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
- 格式:ppt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26
药师的临床思维杨建秋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药师 330006【摘要】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学习和实践,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文字,来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的思维方法及步骤,为后来者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临床思维方法步骤临床药师一、临床思维的定义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临床药学”和“临床药师”这两个专用名词才在国外医学刊物中出现,随后,临床药学逐渐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蓬勃开展。
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快医院药剂科工作重点的转移,药学界的前辈们借鉴国外的经验,引入了“临床药师(Doctor of pharmacy—Pharm.D.或Clinical Pharmacist)”这个职业。
目的是希望医院药剂人员尽快从药品管理和配送的角色转变成能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的角色,并于2006年在全国42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了临床药师培训工作。
临床药师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只有在探索中前进,在争论中完善。
刚开始,临床药师介入临床时,由于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与医师不同,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很难沟通,达成一致。
于是,学者们又引入了一个医学界的名词——临床思维(Clinical thinking [1])。
临床思维是指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治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2]。
它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即临床实践和科学思维[3]。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临床思维是指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在内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等的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包括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属于医学思维的范畴,临床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病人诊疗的成败。
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是临床思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诊断思维决定了治疗思维,治疗思维是诊断思维的延续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诊断思维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思维结果的成与败。
因此,在一个医疗团队中,临床医师仍是核心人物,更偏重于诊断思维,力求诊断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而临床药师则侧重于治疗思维,力求治疗结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的培养与实践全面掌握病情,明确治疗目的,对药品品种、剂型、给药途径、间隔与疗程等方面合理选择,考察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参与临床实践,培养临床药师临床思维的能力。
标签:临床药师;临床思维;药物治疗随着“药学服务于临床”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一线的治疗和实践中,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还是局限于以药物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临床药师应该树立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提高认识,加强训练。
笔者在器官移植病房近一年的临床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临床思维的重要性,本文就临床药师如何进行临床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 临床思维的概念当前对临床思维有两种误区:一是认为临床思维就是临床诊断思维,就是认识疾病和判断疾病过程中的推理和思维方法;第二种是理解为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但以上都只是考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局限于诊断与治疗。
正确的概念应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与其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得到病史等第一手资料,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1]。
2 临床思维的培养临床思维就要求临床药师摒弃以前单纯以药品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建立全方位的思考模式,临床药师有其自己的定位,不应与临床医师等同。
在参与临床活动时,应以药物治疗为主线,建立以药物治疗为重点的临床思维方式。
2.1 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基础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治疗时,应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包括病因和诱发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诊断的分型、分期、分度和并发症等,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其他病史,如过敏史、伴发症和伴随用药情况等。
除此以外还应对药物有充分的了解,包括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这也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基石。
2.2 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关键点2.2.1 药物品种的选择首先应根据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用药和疾病的分期、分度选择药物选择性高、不良反应轻的药物。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下临床的经验总结和心得临床护士理论技能总结经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护士临床工作经验总结篇一:0012 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张威甄健存李静、毛璐、卞静北京积水潭医院100035[摘要]: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2005年12月卫生部批准的19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之一,至今已培养4批学员,共9人。
现将带教经验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培训计划的执行、培训方式、教学方法、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经验与体会等方面进行总结,供临床药师的带教老师交流分享。
[关键词]: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教学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01-21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了药学部门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目的在于规范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升药物治疗水平,维护病人权益[1]。
为适应医疗改革发展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要,推动临床药师培养工作。
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卫生部批准的首批19家临床药学培训基地之一,至今培养了四批学员。
现就抗感染专业带教心得小结如下。
1 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1.1了解学员的基础,因材施教进入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学员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学历教育从大专到博士,有药学专业背景也有临床专业背景的学员,工作年限从2、3年到10余年,因此了解学员的基础及培训目的有利于带教老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硕士毕业工作年限短的学员,学习能力强但药学及临床经验少就尽量多安排实践学习,查阅文献和专业知识的补充作为作业布置。
对于药剂科工作年限长的学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药物知识的应用部分教学,发挥其药学知识丰富的所长,而减少其临床课题设计思路和查阅英文文献进行综述的内容。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将学员的特点与临床工作相对接,为出基地后能迅速独立工作做准备。
1.2根据特点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1.2.1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通过基地的学习后能够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
临床药师的工作思路临床思维被引入药学领域临床药师制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只有在探索中前进,在争论中完善。
刚开始,临床药师进入临床时,由于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与医师不同,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很难与他们沟通并达成一致。
