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64
概述地理国情普查调查措施一、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结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资料,对自然地理要素、地表人工设施要素及其属性进行定量化、空间化的调查,统计分析其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量、变化频率、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及分析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为系统的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二、地理国情普查调查方法(一)普查调查前期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俗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事前准备的重要性。
只有将普查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必要支持事先预备好,就可以保障普查进程可以按计划顺利展开。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首先应做好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资料的收集。
资料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要对与主题相关的、准确的数据进行甄别和筛选。
比如全色与多波段的正射影像和不同比的DLG数据以及一些相应的专题资料。
另外,也包括一些来自于互联网、出版社等其他途径的准确信息,诸如民政部于2012年出版的我国行政区划的简册等。
再如,以专题资料为例,我国的地理资料在国土部、水利部、旅游部、交通部、民政部、林业部和规划部等都应有保存,另外在一些医疗和教育部门也有相应的医院及小学的分布资料。
在获取资料时,应到以上的国家部门进行规范的采集,并将所获得的资料分门别类做好保存。
(二)做好基础地理数据和专业资料提取工作1、影像资料的分析与利用影像资料源较多,分辨率不一,清晰度不一,现势性不一。
应优先选用现势性好,有效信息量更大、更有利于信息提取的影像,如优先选择现势性好,优于1m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或优于0.5m分辨率的彩色数字航空摄影资料。
地理数据采集方法地理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获取地球表面或地球内部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地貌、人口等各种地理要素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地理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地理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各类地理数据的采集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地理数据采集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田野勘察:地理学研究和地理数据采集的基础是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采集数据。
2. 测量和标记:传统测量成为地理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如使用经纬度、高程等进行测量和标记。
3.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大范围地理数据,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情况等。
4. 空中摄影测量:通过航空器上航摄系统进行的摄影测量,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5. GPS定位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位置定位,获取地理数据的经纬度坐标。
6. 无人机遥感:利用无人机平台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高分辨率、即时的地理数据。
7. 社会化感知: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获取用户生成的地理标记、照片等数据。
地理数据采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明确采集地理数据的目的和需求,确定需要采集的地理要素和采集范围。
2. 数据源选择: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源,如地形图、卫星影像、遥感数据等。
3. 数据采集:根据数据源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采集工作,包括田野调查、测量、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
4.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如数据标准化、清理、转换等。
5. 数据存储:将整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6. 数据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分析等方法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揭示地理现象和规律。
7. 数据应用: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
各类地理数据的采集过程也存在一些差异:1. 地形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测量、卫星遥感、地形测绘等方式获取地形高程、地貌等数据。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及处理简析2013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它是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后的又一项重要事宜,具体时间安排是2013-2015年,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国普查工作。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1]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下面以江苏省为例,具体介绍下数据采集及处理。
[2] 1前期准备1.1总体技术路线以江苏省2012年获取的分辨率为0.3米的航空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和其它分辨率大于1米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全省1:50000、1:10000市县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行业专题数据,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的要求及技术规定,对不同地理要素,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3]1.2软件配置内业软件:GEOWAY软件处理平台(GEOWAY是北京吉威时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支持统一的数据处理,支持矢量图形、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各种形式数据的符合表现和应用,可以根据不同加工任务创建工程,并为专业模块构架环境的软件平台)外业系统:GEOWAY移动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采用新一代GIS采集平台,彻底解决了数字化野外作业的普适性和实用性问题,实现野外无纸化作业;通过将3S技术和3G通信技术融合一体,提供完美的GIS移动解决方案。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是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国家、地区、城市等地理国情的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国土资源有效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三个方面介绍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一、数据获取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获取。
测绘技术通过多种手段收集各类地理国情数据,包括地形地质、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环境、交通交通等。
在地形地质方面,测绘技术通过GPS、遥感等手段获取高程、坡度、地质构造等数据,构建数字地形模型,为地理国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方面,通过航摄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覆盖面积等信息,为土地资源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中通过水库遥测、水文站监测等手段获取水资源的水文特征、水质状况等数据,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生物环境方面,测绘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调查中。
采用GPS、遥感等技术获取生态破坏程度、物种分布、生境类型等数据,用以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并制定相关保护措施。
交通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
测绘技术通过GPS定位、车载传感器等手段获取交通流量、交通网络、交通设施等交通信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二、数据处理获得地理国情数据后,测绘技术通过数据处理实现数据的提炼与整合。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配准、数据融合等过程。
数据清洗是将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提高数据质量。
