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93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版本标记:1.0更新日期:2014-02-18 2014年2月20-21日地理国情普查提高培训材料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处理(一)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2月目录1组织实施有关问题 (1)2技术规定理解和完善问题 (2)2.1关于对技术规定内容理解的问题 (2)2.2关于技术规定完善补充的问题 (4)3影像与资料收集利用问题 (4)3.1影像数据源问题 (4)3.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问题 (6)3.3其他专题资料利用问题 (6)4正射影像生产问题 (7)4.1控制点影像采集 (7)4.2元数据填写和命名 (7)4.3其他问题 (8)5地表覆盖分类问题 (9)5.1一般性问题 (9)5.2耕地(0100) (11)5.2.1一般性问题 (11)5.2.2水田(0110) (12)5.2.3旱地(0120) (13)5.3园地(0200) (14)5.3.1一般性问题 (14)5.3.2果园(0210) (15)5.3.3苗圃(0250) (15)5.3.4花圃(0260) (16)5.3.5其他园地(0290) (16)5.4林地(0300) (17)5.4.1一般性问题 (17)5.4.2乔木林(0310) (19)5.4.3灌木林(0320) (19)5.4.4乔灌混合林(0330) (19) 5.4.5疏林(0350) (20)5.4.6绿化林地(0360) (20)5.4.7人工幼林(0370) (20)5.4.8稀疏灌丛(0380) (21)5.5草地(0400) (22)5.5.1一般性问题 (22)5.5.2天然草地(0410) (23)5.5.3人工草地(0420) (24)5.6房屋建筑区(0500) (25) 5.7路面(0600) (30)5.7.1无轨路面(0601) (30)5.8构筑物(0700) (31)5.8.1一般性问题 (31)5.8.2硬化地表(0710) (32)5.8.3堤坝(0720) (34)5.8.4温室、大棚(0750) (34) 5.8.5工业设施(0770) (35)5.8.6其他构筑物(0790) (36) 5.9人工堆掘地(0800) (36) 5.9.1露天采掘场(0810) (36) 5.9.2堆放物(0820) (37)5.9.3建筑工地(0830) (37)5.9.4其他人工堆掘地(0890) (38)5.10荒漠与裸露地表(0900) (38)5.11水域(1000) (39)5.11.1水面(1001) (39)5.11.2水渠(1012) (41)5.12其他综合性问题 (42)6地理国情要素采集问题 (43)6.1道路(0600) (43)6.1.1铁路(0610) (43)6.1.2公路(0620) (44)6.1.3城市道路(0630) (46)6.1.4乡村道路(0640) (47)6.2构筑物(0700) (48)6.2.1排灌泵站(0723) (48)6.2.2桥梁(0732) (48)6.2.3高速公路出入口(0735) (48)6.3人工堆掘地(0800) (48)6.4水域(1000) (48)6.4.1河流(1011) (49)6.4.2水渠(1012) (55)6.4.3湖泊(1020) (55)6.4.4水库(1031) (56)6.4.5坑塘(1032) (56)6.4.6冰川(1050) (56)6.5地理单元(1100) (56)7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采集有关问题 (58)8技术规定需勘误与拟修订的内容 (59)8.1内容勘误 (59)8.1.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59)8.1.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5-2013) (61)8.1.3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5-2013) (61)8.1.4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61)8.2内容修订 (62)8.2.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62)8.2.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 (64)8.2.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 (67)8.2.4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PJ 06-2013) (67)附录A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代码对照表 (69)1.道路要素 (69)2.水域要素 (70)3.构筑物要素 (72)4.地理单元要素 (74)附录B 全国河流湖泊水利行业编码规则 (79)1河流编码规则 (79)2河流编码 (79)2.1干流编码 (79)2.2支流编码 (80)2.3区间流域、水文站以上流域的编码 (81)3支流选取原则 (81)4湖泊编码规则 (81)附录C 全国流域水系代码(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82)附录D 草地或灌丛覆盖度简易测定方法 (85)方法一:适合植被覆盖均匀的草地覆盖度测量 (85)1、适用条件 (85)2、测量方法 (85)方法二:适合植被覆盖不均匀的草地或灌丛覆盖度测量 (86)1、适用条件 (86)2、测量方法 (87)引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开始以来,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积极行动,在全国各任务区开展了大量工作,采集了较多数据和样本,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问题。
