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
- 格式:pdf
- 大小:8.49 MB
- 文档页数:36
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1.技术标准依据(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3)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4)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规定》(5)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6)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7)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8)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9)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2.地理数据普查建库与实景三维影像采集3.坐标系统及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万米单元网格及责任网格划分原则单元网格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基本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监管工作需要,划分的边界应清晰,并呈多边形的闭合图形.单元网格作用在于:作为城市监管的基本单位,将城管部件和事件划分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管理;责任网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责任网格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组成的)是对街道、社区及城市监督员的责任鉴定的最小单位.其划分原则是:(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越社区分割.(3)地理分布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湖泊等地理自然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 km2,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位进行划分.(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院落出行习惯,考虑步行或骑车方式能方便到达.(6)管理对象原则:兼顾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的完整性,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市政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相等.(7)无缝拼接原则:任意一个下级区域(如社区对于街道)必须完全包含于上级区域内;与其他区县相邻的街道办事处边界必须和区县边界吻合;下级区域与所属上级区域如有接边,必须保证接边正确;同级区域必须正确接边,不能互相叠压或出现空隙;单位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连接,不得重叠.5.城管部件普查需求部件普查的范围为建湖县建成区公共区域范围的室外地面公共空间的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根据文献的有关规定,结合建湖县实际,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设定为7大类(分别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及扩展部件)和88小类。
地理国情普查方案引言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统计调查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地理情况。
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地理数据,为国家的规划、决策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档旨在介绍地理国情普查的方案,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1. 调查内容地理国情普查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地理位置收集每个调查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地理分布特征,如区域地形起伏、海拔梯度、地理纬度特征等。
1.2 地貌与地质调查点的地貌和地质特征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分析地貌和地质数据,可以了解地表地壳的形态与构造,进而推测地质活动和地貌演化的历史。
1.3 气候与气象收集调查点的气候数据,如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分析气候变化趋势,评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 水文与水资源调查点的水文数据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河口等水体的分布和特征。
此外,还需收集水资源数据,如水量、水质、水价等,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1.5 生态环境收集调查点的生态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和分布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6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点的人口、民族、语言、文化特征等数据都属于人文地理范畴,可为国家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 调查方法地理国情普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调查人员将前往各个调查点,收集现场数据。
调查人员要运用地理工具和仪器,如GPS定位仪、水文测流仪、气象观测仪等,以增加数据的准确性。
2.2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处理。
调查人员要利用统计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地理特征和统计结论。
安徽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魏雪梅;马卫春;李宝【摘要】从总体设计、关键技术、数据库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情况。
该系统的建成,一方面有效地实现了对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为国家与省级国情普查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更新与共享预留了数据交换接口,为后期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6(014)011【总页数】5页(P14-17,20)【关键词】国情普查;数据库;地理数据;数据更新【作者】魏雪梅;马卫春;李宝【作者单位】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安徽合肥 230031; 安徽省智慧城市与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省智慧城市与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安徽合肥 230031; 安徽省智慧城市与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根据国发[2013]9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及皖政[2013]5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要求,为全面掌握安徽省地理国情现状,满足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安徽省于2013~2015年在全省开展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2015年7月完成了安徽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集成化管理、展示和统计分析,同时为后期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建立了本底数据库。
本文结合实际建设工作,从总体设计、关键技术、数据库的构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进行论述[1]。
1.1 总体架构设计安徽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由支撑层、数据资源层、组件服务层和应用层构成[2],如图1所示。
