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古诗词阅读】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刘宗元①秀才足下:仆避师名久矣。
往在京都,后学之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仆不敢虚其来意,有长必出之,有不至必?之。
虽若是,当时无师弟子之说,其所不乐为者,非以师为非,弟子为罪也。
有两事,故不能:自视以为不足为,一也;世久无师弟子,决为之,且见非,且见罪,惧而不为,二也,其大说具《答韦中立书》,今以往,可观之。
② 这位学者外表威严,言辞犀利。
他的仆人从一开始就对他忠心耿耿。
当他看到两篇文章时,他越来越好奇。
虽然在京都,谁每天都会带着几十个人来到门口?学者必须是成年人才能成为成年人。
仆人的心是实而空的。
坤鹏怎么能写信到彼此的家乡来呢!秋风越大,夏天的炎热就越弱,但我偶尔也能谈论一下。
当学者看到建议时,他的仆人不敢珍惜。
③大都文以行①为本,在先诚其中。
其外者当先读六经,次《论语》、孟轲书,皆经言。
《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谷梁子、太史公甚峻洁,可以出入,余书俟文成,异日讨也。
其归在不出孔子,此其古人贤士所懔懔者。
求孔子之道,不于异书。
秀才志于道,慎匆怪、勿杂、勿务速显。
道苟成,则勃然尔,久则蔚然尔。
源而流者,岁旱不涸,蓄谷者不病凶年,蓄珠玉者不虞殍死矣。
然则成而久者,其术可见。
虽孔子在,为秀才计,未必过此。
不具。
宗元白。
[注]① 品行:美德。
21.第①段画线句内容高中课文也有相关论述,这篇文章是《___》,作者是:___。
(2分)22.段落方框中可以填写的虚词② 是()(1分)a.矣b.焉c.耶d耳23.一项错误理解段落② is()(2分)a.秀才貌甚坚而辞甚强,这已令作者非常欣赏。
b、学者们的才华和抱负让作者感到特别令人望而生畏。
c.借天气好转,作者盛邀秀才来家里当面交谈。
d、作者说,学者们有时被要求一起讨论知识。
24.赏析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25.在第③, “写作以行为为基础,真诚为先”这句话的含义也在本文的写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阅读答案及译文原文及翻译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
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
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
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
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XXXX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讲析《答严学者论作教师书》(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析2,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完成6 ~ 9题答严的《学者论做教师》一书柳宗元颜升的《第一步:拿一本书,做教师说话》(与??根据做老师、翻译和崇拜老师的理论,奇怪的是仆人的“师友之亲”和“回复魏忠利”的意图是把仆人从做老师的意志(心的意志)变成做门徒。
每个写两篇文章的仆人都有相同的(最终)结果(主题)仆人回避的人的名字(姓名、头衔)和担心的人的内心事实不能在一天之内忘记。
仆人边聊边唱,相信他会劝诫(说服)、做(做)并寻求利益(充实)自己。
李莉(小心地)不敢吝惜(闲着),也不敢说(认为)他可以向别人学习。
如果是名人,方(郑)就批判瘦世界(浮世),仆人就脆弱(懦弱)和胆小(胆小),这对于(事业)来说尤其不足内虚是内虚,外虚是外虚。
尽管所有的人(即使)都真诚地看到(在动词之前,对我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我”)被强迫,如果我的儿子(你)(如果??什么,怎么办?)?事实上,这两篇文章都是真实的。
我的儿子仔细阅读了它们(表明了期待和希望的语气),但我的仆人不能提出这个意见。
亲爱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我想成为一名教师。
我还批评了我的两篇文章“师友亲”和“答魏忠礼书”,以改变我不做老师的心,准备做我的弟子。
对于我写的所有两篇文章,最终的主题没有什么不同。
我回避的是老师的名字,让我担心的是老师的内在本质,这一点我一天都不会忘记。
我聊天写歌来说服自己,跟着自己的心去充实自己,注意不要游手好闲,不要认为自己有资格在别人面前当老师。
至于老师的名字,它正在被漂浮的世界嘲笑和辱骂。
我既懦弱又懦弱,我负担不起。
内在的力量不足以成为一名教师,外在的批评和批评是无法忍受的。
即使所有人都真诚地强迫我当老师,我该对你做什么?说到内在的重要性,我希望你能在我的两篇文章中详细阅读。
我的理解和意见都包含在其中。
我儿子云仲尼说,容易吗?(或者??是吗?是吗??是吗?)仲尼可以学习,但做不到学来(最高水平),思来(这)是仲尼易;如果你没有到达并想对仲尼做些什么,如果宋襄公擅长统治和失去这个国家,那么你最终会死于非命。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
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
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
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
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
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
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
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
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试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您的来信我已收到,(您信中)谈论了关于做老师的话题,还表达了对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的不理解,想改变我不愿做别人老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它们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想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作为老师的实际作用,作为老师的实际作用我一天也不会忘记。
我姑且作歌来规诫自己,行事上则寻求合乎师道实际的东西【结合前后语境,“中”,觉得应该解为“符合,合乎”】来充实自己,广泛积累,增长见识,【“栗栗”有两义:(1)广聚,众多。
《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2)畏惧,戒惧。
《汉书·元帝纪》:“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
”笔者认为此处应该解释为“广聚”】不敢闲散,(即便如此)也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至于老师的名头,正被浮薄的世人所讥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殷切地逼着我为师,那又对您怎么样呢?作为老师内在的重要,我的两篇文章中谈的都是这个,希望您仔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您所谈到的孔子的学说,难道容易吗?孔子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
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孔子;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孔子那样去做事,就如同宋襄公喜欢称霸却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而亡。
孔子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
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
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2014年高考江苏文言文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注释答案解析译文【学生自学、教师讲评版】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足下(称对方的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您”。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张良谢曰:‘……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古时男子谦称自己,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我”。