地理国情普查若干问题研究目前,对于国力调查来说,地理国情的普查是一项重大项目,已经成为未来20年我国测绘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全面获取我国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生态、地表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
标签: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普查业内采集外业核查地理国情充分体现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我国对地理国情进行普查,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我国的国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信息,才能帮助我们合理平衡地表自然、生态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才能合理地开展人类活动,使我们掌握的地理信息能够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
1地理国情普查整体技术路线分析1.1对普查资料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基础资料主要有高分辨率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及其他部门的资料。
其中高分辨率影像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工作底图,来纠正国家下发的卫星资料中出现的错误。
如果在生产区域内存在着多源影像数据,在选择正射影像生产时,应该选用时相更靠近生长季、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更高、现势性更新的影响。
在转换专业部门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属性和图形应进行对照,从而能够为地表覆盖分类影像属性录入和判读以及地理国情要素提供重要参考。
1.2地理国情数据内业采集的方法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任务重、工期短、而且覆盖面广泛、要求还很高,所以对采集方法的选择和规划非常重要。
野外判读是传统作业的主要方法,它的劳动强度大、周期长且效率低。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普查工作,现在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高分影响进行遥感技术室内判读。
影像翻译要按照从大类到小类、内业定界外业定性、由整体到局部、从可以非常准确判读的地物到比较模糊的地物进行数据采集。
影响外业核查工作量和核查后业内整理工作量的是业内预判翻译成果。
在进行业内翻译时,要对不准确的地物进行准确标识,重点核查外业。
第41卷第10期2018年10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1ꎬNo.10Oct.ꎬ2018收稿日期:2018-04-03作者简介:许㊀根(1984-)ꎬ男ꎬ黑龙江呼兰人ꎬ工程师ꎬ学士ꎬ主要从事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工作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检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许㊀根ꎬ王莉莉ꎬ王㊀檄(黑龙江省第五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ꎬ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测绘技术ꎬ对水系㊁交通㊁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的监测并形成监测数据ꎮ本文列举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ꎬ可供质检人员参考ꎮ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ꎻ数据ꎻ质量检查中图分类号:P208.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18)10-0165-03DiscussionsofGeographicalConditionsMonitoringDataQualityInspectionXUGenꎬWANGLiliꎬWANGXi(TheFifthSurveyingꎬMappingandGeographicInformationEngineeringInstituteofHeilongjiangProvinceꎬHarbin150081ꎬChina)Abstract:Thegeographicalconditionsmonitoringisacomprehensiveutilizationofvariousmodernsurveyingandmappingtechniques.Bythemonitoringofwatersystemꎬtransportationꎬsurfacecoverageandotherelementsitformsmonitoringdata.Forreferenceofquali ̄tyinspectorsꎬthispaperlistssomeproblemsthat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theprocessofmonitoringdataqualityinspection.Keywords:geographicalconditionsmonitoringꎻdataꎻqualityinspection0㊀引㊀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近几年已成为常态化ꎬ为保证现势性ꎬ每年进行一次更新ꎬ已成为多种行业统计㊁分析㊁规划的数据基础ꎬ由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关系复杂㊁内容要素种类多样ꎬ所以要在作业过程中和结束时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与验收ꎬ保证数据能够真实㊁准确地反映地理要素信息ꎬ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ꎬ满足质量要求ꎮ1㊀质量检查总体要求根据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特点ꎬ以内业检查为主ꎬ对数据目录组织结构㊁增量数据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㊁地理国情要素数据㊁解译样本数据等相关成果进行逐一逐项检查ꎬ同时结合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ꎬ开展必要的㊁有针对性的外业检查ꎮ2㊀检查方法2.1㊀程序自动检查数据的图形与属性㊁图形与图形㊁属性与属性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规律ꎬ可以利用各种检查程序ꎬ合理判断数据中存在的错误ꎮ2.2㊀人机交互检查利用检查程序将有疑点或明显错误的地方过滤出来ꎬ缩小范围或精确定位ꎬ由人工核实数据的正确与否ꎮ2.3㊀人工对照检查通过人工对比原始资料与更新资料现势性的情况判断图内各种要素更新的正确性与合理性ꎮ3㊀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3.1㊀地表覆盖数据地表覆盖数据主要包括种植土地㊁林草覆盖㊁房屋建筑区㊁道路㊁构筑物㊁人工堆掘地㊁荒漠与裸露地表㊁水域ꎮ下面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相关要素及逻辑关系进行阐述ꎮ1)是否漏更新检查通过用数据嵌套影像ꎬ及新旧影像对比等方法ꎬ检查监测数据中是否有影像已经变化了ꎬ而监测数据却漏更新的现象ꎬ应对本底数据中的0831㊁0832㊁0833㊁0839等易变化图斑进行重点检查ꎮ对比检查时未发现地物明显变化ꎬ但是上一版数据漏更新或存在的明显错误也应进行补充更新ꎮ2)构筑物的检查在监测数据中构筑物的变化较为频繁ꎬ也应进行着重检查ꎬ应注意新增的如广场㊁体育场㊁停车场㊁堤坝㊁固化池等要素是否漏更新ꎬ并需要检查与其他地物的相互关系是否合理正确ꎮ容易消失变化的要素如碾压踩踏地表㊁温室大棚等应注意检查其是否仍然存在和面积是否发生变化ꎬ但在温室大棚的检查时应注意ꎬ耕地范围内ꎬ零星新增临时简易大棚可以不作为变化处理ꎬ新增的建设标准较高的温室大棚和连片简易大棚应按要求采集ꎮ3)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正确性检查UV_LVRA层是国情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层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ꎬ在每年的监测变化中变化量占比都是最大的ꎬ如果出现过多㊁过大的面积的属性错误ꎬ极容易出现不合格的结果ꎬ在此层的检查过程中应注意ꎬ容易出现TAG赋值错误的现象ꎬ值域范围超出1㊁3㊁4的ꎮ另外ChangeType也容易出现赋值错误的现象ꎬ如本地数据中TAG为4的且在监测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图斑ꎬTAG需赋值为174(以2017年为例)ꎻ与本地数据对照检查时ꎬ图形节点发生了变化ꎬ而ChangeType未作标注或标记错误等ꎮ4)面重叠与面缝隙检查面重叠和面缝隙在数据生产中因为误操作ꎬ非常容易出现ꎬ在上交时如果未能全部处理正确ꎬ会导致数据无法入库ꎮ另外数据中应避免形成复杂多边形图斑ꎬ成果数据中ꎬ每个图斑节点数要控制在10万个以内ꎮ可通过拓扑功能对此类问题进行检查ꎮ如图1所示ꎮ图1㊀面重叠与面缝隙错误Fig.1㊀Errorofsurfaceoverlappingandsurfacecrack5)植被植被检查时ꎬ同谱异物明显不合理处需要进行更新ꎬ通过外业核查数据㊁核查照片ꎬ对比是否存在漏更新㊁错更新现象ꎬ外业核查照片应全部查看ꎬ另外如两期影像无变化且无法判断前期数据是否采集错误时ꎬ不进行更新ꎮ6)道路需注意监测影像中新增的道路建筑工地ꎬ是否采集ꎬ并注意与其他地物的关系与连带的国情要素是否更新ꎮ已建成道路是否更新ꎬ以及道路附属设施是否连带处理正确ꎮ3.2㊀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包括道路㊁构筑物㊁人工堆掘地㊁水域㊁地理单元数据ꎮ变化的国情要素需逐一检查ꎬ检查要素本身是否有错更新现象ꎬ以及与地表覆盖关系是否正确ꎬ逐屏检查时检查是否有漏更新现象ꎮ1)道路检查时应注意国㊁省㊁高速赋上下行属性字段ꎬ是否按变量处理ꎬ其他应赋缺省值ꎻ注意检查道路改道㊁降级等更新是否合理ꎬ注意道路实体更新changetype赋值是否正确ꎮ如图2所示ꎮ图2㊀更新道路changetype赋值错误Fig.2㊀Errorofroadchangetype2)构筑物检查河道处有人为修建的堤坝是否更新ꎬ是否协调周围地物ꎻ检查隧道㊁桥梁表示是否与影像套合ꎬ与道路关系是否正确ꎬ是否按作业指标区分为点或线ꎻ检查高速公路出入口是否全部采集ꎬ且应定为在高速路中心线与匝道中心线相交的位置ꎮ3)人工堆掘地尾矿库也属于易变化地物ꎬ检查时应注意5000m2以上的尾矿库需构面ꎬ并赋要素属性ꎮ范围面应包括坝基起算的坝体部分ꎬ并以库体与周边的自然分界线为界ꎮ4)水域检查时应注意山区图幅中ꎬ较大规模的河流的高水界及地表连带更新问题ꎬ若整条河流高水界多处更新ꎬ河道内地表应连带更新ꎬ明显不合理处即便高水界无变化ꎬ地表也应适当更新ꎬ视觉上保持整条河道的合理过渡ꎮ变化的HYDA应注意与HYDL河流结构线的对应关系ꎬ应保持同步更新ꎬ河流结构线应在HYDA范围内ꎬHYDL在HYDA范围内的赋河流结构线GB=999999ꎬ不在HYDA范围内的赋相应的GB属性ꎮ注意河流㊁水库㊁坑塘㊁湖泊等水面与高水界是否连带更新ꎬ水面不应大于高水界范围ꎮ如图3所示ꎮ图3㊀结构线出高水界错误Fig.3㊀Errorofwatercenterline66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5)地理单元对于新增㊁灭失㊁移位的企事业单位应进行逐一检查ꎬ检查时需对实体要素变化的所有图斑逐条核实正确性及合理性ꎬ学校㊁医院等新增时应确认本底是否存在ꎬ是否为搬迁ꎻ灭失时需确认是否搬迁至他处ꎬ而非直接灭失ꎮ新增的小区㊁单位院落㊁工矿企业ꎬ需要检查属性正确性ꎬBUCA面明显切割地表不合理的ꎬ应注意检查ꎬ新增BUCA面要处理好与地表覆盖的套合关系ꎬ同一小区的楼房应包含在同一BUCA小区范围面内ꎬ如地表覆盖中同一小区楼房增加时ꎬ小区面是否随之更新ꎻ影像中公园已经建成的ꎬ地表更新的同时实体需新增休闲娱乐景区ꎬ有名称的是否正确表示名称ꎮ3.3㊀解译样本数据检