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共享精品ppt】
- 格式:ppt
- 大小:82.09 KB
- 文档页数:18
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1课题来源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
这类失误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的不合时宜。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球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便需要用到礼貌用语。
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着众多的个性差异,因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文化的影响下,在使用礼貌用语时,常常令对方认为自己是不礼貌的,或误解了对方的礼貌,交际中产生了语用失误,从而严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为了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取得成功,我们有必要对礼貌用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有一个清晰、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克服因礼貌用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而给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2研究目的和意义自信息化与全球化以来,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在交际过程中,双方总是不可避免地使用礼貌用语。
交际双方在社会交往时用礼貌用语来确立、维护、调节和发展双方关系,以保障交际顺利进行。
礼貌用语是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着众多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影响下,使用礼貌用语时,产生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
因此,我们在用英语同英语本族人交际时,应使自己使用的“礼貌用语”不仅符合英语语言规则,还要符合英语文化规则,从而避免“伤害”对方,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中国作为英语的二语学习者,由于对其语言规则不是十分了解,在讲英语时产生语法错误,英语本族人听了虽然会感到不快,但这类错误毕竟是表层结构的错误,听话人很容易发现,而且他们知道对方是“外国人”后也能原谅。
但如果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由于不注意结合语境,不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粗鲁的,从而破坏了整个交际的气氛。
英语语用失误分析及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探究作者:曹爱萍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3年第04期摘要:英语语用失误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规则;语用失误作者简介:曹爱萍(1975-),女,福建清流人,福建工贸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英语。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及分类Jerry Thomas 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大类。
(一)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外语学习者誤用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以一种本族语者不同的或与本族语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等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等方面。
(二)语调引起的语用失误罗杰.金登说过:“语音是语言的外壳,而语调则是语言的灵魂。
”对同一句话赋予不同的语调,可以传达说话者完全不同的态度。
例如,如果朋友诚挚地邀请你去他家做客,而你用平调或升调说“Thank you”,对方肯定会感到不高兴。
又如,对于“He is a doctor?” 与“He is a doctor.”这两个句子,升调表示疑问,降调表示肯定。
而在汉语中则截然不同,汉语句子也有语调,但要表达不同态度一般要借助语气助词“呢”“吗”等。
例如“他是医生吗?”和“他是医生。
”的区别是在最后的助词“吗”上,而其他的语调不变。
这种因语调所产生的不同寓意,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
语义失误:说话人措辞不当或使用了歧义词语。
例如:Father: Ask the driver what time we can get to Eton .Daughter: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n we get to Eton?Driver: Of course.父亲叫女儿问司机何时到达Eton,女儿用when分句向司机转达了父亲的意思,而司机却以为女儿要他在到达目的地时告知她,于是产生了误解。
语用学概略摘要:本文追溯了语用学的发展过程,概括了语用学的两大流派和主要的研究面,并对现有的语用学定义进行分类,阐明语用学的研究宗旨。
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语用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语用学领域内各个分支的不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语言学跨文化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1.1 语用学的由来及其界定1.1.1 从“杂物箱”、“废纸篓”到独立学科语用学研究始于语言哲学。
早在1938年,Morris就认为符号学(semiotics)由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即句法学)、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三个部分组成。
符号关系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Morris, 1971)。
但是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学科分相之一,从确立到今天至多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
正如Leech(1983)所说那样,直到20世纪60年代,语言学家中很少有人提及语用学,即使有人提及语用学,也只是将它比作“杂物箱”(ragbag)或“废纸篓” (waste-paper basket),它接纳人们因语义学容纳不下而要抛弃的内容。
Lyons(1968)说过,像结构语言学那样用特别抽象的方法来研究语言,与用较为实际的方法来研究语言,两者之间并无对立之处。
他这里说的“结构语言学”泛指当时抽象的语言系统研究;而“较为实际的方法”,则指语言的实际用法研究,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语用学。
当时Lyons曾说过不值得特别强调语言学是“科学”;人们热衷于研究语言实际用法的倾向确实存在;这个倾向与探讨形式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并不对立,因为那些抽象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为了解释人们如何实际使用语言。
这就是说,语言学应从整体上(包括语用学在内)看作是一门学科;研究语言的抽象形式和语言的实际使用只不过是属于语言学这门学科整体内的分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