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八音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
中国古代乐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 八音分类法:这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乐器分类法,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为“八音”。
2. 吹奏乐器:包括笛、箫、笙、埙、唢呐等,通过吹奏产生音乐。
3. 弹拨乐器:包括古琴、古筝、琵琶、阮、三弦等,通过弹拨弦产生音乐。
4. 拉弦乐器: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等,通过拉弦产生音乐。
5. 打击乐器:包括鼓、钟、磬、木鱼、锣等,通过敲击产生音乐。
这些分类方式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乐器可能会跨类别,比如琵琶既可以归为弹拨乐器,也可以归为弦乐器。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乐器不断出现,分类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八音分类法乐器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八音分类法乐器,这可真是个有趣的玩意儿呢!你想想啊,这八音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乐器大部队,各自有着独特的本领和魅力。
金,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像铜锣之类的,一敲起来,“哐哐”作响,声音能传老远啦,这要是在热闹的场合敲上几下,那气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多带劲呀!石呢,就好比是沉稳的老者,磬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让人的心都平静下来。
丝类乐器啊,那就是优雅的代表啦!像什么古筝、二胡呀,轻轻一弹一拉,那优美的旋律就像流水一样流淌出来,能把你的心都给融化了。
你说这丝弦是不是特别神奇,能弹出那么多喜怒哀乐的情感来?咱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上一段,感觉烦恼都被赶跑了呢!竹类乐器呢,那就是活泼的小精灵呀!笛子、箫啥的,一吹起来,那声音空灵得很,就好像能带着你飞到遥远的地方去。
想象一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吹着竹笛,那感觉是不是超棒?匏类乐器,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但葫芦丝你肯定知道吧!那独特的声音,一出来就带着一种别样的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云南。
土类乐器,陶埙就是其中的代表呀!那声音听起来有一种沧桑的感觉,就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革类乐器呢,像鼓啊,那可是节奏的掌控者!一场表演里要是没了鼓,那可就少了很多激情呢,鼓点一敲起来,大家的情绪都能被调动起来,跟着节奏摇摆,多有意思呀!木类乐器,比如木鱼,虽然简单,但是在一些宗教音乐里可是不可或缺的呢,那一声声“笃笃”,好像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这八音分类法乐器啊,真的是各有千秋!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魅力,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
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感动,带来心灵的慰藉。
我们的生活中要是少了这些乐器,那该多没趣呀!所以呀,我们要好好珍惜它们,多去欣赏它们的美妙之处。
你说是不是呢?总之,八音分类法乐器就是音乐世界里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海洋里,享受它们带来的无尽乐趣吧!。
八音
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不同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
后来,人们将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
也称为八音。
一、金
1、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一般是青铜材质,中空,敲时发出乐音。
它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据《世本》、《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相传钟由垂、鼓、延、伶伦所造,表明其历史已很久远。
金
2、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形制接近于钟。
其特点是环钮、平口、器身为椭圆形或合瓦形。
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合使用。
二、石
磬,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据传“黄帝使伶伦造磬” 。
有单个特磬与按律吕依次编排的“离磬”(即编磬)之分。
三、丝
1、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据《古史考》:伏羲作琴、瑟;《帝王世纪》:神农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征羽之音。
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
丝
2、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为“八音”中的“丝”音。
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
每弦瑟有一柱。
按五声音阶定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中国古代乐器怎么分类世界的乐器品种多种多样,五花八门。
人们出于辨识、研究方便,喜欢将它们作归类处理。
出于不同的年代和目的,对乐器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乐器怎么分类,希望大家喜欢!中国古代乐器分类之八音分类法中国古代有一种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称为“八音分类法”。
八音是指的八种材料“金、石、土、革、丝、竹、匏、木”“金”指用金属制作的乐器,如编钟。
“石”指用石头或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
“土”指用陶土制作的乐器,如“埙”、缶(fou){远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类似水碗的演奏形式——“击缶”。
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
《易。
离》中记载:“不鼓缶而歌”,《诗经。
陈风》中亦有“坎其击缶”。
据传古代“击缶”,是用12个小碗敲击成曲的,后来“击缶”演变为击“瓯”,瓯是盆盂—类的瓦器,很像个小碗。
战国时期有名的渑池会,蔺相如就是逼秦王击瓯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
击瓯在晋代已很流行。
隋朝的音乐奇人万宝常在一次与人吃饭时就曾随手击碗成曲,水碗到了唐代还有所发展。
}“革”用动物皮革制作的乐器,如鼓。
“丝”指用丝弦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等。
“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筚篥、篪(音chi,二声。
古代两端封闭的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
“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八音分类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的,当时在既没有声学观测仪器,又没有系统的声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按乐器制作材料来分类,应当说是一种顺理成章地选择。
但在今天看来,八音分类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八音”并不能涵盖当时所有乐器的材料。
例如,古代还有一类乐器是用兽骨制成,例如80年代后期在河南舞阳地区贾湖村,就出土了一些用丹顶鹤的尺骨制成的骨笛。
再者,“八音”分类无声学章法可循。
按道理“八音”应当按振动体材料来分类,譬如琴和瑟都是在木质琴身上张弦的乐器,这两种乐器之所以归为“丝”而没有归为“木”,就因为振动体是丝质的琴弦,不是木质的琴身。
乐器八音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
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八音”也指民间器乐乐种。
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 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
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
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 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