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培训之药历(抗感染专业)CAP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10
CAP的诊断与抗菌治疗详细讲解CAP(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即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获得的肺炎感染。
其发病率较高,症状严重,治疗必须及时。
本文将详细介绍CAP的诊断和抗菌治疗。
一、诊断:1. 病史询问:包括病程、发热史、咳嗽、咳痰等症状。
询问是否有接触动物、有无旅行等信息。
2.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常规体征观察,还需注意肺部体征如啰音、湿啰音等。
3. 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肺炎的临床信息。
4.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确诊CAP的重要手段,可显示肺部的浸润病变。
在疑难病例中,可行CT检查。
二、抗菌治疗:CAP的治疗主要为抗菌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
常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适用于无基础疾病,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
2. 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适用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覆盖大多数肺炎病原体。
3.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可用于对β-内酰胺过敏的患者,或在住院治疗中需要联合治疗的情况。
4.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常用于严重感染的患者,或合并存在假单胞菌感染的情况。
5. 链霉素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适用于药物过敏的患者,或在某些病原体对其他药物耐药时使用。
在选择药物时,还应考虑患者个体化的因素,如年龄、肾功能等。
对于不确定病原体的情况下,可根据当地的细菌耐药率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治疗时间一般为7-10天,但对于严重感染、免疫功能受损等高危患者,治疗时间可延长至14天或更久。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定期复查相关检查。
总结:CAP的诊断和抗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诊断上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计划一、理论知识培训要求专业知识理论课≥200学时,参与学术讲座20次。
专业知识理论课的具体课程要求见表1-1,理论学习听课记录表见附表1,专业理论学习内容记录表见附表2,专题讲座、其他学术会议听课记录见附表3,专题讲座(学术会议)学习内容记录表见附表4。
表1-1 专业理论知识培训课程要求课程名称题目学时要求临床药师规章制度相关培训3学时≥20学时岗前培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规定3学时医疗保险政策3学时避免医疗纠纷的策略3学时急救知识与心肺复苏3学时病案首页书写要求3学时病历书写规范及不良事件上报2学时医院药师医院药学学科管理与人才培养2学时≥20学时管理医院药事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2学时信息化建设在临床药师实践中的应用2学时抗菌药物临床监管的措施与办法2学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2学时合理用药与医疗事故鉴定2学时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监管体系及实施2学时麻精药品管理及疼痛合理用药2学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管理2学时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用药2学时特殊人群个体化用药2学时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如何有效与医、护、患沟通2学时≥20学时培训基础临床药学查房要素与技巧2学时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药学伦理2学时药学服务中的道德体观2学时文献检索与文献阅读报告2学时临床药师如何组织病例讨论2学时临床药师如何撰写病例分析报告2学时临床药师如何书写教学药历2学时临床药师如何参与临床会诊2学时临床药师如何准备案例考核2学时诊断学体格检查4学时≥30学时基础病历书写2学时常见的临床症状4学时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学时临床常用血液学、体液检测等3学时微生物学基础知识3学时微生物标本的采集、送检与处理2学时抗菌药物过敏试验方法及结果的解读2学时常见致病微生物的临床分离率及耐药3学时情况细菌的耐药机制3学时胸部X线片、胸部CT等常用检查报告2学时单的解读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概论6学时≥30学时相关理论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及治疗药2学时知识物监测抗感染药物的过敏试验2学时抗感染药物的配伍2学时抗感染药的吸收、分布、和清除4学时不同病原菌感染时的抗菌药物选用6学时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3学时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疗程3学时临床药学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3学时≥50学时实践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3学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指南3学时支气管扩张治疗指南3学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指南3学时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治疗指南3学时泌尿系统感染治疗指南3学时急性胆囊炎治疗指南3学时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指南3学时血流感染治疗指南3学时脓毒血症治疗指南3学时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3学时脑脓肿治疗指南3学时儿童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3学时妊娠期女性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3学时肝功能不全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合理3学时使用肾功能不全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合理3学时使用其他教材培训大纲授课或参与学术讲座等≥30学时二、实践技能培训要求(一)科室轮转在所在培训医院选择不少于3个科室【呼吸内科、感染内科、肾病内科、烧伤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儿科等科室】进行培训。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下临床的经验总结和心得临床护士理论技能总结经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护士临床工作经验总结篇一:0012 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张威甄健存李静、毛璐、卞静北京积水潭医院100035[摘要]: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2005年12月卫生部批准的19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之一,至今已培养4批学员,共9人。
现将带教经验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培训计划的执行、培训方式、教学方法、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经验与体会等方面进行总结,供临床药师的带教老师交流分享。
