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内科学)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33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重要考点),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定义考生要牢记,很重要的名词解释)。
(一)病因大部分是由各型肝硬化引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多见,也可由改善门静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小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阶段。
更少见的有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
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常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药、麻醉药、便秘、尿毒症、外科手术感染等(常见诱因要熟悉)。
(二)发病机制(要透彻理解)1.氨中毒学说,氨代谢紊乱引起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1)氨的形成和代谢血氨主要来自肠道、肾和骨骼肌生成的氨,胃肠道是氨进入身体的主要门户。
机体清除氨的途径有:①尿素合成;②脑、肾、肝在供能时,耗氨合成谷氨酸和谷氨酰胺;③肾形成大量NH4+而排出NH3。
④肺部可呼出少量NH3。
(2)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和影响氨中毒的因素:血氨增高主要是由于生成过多和(或)代谢清除过少。
在肝功能衰竭时,肝将氨合成为尿素的能力减退,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
影响氨中毒的因素有:①摄入过多的含氮食物(高蛋白饮食)或药物,或上消化道出血时肠内产氨增多。
②低钾性碱中毒呕吐、腹泻、利尿排钾、放腹水、继发性的醛固酮增多症均可致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时,尿排钾量减少而氢离子排出量增多,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因而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细胞产生毒害。
③低血容量与缺氧休克与缺氧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使血氨增高。
脑细胞缺氧可降低脑对氨毒的耐受性。
④便秘使含氨、胺类和其他有毒衍生物与结肠粘膜接触的时间延长,有利于毒物吸收。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肝性脑病考试试题1、单选清除血氨的主要途径是如下,但除外()A.肝内尿素合成B.肝、脑、肾组织利用和消耗氨C.肾是排泄氨的主要场所D.低钾性碱中毒血氨过高时可以从肺部呼出少量(江南博哥)E.随粪便排除正确答案:E2、单选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A.便秘B.口服安体舒通C.低钾D.感染E.腹泻正确答案:B3、单选肝性脑病患者抽搐时可选用()A.副醛B.度冷丁C.氯丙嗪D.安定E.吗啡正确答案:D4、单选肝硬化患者有明显书写不稳的手震颤,最可能提示存在下列哪种情况()A.掌挛缩病B.肝性脑病C.酒精性多发性神经病D.肝炎后肝硬化E.原发性肝癌正确答案:B5、配伍题病人出现肝臭,最可能的原因是()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见于() A.门脉高压症B.肝性脑病C.胆囊炎D.门静脉血栓形成E.肝肾综合征正确答案:B,A6、单选肝性昏迷时有肾损害者,口服抗生素可选择()A.新霉素B.卡哪霉素C.氨苄青霉素D.灭滴灵E.庆大霉素正确答案:D7、单选肝性脑病的诱因有以下几项,除外()A.大量利尿放腹水引起电解质紊乱B.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神经细胞变性C.便秘造成氨和毒素肠道吸收增加D.感染加重肝脏负担E.消化道出血肠内分解血液产氨正确答案:B8、单选男,66岁,昏迷患者,病史不详。
巩膜黄染。
瞳孔等大,肌张力及腱反进。
无偏瘫血糖5.5mmol/L,血尿素氮14.2mmol/L,肝功血清清蛋白20g/L,球蛋白30g/L最可能诊断是()A.糖尿病昏迷B.尿毒症昏迷C.安眠药中毒D.脑血管意外E.肝性脑病正确答案:E9、单选?男,5 8岁,腹胀乏力,伴食欲不振3年。
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胸前可见2个蜘蛛痣,腹软,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5cm,腹水征阳性。
该患者的诊断最可能是()A.腹膜转移癌B.胆管结石C.继发性腹膜炎D.原发性肝癌E.肝硬化正确答案:E10、单选扑翼震颤是由于假神经递质取代了下列哪种神经递质所致()A.5-羟色胺B.γ-氨基丁酸C.谷氨酰胺D.多巴胺E.去甲肾上腺素正确答案:D11、问答题男,48岁,腹胀乏力,伴食欲不振3年。
内科学:肝性脑病的诊疗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该病临床表现、分期、诊断要点和治疗。
2. 掌握该病病因和诱因。
3. 熟悉该病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2.难点:通过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理解治疗。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概述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以介绍临床分期为主,讲解临床表现,指出各期特征和判断主要指标。