《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请略陈固陋。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所作《师友箴(zhēn)》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终究,终于,最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
”)果(确实,真的)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指老师的虚名)也,所忧者其实(与上句中的“名”相对,指老师内在的东西)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姑且,勉强。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歌以为箴(zhēn,规劝,告诫。
《红楼梦》:“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行且求中(内心。
曹操《短歌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以益.(充实,补充,补助。
《战国策·秦策》:“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
”)己,栗栗(lìlì,畏惧的样子。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栗栗而虑危乎?”)不敢暇(悠闲。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原文及翻译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
【高中文言文阅读】高考文言文《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阅读答案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高考文言文《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阅读答案请问严厚舆秀才法扬斯师道书柳宗元严生之者:一切众生书,言为师之说道,鬼仆所作《师友箴》与《请问韦中立书》,欲变小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无有。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容一日忘记。
仆聊起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诸家存有可以师乎人者耳。
若实乃名者,方为厚世腥,仆脆怯,尤严重不足当也。
内严重不足为,外严重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必须,二文中皆就是也,吾子其TNUMBERBO34A之,仆看法不下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建为大路将飞驰也。
攻打其车,肥其马,长其策,阳入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比涅就是又奚师欤?亟谋于晓得者而考诸古,师鲜有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快乐,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系列其实,以其余易其严重不足,一般会缴以为师矣。
如此,并无世俗辛苦而有益乎己,古今未不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1、对以下加点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批评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快乐,不敢肆快乐:吝惜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后)(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亟谋于晓得者而考诸古,师鲜有矣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b2、b3、(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2)尽快跟通晓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至古代典籍中检验,老师就不缺少了4、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上文就是给您增添的《请问严厚舆秀才法扬斯师道书》阅读答案,期望可以更好的协助至您!。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
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6.B
7.B
8.(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9.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答案及解析版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答案】B
【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
【评点】在今年出台的《考试说明》中,此题有可能变为解释题,实际上仍沿袭了以前题型,比较稳定。
不过在120个实词的备考中,此题只出现了其中的一个词——“爱”。
当然,能解读其它实词,可谓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答案】B
【解析】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决,如“其实”“其人”“其礼”,“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则不然,所以选B项。
A、C、D 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那”讲,代词;B项中的“其”是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
【评点】此题专考“其”字的用法,而不是多个虚词的用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难为考生的,体现命题人的胸怀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译文: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乃,这样;薄世,浅薄的世人;脆,脆弱;当,担当,承担。
第⑵句中的“亟”“谋”“于”“知道”“考诸古”是难点,而且句子中有两处特殊句式:亟,急迫,迫切;谋,商量;于,跟,向;谋于,于……谋;知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古,于
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证它。
【评点】翻译虽然比以往高考减少了一句,但要把此两句翻译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里面的考查点太多。
注:“若乃名者”,译为“像这样名称的”,应该是正确的。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第一点在第一段中,即翻译题的第⑴句;第二点在第二段中,“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点在第三段中,“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评点】此题是新题,但命制得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沉下心来认真读文章,从文中找来。
参考译文: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
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
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
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
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
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
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
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
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
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
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
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头,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
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
柳宗元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