[关键词]: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教学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01-21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了药学部门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目的在于规范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升药物治疗水平,维护病人权益[1]。
为适应医疗改革发展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要,推动临床药师培养工作。
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卫生部批准的首批19家临床药学培训基地之一,至今培养了四批学员。
现就抗感染专业带教心得小结如下。
1 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1.1了解学员的基础,因材施教进入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学员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学历教育从大专到博士,有药学专业背景也有临床专业背景的学员,工作年限从2、3年到10余年,因此了解学员的基础及培训目的有利于带教老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硕士毕业工作年限短的学员,学习能力强但药学及临床经验少就尽量多安排实践学习,查阅文献和专业知识的补充作为作业布置。
对于药剂科工作年限长的学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药物知识的应用部分教学,发挥其药学知识丰富的所长,而减少其临床课题设计思路和查阅英文文献进行综述的内容。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将学员的特点与临床工作相对接,为出基地后能迅速独立工作做准备。
1.2根据特点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1.2.1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通过基地的学习后能够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
作为一类特殊药品,抗菌药物的正确合理应用将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成为临床药师的最重要工作。
为此,特制定本指南,以指导临床药师抗菌专业培训。
培训时间为期 1 年。
一、培训目标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及完成培训计划以后,应掌握抗菌药物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
(一)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学会阅读相关专科医疗文书(如病例、相关检查、检查报告等)。
(三)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常见抗感染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四)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学,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
(五)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具有与医师、护师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七)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八)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学、药理学、临床应用、安全性等知识。
(九)熟悉常见感染病原菌特征,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与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
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
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 周,1960 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 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 小时。
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 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科室时间(月)临床微生物科1呼吸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6外科2ICU2总计11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综合素质培训1.掌握《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
2.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受训者应具有职业责任感、法律意识,能自觉规范自身职业行为的精神,尊重患者,维护其合理用药权益。
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培养模式交流张晋萍;苗立云;葛卫红【摘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之一,为使抗感染药物专业学员在培训期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该院进行了临床药师培训模式探索.如合理安排轮转顺序,按照培训指南要求,循序渐进,建立了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经过4 a的探索,形成具有医院特色的培训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学员欢迎与好评.【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30)007【总页数】2页(P955-956)【关键词】抗感染药物;临床药师;培养模式【作者】张晋萍;苗立云;葛卫红【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药剂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呼吸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药剂科,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1根据卫生部《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抗感染药物专业学员先后在微生物科、外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多个科室轮转,需要多次熟悉环境,并开展药学查房、患者教育工作,还要完成药历、病例分析,患者给药方案设计,文献阅读报告等多项培训作业,学员常有应接不暇的感觉。
如何使学员尽快适应环境,完成培训任务,且结业后回到原单位能顺利参与药物治疗工作,是培训基地带教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1-2]。
我院开展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已有4 a,经过4 a的摸索,初步形成一定的培训模式。
现将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合理安排轮转顺序在学员进行科室轮转时,由浅入深,合理安排轮转顺序。
外科用药品种相对较少,复杂程度低于内科。
因此,安排学员先从外科开始入门,逐步深入。
我院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轮转顺序为:微生物科、外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这样,可使学员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规律。
从学员的反映情况和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轮转顺序合理。
2 注重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相结合2.1 重点培训基础知识和文字材料的书写根据实际情况,为学员选定胆囊炎、阑尾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等5种疾病,并选定50种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为学习内容。