在地理国情数据中,由于获取过程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数据可能存在错误和缺失,需要通过数据清洗来排除这些问题。
数据配准是将不同来源、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进行匹配和校正的过程。
不同的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坐标系、投影等方面的差异,通过配准可以使不同数据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技术流程地理国情内业数据采集的方法(1)自动分割+后期人工编辑解译分类()或整合编辑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人工)(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可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判读解译结合的方式。
对于地表覆盖类型复杂、破碎的地区,可采用人工解译为主;地表覆盖类型简单、成片地区则可采用自动分类为主。
•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全国,整体现势性为2006至2010年之间。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5000、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数字城市数据(地级市)•以遥感影像内业分类为主,尽可能使一二级类通过内业能够识别,三级类外业辅助•针对具体的任务区,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分析整理出每种分类的影像的解译特点,先少量采集几幅图,然后外业核查、内业再次分析总结样本特征,之后开始全面内业采集(内外业交互)•以遥感影像内业分类为主,尽可能使一二级类通过内业能够识别,三级类外业辅助•针对具体的任务区,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分析整理出每种分类的影像的解译特点,先少量采集几幅图,然后外业核查、内业再次分析总结样本特征,之后开始全面内业采集(内外业交互)采集内容的分类概况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3级类。
包括:12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133个三级类。
地理国情内业采集内容•地表覆盖分类(LCA):面耕地01、园地02、林地03、草地04、房屋建筑(区)05、道路06、构筑物07、人工堆掘地08、荒漠与裸露地表09、水域10•重要地理国情要素(DLG):点、线、面道路06、构筑物07、人工堆掘地08、水域10、地理单元11•地表形态数据(DEM):单精度浮点栅格地形12地理国情的定义•国情:一个国家某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地理国情:从地理(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普查内容•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分三个方面:地表形态数据、地表覆盖分类信息、重要地理国情要素–地表形态反映地表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
地理国情监测中数据采集方法分析付 阳(辽宁省摄影测量与遥感院,辽宁 沈阳 110034)摘要: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类数据进行采集需要遵循相关规则。
本文以辽宁省某地区地理国情监测为例,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无法精确采集,所以在采集过程中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归类,从而使获得的地理国情监测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本文以辽宁某地区地理国情监测为例,将多元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方法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数据来源以覆盖辽宁省范围内分辨率优于1m的多元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多种高新技术装备,外业与内业相结合,对辽宁省地貌、地表覆盖及重要地理国情要素进行普查,通过地理国情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服务系统及地理国情监测平台等技术体系建设,对辽宁省人文地理要素及地表自然要素进行普查,包含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裸露地、交通及居民地等单元,为辽宁省地理国情普查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1、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以矢量数据集方式提交地表覆盖数据,如果地表空间上包含多种层叠覆盖立体层,分类一般采用“就近就大”的原则,也就是以面积较大的类型为主,例如屋顶有绿化的范围全部归为屋顶;耕地及库塘连片的区域,其内部的小路、水渠、田埂、林带等狭长条带,宽度低于5m的,可归为相邻的耕地及库塘;对人无法进入内部生产活动的塑料棚覆盖的耕地则归为耕地类别,如果是可在内部活动的大棚,则按其性质,可归为大棚、温室一类;河渠及道路旁边的树木,行数在两行以下且不能达到乔木林标准的,不单独进行归类,按就近就大原则归为相邻地类;通过影像或实地核查都难以区分自然或人工的植被覆盖类型,采用“自然优先”原则归类;房屋建筑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际面积为1600m2,按照房屋建筑密度、排布规律、结构及高度等有明显界限的,如连片的绿化草地、绿化林地、无轨道路路面及硬化平地等单独归类,如果面积不足1600m2,则归为房屋建筑区类型;房屋建筑区内,建筑占比低于10%的,根据福利房屋建筑单独归类;对有栅栏、围墙等明显隔离设施的,或是与建筑在排布规律、结构、高度等存在较大差别的院落式房屋,单独归类,反之归为建筑区类型;对于城镇地区内在高度、结构、形态、规模等方面与周边其它房屋建筑明显不同的大型单体建筑,单独进行归类;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连续覆盖的、与周边有明显分界线的、范围内的全部房屋建筑区域,按照独立房屋建筑归类;乡村地区自然散乱分布、聚集程度较低的房屋建筑,按独立房屋建筑归类;荒漠与裸露地表只表示各类自然裸露的地表,不包括人工夯筑、堆积、碾压等方式形成的硬化地表或裸露地表。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地理信息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资源。
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技术,对于地理学、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整理,从数据源的选择、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质量的评估以及数据整理的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数据源的选择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数据源。
数据源可以分为官方发布的数据、专业机构的数据以及用户生产的数据三类。
官方发布的数据一般由政府或相关部门发布,如国家测绘局发布的地图数据、气象局发布的气象数据等。
这些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数据的研究和应用。
专业机构的数据由相关的研究机构或企业提供,如地理信息公司提供的城市地理信息数据、交通部门提供的交通流量数据等。
这些数据通常在某个领域具有很高的专业性,适用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用户生产的数据包括个人或群体通过社交媒体、手机移动设备等产生的地理信息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具有广泛的时空分布,可以帮助分析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现象。
在选择数据源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需求进行权衡。
官方发布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和精确度高的特点,但可能受限于数据的更新频率和空间分辨率。
专业机构提供的数据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但耗费的成本相对较高。
个人生产的数据虽然数量庞大,但需要经过有效的筛选和整理,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二、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采集和数字化采集两种。
现场采集是指利用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在实地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实时的、准确的地理数据,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如地形测量、气象观测等。
数字化采集则是通过远程遥感技术、卫星影像和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地理信息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大范围、高分辨率地获取地理数据,适用于大规模、多时相数据的获取,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城市扩张研究等。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现代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中重要的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GIS(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的应用,地理数据采集和处理变得更加精确、高效。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旨在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地理数据的采集地理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