查时应注意ꎬ解译样本作为上交的数据之一ꎬ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ꎮ1)样本数量是否满足要求ꎮ2)文件命名㊁数据格式㊁数据组织是否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设计书要求ꎮ3)影像裁切范围是否准确ꎮ4)拍摄的照片应地物清晰㊁主体明确㊁明暗适中ꎬ与主题无关或质量欠佳的照片不应保留ꎮ5)地面照片需充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ꎮ每一个样本应能够代表所属的覆盖类型ꎬ能综合反映该类型的总体特征ꎬ或者突出反映该类型某一方面的特征ꎻ在地表地物分布和覆盖类型相对比较一致的一定区域内ꎬ样本总体在数量上应能代表该区域的整体特征ꎬ在分布上应贴近地物和覆盖类型分布的趋势ꎮ3.4㊀影像数据1)生产区域同时存在多种影像数据源时ꎬ是否根据具体区域的变化情况ꎬ选取了含信息量较大㊁时像较好的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ꎮ2)影像套合检查时ꎬ是否选取了明显的地物点或特征点ꎬ选取能够准确刺点的位置作为检查点ꎬ每景影像的检查点是否均匀分布ꎮ3)在山区ꎬ由于地形起伏较大ꎬ整景影像在正射纠正时会出现拉伸变形等问题ꎬ变形范围内信息是否通过与周边地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确认ꎮ4㊀结束语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最终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ꎬ所以既要保证数据的技术质量要求ꎬ又要保证数据能够顺利入库ꎬ由于地理国情数据内容详尽ꎬ要素分类细致ꎬ连带关系复杂ꎬ指标众多ꎬ这就要求作业及检查环节均要认真负责ꎬ熟悉并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及监测设计要求ꎬ才能保证成果质量能够满足上交及入库要求ꎮ参考文献:[1]㊀黑龙江省第五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河北任务区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技术设计书[G].哈尔滨:黑龙江省第五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ꎬ2017. [2]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G].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ꎬ2017. [3]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G].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ꎬ2017.[编辑:任亚茹](上接第164页)形图数据库还没有实现增量更新ꎬ因此没有增量更新标识ꎮ未来将根据需要通过数据比对ꎬ提取变化增量ꎬ在进行1ʒ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联动更新驱动ꎬ满足1ʒ10000到1ʒ50000的增量更新需求ꎮ通过实验研究ꎬ发现利用1ʒ10000地形图数据库更新1ʒ50000地形图数据库主要问题如下:1)1ʒ10000数据库数据属性较少ꎬ为了满足1ʒ50000更新需求需要专业资料的补充ꎬ如道路的宽度㊁车道数㊁道路材质等ꎬ水库容量ꎬ电力线伏数和名称等ꎬ部分信息需要从注记中提取ꎬ如电压值ꎻ2)1ʒ10000数据库结构同1ʒ50000数据库结构差异大ꎬ要求不同ꎬ部分面数据需要重构ꎬ如河流面等ꎮ此外ꎬ更新周期也是制约1ʒ10000到1ʒ50000增量更新的因素ꎬ无法满足1ʒ50000每年更新的要求ꎬ如正好是更新节点山区也可更新ꎮ5㊀结束语总之ꎬ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联动更新中不断需求新的经验模型和新的技术手段ꎬ将数据库联动更新在基础测绘中不断整合升级ꎬ日益丰富联动更新驱动内容ꎬ做到适应多种需求的联动更新ꎬ同时不断要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得到应用ꎬ并能促进多学科融合㊁多行业信息共享ꎬ最终实现满足新时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更加迫切㊁广泛和深入的需求ꎮ参考文献:[1]㊀张力仁ꎬ刘洋ꎬ李德元ꎬ等.1ʒ10000数据库快速动态更新方法流程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ꎬ39(6):73-74.[2]㊀罗鹏ꎬ张俊ꎬ王明亮ꎬ等.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技术研究与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7ꎬ40(6):83-85.[3]㊀刘达ꎬ李德元ꎬ曹鹏.国情监测数字调绘核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4ꎬ37(6):29-31. [4]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项目1ʒ50000地形数据库动态更新技术规定[G].北京: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ꎬ2014.[5]㊀傅仲良ꎬ吴建华.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ꎬ2007ꎬ32(12):1115-1118.[6]㊀张锦ꎬ董晓媛ꎬ金雁中.多源数据更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理论与关键技术[J].科技导报ꎬ2005(8):71-74. [7]㊀秦真珍ꎬ邹国强ꎬ陈友利.系列比例尺基础空间数据库动态级联更新技术探讨[J].测绘技术装备ꎬ2017(3):43-46.[编辑:任亚茹]761第10期许㊀根等: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检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城市地理070地理国情要素典型质量问题分析与建议廖 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项目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没有类似的项目可以借鉴,也没有以往的资料可以学习,从技术文件到生产方法等都是全新的。