第七节 抗感染药 >>抗生素类抗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 >>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沙星类)、磺胺类(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抗真菌类(多烯类、咪唑类和三唑类); >>抗病毒药:抗非逆转录病毒药(洛韦类)、抗逆转录病毒药(夫定类); >>抗疟药:青蒿素类。
考点考点1 抗生素 抗生素类抗菌药:类抗菌药:β-内酰胺类内酰胺类抗菌药抗菌药 1.青霉素类:四元β-内酰胺环与四氢噻唑环骈合。
杂质蛋白及青霉噻唑高聚物是其过敏源。
交叉过敏反应。
(1)耐酸青霉素:非奈西林(6位侧链苯氧乙酰氨基)、阿度西林(6位侧链叠氮)。
(2)耐酶青霉素:耐β-内酰胺酶。
甲氧西林(第一个用于临床,但对酸不稳定)、苯唑西林(对酸稳定,可口服)。
(3)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苯甘氨酸,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哌拉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嗪环骈合。
第一代:耐青霉素酶,但不耐β-内酰胺酶。
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
第二代: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广。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头孢呋辛酯(前药)、氯碳头孢(碳头孢)。
第三代: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抗菌谱更广。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泊肟酯(前药)、拉氧头孢。
第四代:引入季铵。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噻利。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氧青霉烷类:克拉维酸,“自杀性”酶抑制剂。
(2)青霉烷砜类: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舒他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1:1,前药)、他唑巴坦。
(3)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肾肽酶抑制剂)、美罗培南(对肾脱氢肽酶稳定)、比阿培南(不需并用酶抑制剂)、厄他培南、法罗培南(不属碳青霉烯类,青霉烯)。
(4)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受性好,副作用发生率低,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教学药历首页专业:抗感染建立日期:2012 年5 月27 日建立人:XXX姓名姚XX 性别男出生日期1939 年2月7日住院号933XXX 入院时间2012年 5 月4 日出院时间2012 年 5 月21 日籍贯:重庆市民族:汉族工作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家庭电话:无联系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手机号:XXXXXXXXXXXX身高(cm):172 体重(kg) 72 体重指数(kg/m2) 24.3血型:O型血压(mmHg) 90/60 体表面积(m2) 1.73不良嗜好(烟、酒、药物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药物依赖史。
依赖)主诉:发热、咳嗽伴右侧胸痛1周。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脓痰,咳嗽时伴右侧胸部隐痛,无放射痛,与体位、呼吸运动无明显关系。
期间自测体温最高至39.5℃。
无畏寒、潮热、盗汗,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
自行口服“罗红霉素、散利痛”药物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遂于2012-5-4日22点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血常规:WBC: 21.1*109/L,N%: 97.2%;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右肺上叶及中叶团片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炎症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以“肺部感染”收入我科。
查体:T 37.9℃,P 98次/分,R 25次/分,BP 90/60mmHg。
神志清晰,精神尚可,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正常,无黄染、皮疹、瘀斑及出血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9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检示:WBC: 21.1*109/L,N%: 97.2%;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右肺上叶及中叶团片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炎症可能。
一、CAP 可选用的抗菌药物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是一类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结构的抗菌药物,这一类抗菌药物的其同特点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人体的毒性很低,治疗剂量的青霉素对人体细胞几无影响。
青霉素是发明最早的抗菌药物,目前通常将青霉素类按其抗菌谱分四类:(1) 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抗菌谱广,可作用于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等。
(2) 氨基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杆菌等常有效。
(3)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如苯唑西林、氟氯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等,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属具有抗菌作用。
(4)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如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2. 头孢菌素类头孢类是继青霉素类之后发明一类广谱半合成抗菌药物,化学结构中亦含有β-内酰胺结构。
头孢类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一代头孢菌素广,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大致相当,而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范围比一代头孢菌素广,抗菌作用也强,对肝肾的毒性较小。
可用于病原菌不太明确,不能肯定是革兰阳性菌感染或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及混合感染情况。
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是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用。
部分头孢菌素对绿脓杆菌等抵抗力很强的细菌也有强大的杀菌力,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却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
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
3.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物。
是指含有4-喹诺酮类母核的合成抗菌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剂,以细菌的DNA 为靶点。
作用于细菌的DNA回旋酶。
喹诺酮类的特点是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较好、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临床药师药历