于是,药学界又引入了一个医学领域的名词——临床思维(Clinical thinking)。
临床思维是指,医师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治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
它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即临床实践和科学思维。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临床思维是指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在内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等的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包括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属于医学思维的范畴,临床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病人诊疗的成败。
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是临床思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诊断思维决定了治疗思维,治疗思维是诊断思维的延续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诊断思维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思维结果的成与败。
因此,在一个医疗团队中,医师仍是核心人物,更偏重于诊断思维,力求诊断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而临床药师则侧重于治疗思维,力求治疗结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两者有着共同的夙愿和目标,能够取长补短,在工作中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是真诚的合作伙伴。
临床应遵循四项原则科学的临床思维是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前提。
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尊重医生一名医师从接触患者开始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到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既需要广博的医学知识、灵活敏捷的思维、符合逻辑的分析,还需要高尚的医德。
临床的任何一个诊断结果,都是医师智慧和学识的结晶。
由于疾病的表现是复杂而多样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以及不同个体上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每个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又不完全一致,因而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有偏差。
因此,作为一名临床药师,要充分尊重医师的劳动,不要轻易怀疑和指责临床的诊断结果。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关键词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工作模式临床思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卫生部将2011~2013年组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二级以上医院应配备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其应深入临床尤其在呼吸科、ICU等抗菌药物使用多的科室,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过程中的工作模式和思维。
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参与查房和会诊:在药学查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初步掌握患者的病情,查看患者的病历,患者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
有无配伍禁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查房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
协助医师选用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会诊的注意事项是,接到会诊通知后的准备:熟悉病情,记录关键内容,明确会诊目的(协助诊治,用药纠纷)。
会诊发言要点:综合患者情况、微生物、药物情况并参考专家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做好会诊记录。
抗菌药物干预计划,其干预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但不应大幅增加医院运行费用。
够优化抗菌药物治疗,包括品种的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方面,提高临床治愈率或降低感染率,同时降低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
患者健康教育和服药依从性教育:用药教育应包括让患者了解所服药物的作用;怎样使用这些药物(药物用法/用量/疗程);药物的不良反应;服用药物之间不良相互影响;用药期间生活注意事项;服用这些药物应定期检查项目;按规定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如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提醒患者以后避免应用同类的药物;药物如何贮存等。
注重对危重症患者及特殊人群抗感染治疗的全程药学服务: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情况复杂、病情严重、用药种类多,特殊人群用药安全隐患大,全程药学监护不仅可以为上述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临床药师从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开始介入,从用药剂量、用药途径、联合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
临床药师在肺部真菌感染合理用药指导中的思维培养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肺部真菌感染合理用药指导中的思维培养。
方法根据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工作学习的实践、体会及思考进行分析。
结果临床药师应从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检查指标、用药特点3方面思维来进行分析判断,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结论临床药师在面临肺部感染时应深入思考、培养相应思维,才能更安全有效的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 临床药师;肺部真感染;合理用药;思维培养引言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真菌病依据致病条件可分为真性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
真性致病菌既能侵入正常宿主,也能使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而条件致病菌常侵犯肿瘤、血液病、HIV感染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真性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常常是致命的。
1.肺部真菌病的病原菌思维临床上主要致病的真菌种类大致上可分为4类(表1)。
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在总共476例的非血液恶性疾病患者中最终确定肺真菌病发病率较高的菌属依次为肺曲霉病(37.9%)、肺念珠菌病(34.2%)、肺隐球菌病(15.6%)[1]。
2肺部真菌病的临床检查思维2.1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痰标本和气管镜检查直接镜检到菌丝或连续≥2次培养分离到同种菌属真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合格痰液或BALF直接镜检或培养发现新生隐球菌,均能确诊肺部真菌病感染。
2.2血清学检查包括乳胶凝集法测定发现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试验(G实验)连续2次阳性;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试验(GM实验)连续2次阳性[2],均为肺部真菌病感染的有力证据。
2.3影像学检查胸部CT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肺真菌病的诊断。
肺真菌病急性期的影像学表现多数无特征性,慢性期有一定的特征多数不典型,易误诊为肺炎、肺癌、肺转移瘤等[3]。
不同菌种在CT上虽有各自表现,但也经常重叠,特异性较少,仅凭影像学误诊率较高。
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及全程化药学服务
黄玉斌;陆华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9(28)7
【摘要】通过药师参与病例的药物救治,在参与抗感染病例的实践中,对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思维及药学服务进行总结,目的在于介绍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情况,以期与各位临床药师进行交流学习.
【总页数】2页(P957-958)
【作者】黄玉斌;陆华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桂林,541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南宁,5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1
【相关文献】
1.临床药师参与7例临床抗感染治疗案例分析 [J], 姜义武;夏宇敏
2.抗感染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实践及体会 [J], 邓淑贞;周红英
3.临床药师参与1例MRSA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 [J], 李红;黄丽华;金立
4.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病例分析 [J], 吴坤生;邱永军;黄素君
5.临床药师参与1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临床分析 [J], 李飞; 廖玉芳; 闫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