4.辅助检查血氨、脑电图、肝功能检查,诱发电位,心理智能测试,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影象学检测指明意义。
5.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是诊断要点,与引起昏迷和精神症状疾病之间的鉴别。
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6.治疗(1)一般治疗:去除诱因(2)药物治疗(3)其他治疗:减少门体分流,人工肝, 肝移植,肝细胞移植.四、自学内容和要点病理和发病机制,了解四种学说及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途径。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1.邱德凯主编。
慢性肝病临床并发症现代诊治概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六、外文词汇hepatic encephalopathy 肝性脑病,blood-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false- neurotransmitter假性神经递质,hyperaminohemia 高氨血症,electroencephalography 脑电图,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支链氨基酸,por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 PSE 门体分流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HE 轻微肝性脑病。
七、复习思考题1.肝性脑病的诱因和病因有哪些?2.肝性脑病有几期?各期应注意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3.如何治疗肝性脑病?4.何谓轻微肝性脑病?如何进行诊断?。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肝性脑病1、填空题轻微肝性脑病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检出。
正确答案:诱发电位、心理智能试验(或数字连接试验)2、单选对于肝性昏迷的治疗,下列(江南博哥)哪项措施是不正确的() A.肥皂水灌肠+新霉素+精氨酸B.补充葡萄糖+新霉素+精氨酸C.生理盐水+白醋灌肠+左旋多巴D.生理盐水灌肠+中止蛋白质饮食+新霉素E.生理盐水灌肠+谷氨酸钠+左旋多巴正确答案:A3、单选某患者因腹痛呕吐,腹泻四天入院,肝、脾不大,HBsAg阳性,给予禁食,输液等治疗稍好转,今晨开始精神萎靡,乏力,肌肉痉挛,继而神志不清,昏迷,为明确诊断,首先应查()A.血氨B.脑脊液C.血电解质D.脑CTE.血淀粉酶正确答案:C4、填空题临床上肝性脑病分为四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5、单选对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支链氨基酸减少B.芳香族氨基酸减少C.短链脂肪酸增多D.硫醇增多E.鱆胺或苯乙醇胺取代了正常的神经递质正确答案:B6、单选男性,50岁,患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住院,经治疗后神志转清,每日宜给蛋白质()A.每日>50gB.每日40~50gC.每日30~40gD.每日20~30gE.每日<20g正确答案:E7、名词解释假性神经递质正确答案: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经过肠道细菌脱羧酶的作用分别转化为酪胺和苯乙胺,若肝对酪胺和苯乙胺的清除发生障碍,这两种胺可以进入脑组织,在脑内经羟化酶的作用分别形成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羟酪胺、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是不能传递神经冲动或作用很弱,因此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8、单选肝性脑病诱因中,下列哪项可能性不大()A.上消化道出血B.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C.高蛋白饮食D.便秘腹泻或感染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增多正确答案:E9、单选关于肝性脑病的氨中毒学说,正确的是()A.NH3有毒性,能透过血脑屏障B.肠内PH>6时,NH3不易被吸收C.低钾碱中毒时增加氨毒性D.高血糖时增加氨毒性E.腹泻时增加氨毒性正确答案:C10、多选肝性脑病时,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升高的是()A.支链氨基酸B.芳香族氨基酸C.尿素D.血氨E.血钾正确答案:B, D11、单选男,52岁,既往肝硬化10年,近日发生肝性脑病,血钾2.8mmol/L,血钠135mmol/L,血氯110mmol/L,血氨230mmol/L,血pH7.36。