在医院或医疗机构中,临床药师是负责监督、管理和优化药物治疗的专业人员。
药师通常会记录患者的药物治疗历史,这被称为药历(Medication History)。
药历是临床药师获取和整理与患者相关的药物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于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药历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药物清单:记录患者当前正在使用的所有处方药、非处方药、
补充剂、植物性药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2.剂量和用法:记录每种药物的剂量、用法、频率和持续时间。
3.过敏和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以及曾经经历
的不良反应。
4.药物历史:包括患者之前使用过的药物,尤其是与当前病情相
关的药物治疗历史。
5.非药物治疗:一些患者可能接受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中
医治疗等,也需要记录。
6.患者咨询和意愿:记录患者的用药咨询、疑虑、对药物治疗的
态度以及对替代疗法的偏好。
通过详细和准确地记录药历,临床药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等问题。
这对于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计划,提供患者教育和进行用药监测都至关重要。
教学药历首页专业:抗感染建立日期:2012 年5 月27 日建立人:XXX姓名姚XX 性别男出生日期1939 年2月7日住院号933XXX 入院时间2012年 5 月4 日出院时间2012 年 5 月21 日籍贯:重庆市民族:汉族工作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家庭电话:无联系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手机号:XXXXXXXXXXXX身高(cm):172 体重(kg) 72 体重指数(kg/m2) 24.3血型:O型血压(mmHg) 90/60 体表面积(m2) 1.73不良嗜好(烟、酒、药物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药物依赖史。
依赖)主诉:发热、咳嗽伴右侧胸痛1周。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脓痰,咳嗽时伴右侧胸部隐痛,无放射痛,与体位、呼吸运动无明显关系。
期间自测体温最高至39.5℃。
无畏寒、潮热、盗汗,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
自行口服“罗红霉素、散利痛”药物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遂于2012-5-4日22点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血常规:WBC: 21.1*109/L,N%: 97.2%;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右肺上叶及中叶团片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炎症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以“肺部感染”收入我科。
查体:T 37.9℃,P 98次/分,R 25次/分,BP 90/60mmHg。
神志清晰,精神尚可,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正常,无黄染、皮疹、瘀斑及出血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9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检示:WBC: 21.1*109/L,N%: 97.2%;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右肺上叶及中叶团片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炎症可能。
既往病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
一个月前因腰痛伴左下肢胀痛麻木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腰椎间盘突出”。
给予口服消炎止痛药(具体不详)。
否认“冠心病”病史;否认“结核、伤寒、痢疾”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
预防接种史按规定。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否认手术外伤史。
否认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接触史。
既往用药史:患者平素体健,一月余前因腰痛伴左下肢胀痛麻木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腰椎间盘突出”。
给予口服消炎止痛药(具体不详)。
一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脓痰,咳嗽时伴右侧胸部隐痛,自行口服“罗红霉素、散利痛”等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
家族史:生于重庆,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
有吸烟史40年,每日约20~40支,已戒烟两年。
偶有饮酒。
已婚育,育有一子三女,患者儿子因肺癌去世,配偶及女儿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伴发疾病与用药情况:无过敏史:无药物、食物及其它物品过敏史。
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史:无入院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2、右侧少量胸腔积液3、肺部肿瘤?出院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2、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初始治疗方案:沐舒坦注射液30mg +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vd 5.4注射用阿魏酸钠+ 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vd 5.4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600mg vd 5.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 250ml +丙氨酰谷氨酰胺10g+氯化钾注射液(10%) 7.5ml + 维他利匹特Co 10ml vd 5.4初始治疗方案分析抗感染治疗:患者,老年男性,起病急,以发热、咳嗽,咳黄色脓痰,咳嗽时伴右侧胸部隐痛为主要表现,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右肺上叶及中叶团片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根据患者以上临床表现可以初步确立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
社区性获得性肺炎(CAP),应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
患者有吸烟史40年,年龄较大,且已在院外自行口服抗菌药物,该类患者易感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以及耐药肺炎链球菌、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因此在入院后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抗生素的抗菌谱应尽量覆盖可能感染的细菌。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CAP诊治指南推荐,患者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包括:1.第二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2.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3.呼吸喹诺酮类。
鉴于患者入院前自行口服“罗红霉素”疗效不佳,住院医师选择了呼吸喹诺酮“左氧氟沙星”作为抗感染初治药物,给药方案为600mg ,QD ,VD,该给药方案符合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能取得最佳的抗菌效果。
