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及案例分析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89.51 KB
- 文档页数:32
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向监管机构报告涉嫌洗钱的交易或资金流动。
这种报告的作用在于保护金融机构自身利益同时也保障国家的利益和金融安全。
下面将介绍三个关于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华林证券的洗钱案。
2017年,四川华林证券存在违规开展股票业务和洗钱活动的情况。
华林证券的洗钱案始于2014年7月,2014年至2017年期间,华林证券在客户开户时违反了各项规定,并存在多次将客户资金转入非规定的银行账户中进行洗钱行为。
由于该行为被监管机构察觉并及时报告,华林证券被罚款1.8亿元。
第二个案例是日本冈山市银行的洗钱案。
2017年,日本冈山市银行采取不正当手段从客户那里收取了高额手续费,计划用于圆滑拉拢政界官员,以获取市政府颁发的工程项目。
冈山市银行被监管机构发现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追缴了被用于拉拢公职人员的款项。
监管机构认为该行为涉嫌洗钱,对该银行实施罚款等措施。
第三个案例是花旗银行的洗钱案。
2012年,花旗银行因涉嫌洗钱被美国监管机构调查。
监管机构研究了该银行15万笔国际汇款数据,发现有近6万笔涉及洗钱等犯罪行为。
监管机构最终要求花旗银行支付2.6亿美元的罚款,并对职业道德标准进行严格的监管。
综上所述,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对于保护金融机构的及时发现和报告洗钱行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银行、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来说,严格遵守反洗钱法规、及时发现并报告可疑交易、提升反洗钱意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监管机构的严格执法也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上述案例中,几乎都是监管机构的调查和处罚,才让这些违规行为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针对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反洗钱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增加人员培训和技术投入,更好地发掘可疑交易并及时上报。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法规和制度,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国际反洗钱合作,为金融机构反洗钱提供更好的指引和支持。
银行业如何识别分析报告真正重点可疑交易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银行业在交易监控和反洗钱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银行必须能够识别和分析报告中真正重点的可疑交易。
本文将讨论银行业如何识别分析报告中的重点可疑交易,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银行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来帮助识别重点可疑交易。
这些工具可以自动分析大量的交易数据,检测异常模式和行为。
银行可以设置警报机制,当某个交易或交易模式满足预设的可疑标准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
例如,如果某个账户在短时间内发生多笔大额转账,系统可以立即识别并报告该交易。
这种基于规则的警报机制可以帮助银行快速发现潜在的可疑交易。
其次,银行可以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监察团队来帮助分析报告中的可疑交易。
这些团队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对金融犯罪和洗钱行为的深刻了解。
他们能够通过分析交易细节和背景信息,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可疑模式和关联性。
此外,监控和监察团队还应与执法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共享重要信息和情报。
银行还可以利用外部信息来源来辅助分析报告中的重点可疑交易。
这些信息来源可以包括公开报道、公共数据库、金融情报机构和合规技术提供商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外部信息,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可疑交易的风险,并更好地了解潜在犯罪活动的背景和模式。
例如,如果某个账户与已知的恐怖组织有联系,银行可以立即将该交易列为重点可疑交易。
最后,银行还应密切关注不同业务线的变化和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交易分析策略。
金融犯罪和洗钱行为通常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演变。
银行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及时调整风险识别和分析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和挑战。
总之,为了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银行业必须能够识别和分析报告中的重点可疑交易。
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监察团队、利用外部信息来源以及关注业务变化和趋势,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潜在的金融犯罪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和打击洗钱活动。