---------------------------------------------------------------最新资料推荐------------------------------------------------------ 内科学(第七版)消化系统疾病第十六章肝性脑病第十六章肝性脑病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过去称为肝性昏迷(hepatic coma) ,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门体分流性脑病(porltosyst, emic encephalopathy, PSE) 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对于有严重肝病尚无明显的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而用精细的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可发现异常情况者,称之为轻微肝性脑病,是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病因与发病机制】导致 HE 的肝病可为肝硬化、重症肝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严重胆道感染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确定这些病因通常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常需在肝病基础上寻找诱发 HE 的因素,下列因素可诱发 HE(表 4161) 。
关于 HE 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如下假说:(一) 神经毒素氨是促发 HE 最主要的神经毒素。
虽然肾脏和肌肉均可产氨,但消化道是氨产生的主要部位,当其被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体循环。
肠道氨来源于:1/ 14①谷氨酰胺在肠上皮细胞代谢后产生(谷氨酰胺 NH3+谷氨酸) ;②肠道细菌对含氮物质(摄入的蛋白质及分泌的尿素) 的分解(尿素 NH3+C02) 。
氨以非离子型氨(NH3)和离子型氨(NH+4) 两种形式存在,两者的互相转化受 pH 梯度影响(NH3+H+ NH+4) 。
氨在肠道的吸收主要以 N H3弥散人肠黏膜,当结肠内 pH6 时,NH3大量弥散入血; pH6 时,则 NH3从血液转至肠腔,随粪排泄。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症状HE的临床表现因基础病的性质、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快慢及诱因的不同很不一致。
且和其他代谢性脑病比并无特异性。
A型HE发生在暴发性肝衰竭基础上,常在起病数日内由轻度的意识错乱迅速陷入深昏迷,甚至死亡,而无明确诱因,并伴有急性肝衰竭的表现,如黄疸、出血、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等。
C型HE以慢性反复发作的性格、行为改变甚至木僵、昏迷为特征,常伴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扑翼征、踝阵挛阳性,或巴彬斯基氏征阳性等神经系统异常。
多数患者在初期为复发型,随后症状转为持续型。
常有进食蛋白等诱因,亦可以是自发的或因停用治疗HE的药后发生。
C型HE患者除脑病的表现外,还常伴有慢性肝损伤、肝硬化等表现。
轻微型肝性脑病(MHE)常无明确的临床症状,只有通过神经精神或神经生理测试才能测出。
疾病危害根据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及脑电图改变,参照我国实用内科学,可将肝性脑病分为0-4期,但各期可重叠或相互转化。
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常常无明显异常,只有轻微的神经生理及心理异常,可能会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不能很好地完成精细动作,如进行高空作业或驾驶汽车等可能会有安全隐患;重型肝性脑病可能会由于中枢抑制而危及生命;反复发作或治疗依赖性肝性脑病的预后较差,肝昏迷程度越深,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其中Ⅲ期、Ⅳ期肝性脑病的存活率小于30%.---------------------------------------------------------------------------------------------------------------------------------------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1)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提供的线索: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多提示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在出血前疼痛加剧,出血后减轻或缓解,更有助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第十六章、肝硬化一、定义是一种有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的终末阶段。
二、病因1.肝炎后肝硬化2.酒精性肝硬化3.胆汁性肝硬化4.药物性肝硬化5.中毒性肝硬化6.自身免疫性肝硬化7.淤血性肝硬化8.代谢性肝硬化(winson血色病)9.隐原性肝硬化10.血吸虫病三、发病机制(没讲)四、病理1.肝脏:在肝细胞坏死的基础上,小叶结构塌陷,弥漫性纤维化以及肝脏结构破坏,代之以纤维包绕的异常的肝细胞结节(假小叶)和肝内血管解剖学破坏1)小结节性肝硬化:酒精性和淤血性2)大结节性肝硬化:在肝实质大量坏死基础上形成,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基础上的肝硬化3)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五、病理生理(并发症)1.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压力>10mmHg(ppt12mmHg)1)门静脉阻力增加,2)门静脉血流量增加3)门静脉高压的后果——侧支循环形成,腹水形成,脾肿大主要的侧枝循环A.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黏膜水肿糜烂B.腹壁静脉曲张脐静脉重新开放C.