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国情要素成果的典型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错误占比,总结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成果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国情要素;成果质量1 引言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项目利用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等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该项目总共形成七大类成果,其中以地理国情要素成果最重要,它是国情普查统计分析的数据基础,直接影响整个项目质量。
因此分析研究提高地理国情要素成果质量的方法,不仅能够找准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保障国情普查项目的质量,而且能够改进生产流程、规范作业方法,为后阶段监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宝贵经验。
本文归纳汇总国情要素的质量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改进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2 典型质量问题归纳与分析地理国情要素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分5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和51个三级类。
地理国情要素的采集资料主要来源有二:一是航空正射影像和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二是向各委办局、各条线收集的行业专题数据。
在地理国情要素生产的过程中,有一些质量问题频繁出现。
为保证成果质量,总结项目经验,本文根据某个区县的国情要素成果的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问题并统计在所有检查错误中的占比率。
2.1要素采集遗漏典型的错误为工矿企业存在采集遗漏现象,对委办局提供的数据缺乏正确的分析判断,将委办局提供的专题数据录入数据库中,发现有些要素位于马路、水面等不合理的位置时,作业人员没有根据附近的影像进行匹配,也没有将它标注为需要外核的要素,而是直接将数据删除,造成数据的遗漏。
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探析热合曼·阿西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测绘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831100摘要:地理国情普查是取得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为了可以全面确保地理国情的普查情况。
结合X省第一次全国国情普查工作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影响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做好普查工作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国情信息;国情国力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 A一、国情与地理国情国情指的是某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情况,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等,是国家某阶段的基本情况,同时也是国家拟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根据。
地理国情则主要指的是人文、地理、地表自然的空间分析、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属于基本国情的构成单位。
宏观角度分析,地理国情是将国情的各种信息通过地理空间进行表达,例如人口的分布情况和数据等;从微观的角度地理国情指的是可视化空间的国表,从由地理角度作为出发点来研究并分析国情,可以是运用地理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
一般来说,地理国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分析信息、感知信息、统计信息。
以下就是对这几种信息进行简单的说明:感知信息:直观反映在地图、GIS等介质上的地理信息。
例如道路、水系交通、居民、地形等等。
统计信息:以感知信息为基础,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例如湖泊面积、土地面积等。
分析信息:指的是通过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地理信息的一个动态监控,对于监测对象变化规律进行提示,同时分析其中的特点、含义,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方向。
二、影响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为了可以全方位掌握好我们国家的地理国情现状,同时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需求。
