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7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 格式:docx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1
神龙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它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啊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呀嘛另安排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学大寨,赶大寨,一首60年代中期家喻户晓的群众歌曲,把我带入了对学大寨年代的回忆之中。
大寨,原本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
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
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大地吹响,农村实行农田责任制,土地分产到户,“农业学大寨”也就随之而终止。
农业学大寨运动前后经历了15年。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历时最长的一次运动。
我经历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64年学大寨开始,到1967年夏天,这个时期在校读书,接触的新闻传媒极少,每天早上6点半,学校组织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从广播里听到了学大寨,大街上的标语,帮助加深了记忆。
1967年夏天,初中毕业,回家当了农民,直接投入了“学大寨”劳动,亲身感受了学大寨的魅力,红旗猎猎,喇叭声声,车欢人叫,热闹非凡,场面壮观。
每个人干起活来都不示弱,“农业学大寨”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1968年秋后,参加黄壁庄水库建设大会战,这是石家庄地区的学大寨战场,自己被评为劳动模范,大会发言,登台领奖,也着实荣耀了一把。
并因此而被推荐进入供销社工作。
真正对学大寨运动的感受,当属调入县委机关的1974年到1978年。
这一时期,是全国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高潮时期,又遇戛然而止的急转弯。
1974年11月,调入县委后,抽调在学大寨办公室工作。
J 票筋票北京市场J1 万国邮联3-1主筋,-3也不好找265J2 共和国(金粉亮)单枚(主要看金粉)550J3 工农(金粉亮)三连票齿孔不能折210J4 阿尔巴尼亚2-2120J5 四届人大(金亮)3-3480J6 三运会7-3300J7 全国农业学大寨3-3240J8 四五计划16-16为主筋,16-3为次筋,小筋为 -10,-6然后1500J9 五七干校3-1为主筋,-3也很难找,仅次于-1,最好找的190J10 到大江大海去锻练3-1162 J11 鲁讯3-2180 J12 刘胡兰(银粉亮)3-1178 J13 周恩来(金粉亮)4-4165 J14 台湾“二八”起义2-1175 J15 工业学大庆4-2主筋,小筋-4230 J16 内蒙古自治区3-2 3-160 J17 罗马尼亚3-1主筋55 J18 延安文艺座谈会两枚差不多23 J19 朱德4-2,其次-3,-460 J20 建军50周年5-4总筋,-1次筋180 J21 毛泽东(金粉亮)6-5180 J22 纪念堂2-280 J23 十一大 (金粉亮)3-3350 J24 五届人大(金亮)3枚差不多90 J25 科大3-150 J26 雷锋(金亮)3-1为主筋,-2次筋165 J27 妇女榜样 (金亮)两枚差不多50 J28 财贸学大庆两枚差不多30 J29 宁夏回族自治区3-145 J30 妇女代表大会单枚18 J31 工会代表大会单枚26 J32 青年团代表大会单枚27 J33 广西主筋为3-165 J34 中日友好2-223J36 爱因斯坦单枚15 J37 五四运动2-2大脸妹19 J38 国际儿童节2-2黑小孩98 J39 文艺学术大会2-120 J43 四运会连票无折齿35 J44 国旗两张差不多52 J45 国徽(金粉亮)单枚28 J46 国歌单枚80 J47 欢庆连票(中间齿孔不折)45 J48 四化4-360 J49 斯大林2-1,此套天生无厂铭20 J50 白求恩2-246 J51 档案周3-3100 J52 科技(蓝飞天)单枚30 J54 冬奥会(滑雪)4-4120 J55 鉴真巡展3-3240 J56 戒烟2-2105 J57 列宁单枚35 J58 古科(三)黄道婆4-4500 J59 中美展览会2-2100 J60 教科文绘画展览3-352 J62 重返奥委会5-5150 J63 日本邮展2-225 J65 全国安全月4-4主筋次筋-240 J66 质量月(金粉亮)两枚差不多35 J67 黑鲁迅2-238J68 辛亥革命三枚都差不多,筋票不明显32J71 七项冠军连票不折38 J76 亚洲议员会议2-213 J82 宋庆龄2-215 J83 柯隶华2-220 J86 十二大单枚15 J92 古代文学家4-4100 J93 五运会6-655 J94 新国歌2-233J97 毛泽东4-3 4-460 J120 故宫博物院四连票不折15 J132 辛亥革命领导人3枚差不多30J134 朱德诞生100周年 (小朱德)2-138J136 地理学家徐霞客4-435 J138 叶剑英3-330 J140 建军60周年4-428一尘网2555451951204603001881450 18015818017015817022560522258175175803508547162452845182525602295 18 35 50 28 80 45 58 20 44 98 28 120 240 100 35 500 100 50 150 25 40 33 35 30 35 12 15 18 15 95 50 3230 38 35 30 28。
新中国70年代,山东东平县沙河站公社,自力更生农业学大寨一九七六年以来,我们大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推动下,战胜了旱、虫、病、低温、早霜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夺取了大批促大干的新胜利。
干部,群众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进一步提农、林、牧,副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全大队五百亩粮田,一九七六年亩产达到二千零二十斤,总产达到一百零一万斤;同产量最高的一九七五年比,亩产增了三百五十六斤,总产增了十七万八千斤,增产幅度都在两成以上,一百一十亩棉花,也取得亩产一百一十三斤,总产一万二千斤的好收成。
全年向国家交售粮食四十四万斤,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了四万斤,交售棉花一万一千六百斤。
同时,集体经济积累和社员收入,都有相应的增加和提高。
