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教案(综合实践)
- 格式:docx
- 大小:13.9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设计: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集体劳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者。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集体劳动的意义和方法。
2. 开展实践活动,体验集体劳动的乐趣。
3. 学会分工合作,提高劳动效率。
4.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劳动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
难点:学会分工合作,提高劳动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劳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集体劳动的意义和方法:讲解集体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者。
学习集体劳动的方法,如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等。
引导学生体验集体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
六、板书设计:1. 集体劳动的意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者2. 集体劳动的方法分工合作互相帮助高效完成任务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帮助家长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
2. 写一篇关于集体劳动的感悟日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集体劳动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实践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但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仍需加强自律意识,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关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劳动表现,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教案(综合实践)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教案XXXXXX一、活动目标:培养孩子如何擦玻璃窗,如何拖地板,如何校园花草树木浇水。
二、活动内容:1、如何擦玻璃窗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方法及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关心集体,讲究卫生的良好惯,努力掌握劳动本领。
学生通过劳动实践,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欢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抹布,报纸,水盆等。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一个课题是:擦玻璃窗。
在此之前,同学们一定也实践了好多次,有一定积累了不少如何把玻璃擦得又干净又快捷的好方法,好点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动手实践,得出擦玻璃的方法。
先用干抹布擦拭一块脏玻璃,让学生观察玻璃是否已经擦干净了。
再用湿布擦拭另一块脏玻璃,待稍干后让学生观察是否擦干净了。
(都不干净了)那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读书找出答案,并合作完成填空部分。
注意点:在擦玻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具体怎么做呢?小组议一议,说说以往在擦玻璃窗时,老师或家长是怎么要求的?如果有条件的,可动手实践一下,填写探索实践报告,得出实践结论。
研究技术信息部分内容:擦窗工具的改进。
然后谈谈体会和感受。
2、如何拖地板教学目标:研究做生活的小主人,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研究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惯。
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注意安全,不损坏家具。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研究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惯。
教学准备:课前观察父母是怎样拖地板的。
去商场观察改进后的拖把样式,了解其先进性。
教学过程:观察图片,了解拖地板的一般过程。
组织学生看拖地板的正确方法图片,辨别哪种是正确的,哪种错误的。
讨论。
平时看到父母拖地板时是怎样做的?然后进行交流。
交流一些先进的,便捷的,有创新认识的好办法。
还能够放胆让学生回家进行劳动理论,在劳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劳动中培养协作探讨精神,早劳动中求知。
从而能够正确地掌握拖地板的操作要领。
教案设计: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集体中,积极肯干,爱劳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并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学习并理解集体荣誉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在集体中,积极肯干,爱劳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桌子等。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集体荣誉的含义,让他们明白在集体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肯干,爱劳动,为集体的荣誉做出贡献。
三、课堂实践(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板书设计: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基本的劳动技能3. 集体荣誉的含义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帮助父母进行家庭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加深他们对劳动的理解。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是否理解了集体荣誉的含义。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集体中,积极肯干,爱劳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时间,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然而,对于少数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尚未得到跟上发展的关注与配合。
为加强小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关注以及提升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选取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为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通过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活动,我们期望能够实现以下目的:1.让孩子们了解劳动的本质意义,掌握基本劳动技能;2.培养孩子们的爱劳动、敬劳动的思想和意识;3.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4.加强家校沟通,以家庭和谐为基石,增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准备本次活动的实施需要以下准备:1. 教学器材准备•劳动用品:手套、扫把、簸箕、拖把等;•活动用品:沙发套、窗帘、地毯等。
2. 计划与组织•制定教师学生实践活动计划;•配置劳动用品和活动用品;•学生组织协作。
3. 安全措施•学生在准备和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强调学生参加活动前要穿上适合的劳动服装和手套;•在活动前说明好使用的劳动用品。
四、活动流程1. 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先导活动•整合整个班级,开展集体劳动小能手“理念”先导活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和劳动技能;•以宣传课的形式对小能手标准和活动内容进行普及;•强调团队合作和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性。