反洗钱案例分析案例一【案情】这些资金在上述账户集中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大量地汇往某边境地10余个个人账户,资金汇入后,次日马上全部提现。
【点评】经调查,此案中所涉及的银行结算账户和支付交易具有下列可疑特征:2.不同客户的账户交易支付凭证上的笔迹为同一人,预留银行印鉴卡上的个人姓名也大都一致,即这些账户的真实所有人可能为同一人。
3.账户的资金发生额大,但余额很小,资金大进大出,周转迅速。
4.资金周转环节多、速度快,上、下游企业之间明显不相关。
6.资金大规模流往边境地区。
7.账户的开户时间都很短,且频繁开、销户。
案例二【案情】C银行报告了一个可疑交易信息:这家银行发现一个新客户经常性地收取来自外地的个人汇款,资金交易量非常大。
经核实,这是一家书店,外地的个人汇款主要用来买书的。
但继续查证后银行发现,这家客户只有一个店员,一个兼职会计,真正的法定代表人始终没有出现过。
而且,这家书店规模很小,平时顾客很少,其资金交易量远远超过其正常经营规模。
【点评】对于银行,应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1.大量存现是洗钱者洗钱的第一步,因此,银行对存入现金行为进行重点关注和审查,这是反洗钱的第一步。
2.在现金交易被监测的情况下,洗钱者往往把大量的现金由不同的人分次分批存入银行,然后再通过转账的方式集中起来。
3.客户频繁地收取个人汇款,交易量明显超过其经营规模,资金收付频率及金额与企业经营规模明显不符。
4.银行在识别的时候,应切实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做好实地调查。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客户的经营特点,发现异常的资金流动。
接银行报告后,警察调查发现,这是一个盗版集团开立的书店,其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洗钱的。
他们雇佣了大量的人员从各地分批将现金存入银行,然后书店以卖书的名义将钱汇集起来,再以营业收入的名义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
这样,非法的收入就伪装成合法的了。
案例三【案情】【点评】对于银行,应重点关注:1.“长期闲臵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这是一个重要的可疑交易的表现形式。
可疑交易报告标准及其识别与案例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
案例类型一一、可疑交易标准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
二、可疑交易识别1. 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是指10个工作日内从多个账户向一个账户转入资金后,又将与所转入资金累计金额大致相当的资金转向另一个账户;资金集中转入、分散转出是指10个工作日内向某一账户转入资金后,又在短期内分多次将与所转入资金金额大致相当的资金转往其他多个账户。
2.走访客户,查阅客户的开户资料文件、走访记录、客户财务报表和客户交易流水清单。
三、业务覆盖面汇款(包括柜面汇款、自助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票据交换)、国际结算。
四、案例参考参考文献:《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1.案情提要2006年4月,根据某银行提供的可疑交易线索以及人民银行某分行的协助,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对罗某、李某、冯某和莫某等人实施抓捕并予以刑事拘留,冻结56个人民币账户,冻结资金690余万元人民币,查获大量银行存折(卡),交易凭证、账册及印章等书证、物证。
经查,罗某等人2005年在某银行开立个人账户,之后频繁发生交易,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网络银行、通存通兑或邮政汇款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账户,随后又分散转往全国各地的多名收款人。
为躲避银行关注,罗某还有意将交易分散在银行多个网点多名柜员处进行。
同时罗某还以李某、陈某、冯某、莫某等人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开展汇款业务和跨境汇兑业务。
主要是通过收取国内需要向X 国汇款客户的人民币,或向境外汇款客户指定账户支付人民币,然后在境外收付相应的外币。
罗某等人作为境外H公司外派人员在内地从事两地平衡的汇兑业务。
通过央行反洗钱部门的调查,犯罪嫌疑人罗某,X国籍,涉嫌开设地下钱庄,涉嫌洗钱金额超过50亿元。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洗钱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
为了打击洗钱犯罪,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案例以某银行洗钱案为背景,分析我国反洗钱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某银行(以下简称“该银行”)在2019年11月发现,其客户王某账户存在异常交易行为。
经调查,王某通过多个账户进行资金转移,涉及金额高达5000万元。
该银行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调查。
经侦查,王某涉嫌通过该银行洗钱,其非法所得资金来源于非法赌博、毒品交易等犯罪活动。
二、法律法规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是我国反洗钱工作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反洗钱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监管措施等。
