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79 KB
- 文档页数:1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奇特的▲ 。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全部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的点睛之笔。
A.认真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认真别有洞天饱满2.以下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以下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涂鸦之作,缺乏领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谢!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开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假设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始终远眺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阔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渐渐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人假设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确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相互冲突的真理之间查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期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期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XXXX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讲析《答严学者论作教师书》(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析2,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完成6 ~ 9题答严的《学者论做教师》一书柳宗元颜升的《第一步:拿一本书,做教师说话》(与??根据做老师、翻译和崇拜老师的理论,奇怪的是仆人的“师友之亲”和“回复魏忠利”的意图是把仆人从做老师的意志(心的意志)变成做门徒。
每个写两篇文章的仆人都有相同的(最终)结果(主题)仆人回避的人的名字(姓名、头衔)和担心的人的内心事实不能在一天之内忘记。
仆人边聊边唱,相信他会劝诫(说服)、做(做)并寻求利益(充实)自己。
李莉(小心地)不敢吝惜(闲着),也不敢说(认为)他可以向别人学习。
如果是名人,方(郑)就批判瘦世界(浮世),仆人就脆弱(懦弱)和胆小(胆小),这对于(事业)来说尤其不足内虚是内虚,外虚是外虚。
尽管所有的人(即使)都真诚地看到(在动词之前,对我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我”)被强迫,如果我的儿子(你)(如果??什么,怎么办?)?事实上,这两篇文章都是真实的。
我的儿子仔细阅读了它们(表明了期待和希望的语气),但我的仆人不能提出这个意见。
亲爱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我想成为一名教师。
我还批评了我的两篇文章“师友亲”和“答魏忠礼书”,以改变我不做老师的心,准备做我的弟子。
对于我写的所有两篇文章,最终的主题没有什么不同。
我回避的是老师的名字,让我担心的是老师的内在本质,这一点我一天都不会忘记。
我聊天写歌来说服自己,跟着自己的心去充实自己,注意不要游手好闲,不要认为自己有资格在别人面前当老师。
至于老师的名字,它正在被漂浮的世界嘲笑和辱骂。
我既懦弱又懦弱,我负担不起。
内在的力量不足以成为一名教师,外在的批评和批评是无法忍受的。
即使所有人都真诚地强迫我当老师,我该对你做什么?说到内在的重要性,我希望你能在我的两篇文章中详细阅读。
我的理解和意见都包含在其中。
我儿子云仲尼说,容易吗?(或者??是吗?是吗??是吗?)仲尼可以学习,但做不到学来(最高水平),思来(这)是仲尼易;如果你没有到达并想对仲尼做些什么,如果宋襄公擅长统治和失去这个国家,那么你最终会死于非命。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材料二: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材料三: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三,说说“韫椟而藏”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一句体现了孔子的心情。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孔子的“入仕观”。
【答案】(1)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2)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
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
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
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
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解析】【分析】(1)“韫”意为藏,“椟”即盒子,“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盒子里,结合“有美玉于斯”可知把美玉藏在盒子里,而“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体现了一种急迫心情。
(2)本题中,根据“我待贾者也”可品味出孔子的愿望是出仕为官;根据材料一又知孔子入仕有其原则,但“吾已矣夫”“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可见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故答案为:⑴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⑵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
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
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
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
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技法提分点13 整体把握找要点,分析概括细提炼三步骤归纳内容要点读文支招第一步概览全文,确定文体。
从文章题目来看,这是柳宗元给严秀才的一封回信,属书信文体。
第二步细读全文,理清层次。
①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教师的原因之一——不愿承当教师之名。
②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教师的原因之二——实际才能缺乏以做教师。
③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教师的原因之三——可以互相学习。
第三步把握对象,勾画要点。
1.重要的文言实词需要落实。
2.重要的文化常识需要落实。
典题文本(2021·江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①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我】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教师在内在】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适当】以益.【充实】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假设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缺乏当也。
内缺乏为,外缺乏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假设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②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最高境界】,斯那么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假设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幸亏】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那么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假设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假设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③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开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加固】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屡次】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论说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
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
”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戢戢:众多B、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御:驾驭C、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蒸:兴起D、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雠:响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②众人君之.而受命焉B、①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②不克以.己之所向C、①尤智者,所.君尤众焉②彼其心之所.向D、①以坏风俗而.贼人才②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下列全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①众之所趋,势之所归②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③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④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
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
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
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
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
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
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
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置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梁壤,更铨法,通褚币。
”上谓辅臣日:“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系迁侍御史。
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
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回:“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
其所奏陈,以温清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续密,人无知者。
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注释】①近习: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B.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C.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D.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技法提分点13整体把握找要点,分析概括细提炼三步骤归纳内容要点读文支招第一步概览全文,确定文体。
从文章题目来看,这是柳宗元给严秀才的一封回信,属书信文体。
第二步细读全文,理清层次。
①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一——不愿承担老师之名。
②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二——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
③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三——可以互相学习。
第三步把握对象,勾画要点。
1.重要的文言实词需要落实。
2.重要的文化常识需要落实。
典题文本(2014·江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①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我】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老师在内在】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适当】以益.【充实】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②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最高境界】,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幸亏】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③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开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加固】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屡次】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阅读答案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 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 分)
参考答案:
1、B
2、 B
3、 (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4、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