国务院决定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影响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的有如下几方面因素:1.普查人员方面普查人员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一个主体,其成果质量受到参加普查工作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三项的共同作用,普查人员成为了影响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的首要原因。
前期普查工作中采集问题及今后采集主意事项一、地表覆盖1.耕地图斑内存在其他一级类要素,有的图斑线移位,有的TGA属性值错。
2.农村居民点所在地地类图斑表示存在不合理现象3.林地、草地等方面4.道路方面:道路包括无植被覆盖的路堤、路堑。
前期采集的无植被覆盖的路面图斑范围线不合理,应将道路采至路堤下沿处,部分草地不够上图面积不需再单独表示,直接并入路面(部分道路的边线测绘不合要求,只测绘路面部分两侧的路堤、路堑等不够上图指标归并到周围其他地类如耕地中明显不合要求)。
5.疑问图斑标的过少,明显有错、漏等的现象6.水系方面,有的边线位移、有的够指标未绘等现象7.堤坝方面存在的问题:1.城区高层建筑有投影,部分图斑线采集位置未考虑投影差;2.城区市政道路两侧的部分硬化地表,归并到道路上不合适;3.城区市政道路两侧的绿化林地,表示为绿化草地不合适;4.部分“房屋建筑区”表示为“独立房屋建筑”不合适;5.部分地类图斑与影像图斑套合局部不吻合;6.部分地类分类错;部分村庄内部地表除房屋建筑外,其他全综合为草地、林地或硬化地表,不符合要求;7.部分图斑明显内业判绘不准(或难以判绘准确),未做核查标记;8.部分地类要素属性TAG值赋错等现象。
几个问题理解说明:1.独立院落:对有围墙、栅栏等明显隔离设施\\与周边其他建筑在高度、结构、排布规律或建筑密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别\\位置较为独立的院落式房屋\\围墙范围内的面积超过1600 平方米且房屋建筑的占地面积超过院落10%的,整个围墙范围内视作房屋建筑区,并依据房屋的平均层高和实际建筑密度归入到对应的房屋建筑区类型中;围墙范围内的面积低于1600 平方米且房屋建筑的占地面积超过院落10%的,整个院落按照独立房屋建筑归类,否则,不宜把整个院落归为一类,院落范围内达到指标要求的各类型应单独归类。
2.农村中房前屋后堆放杂物、日常活动的场所归入碾压踩踏地表。
3.绿化林地、绿化草地是指在城镇居民地区域内部的人工林地、人工草地。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策略探究摘要我国基础性地理监测工作在2006年后逐渐常态化,监测成果运用在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国家决策等各个方面,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信息支持。
但是由于监测常态化,因此在近些年来监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也是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中的问题出发,并提出一些质量上的控制策略,希望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上作出一份贡献,以此能作为一份有效参考。
关键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常见问题;质量控制;策略前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的控制主要以人工检查或者人机交换监测为主要的控制手段,但是这样也造成了检查程序中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同时也影响了质量控制的效率。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一般是采用分辨率的卫生影像,并同往年的影像形成对比,根据行业内的数据对信息进行采集和识别。
若在内业操作中无法完成核查及调查的工作,那么就需要外业调查的帮助,最后再将成果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
成果在质检合格以后,最后进行整体提交。
因此要了解国情监测数据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有效的策略,是保证成果质量的首要前提。
1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常见问题我国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主要表现在了地表分类成果和地理国情中的要素成果,而针对近些年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质量检查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1]。
首先是地表覆盖分类上出现的问题。
地表覆盖分类成果中比较频发的问题是覆盖图斑的边线,在位置的采集上超出了范围,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不细心,另外也是对监测数据中的本底数据图斑分类代码进行了更新,但是却忘了将原图斑边界及影像符合精度上的要求。
其次是地表覆盖的图版没有更新到位,在现有的图版对比技术中,一般采用的是两期影像进行切换的方式进行对比,提取图斑,但是由于图斑在采集中的影像比较接近,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因此也会造成本底数据发生问题或者遗漏,这就要求信息采集人员要对这些情况进行仔细的核对。
