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708.00 KB
- 文档页数:54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计划一、训练背景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感觉统合失调,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帮助儿童改善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特制定本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计划。
二、训练目标1、提高儿童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2、增强儿童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
3、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4、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三、训练对象具体年龄段的儿童。
四、训练时间和地点1、时间:每周具体天数,每次训练具体时长。
2、地点:详细训练地点五、训练内容(一)触觉训练1、玩沙游戏准备一个大沙箱,让儿童光脚在沙箱中玩耍,可以用手挖沙、堆沙堡等。
沙子的质地能够刺激儿童的触觉感知。
2、触觉球按摩让儿童躺在地垫上,用触觉球轻轻在其身上滚动,重点按摩背部、手臂和腿部,增强身体的触觉感受。
(二)视觉训练1、走迷宫提供各种简单到复杂的迷宫图纸,让儿童用铅笔沿着路径走出迷宫,锻炼其视觉追踪和空间认知能力。
2、拼图游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拼图,从简单的几块到复杂的几十块,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听觉训练1、听指令做动作发出各种简单的指令,如“举手”“跺脚”“转身”等,让儿童迅速做出相应动作,训练其听觉反应能力。
2、音乐感知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儿歌等,让儿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提高其听觉敏感度。
(四)平衡与协调训练1、平衡木行走设置一个高度适中的平衡木,让儿童在上面缓慢行走,双手可以张开保持平衡,锻炼其平衡感。
2、跳绳教儿童跳绳的基本动作,从简单的单个跳跃开始,逐渐增加连续跳跃的次数,提高手脚协调能力。
(五)综合训练1、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让儿童进行传球、接球、射门等动作,综合锻炼其视觉、听觉、触觉和身体协调能力。
2、户外活动组织儿童进行户外探险、爬山等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各种刺激,增强综合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特殊教育智力障碍学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二、课时:一课时三、学情:中度智力障碍学生。
四、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感统小游戏,增强游戏兴趣,提高前庭觉平衡能力,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注意力。
五、教学重点:学生平衡能力训练与跳跃能力训练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难点: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的过程中还能集中注意力将小球投进筐篮里是本节课难点。
六、教学用具:感统按摩坐垫、感统跳高架、跷跷板、感统独脚凳、儿童海洋球、跳高架标志桶。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常规:(1)点名一通过点名,提高学生注意力,将学生思绪引入本节课堂中来。
(2)拍手踏脚操一通过活动四肢,帮助学生身体进行放松,以达到本节课感统训练目的。
(二)新课开始:(1)教师示范:“同学们,今天我们做新的游戏,大家看老师做,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上来做”注意:教师做动作示范时务求把速度放慢、动作标准做细。
动作分解:A:两脚踩在感统按摩坐垫上,平稳站立,然后进行下一动作。
B:两手打开,双腿程半蹲姿势,积蓄腿部力量进行跳跃跳高架。
C:双脚站立在跷跷板,保持平稳,手持标志桶。
D:看准地上倒放的标志桶,将桶内海洋球扔进地上的标志桶里,将桶内海洋球扔尽为止进行下一动作。
E:跳跃跳高架后,双腿着地,坐在独脚凳上,然后缓缓单腿抬起,数数20秒。
课型示范结束。
(2)学生练习:”下面老师请每个同学上来练习一下,大家不要着急,按顺序进行。
”注意:在年龄小的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辅助,防住出现跌倒磕伤。
同时要对动作做的标准的学生进行表扬,增强玩游戏积极性,对于动作标准欠缺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增强其信心。
(3)课堂巩固:对于游戏方式方法要重复练习,及时巩固,形成肌肉记忆。
感统训练教案(特殊教育适用)
引言
研究困难儿童或特殊儿童的研究过程受到感统不良的影响。
因此,他们需要感统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的
本教案旨在提供特殊儿童感统训练的有效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方法
以下是几项感统训练活动,可应用于特殊儿童:
1. 使用球类训练平衡和协调性:让特殊儿童在两个手之间传递或接住球。
这能够练他们的平衡和协调性。
2. 运用塑料瓶进行手部协调性训练:让特殊儿童抓住瓶子,转动和翻转它们,这有助于训练他们的手部协调性。
3. 跳绳训练:让特殊儿童不断跳跃绳子,可以提高他们的平衡
和心肺耐力。
4. 运动感觉训练:比如让特殊儿童去试着找到不同部位的感觉,如拿住手指等,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感觉。
5. 使用色彩和形状进行认知训练:这可以帮助特殊儿童辨认识
别色彩和形状。
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特殊儿童可以增强运动协调性、平衡能力、手部协调性和感觉认知能力。
除此之外,这个方法也会有利于特殊
儿童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适应。
脑瘫儿童感统康复训练具体实施措施
脑瘫儿童感统康复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康复计划,涉及到多个
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
首先,在感统康复训练中,重要的一环是视觉训练。
这包括通
过视觉刺激来促进儿童的视觉感知和协调能力。
具体实施措施可以
包括使用各种视觉刺激器材,如彩色玩具、图形卡片等,以及进行
眼球运动训练、眼球追踪训练等。
其次,触觉训练也是感统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可以通
过提供不同质地的材料,如绒毛、塑料、木头等,让儿童进行触觉
刺激和感知,以促进他们的触觉协调和感知能力。
再者,运动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包括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如爬行、跳跃、平衡训练等,以提高儿童的肌肉协调能力和平
衡感。
此外,儿童的听觉训练也是感统康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提供各种声音刺激,如音乐、自然声音等,来促进儿童的听觉
感知和协调能力。
除此之外,感统康复训练还可以包括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理能力训练、社交能力训练等,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融入日
常生活。
总的来说,脑瘫儿童感统康复训练的具体实施措施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视觉、触觉、听觉、运动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
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由专业的康复训
练师进行指导和实施。
感统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和康复训
练师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适用对象。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通过各种感觉刺激,提高儿童的感觉处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活动1. 观看感觉统合训练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和看法。
3. 设计感觉统合训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感觉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感觉统合训练介绍视频。