1.1 遥感数据的采集遥感技术利用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采集遥感数据可以使用已有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或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其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覆盖广阔的地理范围,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进行遥感数据的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采集区域:根据需求确定采集的地理范围,可以使用GIS软件进行辅助选择。
- 选择合适的数据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或航空摄影测量数据源。
- 获取并预处理数据:通过合法渠道获取遥感数据,进行去噪、配准、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工作。
1.2 实地调查的采集实地调查是通过人工测量或采集数据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实地调查的具体步骤包括:-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范围、时间和方法,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 采集野外数据:利用GPS定位仪、激光扫描仪等工具进行测量和采样,获取准确的地理数据。
- 数据处理: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地理数据的处理地理数据处理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展示的过程,以便得到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2.1 数据整理和清洗数据整理和清洗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旨在去除数据中的错误、噪声和不一致性。
数据整理和清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工具和GIS软件,如Excel、Python、ArcGIS等。
- 数据去重:删除重复的数据记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 数据格式转换: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方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 缺失数据处理: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可以通过插值方法或删除有缺失数据的记录。
国土普查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巧近年来,国土资源的管理与规划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国土资源,进行国土调查和普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在国土普查中,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一项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着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国土普查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技术。
一、数据采集技巧1.确定采集目标与范围在进行国土普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采集的目标和范围。
这将有助于确定数据采集的重点和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要调查一座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那么我们需要采集的数据可能包括土地分类、土地面积、土地所有权等。
只有明确定义了采集目标和范围,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采集。
2.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与方法数据采集工具与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
根据采集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对于采集城市土地利用数据,我们可以使用GPS定位仪和数字相机进行空间坐标和图像的采集。
同时,还可以借助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全面性。
3.重视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高度的科学态度,并时刻关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数据采集的现场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测量、对比检查等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而对于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过程,则可以利用交叉验证和精度评定,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二、数据处理技巧1.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对于国土普查中的大量数据,建立一个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归类、整理和索引等操作,我们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查询与分析。
此外,数据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数据分类、整合及共享的功能,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数据的统一管理。
2.进行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评估是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评估和筛选,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数据质量评估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比较、对比分析等操作。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方法与要求摘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包括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两类数据,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了地表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
本文以宁夏灵武市数据采集为例,针对不同地理要素的特点,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及各种专题数据,阐述了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的方法与要求。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分类数据On the surface conditions census geographic cover classification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MA QIAN(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of Ningxia, Yinchuan 750021)Abstract: National Census data including geographic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data and geographic conditions two types of data elements of the data,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reflects the natural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e to creat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construction or condition thereof. In this paper, Ningxia Lingwu City data collection, for example, fo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and thematic data,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describes 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Keywords: National Census Geography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data1 引言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信息的提取方法摘要: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深化,人类经济活动对地表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地理国情普查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地表变化信息,为政府、企业提供更多服务。
地表覆盖作为描述地理国情信息的主要方法,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土地表面物质类型、自然属性,如何从中提取国情要素信息、丰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体系受到了广泛关注。
文章主要从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方法、国情要素信息提取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要素信息;提取前言21世纪,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为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
