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质量分析表1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一、数据统计二、教学质量分析(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各级部可根据本级部学生检测实际情况确定)(一)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口算速度基本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学起来相对轻松,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
但是存在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其他原因在计算,数学应用及理解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试卷分析本次试卷包括计算,填空,选一选,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检测的内容较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错题及分析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由于学生没怎么做过数轴上找规律的题,不明白一个小格子表示的是几,所以很多同学出错。
2.填空题5(1)(2)很多同学不理解大于39小于45,以及12到22之间不包括39,45,12,22这几个数,认知存在偏差。
3.5(3)此题是问1到100中个位上是5的数有几个,有的同学没仔细读题,还有的同学不知道5是不是表示个位是5。
4.认识图形数一数填一填因为试卷上的图形变形了,不够准确,所以有同学分不清长方形和正方形出错,或者出现漏数的现象。
5.解决问题第3.4题由于没有读懂,没理解题意做错。
(四)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的夯实,对每天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加强巩固,争取第二天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一下前一天学习的内容。
2.加强基础练习,相同题型多加练习,争取保证遇到同类型的题不再出错。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4.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不能呆板的做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班级)表1:小学数学试卷分析表(二年级)主要失分情况分析1.计算题不认真而失分,做完题不会检查。
2.不会审题,不按要求做题失分。
3.解决问题方面的数学题,不理解题意,列错算式失分。
4.填表题,没有弄清题意。
典型例题分析请选取学生试卷中出现问题集中的2——3个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要有学生答题图片、数据及相关分析)1.学生审题不认真,做题粗心马虎,导致没有弄清题意而去做题,从而失分。
本班有62个人,共有21人本题出错。
2.此类型的题,在此次考试中出错的现象比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教学过程中,此类填表格发现规律的题型练习的较少,有些学生没有弄清题意,从而导致失分。
本班有64人,出错人数为39人。
说明:对试卷的分析和评价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⑴试题类型、整体结构、题量、难易程度,各题型覆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素质情况及比例;⑵试题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大纲(课标)要求,命题与大纲(课标)、教材的联系程度;⑶试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错误;⑷题型和题数,难度和区分度,覆盖面和重点、难点的体现;⑸评分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规范,阅卷评分是否严格、公正、无误;⑹分析教学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借鉴意义等内容。
(班级)表2:小学数学试卷定量分析表(二年级)单位:学生人数:此表各年级通用,需自己重新列举各题序号。
(学校)表三:小学数学试卷分析表三四年级90及以上为优秀,85——89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五六年级85及以上为优秀,80——84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
(中心校)表四:小学数学试卷分析表三四年级90及以上为优秀,85——89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五六年级85及以上为优秀,80——84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表(六年级)单位: 六 年级 一 班 执教教师 王敏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第一大题,填空题。
22%此题内容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不过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其中第4、5、8、9题失分最多。
其中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并求比值,大部分学生写出的都是化成最简整数比过程中的某一步,或者直接化简错误因而失分。
第5题是常用单位的换算,有些学生对相关单位的进率记不清,单位的大小也较模糊,到底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学生无从下手,看的出来是对单位换算的理解上还有问题。
第8题这题应该是稍微难一点,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分析能力的有限,对于本题中三角形内角和与角度的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的不透彻;而有些学生较粗心,把角算对了,但在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时又错了。
第9小题“已知甲数比乙数少四分之一,求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本题大部分学生不能综合的进行分析,同时不能准确的找出单位“1”的量,因而失分就成为必然了。
第二大题,判断题。
5%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
错误最多的是第三题:这是教材上的比的基本性质,同时也是教师课上强调的一句话,可见学生上课的专心程度。
第三大题,选择题。
12%这道题共5小题,5分。
错误最多的是第四题,这题涉及到工作效率的问题,是五年级的内容。
部分学生想当然的认为甲用4小时,乙用6小时,两人合作完成的时间就是4+6=10小时,所以选C的学生还不少。
第四大题,计算题。
26%学生计算习惯较差,经常发生抄错数字或简单的加减法算错的情况,需在平时注意习惯的培养,更主要的是加强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上下功夫,因为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所在。
失分较多的是简便计算,个别学生不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其中第(2)小题有些学生看到除号前后都是相同的数据相乘,就自动改变题意加上括号再计算。
解方程也不是很理想,应加强解方程方法的渗透,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因为学好方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
第(五)单元质量分析一、试卷试题分析本次考试试卷分为填一填、画一画、解决问题三部分,试卷的试题题量适中, 紧扣大纲要求, 重视基础知识, 覆盖面全, 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试题的难易适中, 题型灵活、全面, 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前两单元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班级成绩简述本次测试, 本班共78人参加, 满分100分, 最高分100分, 除一人外全部和格, 从卷面的得分情况看, 总体成绩还是很不错,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在90分以上的学生没有达到55人之多。
三、数据分析(或, 答题情况分析)1.填一填: 本题面广量大, 分数占全卷的1/2。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得分上看,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可以, 个别学生粗心大意导致错误。
2.画一画: 本题为十分, 失分的少, 基本都能掌握。
3、解决问题: 这一部分是学生主要失分的题型。
主要问题是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分析不够透彻, 没有找到逻辑关系, 读题也是粗心大意, 特别是第4、5题有一定的难度, 有双向思维的训练。
总体来说部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太差。
四、今后改进建议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果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双基”, 能否正确解题, 而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会真, 计算不细心, 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做事浮躁, 责任意识淡薄。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 格式指导, 严格要求, 严格监控, 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 缜密思考, 仔细计算, 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传统教学中“重结果, 轻过程”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本次考试学生的答题也反映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 忽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问题。
小学年秋学期
数学科月考质量分析表年级班任课教师
别学生画图的长、宽(边长)不在方格线上。
2.在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不懂就是拿长方
形的宽作正方形的边长。
3.个别学生没有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今后的教学建议
1、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狠抓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整洁书写及认真检查的习
惯。
班上有几个男生书写非常马虎。
3、继续抓好学生审题的习惯,养成要先读题,再分析解题的习
惯。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质量分析表
杜拉尔中学分析人:鄂旭芳时间:2012年7月17日
科目年级
参考人
数
总分平均分
优秀
率%
良好
率%
及格
率%
任科教师
数学一年34 2139 62.9 34% 5% 53% 鄂灵桃二年17 1338 78.7 29% 47% 88% 敖月红三年23 1756.5 76.4 35% 57% 64% 赵桂珍四年13 785 60.4 1% 15% 61% 赵俊龙五年20 1421 71.1 20% 25% 80% 于芳芳
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质检试题,内容科学严谨,难易适度。
注重基础,又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内涵。
并且不脱离课本所涉及的内容,能全面的考察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也有点滴不知之处,既是二年级计算题中的混合运算超出范围。
不过大部分内容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能体现新教材,新课标改革的理念。
答题情况分析:
从总体衡量,本次质检较以往有所提高。
如,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等。
虽然有很大的进步,却也有不足之处。
学生依然出现审题不认真;对已学知识遗忘;计算马虎等等问题。
这与知识结构掌握不扎实,没有认真复习等原因有关,也有学生态度不认真有关。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依然有待加强提高。
改进措施:
巩固数学学科中必不可少的重中之重的知识点,理解后要及时巩固来内化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各种能力,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力求遵循数学逻辑规律。
在此基础上,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数学知识内容的外延真正拓展到生活中去。
用新颖、独特、快乐的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的总体素质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