2. 实践活动开展第一步:沙发套更换•借助老师的引导,由小组负责更换沙发套;•引导孩子们借助工具更换沙发套,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和协作的方法;•强调大家的劳动意义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步:窗帘清洁•由组长负责清洗窗帘;•其他同学负责协作并观察其动作,帮忙收拾宽度等;•强调家居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和合作精神。
第三步:地毯扫除•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扫描和簸箕进行地毯清洁;•强调个人和团队整体协作精神和质量问题。
3. 活动总结•总结这次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的活动意义;•鼓励学生掌握好劳动技能和互相帮扶的团队协作方式;•借此机会嘉奖孩子们优秀的劳动者。
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教案(综合实践)
让校园更加美丽。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研究如何正确浇水。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掌握正确浇水的方法。
教学准备:水桶,喷壶等。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
介绍正确的浇水方法,如何掌握浇水的量和频率,如何避免浇水过多或过少。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浇水的过程。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滑倒或弄湿衣服。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
4、活动总结:
组织学生分享今天的研究体会和感受,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和劳动惯。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听取学生的分享,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表现,鼓励优秀学生,指导薄弱学生。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和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这种态度,我们可以为他们准备小水壶,让他们亲手给___浇水。
当学生认真地完成这个任务时,___会露出笑容,感谢学生的用心。
这样的经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从而更加坚定他们的认真态度。
然而,如果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离开了花坛,___就会哭泣,渴望得到水的滋润。
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坚持完成任务的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自律和有责任心。
教案: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年级:一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要为集体的利益着想。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学会通过劳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集体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要为集体的利益着想。
2. 劳动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方法和技巧,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书包等。
3. 团结协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完成任务。
4. 自主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学会通过劳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集体劳动的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集体劳动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要为集体的利益着想。
2. 教师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方法和技巧,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书包等。
3. 教师讲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完成任务。
4.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让学生学会通过劳动解决问题。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集体劳动,如打扫教室、整理书籍等。
2. 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尝试自主创新,通过劳动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1. 集体劳动的意义2. 劳动的方法和技巧3. 团结协作4. 自主创新作业设计: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参与家庭的集体劳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集体劳动的意义,是否已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为主题,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劳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劳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集体劳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集体劳动的意义2. 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3. 劳动技能的培养4.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5.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学校集体劳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集体劳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集体劳动的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集体劳动对于学校、班级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劳动的价值。
3. 讲解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艰辛,教育他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节约意识。
4. 劳动技能的培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课程,如打扫卫生、整理书包、种植植物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
5.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6.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通过评选“集体劳动小能手”、“最佳团队”等荣誉,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本次班会的收获,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在集体劳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集体劳动意义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集体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程度。
4.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
5. 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参与集体劳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集体活动方案示例文章篇一:《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集体活动方案》一、活动名称“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二、活动目标1. 让同学们明白集体劳动的重要性,提高大家对劳动的积极性和热爱程度。