目前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经全面开展,有关信息搜集、加工技术持续发展。
地表覆盖信息调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工作较多,如水域、荒漠等,广泛收集、整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能够从中提取国情要素信息,为后续专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注重对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方法现如今,在现有地理信息基础之上,通过多元遥感影响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能够获取到更加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
目前,地理普查主要技术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1多源遥感影像技术在实践应用中,人员将高分卫星影像等资料作为基础,对全色影像予以纠正,通过对多光谱影像配准纠正处理后,并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按照图幅镶嵌、裁切处理影像,对分幅影像进行增强等处理后形成DOM成果,为后续工作提供高精度地理国情信息。
1.2数据分类基于高分正射影像,要结合实际要求针对不同地理要素特征,自动提取出图斑,同时,要结合历史地理信息成果,进行人工人类和修正,以此来获取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根据外业调查成果,实现对LCA层的编辑,得出地表覆盖数据信息。
1.3国情要素对于该信息的提取,应以遥感正射影像为依据,充分整合参考数据信息,并通过自动分类、人工解译等方式,参考地理信息等资料,运用人工判读等方式提取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地理国情监测方法探讨地理国情监测是一种通过对国家或地域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目的是了解国家或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经济发展等情况,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数据采集和整理地理国情监测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和整理。
数据的来源可以包括官方统计数据、现场调查、卫星遥感影像、航空摄影、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数据整理可以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建模,以提高数据的可操作性和可视化。
二、数据分析和解释地理国情监测的第二步是数据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可以揭示国家或地域的地理特征、区域差异、发展趋势等情况。
可以分析地区的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经济结构变化等因素,以评估国家或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脆弱性。
数据分析可以借助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以提高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通过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分析和解释,可以为政府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对于一个农业发展欠发达的地区,可以提出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政策建议。
对于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可以提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节约利用等政策建议。
政府可以依据地理国情监测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国家或地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定期更新和评估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更新和评估。
由于国家或地域的地理特征、人文特征、经济发展等因素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定期更新和评估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连续性。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地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特征和变化,还可以为决策制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地理数据的采集方法地理数据采集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载荷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记录,获得空间数据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等。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灾害预警、资源调查等方面。
2.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是通过在地面上设置测量设备,利用测量原理和方法获取地理数据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获取地表高程、地形、地貌等数据,如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
地面测量技术在土地调查、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是指利用无人机进行地理数据采集的一种方法。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能够快速、灵活地获取地理数据,如航空摄影、激光扫描等。
无人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土地测绘、农业监测等领域。
二、地理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理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两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指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对地理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有:(1)数据清洗:检测和修复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和异常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整合成一个数据集,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3)数据变换:对数据进行转换、规范化和标准化,以符合数据分析的要求。
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模型建立和可视化等操作,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1)地理统计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点线面分析等,以获取地理现象的特征和变化。
38 信息化测绘王佳佳1,2 李蔚蔚1,2(1.河南省地图院,河南郑州450003;2.河南七彩数字制图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摘 要:地理国情普查的数据分类和采集是对前期准备工作的汇总,是数据形成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普查对象的数据分类—分类数据的采集细则为顺序,阐明了数据就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核心,数据的准确性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普查对象;分类;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采集细则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分类和采集1 前言地理国情是指地表自然状态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地表生态和人文活动的手段和基础性工作,是国情国力调查。
普查工作的核心就是获取数据,而数据的分类和采集要求则是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基础。
本文以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普查对象的数据分类—分类数据的采集细则为顺序,阐明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准确的重要性。
2 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国情和分专题的地理国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
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方法,由于不涉及数据的指标采集,本文不做描述。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自然地貌、植被和人工地物的属性或状况。
地表覆盖的分类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即不以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为准绳。
而是“所见即所得”,真实表示地表的现状。
通常采用规则格网形式的场模型进行描述。
地理国情要素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
如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要素实体,湖泊、河流、沼泽、沙漠等自然要素实体,以及高原、平原、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