根据该法,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洗钱犯罪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洗钱罪进行了明确规定,规定了洗钱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等。
根据该法,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进行了规定。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加强交易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可疑交易。
【案例1】上海罗某特大地下钱庄案2007年8月6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罗某地下钱庄案一审宣判,认定罗某等4名被告人通过中国境内数家银行的23个私人储蓄账户,跨国非法买卖外汇,金额高达53亿余元人民币。
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罗某、莫某、李某和陈某4人有期徒刑14年至9年不等,其中新加坡籍被告人罗某、莫某、李某被并处驱逐出境。
自2005年11月起,央行上海总部陆续收到由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称罗某等4人在其分支行将大量款项汇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叉从全国各地汇入大量款项,资金流动呈现出集中分散、分散集中的特点,极为可疑。
罗某于2005年5月31日在该银行上海陆家嘴支行申请开立个人账户,之后频繁发生异常交易。
其经常以现金本票、电话银行以及交通银行通存通兑等方式将一笔或多笔较大资金转入其账户,当天又通过全国通、电汇等方式将资金分散转往全国各地交通银行开户的多名收款人账户下,每次提取5万到3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现金。
罗某还有意将交易分散在交通银行多个网点、多名柜员处进行,以躲避银行的关注。
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上述交易很可疑,柜面人员就向罗某询问其资金用途,罗某声称是在做外贸生意。
之后罗某生怕事情败露,便于2005年10月20日通过电话将其账户内的余额全部转出至另一客户陈某账户下,到2005年11月16日,罗某的账户余额一直为零。
陈某的账户交易情况与罗某相同,经柜面人员了解,陈某为罗某所雇佣,陈某操作资金时,两人经常同时到场,有时会有另一外籍人Daniel随行。
柜面人员曾经建议陈某办理一张VIP卡,陈某欣然应允,而当时在一旁的罗某立即进行阻止。
据该银行介绍,该银行对交易量大的大客户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于是柜员就想给他们办一张VIP卡,可以比较方便地办业务,但要留下比较详细的个人资料。
一听到要留下详细资料,他们就拒绝办VIP卡,宁愿排队。
罗某曾先后介绍另两名新加坡籍男子Daniel、Lee Kee Yong来该银行上海分行开立借记卡,工作人员在调取这几人的开卡资料时,发现他们所留地址与罗某为同一住处,且这两名新加坡籍男子的交易情况也与罗某基本一致。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第一篇: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扰乱全球金融系统摘要: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商界支柱之一。
法国兴业银行是法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该公司拥有13万员工和2250万客户。
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无数骄人业绩的老牌银行在2008年年初因一个底层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受到了重创。
本文将从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弊案分析入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控体系的漏洞,同时提出了对完善我国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监控一、案例简介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发现一名驻巴黎的交易员,在超过权限的情况下私自建立了违规的交易部位,并进行欺诈交易行为,造成了49亿欧元(约合7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这起银行案件所造成的损失是法国银行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也是世界上目前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
法国兴业银行巴黎交易员Kerviel被法国司法机关提起诉讼,Kerviel被立案指控的罪名共计三项,中包括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侵入信息数据系统等。
法国兴业银行被迫在全球股市大跌的环境下了结这些违规部位,涉嫌违规交易员Kerviel利用自己原来在银行中后台部门工作中对银行监控系统的了解,通过精心设计虚假交易,隐藏了这一巨额的违规头寸。
巴黎检控方后续调查显示,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早在2007年11月就已经质疑Kerviel的交易部位,并已通知法国兴业银行。
其实,Kerviel成功利用虚假文件表明其交易风险已被对冲覆盖,从而应付了来自法国兴业银行本身的质询。
法国兴业银行曾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就在这样一个老牌银行,悲剧却不幸地发生了,违规数额之巨大,损失之惨重,足以震惊世界。
二、法国兴业银行的管理弱点有人认为Kerviel事件绝非偶然,而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健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