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6.45 MB
- 文档页数:76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考察报告石嘴山市发改委(2010年4月12日)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首个全国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08年湖南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并批准实施。
为学习借鉴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3月24日—30日,市发改委田生宇副主任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学习考察。
考察期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深切地感觉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两型社会”建设起步早、定位准、措施到位,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非常明显,给考察组一行带来诸多启迪和思考。
现将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州)、(湘)潭为基础,包括周边市县的“3+5”城市群。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成员。
三市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路网联接,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城市群资源。
长沙市又称“星城”,湖南省会城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现辖五区一市四县,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46.5万。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8亿,增长14.7%,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人均GDP 达到5662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1.8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8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9432元,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4482元,农民占人均纯收入的47.5%。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析姓名:甄学号:201017020114 班级:城规10-01班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等城市在内的空间区域,它是我国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也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省际影响力的新型城市群之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2、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协调,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
——产业集群载体空间的协调,协调不同类型的产业区布局,提出“双核四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统筹京广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选址与城市的协调。
——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处理好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实现有机过渡,如提出了边缘型空间的概念,即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指标控制和建设标准要求。
3、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02•【字号】湘政发[2005]16号•【施行日期】2005.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湘政发[2005]16号)长沙、株洲、湘潭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省发改委组织编制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此编制相关下位规划,抓紧实施本规划提出的项目,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
湖南省人民政府二00五年八月二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年5月)项目名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委托方(甲方):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03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主管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总工:蒋大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赵朋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许顺才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博士杨明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项目组成员:谈绪祥高级城市政规划师原科技业务处处长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孙志涛高级城市规划师张文奇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晏群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宁城市规划师靳志强城市规划师石永洪城市规划师王新峰城市规划师张有坤助理规划师郝天文高级工程师康光明助理规划师刘昭黎助理规划师倪有为助理规划师于伟助理规划师秦波城市规划师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杨正午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伯华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于幼军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宪平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桂求湖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顾问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人民政府长株潭办公室和省属各部门:陈淑红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毛腾飞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萧大雍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首先庆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处长卢庆沙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徐永健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博士XXX 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副处长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梅家祥行长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株潭办公室、三市规划局:赵小明长沙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兰香株洲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朱明华湘潭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朱志刚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辉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杨泽民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谈文翔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倪泽民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亦工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冯意刚长沙市规划局王振湘株洲市规划局龙正辉湘潭市规划局曾参加过规划的有关领导:储波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张支川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贺仁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罗先迎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助理巡视员协编单位及主要参加人: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叶舜赞教授方创琳教授博导梁涛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所杨文捷主任李景盛研究员张康敏副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郝晋华教授博导郭文华博士中国旅游学院范业正副教授王琢硕士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博导李军博士目录绪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三章城市群空间组织第四章城市群区域和核心地区土地利用第五章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第六章交通运输设施体系和通道建设第七章能源、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第八章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第九章生态建设和空间管治第十章近期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附表一附表二绪论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文本 图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9月目录调整说明 (1)第一章总则 (3)第一节发展基础 (3)第二节战略意义 (4)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9)第一节战略定位 (9)第二节战略重点 (9)第三节发展目标 (10)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3)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3)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4)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4)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6)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7)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8)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20)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2)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3)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4)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6)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6)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7)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30)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3)第五节交通建设 (33)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4)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4)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6)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7)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9)第一节产业发展 (39)第二节交通规划 (41)第三节基础设施 (46)第四节公共服务 (50)第五节资源利用 (51)第六节环境保护 (53)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7)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7)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7)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8)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9)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62)第一节近期行动 (62)第二节法制保障 (64)第三节组织保障 (65)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6)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9)调整说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08版区域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