奉贤区二模】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 A .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CO 2分子的电子式: C .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达式: D .CO 2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B 【2018年上海崇明区二模】2.某微粒结构示意图 ,有关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0 B .带12个单位正电荷 C .电子式为2Mg D .最外层电子数为0 【答案】C 【2018年上海青浦区二模】10.标准状况下的1mol N 2和1mol 13 C 2H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质量相等 B. 体积相等 C. 质子数相等 D.共用电子对数目相等 【答案】D 147 N

【2018年上海普陀区二模】2、据报道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 3分子。H 3与H 2属于( ) A. 同素异形体 B. 同分异构体 C. 同系物 D. 同位素 【答案】A 【2018年上海普陀区二模】7、2016年IUPAC 将117号元素命名为Ts (中文名“石田”,ti án ) ,Ts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s 与F 同主族 B. Ts 的最外层p 轨道中有5个电子 C. 在同族元素中Ts 金属性最强 D. 中子数为176的Ts 符号是176117Ts 【答案】D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二模】2.12C 和13 C 原子之间,相等的是( ) A. 原子质量 B. 中子数 C. 质量数 D. 电子数 【答案】D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二模】12.有关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式为 H [:O :H] + - ???? B. 是直线型分子 C. 是非电解质 D. 可以作氧化剂 【答案】D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二模】21.钾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C 和N 的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C_______N (填“>”、“=”或“<”)。 【答案】21.K + (1分);1s 2 2s 2p 2 (1分);>。 【2018年上海静安区二模】3.属于同位素的两种微粒是 A .H 2和D 2 B .2 He 和3 He C .CH 4和C 2H 6 D .O 2和O 3 【答案】B 【2018年上海静安区二模】4.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 .羟基电子式 B .S 2-的结构示意图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D .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的氯原子 17 37 Cl 【答案】A 【2018年上海静安区二模】 21. 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其最外层有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英语二模(含答案)

2016学年第二学期黄浦区初三模拟考 英语试卷2017.4 Part II 第二部分语音、语法和词汇 II.Choose the best answer(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共20分) 2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pronounced[fe?]? A) fillB) fair C) fear D) fire 27. After a long journey, the old man sat down and had _____ short rest. A) aB) an C) the D) / 28. Everybody rose and clapped their hands _____ the end of the concert. A) by B) in C) at D) for 29. Studies show that less active students in class require a little more _______ A) prize B) task C) friend D) care 30. Jane took _____ look at her house the moment she started her car. A) other B) others C) another D) the other 31. Benjamin was born in Boston ______ the morning of January 17, 1907. A) in B) on C) at D) by 32. The waiter was asked to welcome guestswith _____ smile and bow. A) friendly B) kindly C) politely D) happily 33. It’s important for a teacher to express _______ clearly in class. A) he B) him C) his D) himself 34.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Google Play is one of ______ apps in the world. A) popular B) more popular C) most popular D) the most popular 35. The newspaper says house prices in Australia are expected ______ by 10% in 2017. A) rise B) rising C) to rise D) to rising 36.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stop air pollution, ________ we will have no fresh air. A) or B) for C) but D) so 37. Taobao shop owners are busy _____ clothes for their online customers. A) pack B) to pack C) packing D) to packing 38. More than six million guests ______ Shanghai Disneyland Park since last June. A) visit B) visited C) were visiting D) have visited 39. Listen! Someone ______ at the door. Please go and answer it. A) knocks B) is knocking C) has knocked D) was knocking 40. Passengers must not leave their seats ______ the plane comes to a full stop. A) until B) since C) if D) become 41. Many parts of this car_____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Thailand. A) produce B) produced C) are produced D) was produced 42. We _____ respect the local culture and customs when traveling abroad. A) can B) need C) may D) should 43. _______ good time they are having with their family on the beach! A) What B) How C) What a D) How a 44. --What about reading loud to practice our spoken English? --_________