1)支撑层: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支撑环境,由基础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及网络环境组成。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非正式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06月目录1. 环境要求 (1)1.1.硬件要求 (1)1.2.软件要求 (1)2. 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 (1)3. 普查成果数据质量要求 (3)3.1.拓扑问题 (3)3.1.1. 一个图层自身拓扑 (3)3.1.2. 两个图层之间拓扑 (3)3.1.3. 拓扑问题修复 (3)3.2.要素属性项检查 (3)3.2.1. 填写标准检查 (3)3.2.2. 完整性检查 (4)3.2.3. 填写格式检查 (4)4. 地理实体要求 (4)4.1.实体层内容 (4)4.2.操作 (4)4.2.1. 铁路 (4)4.2.2. 公路 (7)4.2.3. 河流(线实体) (8)4.2.4. 湖泊 (8)5. 交通网络要求 (9)6. 统计单元要求 (19)6.1.统计单元处理 (19)6.2.坡度带处理 (20)6.2.1. 坡度带提取 (20)6.2.2. 坡度带分层 (26)6.2.3. 坡度带融合 (27)7. 临时图层 (30)7.1.图层命名 (30)7.2.手工生成步骤 (32)8. 软件配置 (33)9. 统计策略 (33)10. 常见问题 (34)本文件非正式文件,编写本文件的目的是为了用户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基本统计工作。
本文件所述内容可参照执行,文中所述普查成果数据库格式和地理实体的处理等内容,在相关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有效,下发后以下发方案为准。
本文件所述坡度带的处理过程为辅助内容,即可用软件提取,也可按照该部分所述步骤进行,其中,坡度带的融合建议在计算之前按照3.2.2将不大于1个像元的图斑融合。
本文件内容将会不定时更新。
1.环境要求1.1.硬件要求硬盘:建议500GB或1TB固态硬盘,1TBSATA硬盘CPU:建议一个及以上CPU,单个CPU8核及以上内存:16GB及以上1.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建议Win7 64位ArcEngine:10.1版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2.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基于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地形单元和规则地理格网单元的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计算要求数据源采用经纬度坐标系,在建库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所有数据源要求以File Geodatabase 格式分县存储。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1 引言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延伸和拓展,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深刻变革。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将实现从获取静态基础测绘成果数据转向获取和分析动态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从被动地向社会经济建设部门提供基础测绘成果转向主动地提供生态环境、土地城建、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监测和预测成果。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基础测绘技术方法与监测技术的衔接、现有基础测绘成果的合理化应用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新时期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的实践和重大任务,也是服务国家宏观管理和规划决策的重要性工作,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和原则2.1 调绘与核查目标(1)对内业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信息内容进行外业实地抽样核查和结果统计,发现和更正判读采集过程中的错误,检验内业判读解译的正确率。
(2)补充完善内业判读工作中无法确定的、存在疑问的或信息内容不完整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内容。
(3)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物类型,实地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4)外业调查与核查形成的资料和记录,为使用成果用户提供判断数据质量情况的客观依据,为相关专题分析、多媒体制作提供素材。
2.2 调绘与核查原则(1)外业调查应严格遵循走到、看到、记到的原则,客观真实反映出可到达工作区域内各种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分类的信息内容。
(2)调查应把握一般规律性地物,注意典型性地物,做到调查结果全面可信。
(3)外业调查应做到问题全覆盖,对内业判读工作中存在疑问和无法确定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调查。
(4)实地覆盖类型与影像上所反映的覆盖类型相比,发生非季节性根本变化时,以外业调查结果为准。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与“国土三调”的数据分类与共享摘要:地理国情普查不仅在国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的基本依据。
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细化现有调查结果及相关信息,提升国家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益,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为创建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奠定基础。
为保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的质量,需对各级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并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编制的数据库标准及建库规范,进行汇总数据成果和调查数据库,最终形成全面的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各项成果,为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手段。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国土三调”;数据分类与共享引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里属于基础性调查,是在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的基础上对全国国土成果数据进行完善与细化,对全国国土资源现状及变化情况有一个详细了解和准确掌握,对国土监测、统计以及调查完善,促使成果共享与成果信息化管理能得到实现,以满足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对自然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做宏观调控,建设自然资源生态文明,以及土地确权和对空间用途的管制等各项工作要求。
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成果数据的覆盖广泛,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参考。
1质量检查检查方式。
质量检查采取程序自动检查、人机交互检查、地图输出打印检查等方式。
其中,地图输出打印是检查综合后图面总体视觉效果以及各要素区域基本特征的继承性、协调性、道路和水系的连通性等。
检查内容包括成果完整性、数据质量和缩编精度。
问题修改。
根据缩编质量检查要求和内容,对过程和成果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修改。
修改情况可概括为:对检查发现的耕地、沿海滩涂、河流水面、房屋建筑区等地类图斑需修整的区域进行适当修改,以突出合理的分布特征;对缩编成果中不满足指标的水系面进行核查删除,个别不合理的自动弯曲化简的面需人工修整;当图上间距小于0.4mm时,同类图斑应适当合并,不同类的可共线表示,未处理的0.5~0.6mm小弯曲应概括;对缩编后的空间关系进行拓扑关系维护,确保图形数据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检查图层数据属性,保证缩编后各图层属性信息完整;查看省域内各设区市之间缩编后图斑的接边情况,接边后行政界线两侧相同要素的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应满足出图要求。
1. 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2. 中国湖泊数据库/3. 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4. 中国土壤数据库/5. 东北黑土农业生态数据库/6. 亚热带区域农业生态数据库/sdb/database/7. 中国山地环境与灾害数据库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数据库/9. 中国寒区旱区特色数据库/10. 新疆资源生态环境数据库11. 中国岩矿地球化学数据库/12. 中国大地构造数据库/13. 大气科学与环境数据库14. 全国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http://159.226.117.112/rsdata/15. 遥感卫星图像检索数据库16. 动力大地测量与资源环境数据库/17. 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18.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19. 气象科研数据库20.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数据库21. 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库/qzdc/index.htm22. 青藏高原数据库/23. 高原气象数据库/htdocs/xxgx.htm24. 中国水电统计资料25. 中国水利年鉴26. 电力统计数据27. 水利统计数据库28. 水利统计公报29. 中国水资源公报30. 中国水情年报31. 海洋资源数据库32. 中国环境保护数据库33. 长江流域自然灾害数据库34. 国家资源环境数据中心35. 海洋空间数据库36. 森林资源共享数据库/37. 中国主要城市标准气候值38. 地球环境与气候变化数据库/39. 大气环境数据库40. 中国西部沙尘暴数据库41. 中国冰雹数据库42. 中国西部气候资源数据库43. 中国灾害性天气数据库44. 中国气候标准值数据库45. 中国极地考察数据库46.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47.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二)引言概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二)是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数据库,旨在收集和整理全国范围内的地理国情数据。
