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6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XXXX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讲析《答严学者论作教师书》(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析2,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完成6 ~ 9题答严的《学者论做教师》一书柳宗元颜升的《第一步:拿一本书,做教师说话》(与??根据做老师、翻译和崇拜老师的理论,奇怪的是仆人的“师友之亲”和“回复魏忠利”的意图是把仆人从做老师的意志(心的意志)变成做门徒。
每个写两篇文章的仆人都有相同的(最终)结果(主题)仆人回避的人的名字(姓名、头衔)和担心的人的内心事实不能在一天之内忘记。
仆人边聊边唱,相信他会劝诫(说服)、做(做)并寻求利益(充实)自己。
李莉(小心地)不敢吝惜(闲着),也不敢说(认为)他可以向别人学习。
如果是名人,方(郑)就批判瘦世界(浮世),仆人就脆弱(懦弱)和胆小(胆小),这对于(事业)来说尤其不足内虚是内虚,外虚是外虚。
尽管所有的人(即使)都真诚地看到(在动词之前,对我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我”)被强迫,如果我的儿子(你)(如果??什么,怎么办?)?事实上,这两篇文章都是真实的。
我的儿子仔细阅读了它们(表明了期待和希望的语气),但我的仆人不能提出这个意见。
亲爱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我想成为一名教师。
我还批评了我的两篇文章“师友亲”和“答魏忠礼书”,以改变我不做老师的心,准备做我的弟子。
对于我写的所有两篇文章,最终的主题没有什么不同。
我回避的是老师的名字,让我担心的是老师的内在本质,这一点我一天都不会忘记。
我聊天写歌来说服自己,跟着自己的心去充实自己,注意不要游手好闲,不要认为自己有资格在别人面前当老师。
至于老师的名字,它正在被漂浮的世界嘲笑和辱骂。
我既懦弱又懦弱,我负担不起。
内在的力量不足以成为一名教师,外在的批评和批评是无法忍受的。
即使所有人都真诚地强迫我当老师,我该对你做什么?说到内在的重要性,我希望你能在我的两篇文章中详细阅读。
我的理解和意见都包含在其中。
我儿子云仲尼说,容易吗?(或者??是吗?是吗??是吗?)仲尼可以学习,但做不到学来(最高水平),思来(这)是仲尼易;如果你没有到达并想对仲尼做些什么,如果宋襄公擅长统治和失去这个国家,那么你最终会死于非命。
文言文阅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牛》,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始吾幼且少为文为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
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冷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
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凡苦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率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秀,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试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您的来信我已收到,(您信中)谈论了关于做老师的话题,还表达了对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的不理解,想改变我不愿做别人老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它们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想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作为老师的实际作用,作为老师的实际作用我一天也不会忘记。
我姑且作歌来规诫自己,行事上则寻求合乎师道实际的东西【结合前后语境,“中”,觉得应该解为“符合,合乎”】来充实自己,广泛积累,增长见识,【“栗栗”有两义:(1)广聚,众多。
《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2)畏惧,戒惧。
《汉书·元帝纪》:“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
”笔者认为此处应该解释为“广聚”】不敢闲散,(即便如此)也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至于老师的名头,正被浮薄的世人所讥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殷切地逼着我为师,那又对您怎么样呢?作为老师内在的重要,我的两篇文章中谈的都是这个,希望您仔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您所谈到的孔子的学说,难道容易吗?孔子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
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孔子;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孔子那样去做事,就如同宋襄公喜欢称霸却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而亡。
孔子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
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
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①。
如是者数矣。
屈子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皇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改)材料二:元和中,出为柳州刺史。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原文及翻译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责怪、批评)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写于元和八年(813),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
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元和十四年(819)进士。
未中进士时,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
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
这封回信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论师道,一个是论写作。
它是柳宗元文学理论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欲变仆不为师之志(心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凡是、概括)仆所为二文,其卒(最终)果(主旨)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名称,名头)也,所忧(担忧)者其(老师)实(内在)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姑且)歌(作歌)以为箴(告诫、规劝),行(做事)且求中以益(增加,引申为“充实”)己,栗栗(①戒惧貌,小心翼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即使)恳恳(①诚挚殷切貌②急切貌)见(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样,相当于“我”)迫(逼迫),其若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你)何(若……何,怎么办呢?)?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表示期望语气,希望)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了些应为人师的道理,责怪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而要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称,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告诫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做他人老师的资格。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浅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该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你还是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2014年高考江苏文言文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注释答案解析译文【学生自学、教师讲评版】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足下(称对方的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您”。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张良谢曰:‘……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古时男子谦称自己,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我”。
《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请略陈固陋。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所作《师友箴(zhēn)》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终究,终于,最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
”)果(确实,真的)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指老师的虚名)也,所忧者其实(与上句中的“名”相对,指老师内在的东西)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姑且,勉强。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歌以为箴(zhēn,规劝,告诫。
《红楼梦》:“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行且求中(内心。
曹操《短歌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以益.(充实,补充,补助。
《战国策·秦策》:“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
”)己,栗栗(lìlì,畏惧的样子。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栗栗而虑危乎?”)不敢暇(悠闲。
选段: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翻译: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
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
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
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
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
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
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
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我过去听说,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了。
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
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
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
这以后我才相信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
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高考试题原文及译文解
析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
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6.B
7.B
8.(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
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9.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答案及解析版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答案】B
【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
【评点】在今年出台的《考试说明》中,此题有可能变为解释题,实际上仍沿袭了以前题型,比较稳定。
不过在120个实词的备考中,此题只出现了其中的一个词——“爱”。
当然,能解读其它实词,可谓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答案】B
【解析】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决,如“其实”“其人”“其礼”,“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则不然,所以选B项。
A、C、D 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那”讲,代词;B项中的“其”是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
【评点】此题专考“其”字的用法,而不是多个虚词的用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难为考生的,体现命题人的胸怀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译文: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乃,这样;薄世,浅薄的世人;脆,脆弱;当,担当,承担。
第⑵句中的“亟”“谋”“于”“知道”“考诸古”是难点,而且句子中有两处特殊句式:亟,急迫,迫切;谋,商量;于,跟,向;谋于,于……谋;知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古,于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证它。
【评点】翻译虽然比以往高考减少了一句,但要把此两句翻译好,
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里面的考查点太多。
注:“若乃名者”,译为“像这样名称的”,应该是正确的。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第一点在第一段中,即翻译题的第⑴句;第二点在第二段中,“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点在第三段中,“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评点】此题是新题,但命制得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沉下心来认真读文章,从文中找来。
参考译文: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
着做的。
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
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
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
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
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
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
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
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
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
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头,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
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
柳宗元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