2. 通过各种劳动任务,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3. 让同学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三、活动主体:全体同学四、活动准备1. 劳动工具准备- 购买足够数量的扫帚、簸箕、抹布、水桶等清洁工具。
- 准备一些用于整理的收纳箱、标签纸等。
2. 划分劳动区域- 把校园或教室等场所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比如教室可以分为黑板区、桌椅区、图书角区等;校园可以分为操场、花坛、走廊等区域。
3. 制定评分标准- 设立劳动效率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程度),最高30分。
- 劳动质量分(打扫是否干净、整理是否有序等),最高50分。
- 团队协作分(成员之间是否互相配合、有无争吵等),最高20分。
五、活动流程1. 活动动员大会- 老师站在讲台上,兴奋地说:“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展一个超有趣的活动,叫‘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
大家想想,咱们的教室、校园就像咱们的家一样,要是家里脏兮兮的,住着舒服吗?肯定不舒服。
所以咱们得一起劳动,让咱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 同学们有的眼睛放光,有的小声议论着,都充满了期待。
2. 分组- 根据班级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 小明大声说:“我想当组长,我会好好带领大家劳动的。
”小红也不甘示弱:“我也想当,我可会安排任务啦。
”最后大家通过投票选出了组长。
3. 劳动开始- 每个小组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区域开始劳动。
- 在教室的桌椅区,小刚对小莉说:“你擦这边的桌子,我擦那边的,咱们比赛看谁擦得又快又干净。
”小莉笑嘻嘻地回答:“好呀,我可不会输给你。
”- 在校园操场区,组长小辉指挥着:“男生们力气大,负责把那些大石头和杂物搬走,女生们就用扫帚把小石子和落叶扫干净。
争做集体劳动小能手(1)——教案活动背景集体劳动是我们学校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集体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勤劳好学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次活动是辽宁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体劳动的热情,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2.激发学生参与集体劳动的热情,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内容一、集体讨论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了解集体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师生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1.什么是集体劳动?学生听课概念讲解后,老师提问,了解学生对集体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2.集体劳动有什么重要性?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3.集体劳动的方式有哪些?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和总结。
二、集体劳动实践在校园内进行集体劳动实践。
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热爱。
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勤劳好学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体贴和关爱。
1.安排学生集体整理操场积雪。
通过集体整理操场积雪,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锻炼学生的体力和意志力。
2.安排学生集体植树造林。
通过集体植树造林,让学生深入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3.安排学生集体花坛整理。
通过集体整理花坛,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心细致地爱护花草,培养学生的体贴、爱心和责任感。
三、集体总结让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和收获。
同时,也可以通过总结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
1.让学生进行小组内部总结,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教案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七小学校厉玉文
一、活动目标:
培养孩子如何擦玻璃窗,如何拖地板,如何校园花草树木浇水。
二、活动内容:
1、如何擦玻璃窗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方法及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关心集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努力掌握劳动本领。
学生通过劳动实践,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欢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抹布,报纸,水盆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个课题是:擦玻璃窗。
在此之前,同学们一定也实践了好多次,有一定积累了不少如何把玻璃擦得又干净又快捷的好方法,好点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动手实践,得出擦玻璃的方法。
先用干抹布擦拭一块脏玻璃,让学生观察玻璃是否已经擦干净了。
再用湿布擦拭另一块脏玻璃,待稍干后让学生观察是否擦干净了。
(都不干净了)那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读书找出答案,并合作完成填空部分。
注意点:在擦玻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具体怎么做呢?小组议一议,说说以往在擦玻璃窗时,老师或家长是怎么要求的?
如果有条件的,可动手实践一下,填写探索实践报告,得出实践结论。
学习技术信息部分内容:擦窗工具的改进。
然后谈谈体会和感受。
2、如何拖地板
教学目标:
学习做生活的小主人,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学习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注意安全,不损坏家具。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学习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课前观察父母是怎样拖地板的。
去商场观察改进后的拖把样式,了解其先进性。
教学过程:
观察图片,了解拖地板的一般过程。
组织学生看拖地板的正确方法图片,辨别哪种是正确的,哪种错误的。
讨论。
平时看到父母拖地板时是怎样做的?然后进行交流。
交流一些先进的,便捷的,有创新意识的好方法。
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回家进行劳动实践,在劳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劳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早劳动中求知。
从而能够正确地掌握拖地板的操作要领。
明确地板清洁是家庭卫生的重要标志,懂得只有家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教学评价。
介绍劳动过程,展示家长评价记录,从认真实践,掌握要领,拖地实效,拖地要领、拖地效果,综合评价等方面完成评价表。
3、如何校园花草树木浇水
活动目标:
学会照顾花草树木,经常给它们浇水
培养学生认真地做每一件事情,并能坚持把它做完
活动准备:
为学生准备小水壶
图片两张
图一:学生给小花浇水,小花露出笑容说:“谢谢你!”;图片二:学生浇花,没有浇完就离开。
小花哭着说:“我要喝水。
”
基本过程:
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主题
关键步骤
1、教师请学生观看第一张图片,然后提问:
1)第一张图片中的学生在做什么?小花为什么露出笑容?
2)第二张图片中的学生在做什么?小花为什么不高兴?
2、引导学生一起讨论:
1)我们应该怎样照顾小花?
2)当你给花浇水时,小朋友要和你做游戏,你该怎么办?
3)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事,别人邀请你做另一件事,应该怎么办?
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给班里和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浇水
结束活动
请学生对自己照顾的花草树木说句悄消话。
如:我会照顾你的。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