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遗迹旅游资源——鹤和小学旧址.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
⼩学“古桥⽂化”校本课程教材-17页精选⽂档“古桥⽂化”校本课程第⼀节开发古桥⽂化校本课程的基础⼀、古桥乡⼟资源的现状我校⼩学所在的镇地理位置属于江浙沪交界之地,位于美丽的淀⼭湖畔,所在镇属于典型的江南古镇,镇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物和旅游资源,有“江南第⼀桥乡”的美誉,横跨两岸的众多宋元古桥是难得教学资源,每座桥都有⾃⼰独特的特点。
古⼈曾⽣动的描述道:“镇素以多桥著闻……尤为⼀地要冲”、“桥梁尤多于他镇,古称四⼗⼆虹桥”。
①如今镇上还保存着⾃宋代以来七座典型的古桥(详见下表),多座桥被上海市政府和青浦区政府命名为市或区的⼀级⽂物保护遗产。
古镇现存七座古桥之特点桥名、照⽚主要特点简介迎祥桥迎祥桥在南⾸,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
它近似现代的公路桥,当代桥梁专家称该桥为:“连续简⽀”梁桥的⿐祖。
迎祥桥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砖、⽊、⽯组合结构,桥柱⽤青⽯拼成,⽯柱架条⽯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桥⾯两边外侧、覆贴⽔磨⽅砖,以保护⽊梁。
它是梁式五孔砖⽯桥,桥长34⽶,宽2⽶多。
桥⾯⽆栏杆,是典型的元式桥梁,标志是元朝建国后的桥梁特点。
如意桥如意桥在迎祥桥北约50⽶的地⽅,因桥堍有祖师庙,故也称祖师桥。
该桥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多次⼤修,故桥⾝整齐优美,犹如新建⼀般,故乡民也称“新桥”桥型为单孔⽯拱桥,桥长20.8⽶,宽3.4⽶,显得很稳固。
全桥⽯料为⼀⾊花岗⽯,打凿整齐,桥⾯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
普济桥普济桥是最古⽼的⽯桥之⼀,建于南宋,即公元1267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加置⽯栏,为单孔⽯拱桥,桥长26.7⽶,桥⾼5⽶。
普济桥的建桥设计,很有讲究,它的拱圈砌置,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它的⽯料⽤珍贵的紫⽯,有紫⾊的光彩。
每当⾬过天晴,阳光照射桥上,紫⽯发光,晶莹光泽,宛如⼀座⽤珠宝相嵌的宝⽯桥。
桥下的⽯砌拱圈上,在中间的⼀块拱⽯上,镌刻“咸淳三年”四个⼤字,庄重有⼒,证明此桥是宋代建筑物。
①谢天祥.青浦古桥:江南古桥之萃[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0.万安桥万安桥建于宋代景定年间,明代和清代多次重修,并⽴碑勒⽯。
西董镇鹤伴小学校本教材WENHUASHENGDICHENGZHANGYAOLAN文化圣地成长摇篮——美丽的西董我的家(低年级版)二〇一一年九月西董历史文化概览西董镇位于邹平县南部长白山山区内,总面积101.6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58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环山,处于泰沂山脉的最北边缘,北距邹平县城5公里,东距淄博市周村区5公里,西南与济南章丘市相连,辖70个行政村,3.9万人,其中山里村庄42个。
西董镇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独特,有典型的山区气候特点,有青山、秀水、美峪、神泉、仙洞、古树等风景、文物古迹和庙宇,是典型的旅游胜地。
所在的长白山脉,山多、山高、山更美,没有污染、空气清新,素有第九洞天福地和副岳泰山之美称。
东南西三面山,大小山头127个,环抱着秀丽的西董镇,山脊线总长超过60公里,分别与淄博、济南等以山脊为界。
玉皇山、石门山、鹤伴山、摩诃山、雪花山、会仙山这六大山峰与山下的芽庄水库、台头水库、花盆河水库、于印水库、杏林水库、麦饭湖遥相呼应,形成了“青山绿树碧水流,鸟语花香满目秀”的美丽风景。
西董镇是具有光荣历史的城镇之一,在烽火连天、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不屈不挠的西董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前仆后继、奋勇抗争、英勇杀敌。
建国后,西董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依然是冲锋在前,苦干实干,为建设自己的家园为生活富裕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西董镇党委政府针对西董特殊的地理环境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思路。
不久的将来,一个环境优美、绿色生态、富裕文明的新西董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自然风光篇灵山鹤伴山鹤伴山位于西董镇西南5公里。
是长白山诸峰中较高大的一座山,最高海拔528米。
在石门山和八柱台之间,面积约77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
山高林密,古木参天,沟壑纵横幽深,地形复杂,空气清新,山势陡峭,峡谷幽长,传说以仙鹤为伴而得名。
据有关资料介绍,鹤伴山中有各种乔木灌木250余种,其中刺槐,侧柏,麻栎,黄荆为主要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