该数据库是地理信息领域的重要资源,为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等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和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二)的重要性和作用。
1. 数据收集:- 收集各级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的地理国情数据- 使用先进的遥感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 进行专业的地理调查与测量,获取准确的地理信息- 使用大数据技术获取互联网上的公开地理数据2. 数据管理:- 建立完善的数据标准和分类体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和标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使用GIS技术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和空间关系建模- 开发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和快速检索3. 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研究- 发现地理国情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联性- 分析地理国情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预测地理国情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4. 数据应用:- 支持政府决策,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 为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地理领域的学科发展- 为企业决策提供市场调研和商业分析的数据支持- 为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查询和在线服务,丰富公众生活5. 未来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的智能化处理能力- 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展数据来源和数据共享渠道- 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总结: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二)作为一个基于GIS技术的数据库,为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等提供了丰富的地理国情数据支持。
通过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该数据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还需加强数据的智能化处理能力,拓展数据来源和共享渠道,并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自动化水平,以促进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持续发展。
甘肃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设计雷瑛;鲍立尚【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6(039)002【摘要】Database of first national geographic condition survey data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urvey result storage,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ion, application, etc.It is also the original database for the geographic condition monitoring.In this paper, from concept de-sign, logic design, physical design, to interface design for first national geographic condition survey result database are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Gansu.Also, th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condition display system are de-signed in detail.All these designs are integrated with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formationiz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mapworld Gansu in our geomatics center, which can build a solid base for geographic condition survey database construction.%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存储、管理和分发应用的基础,为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提供本底数据库。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杨昊霖;黄丽【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8(041)002【摘要】针对省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数据海量、种类多样、更新持续、应用广泛等特征,本文提出一种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库、更新与应用于一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研究在分析现有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特点的基础上,从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架构、运行模式、接口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为各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借鉴.%The outcome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 census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like huge amounts, various types, update frequently and widely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construct and manage the database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 census, a design scheme is presented. This design scheme contain general design concept, system architecture, operation mode and interface design. The outcome could be used or referenc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n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 census.【总页数】3页(P37-39)【作者】杨昊霖;黄丽【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瞬联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广东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刘雪俊;田代恒2.辽宁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J], 顾蕾3.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J], 梁武卫;程琦4.宁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设计 [J], 李珊;陈丽5.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韩建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