祛痰治疗:患者为老年男性,咳黄色脓痰,静脉给予祛痰药盐酸氨溴索以化痰和促进痰液排出,帮助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呼吸状况。
初始药物治疗监护计划:①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监测患者用药后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无改善,特别咳嗽的频率、性质以及痰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等变化。
③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肺部呼吸音等体征;每三天监护血常规、血沉、CRP、肝功能、尿常规及肾功能,7-10天复查胸部X片或CT。
④及时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观察抗菌药物应用3天后,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患者使用药物后有无过敏、恶心呕吐、头痛、四肢麻木等不良反应;以便作出相应的调整。
平喘化痰治疗监护计划:①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咳嗽、咳痰情况,特别咳嗽的频率、性质以及痰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等变化,以评估祛痰药疗效。
②同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胃肠道不适、视力、心律失常等表现,必要时行心电图、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检查,以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其它主要治疗药物: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 ivgtt qd 5.5 -5.21桃金娘油胶囊300mg p.o. tid 5.5 -5.21愈美片2片p.o. tid 5.5 -5.21注射用炎琥宁400mg +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vd qd 5.8-5.21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g +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vd bid 5.8-5.21 沐舒坦注射液30mg + 0.9%氯化钠注射液20ml iv bid 5.12-5.16药物治疗日志2012年5月4日(入院d1)患者,男,73岁,因“发热、咳嗽伴右侧胸痛1周”于2012年5月4日22点入院。
入院诊断:1. 社区获得性肺炎;2. 右侧少量胸腔积液;3. 肺部肿瘤?诊断要点:①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老年男性,病程短,以发热、咳嗽,咳黄色脓痰,咳嗽时伴右侧胸部隐痛为主要表现,查体无特殊,周围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右肺上叶及中叶团片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故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可完善痰培养,必要时行血培养以明确病原菌。
②右侧少量胸腔积液患者胸片示右肺肋膈角稍钝,肺部炎症伴胸腔积液可能性大,但患者为老年男性,有吸烟及肺癌家族史,故亦不排除恶性胸腔积液可能。
③肺部肿瘤?患者老年男性,有吸烟史及肺癌家族史,胸片示右肺门增大,故不除外肺部肿瘤可能,可行癌谱、痰找脱落细胞等检查以明确。
抗炎治疗后可复查胸部平片或行胸部CT检查看病灶是否吸收。
2012年5月5日(入院d2)病情变化:患者诉间断咳嗽、咯白色粘液痰,伴右侧胸痛不适,无畏寒、发热、咯血、盗汗,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最高体温37.7°,大小便正常。
查体: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大。
胸廓正常、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腹(-),双下肢无水肿。
复查血常规示:WBC22.93 *109/L↑,RBC 3.68*109/L↓,Hb:115g/L↓,红细胞比容34.0 %↓,↑,N%: 96.3%↑。
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疗措施:将乳酸左氧氟沙星换为莫西沙星(400mg , ivgtt, qd),加服桃金娘油(300mg , po.,tid)和惠菲宣(2片, tid),余治疗同前;完善血培养、肝肾功、心电图等检查,待痰培养,胸部CT结果后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必要时做肺功能和纤支镜检查以协助诊断。
分析与监护:复查血象显示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病情进展迅速,故医师将“左氧氟沙星”换成喹诺酮类药物中抗菌谱最广的莫西沙星。
并增以口服的止咳祛痰药,以期迅速控制患者感染症状,并促进痰液排除。
2012年5月6日(入院d3)病情变化:患者仍诉咳嗽、咯白色粘液痰,伴右侧胸痛不适,但较前有所缓解,无畏寒、发热、咯血、盗汗,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查体:体温36.6℃,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黏膜正常。
颈软,气管居中,胸廓正常、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
心腹(-),HR: 88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诊疗措施:治疗同前。
分析与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特别咳嗽的频率、性质以及痰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等变化。
注意监测患者皮肤,心血管系统可能的不良反应。
2012年5月8日(入院d4)病情变化:患者仍诉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但较前有所缓解,偶有右侧胸痛不适,无畏寒、发热、咯血、盗汗,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
查体:体温36.7℃,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黏膜正常。
颈软,气管居中,胸廓正常、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
心腹(-),HR: 90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PPD皮试结果(-)诊疗措施:加用头孢呋辛和炎琥宁抗感染,辅以、化痰、止咳等对症处理。
继续痰找结核杆菌。
分析与监护:头孢呋辛属于头孢二代,和莫西沙星同属广谱抗菌药,抗菌谱略窄,由于两者抗菌机制不同,此类联用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从2004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来看,该患者联合使用抗生素的证据略显不足。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后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012年5月12日(入院d8)病情变化:患者诉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好转,无胸痛,咯血、无畏寒、发热、盗汗,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
双肺呼吸音稍粗,右上肺可闻及少许散在湿罗音。
辅查:痰未找到抗酸杆菌,痰未找到脱落细胞。
诊疗措施:治疗同前。
拟择期复查胸部CT及血常规,以评估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
分析与监护:同前。
2012年5月16日(入院d11)病情变化:患者诉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好转,无胸痛,咯血、无畏寒、发热、盗汗,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
双肺呼吸音稍粗,右上肺可闻及少许散在湿罗音。
辅查:血常规示WBC 8.94 *109/L,RBC 3.81*109/L↓,Hb:115g/L↓,PLT 466*109/L↑,N%: 86.3%↑,L%: 6.84%↓;复查胸部CT示:1. 右肺上叶及中叶炎症,部分肺实变,与前片(2012-5-5)比较稍有吸收;右肺下叶少许炎症,左肺上叶下舌段及双肺下叶少许纤维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