版本标记:1.0更新日期:2014-02-18 2014年2月20-21日地理国情普查提高培训材料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处理(一)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2月目录1组织实施有关问题 (1)2技术规定理解和完善问题 (2)2.1关于对技术规定内容理解的问题 (2)2.2关于技术规定完善补充的问题 (4)3影像与资料收集利用问题 (4)3.1影像数据源问题 (4)3.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问题 (6)3.3其他专题资料利用问题 (6)4正射影像生产问题 (7)4.1控制点影像采集 (7)4.2元数据填写和命名 (7)4.3其他问题 (8)5地表覆盖分类问题 (9)5.1一般性问题 (9)5.2耕地(0100) (11)5.2.1一般性问题 (11)5.2.2水田(0110) (12)5.2.3旱地(0120) (13)5.3园地(0200) (14)5.3.1一般性问题 (14)5.3.2果园(0210) (15)5.3.3苗圃(0250) (15)5.3.4花圃(0260) (16)5.3.5其他园地(0290) (16)5.4林地(0300) (17)5.4.1一般性问题 (17)5.4.2乔木林(0310) (19)5.4.3灌木林(0320) (19)5.4.4乔灌混合林(0330) (19)5.4.5疏林(0350) (20)5.4.6绿化林地(0360) (20)5.4.7人工幼林(0370) (20)5.4.8稀疏灌丛(0380) (21)5.5草地(0400) (22)5.5.1一般性问题 (22)5.5.2天然草地(0410) (23)5.5.3人工草地(0420) (24)5.6房屋建筑区(0500) (25)5.7路面(0600) (30)5.7.1无轨路面(0601) (30)5.8构筑物(0700) (31)5.8.1一般性问题 (31)5.8.2硬化地表(0710) (32)5.8.3堤坝(0720) (34)5.8.4温室、大棚(0750) (34)5.8.5工业设施(0770) (35)5.8.6其他构筑物(0790) (36)5.9人工堆掘地(0800) (36)5.9.1露天采掘场(0810) (36)5.9.2堆放物(0820) (37)5.9.3建筑工地(0830) (37)5.9.4其他人工堆掘地(0890) (38)5.10荒漠与裸露地表(0900) (38)5.11水域(1000) (39)5.11.1水面(1001) (39)5.11.2水渠(1012) (41)5.12其他综合性问题 (42)6地理国情要素采集问题 (43)6.1道路(0600) (43)6.1.1铁路(0610) (43)6.1.2公路(0620) (44)6.1.3城市道路(0630) (46)6.1.4乡村道路(0640) (47)6.2构筑物(0700) (48)6.2.1排灌泵站(0723) (48)6.2.2桥梁(0732) (48)6.2.3高速公路出入口(0735) (48)6.3人工堆掘地(0800) (48)6.4水域(1000) (48)6.4.1河流(1011) (49)6.4.2水渠(1012) (55)6.4.3湖泊(1020) (55)6.4.4水库(1031) (56)6.4.5坑塘(1032) (56)6.4.6冰川(1050) (56)6.5地理单元(1100) (56)7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采集有关问题 (58)8技术规定需勘误与拟修订的内容 (59)8.1内容勘误 (59)8.1.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59)8.1.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5-2013) (61)8.1.3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5-2013) (61)8.1.4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 (61)8.2内容修订 (62)8.2.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62)8.2.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 (64)8.2.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 (67)8.2.4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PJ 06-2013) (67)附录A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代码对照表 (69)1.道路要素 (69)2.水域要素 (70)3.构筑物要素 (72)4.地理单元要素 (74)附录B 全国河流湖泊水利行业编码规则 (79)1河流编码规则 (79)2河流编码 (79)2.1干流编码 (79)2.2支流编码 (80)2.3区间流域、水文站以上流域的编码 (81)3支流选取原则 (81)4湖泊编码规则 (81)附录C 全国流域水系代码(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82)附录D 草地或灌丛覆盖度简易测定方法 (85)方法一:适合植被覆盖均匀的草地覆盖度测量 (85)1、适用条件 (85)2、测量方法 (85)方法二:适合植被覆盖不均匀的草地或灌丛覆盖度测量 (86)1、适用条件 (86)2、测量方法 (87)引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开始以来,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积极行动,在全国各任务区开展了大量工作,采集了较多数据和样本,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问题。
为顺利推进普查工作,统一协调全国范围执行地理国情普查各项技术规定的一致性,更好地解决各单位普查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组面向全国持续开展了样例和疑难问题收集工作。
在对这些样例和问题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问答的方式汇编形成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处理系列文件,作为对各项技术规定的补充,用于生产和质量检查参考,以便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更有效地推进普查工作。
本材料是在截止2013年年底前通过调研和集中收集的997个样例和近500个有关案例与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的。