一年来的斗争实践充分说明,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能够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顶邪风,排干扰,除障碍,战灾害,阔步前进,攀登高峰。
抓住关键问题,整风走大寨道路不停步一年来,我们围绕着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抓住在继续革命道路上的关键性问题,以毛主席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为指针,以大寨人“五不倒”的精神为榜样,坚持集中整风和经常思想建设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思想斗争,不断端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的思想路线,更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一九七五年八月,县委为了迎接即将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向全县发出了“向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大巴掌柳大队学习”的号召。
全县学大寨、赶大巴掌柳,巴掌柳怎么办?大多数干部、群众明确地回答:这是县委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应当变鼓励为动力,更加努力,继续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前头。
但是,也有的党员干部看到县委的决定,沾沾自喜,觉得本大队产量高,贡献大,是一枝。
东平湖畔大寨花”,干得不错了!党支部认为,这是骄傲自满情绪,不解决这种情绪,就不可能认真贯彻县委的决定,就会在前进道路上迈不开步。
“农业学大寨”运动历史上的几个“谜”作者:陈大斌来源:《党史纵览》2014年第02期1964年,毛泽东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了。
由于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开展得普遍深入,影响遍及中国农村各个角落,所以至今仍为不少人关注,各种议论也仍然不绝于耳。
不用说对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对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对运动中政治人物的评论等这些深层次问题还有许多不同认识,就是对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史实,也还存在着不同说法。
“农业学大寨”运动历史留下的一个个“谜”,等待解开。
“谜”之一:毛泽东“农业学大寨”号召是何时发出的?这个“谜”早在40年前就已经出现。
当时,笔者曾参与寻觅谜底,可惜无果而终。
“农业学大寨”运动是毛泽东发动的,运动从1964年开始,这些基本史实似乎早成定论。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报刊媒体上每当有“农业学大寨”这几个字出现时,都要排黑体字加上引号,称“最高指示”,即毛主席语录。
从那时起,一直沿用了十几年。
所以,毛泽东1964年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的说法,早成定论。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条被沿用多年、人人尽知的“毛主席语录”,却在所有的档案资料里都查找不到它的直接出处。
当年,笔者曾经亲身参加过对这条语录出处的查找。
1974年,我被新华社派到大寨、昔阳县“蹲点”调研一年。
这年3月,新华社总社国内部农村组给我们下达任务:立即着手准备搞“农业学大寨”10周年的报道。
在研究如何组织报道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毛泽东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是1964年何月何日在什么场合发出来的?我们向总社农村组提出这个问题,农村组的领导说,在北京一时查找不到具体日期和出处,要我们在大寨、昔阳县和山西省细细查询。
在昔阳县,我找了几乎所有应该找的人,细细翻阅了县档案馆里有关档案,查看了一切能查到的资料,却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这条“语录”的出处,也没有一份材料可以作为权威证明。
在昔阳县现有的材料中,最早出现用黑体字印刷的“农业学大寨”这一口号,是在1967年2月昔阳造反夺权后,县革命委员会出版的油印小报《大寨烈火》上。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万物复苏的时节,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科学春天的到来。
大会从1977年5月底开始酝酿,随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在思想和理论问题上做了一系列准备,召开了一系列筹备会议和两次科学规划会议,邓小平召集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也与此密切相关。
回顾全国科学大会从筹备到召开的9个月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这次会议的历史作用。
—————————————————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决策和动员—————————————————10年动乱,科学技术领域是重灾区。
一大批科学家遭受迫害,绝大多数科研工作陷于停顿。
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拟从整顿科学院入手,恢复科研工作秩序,“把科学研究搞上去”。
但不久“四人帮”及其爪牙把科学院汇报提纲打成“大毒草”,污蔑整顿就是“资产阶级复辟”。
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把在20世纪科学的春天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在分别部署召开了全国“农业学大寨”和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之后,就酝酿召开科技界的全国大会。
1977年5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党组负责人方毅、李昌和武衡同志向中央政治局汇报科学院工作,华国锋提出,考虑要开一个全国科学大会,把劲鼓起来。
6月2日,方毅召集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国防科工办、国家计委、教育部、石化部、卫生部、农林部、一机部等单位负责人,讨论成立由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国科学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筹备工作。
