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21.34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生态化: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货运中转理论: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

3 城市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5、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个职业向另一个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它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6、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7、郊区化:是指在特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出现的地域职能结构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地域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郊区化”

8、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9、城市文化冲突: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不同城市文化系统(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同一城市文化系统内不同文化元素(如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10、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11、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12、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二: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

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1)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2)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3)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

2)城市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向开发转变的规律。

3)城市和地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

4)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

5)城市规模和城市容量相适应的规律

4、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A同心圆理论是由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伯吉斯于1925年提出的。同心圆理论既是芝加哥城市形态的一张地图,也是有关城市扩张的动态过程的一个理论图表。B城市的持续发展源于人口的压力,它引发了中心集聚化与贸易分散化的双重过程C城市发展依据竞争进行分配,竞争的结果导致空间与功能的区分,城市最终成为以高度集中的中央商业区为中心,并为其他四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如居住、通勤等同心环带所环绕的同心圆结构5、增长极理论

最早提出增长极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佩鲁,他在《经济空间:理论与运用》一文中指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一个极核而运行。而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并不是应用于地理空间,而是用于抽象的经济空间,将这一概念移植到地理空间的是法国地理经济学家鲍德维尔。他认为增长极是位于都市内的正在不断扩大的一组产业,它通过自身对周边的影响而诱导区域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理论认为,地理空间的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成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极主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极化效应消弱,扩散效应加强,进一步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增长极理论是以地区内不平衡发展为基础建立的,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由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增长极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的不足。不过,增长极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极化效应和扩散效之间往往有很长的时间差。再者,极点形成后其作为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未必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从而导致地区发展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6、城市生态问题的表现

1)城市人口膨胀

2)城市气候特殊化

3)城市供水紧张

4)城市“热岛现象”普遍

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6)城市绿化锐减

7、转型期我国城市化代际流动特点

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例想当高,传统上的子承父业有了极大地改变,高达60%----70%的人与从事着与父辈不同的职业。

2)城市中流动总趋势成向上流动,即从事脑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大,而从事体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小。

3)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

4)工人阶级的流动存在很大问题,其代际间的世袭率很高,而流入率很低。

5)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父辈所居的层次越低,其子辈向上流动的难度也越大。

6)流动中出现无序与越轨

8、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受殖民主义影响很大,形成明显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