为便于查阅,对常见问题分别按照生产组织、技术规定理解和完善、影像与资料收集与利用、正射影像生产、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采集、元数据共七大类分不同章节进行组织。
另外,对技术规定中发现的个别错误或不完善的内容,以勘误和修订的形式在本文件的最后部分进行说明。
由于时间仓促,难免还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欢迎并感谢随时向编写组反映。
1组织实施有关问题问1统一提供的省级任务区接边界有何用途?可否用做行政界线的依据?答1统一提供的省级任务区接边界数据是根据本次普查的任务分工范围,利用最新更新的1:5万数据库中的行政界线编辑生成的,专门用作本次普查中各省级任务区之间的接边界线依据和接边任务分工参考,由于比例尺、现势性等原因,不作为行政界线的依据。
各省级普查任务区内部,各生产单位的接边界线和分工,由各省级普查办确定。
各省级普查办最终上交的成果,必须按照接边界的要求完成与相邻任务区的接边。
具体接边工作的计划和安排,需要各省级普查办之间协商确定。
此外,提供的接边界数据中包含了从1:5万数据库中提取的海岸线数据,该海岸线数据仅作为一般性参考,不作为普查任务区界线依据。
沿海一侧的普查任务区范围和界线,采用本省已备案的省级普查实施方案确定的范围和界线。
问2相邻省级普查任务区之间的数据成果接边处理工作如何安排?答2根据提供的任务区接边界数据并参考该数据中对接边任务的分工建议,由各省级普查任务区的负责机构根据其进度计划自行安排。
建议任务区有共同接边界的相关各省级普查办,及早协商接边工作并做好生产计划,相互交换接边区域数据处理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问3为什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采集需要和生产过程结合?答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是反映数据采集过程各类相关信息的数据,是数据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普查,为确保忠实记录生产过程,便于核查和追溯有关问题,要求生产元数据的采集必须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生产过程相结合。
前期试点证明,元数据采集和生产过程结合是可行的,不仅有效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效率。
问4普查任务区内,有一些禁止或限制进入区域,是否不采集相关数据?答4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本次普查对象是“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如果上述要素位于禁止或限制进入等敏感区域范围内,可以按照难以到达的困难区域对待。
问5《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普查成果中包括“全国地貌类型数据库”,需要各省及普查任务区分块建立吗?答5不需要。
“全国地貌类型数据库”由国普办统一安排生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是否也建立合适尺度的“地貌类型数据库”,由各省级普查办决定。
2技术规定理解和完善问题2.1关于对技术规定内容理解的问题问6《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01 2013)表5-2中备注一栏多次提到的“省普查可扩展下级类”、“省普查中可参照使用”,是否可以理解为“可以扩展,也可以不扩展”和“可参照使用,也可以不参照使用”?答6根据GDPJ-01 2013中5.2.1表格内容说明,省普办在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和内容与指标时,可根据本省需要或资料情况等,设计是否扩展有关内容,如有扩展须按照扩展规则;凡注明可参照使用的内容,是指本省实施方案和内容与指标可以不细分到这一级,但如果分到这一级,就必须依据这些分类,而不能重新命名或重新定义这些已经定义的类型。
例如:1)“多层及以上独立房屋建筑(0540)”的采集要求是:执行城市地区采集要求的市,必须扩展至三级类(多层独立房屋建筑、中高层独立房屋建筑等);其他不执行城市地区采集要求的城市只采集至二级类;2)“硬化地表(0710)”的采集要求是:执行城市地区采集要求的市,须扩展至三级类(广场、露天体育场等);其他可以只采集至二级类;3)“固化池(0760)”的采集要求是:执行城市地区采集要求的市采集至三级类(游泳池、污水处理池等),其他地区可以只采集至二级类。
问7《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01 2013)里面“城市中心城区(1118)”的采集要求中“收集资料确定中心城区范围”是否可以理解为:执行城市地区采集要求的市,如果资料收集不到或范围不明确的可以不采集,其他市(不执行城市地区要求的)由各省自己确定?答7确定按照城市地区指标要求做的范围,都需要采集“城市中心城区(1118)”数据;不执行城市地区要求的区域,由各省级普查办自己确定是否采集该项数据。
问8《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01 2013)中定义中说明“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居民地范围内的道路算作城市道路”,但采集要求中又要求“采集县级及以上政府驻地所在城镇内路宽大于5米的快速路和城市街道的道路中心线,以及该范围内其他起路网联通作用的主要街道的道路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两者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答8“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居民地范围内的道路算作城市道路”是对“城市道路”的概念内涵做的进一步解释,并非所有这样的城市道路都需采集,只是针对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县级及以上政府驻地”所在城镇范围内的道路按照城镇道路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