2019年上海市高三二模数学填选难题及解析

2019年上海市高三二模数学填选难题解析 2019-04-15 1. 宝山 11. 已知无穷等比数列1a ,2a ,3a ,???各项的和为92,且22a =-,若49 ||102 n S --<, 则n 的最小值为 【解析】10. 根据题意,0||1q <<, 1912a q =-,12a q =-,解得1 3 q =-,16a =, ∴1(1)91[1()]123n n n a q S q -= =---,∴49911 ||()22310 n n S -=?<,且n ∈*N ,∴10n ≥, 即n 的最小值为10. 12. 在线段12A A 的两端点各置一个光源,已知1A 、2A 光源的发光强度之比为1:2,则该线段上光照度最小的一点到1A 、2A 的距离之比为 (光学定律:P 点的光照度与P 到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 【解析】1:设1PA a =,2PA b =,不妨设线段12A A 定长为d ,1A 光源的发光强度为定值1,则2A 光源的发光强度为2,即转化为“已知a b d +=,当22 12 a b + 取得最小值时, 求 a b 的值”,∵2133a a a ++≥=,223b b b ++≥= 相加,即2212223a b a b +++≥+a b d +=,∴2212 32d a b +≥+,当且仅 当21a a =,22 b b =时等号成立,即1a =,b =,∴距离之比为. 16. 设向量(,,0)u a b =,(,,1)v c d =,且22221a b c d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向量v 与z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定值(与c 、d 之值无关) B. u v ? C. u 与v 夹角的最大值为34 π D. ad bc -的最大值为1 【解析】选B. 结合空间直角坐标系,u 、v 向量如图,由题意,u OU =,v OV =,图中 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1. A 选项,4 VOz π ∠= ,即v 与z 轴正方向夹角为 4 π ,正确; B 选项,结合投影的几何意义,2 ||1u v u ?≤=,即u v ?的最大值为1,∴B 选项错误; C 选项,VOU ∠最大值为 34π,正确;D 选项,∵111||222 V OU S ad bc OV OU ''=-≤??=, ∴1ad bc -≤,正确;综上所述,选B.

上海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上海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2020·吴江模拟)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水标志”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 . 水 B . 氯化钠 C . 金刚石 D . 铜 3. (2分)(2018·翁牛特旗模拟)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 碱的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D .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4. (2分)(2017·射洪模拟) 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②2NH3③SO2④CuO⑤Mg2+⑥2OH﹣⑦H2O. A .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D .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5. (2分) (2018九上·合肥期中) 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 .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化学变化 C .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个数比为2:1 D . 10ml苯和10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6. (2分) (2019九上·霞山月考) 下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 A . ①②③④表示四种元素 B . ①和③均表示离子结构 C . 粒子④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 粒子③表示阳离子 7. (2分) (2016九上·港南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 .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 C .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8. (2分) (2015九上·达州期末)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 . ③⑤ B . ①②⑤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⑤

沪教版(上海)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2KMnO4K2MnO4+MnO2+O2↑。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B. C. D. 【答案】A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4.2g D .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6.6g 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 6.6g 100%=2.4g 44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2g-2.4g=9.6g ;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 ,设FeO 的质量为x 232Δ Fe O +CO 2FeO +CO 16014412g x 16012g = 144x x=10.8g 设12gFe 2O 3完全反应生成Fe 的质量为y 232Δ Fe O +3CO 2Fe +3CO 16011212g y 16012g = 112y y=8.4g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 的质量为()169.6g-8.4g 100%=5.4g 72?? ÷? ???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 22Fe +2HCl =FeCl +H 5629.6g-5.4g z ↑ 56 4.2g =2z z=0.15g 【详解】 A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 ,9.6g >8.4g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 正确; B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 ,故B 错误; 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6.6g-2.4g=4.2g ,故C 正确;

上海市2020届中考英语二模试题

中考英语二模试题 Part 1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 Ⅰ.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 (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 (6分) A B C D E F G H 1. 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 4. ______ 5. _______ 6. ______ B.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 (根据你听 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8分) ( )7. A) Green. B) Blue. C) Grey. D) Brown. ( )8. A) 15 yuan. B) 37 yuan. C) 50 yuan. D) 63 yuan. ( )9. A) Mother and son. B) Doctor and patient. C) Husband and wife. D) Teacher and student. ( )10. A) To drink less tea. B) To drink less wine. C) Not to drink strong drinks. D) Not to drink Cola. ( )11. A) Because he is going to see a doctor. B) Because he’s going to answer an e-mail. C)Because he’s going to attend a meeting.D) Because he doesn’t like having a picnic. ( )12. A) Call another hotel. B) Book a single room. C) Change his room. D) Help him check out. ( )13. A) Cold. B) Clear. C) Rainy. D) Cloudy. ( )14. A) The man will ring back later this afternoon. B) The man forgot to take notes when answering the phone. C) The woman can manage without the phone number. D) The woman will help the man look for the paper. 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判 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 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 (6分) ( )15. The new cups with a porcelain(陶瓷) cat or dog at the bottom are very expensive. ( )16. You can’t see the dog or the cat until you have finished the tea.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数学二模(含解析)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二模数学试卷 2018.04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1-6每题4分,7-12每题5分,共54分) 1. 函数lg 1y x =-的零点是 2. 计算:2lim 41 n n n →∞=+ 3. 若(13)n x +的二项展开式中2x 项的系数是54,则n = 4. 掷一颗均匀的骰子,出现奇数点的概率为 5. 若x 、y 满足020x y x y y -≥?? +≤??≥? ,则目标函数2f x y =+的最大值为 6. 若复数z 满足1z =,则z i -的最大值是 7. 若一个圆锥的主视图(如图所示)是边长为3、3、2的三角形, 则该圆锥的体积是 8. 若双曲线22 21613x y p -=(0)p >的左焦点在抛物线22y px =的准线上,则p = 9. 若3 sin()cos cos()sin 5 x y x x y x ---=,则tan 2y 的值为 10. 若{}n a 为等比数列,0n a >, 且20182a =,则20172019 12a a +的最小值为 11. 在ABC △中,角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2a =,2sin sin A C =. 若B 为钝角,1 cos24 C =-,则ABC ?的面积为 12. 已知非零向量OP 、OQ 不共线,设111 m OM OP OQ m m = +++,定义点集 {| }|| || FP FM FQ FM A F FP FQ ??== . 若对于任意的3m ≥,当1F ,2F A ∈且不在直线PQ 上时,不 等式12||||F F k PQ ≤恒成立,则实数k 的最小值为 二. 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3. 已知函数()sin()(0,||)f x x ω?ω?π=+><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 A. 4π B. 2 π C. 2 π - D. 3 π-