直肠下端静脉丛痔静脉曲张D.脾和左肾静脉的侧支循环相通高危因素:A.失代偿肝硬化(ChildB/C级)B.内镜下曲张静脉有红痕/红斑/红点者2.腹水1)形成机制A.门静脉压力增高,肝窦压升高>10mmHgB.内脏动脉扩张,高动力循环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渗透压<30mmH2o或白蛋白<25g/LD.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肾血流量和滤过率减少E.醛固酮灭活降低,钠水潴留F.淋巴液大量形成,溢出为正常人20倍2)流行病学A.肝硬化是腹水的主要病因,占85%B.而腹水又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患者10年内50%以上发生腹水C.发生腹水的肝硬化患者,1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和55%(未行肝移植者)D.长期随访(中位80.7个月)研究显示,出现腹水的肝硬化患者生存期仅12.4个月E.独立预测因素为CPT评分、WBC计数、肌酐、Na+、抗病毒治疗3.内分泌变化1)主要是性激素变化,患者出现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2)甲状腺激素:患者血清总T3、游离T3减低,游离T4正常或偏高,严重者T4也降低4.呼吸系统1)肝性胸水2)门脉形肺动脉高压3)肝肺综合征5.泌尿系统肝肾综合征(HRS)由于肾血管的极度收缩导致肾皮质灌注不足导致肾衰竭临床类型:Ⅰ型,进展性肾功能损害,2周内肌酐成倍上升Ⅱ型,肾功能缓慢进展性损害6.血液系统7.神经系统六、临床表现:根据是否出现腹水1.代偿期肝硬化1)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等症状2)ALT、AST可异常3)可有门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出血4)Child-PughA级2.失代偿期肝硬化1)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2)血清白蛋白<35g/L,胆红素>35µmol/L,ALT和AST升高3)PTA<60%4)Child-PughB、C级3.并发症临床表现七、辅助检查(一)实验室检查1.血尿便常规,ALT、AST、A/G、ALP、BiIL2.胆固醇(代偿期增高,失代偿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病毒标记,AFP(肝硬化活动时升高,合并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升高)3.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活动性肝纤维化增高4.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二)影像学检查1.B超肝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脾肿大,门静脉扩张>12cm2.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Scan)1)利用肝脏硬度来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2)通过用50mHZ波的剪切流速,分析多个部位2~5cm范围的肝脏组织3)结果转换成弹性值(千帕kPa)4)要求:成功率60%以上,偏差值低于测量值中位数1/33.CT、MRI、GI4.腹水性质测定,血清—腹水蛋白梯度(SAAG)SAAG≥11g/L提示门静脉高压5.SAAG<11g/L提示其他原因所致八、治疗(一)治疗原则:综合性,首先针对病因,晚期主要针对并发症(二)一般治疗(三)药物治疗1.抗病毒治疗✧指证1)代偿期:HBVDNA>=104copies/ml(ALT可正常)或HBVDNA<104copies/ml(但可以检测到)伴ALT升高2)失代偿患者只要检出HBVDNA,不论ALT或AST是否升高,建议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及时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且推荐终身治疗✧首选恩替卡韦2.抗纤维化药物(四)腹水✧1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和55%(未行肝移植者)✧初步检查1)腹水细胞计数和分类2)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3)血清CA125检测无助于腹水的鉴别诊断,不推荐检测✧一线治疗(推荐级别Ⅱ-A)1)限制钠的摄入(2g/d)2)利尿(口服螺内酯和/或呋塞米)1.单纯性腹水2.难治性腹水1)定义:给予最大剂量利尿治疗(Spi-400mg/d+Fur160mg/d),腹水仍无法消退2)首选治疗:A.放腹水治疗+静脉注射白蛋白(6-8g/L腹水)B.继续给予限盐利尿治疗3)备选治疗:A.TIPS:需要频繁放腹水者(1-2周一次),且CPT≤11B.若无法给予TIPS或肝移植治疗,则腹腔静脉分流术(PVS)(五)并发症治疗1.胃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流行病学1)大约50%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其中每年发生破裂出血率约12-15%,死亡率约15-20%3)建议发现肝硬化时进行胃镜检查,早期预防✧治疗1)双囊三腔管压迫:简便有效,但并发症多,病人难以耐受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2.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肝肾综合征✧诊断:1)肝硬化伴有腹水;2)血清肌酐>1.5mg/dL;3)在停用利尿剂至少2周并予以白蛋白扩容治疗后,血清肌酐无改善(降低值<1.5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