6月6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由方毅任组长,包括李昌、武衡、张爱萍、李耀文、方强(后改为邹家华)、姚依林、刘西尧等16人组成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
随着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国迅速形成了大办科学的热潮。
许多省市和国务院的部委都是第一书记亲自抓,省市委、部委专门讨论科技工作,并召开一万、几万、几十万,甚至一二百万人的动员大会和广播大会,发◎ 编辑|任红雨|强国之路|| Grand Garden of Science | 13. All Rights Reserved.动广大群众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灵璧记忆】学大寨学大寨文/同龄人“学习大寨赶大寨。
大寨红花遍地开。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大队。
地处太行山腹地,依虎头山而建的一个小山村。
全村80多户,500多人口。
700多亩土地,分成4700多块,散布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
农业合作化以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建梯田、引水灌溉,经过十年的苦干,土地增加到800多亩,粮食单产增长七倍多。
特别是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特大洪水,房屋被冲毁,梯田被冲垮,几乎是毁灭性打击。
上级要调拨救济粮、救济款和救灾物资给大寨,陈永贵和大队党支部作出“三不要,三不少”的决定。
即: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也不要国家救灾物资;当年社员口粮不少,收入不少,上缴国家的统购粮不少。
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抢修梯田,抢种庄稼,重建房屋,大灾之年夺取大丰收。
当年粮食总产20多万斤,不仅社员口粮留足,还上缴国家12万斤。
1963年11月,中共山西省委发出通知,在全省掀起学习大寨党支部、学习陈永贵的高潮。
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介绍了大寨和陈永贵,肯定大寨“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进行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
”还把大寨的经验概括为三句话:“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年底,毛主席发出号召:“农业学大寨”。
此后,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全国各地到大寨参观学习的各级干部越来越多,几年间国内参观学习人数上千万,外国游客2万多。
其中,1967年达到370万人次,平均每天一万多人。
不仅党和国家领导人纷至沓来,而且有18位外国元首先后到大寨访问。
与此同时,在全国涌现出许许多多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南省林县,在崇山峻岭上开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红旗渠总干渠、分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96公里,灌溉面积54万亩耕地,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60万人口和40万家畜的饮用水问题。
“农业学大寨”几则史实辨析作者:陈大斌来源:《百年潮》2014年第10期1964年,毛泽东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了。
由于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开展得普遍深入,影响遍及中国农村各个角落,所以虽然早在1980年中央就发文对这场运动的错误性质作出结论,但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上各种议论仍不绝于耳。
不用说对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对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对运动中主要人物的评论等这些深层次问题有许多不同认识,就是对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史实,也还存在着不同说法,有的还在以讹传讹。
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重要的史实,做点辨析。
这个问题早在40年前就已经出现。
当时,笔者曾参与寻觅答案,可惜无果而终。
“农业学大寨”运动是毛泽东1964年发动的。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报刊媒体上每当有“农业学大寨”这几个字出现时,都要排黑体字加上引号,称“最高指示”,即毛主席语录。
这种做法一直沿用了十几年。
所以,毛泽东1964年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的说法,早成定论。
但是,这条被沿用多年、人人尽知的“毛主席语录”,却在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档案资料里都查找不到它的直接出处。
1974年,我被新华社派到大寨昔阳县“蹲点”调研一年。
这年3月,新华社总社国内部农村组给我们下达任务,立即着手准备搞“农业学大寨”运动十周年的报道。
在研究报道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毛泽东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是1964年何月何日在什么场合发出来的?总社农村组说,在北京一时查找不到具体日期和出处,要我们在大寨、昔阳县和山西省细细查询。
在昔阳县,我找了几乎所有应该找的人,细细翻阅了县档案馆里有关档案,查看了一切能查到的资料,却一无所获。
在昔阳县现有的材料中,最早出现用黑体字印刷的“农业学大寨”这一语录,是在1967年2月昔阳造反派夺权后,县革命委员会出版的油印小报《大寨烈火》上。
陈永贵在一次讲话中,说毛主席1964年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但这一号召发出的具体日期没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