上海市各区2018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物质分类试题

物质分类 【2018年上海宝山区一模】30.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冰水 C. 自来水 D. 汽水 【答案】B 【2018年上海宝山区一模】34. 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红磷和白磷 B. 干冰和冰 C. 氧气和臭氧 D. 金刚石和石墨 【答案】B 【2018年上海奉贤区一模】29.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2O B. 22H O C. NaCl D. 24H SO 【答案】B 【2018年上海奉贤区一模】31. 互为同素异形的一组物质是( ) A. 氧气与臭氧 B. 冰与干冰 C. 银与水银 D. 水与双氧水 【答案】A 【2018年上海奉贤区一模】41.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右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属于X 范围的物质是( ) A. 红磷 B. 干冰 C. 氯酸钾 D. 食盐水 【答案】A 【2018年上海虹口区一模】30.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a 2CO 3 B. O 2 C. Al 2O 3 D. KOH 【答案】C 【2018年上海虹口区一模】33.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CO 和CO 2 B. 石墨和C 60 C. 氧气和液氧 D. 水和双氧水 【答案】B 【2018年上海虹口区一模】34.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白醋 C. 芝麻油 D. 牛奶

【答案】A 【2018年上海虹口区一模】40. 有关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A. 氧气: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B. 氦气:保护气 C. 冰:人工降雨 D. 金刚石:电极 【答案】B 【2018年上海嘉定区一模】29.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空气 B. 可乐 C. 大理石 D. 蒸馏水 【答案】D 【2018年上海嘉定区一模】31.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 金刚石 B. 石墨 C. 二氧化碳 D. C60 【答案】C 【2018年上海嘉定区一模】41.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 N2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作灯泡保护气 C. O2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 D.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杀菌消毒【答案】A 【2018年上海静安区一模】6.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B. 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 氧气作燃料 D. 氧化钙作干燥剂 【答案】C 【2018年上海静安区一模】11.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糖水 B. 大理石 C. 加碘食盐 D. 五氧化二磷【答案】D 【2018年上海静安区一模】12.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答案】C 【2018年上海静安区一模】18. 既含游离态氧元素又含化合态氧元素的物质是()A. 氧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答案】B 【2018年上海静安区一模】23. 下列物质的俗名错误的是() A.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B. 硫酸铜胆矾

上海风华初级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风华初级中学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将一定量的丙醇(CH308)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C3 H8O+ b O2点燃 cCO2+dH2O+e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x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为甲烷 D.方程式中a:b=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丙醇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和X的质量之和,则12.8g+6.0g?7.2g?8.8g=2.8g,即a=2.8,正确; B、因X的开始的质量为0,反应后质量增加,则X是生成物,错误; C、因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8 6.0g100%0.8g 60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 7.2g100%0.8g 18 ??=,由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则X中没有氢元素,不可能使甲烷,错误; D、若无X生成,则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2C3H8O+9O2 点燃 6CO2+8H2O,设6.0克丙醇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38222 2C H O+9O6CO+8H O 120288 6.0g x 点燃 120288 6.0g x = 解得:x=14.4g,而题给的氧气的质量为12.8g,所以氧气的质量不足,此时丙醇要发生不

完全燃烧,有根据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 32 8.8g100% 6.4g 44 ??=,水中氧元素的 质量为 16 7.2g100% 6.4g 18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加上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刚好等 于氧气的质量,故X中只含有碳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可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C3 H8O+ 5 O22CO2+8H2O+4C,所以a:b=2:5,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丙醇的组成可知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及质量守恒可知,则该反应中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X三种物质,则X的质量为12.8g+6.0g-7.2g-8.8g=2.8g。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 B.Fe(NO3)3 C.Cu(NO3)2、Fe(NO3)2 D.AgNO3、Cu(NO3)2、Fe(NO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