2. 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材料。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二部分)六章:视觉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训练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让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的定义:通过各种视觉刺激,提高儿童的视觉处理能力。
2. 视觉训练的目的: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3. 视觉训练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活动1. 观看视觉训练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视觉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视觉训练的理解和看法。
3. 设计视觉训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视觉训练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视觉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视觉训练介绍视频。
2. 视觉训练游戏材料。
自闭症感统训练教案教案标题:自闭症感统训练教案教案简介: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常常面临社交和沟通困难。
感统训练是一种针对自闭症患者的特殊教育方法,旨在提高他们的感觉系统的整合和处理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指导,以帮助自闭症学生改善感觉统合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自闭症患者的感觉统合障碍及其对学习和社交的影响。
2. 掌握自闭症感统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设计和实施适合自闭症学生的感统训练活动。
4. 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促进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的参与和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1. 感觉统合介绍(15分钟)a. 解释感觉统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b. 介绍自闭症患者的感觉统合障碍。
c. 引导学生思考感觉统合对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2. 自闭症感统训练原则和方法(20分钟)a. 介绍自闭症感统训练的基本原则,如适应性、个体化和渐进性。
b. 解释常用的感统训练方法,如深压力、平衡训练和触觉刺激。
c. 提供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以帮助教师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3. 感统训练活动设计(30分钟)a. 分组讨论,教师与教育专家共同设计感统训练活动。
b.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感统训练活动,如运动游戏、触觉刺激活动和平衡练习。
c. 确定活动的目标和评估方法,以便监测学生的进展。
4. 感统训练活动实施(4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或助教指导。
b. 按照设计好的感统训练活动进行实施,确保活动的适应性和个体化。
c. 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反应,及时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强度。
5. 活动总结和评估(15分钟)a. 学生和教师共同回顾感统训练活动的效果和体验。
b. 教师根据观察和评估结果,调整后续的感统训练计划。
c. 鼓励学生和家长在家中继续进行感统训练活动,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指导。
教学资源:1. 自闭症感统训练教材和资料。
2. 感统训练器材,如平衡板、压力球等。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针对感觉统合障碍的干预方法,旨在帮助儿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促进其整体发展。
感觉统合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展障碍,表现为感觉信息处理能力的困难,影响儿童的学习、行为和社交能力。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儿童可以获得更好的感觉统合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训练目标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和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儿童的感觉觉醒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感知外界刺激;2. 培养儿童的感觉选择和筛选能力,帮助他们区分重要的感觉信息;3. 提升儿童的感觉整合能力,使其能够将多种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整体;4. 改善儿童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促进其身体发展和运动技能;5. 增强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二、训练方法感觉统合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和材料,结合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训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1. 感觉刺激训练:通过提供多种感觉刺激,如触觉、视觉、听觉等,帮助儿童感知和区分不同的感觉信息。
2. 运动训练:通过各种运动活动,如爬行、跳跃、平衡等,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和运动技能。
3. 游戏训练: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如追逐游戏、拼图游戏等,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4. 环境适应训练: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帮助儿童适应不同的感觉刺激和环境要求。
三、训练步骤感觉统合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通过观察、测评等方法,了解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问题。
2. 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儿童的个性化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目标和方法。
3. 实施训练:按照训练计划,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感觉刺激训练、运动训练、游戏训练等。
4. 监测和调整:定期监测儿童的训练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训练方法。
5. 家庭和学校支持:与家长和教师合作,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感觉统合发展。
智障儿童训练项目举例(一)触觉训练项目举例在感觉统合能力方面,不少智障儿童存在触觉过敏或触觉迟钝现象,需要进行触觉功能训练。
对于不存在触觉功能异常的智障儿童,触觉功能训练也是感觉统合其他领域训练的辅助内容,并对促进其认知、言语等能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好的作用,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
智障儿童触觉功能训练可以在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室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项目非常丰富,下面以海洋球池活动为例,介绍智障儿童触觉功能训练活动设计。
球池戏水主要设备海洋球池训练项目技术要领互动戏水儿童与助训伙伴同坐池中,面对面完成四臂夹球、球击对方等操练。
(二)前庭觉训练举例许多智障儿童存在前庭功能异常,平衡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较短,需要进行前庭功能训练。
前庭功能失调较为严重的智障儿童需要接受专业训练,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训练,强化专业训练成效;对于前庭功能失调不严重的智障儿童,其前庭功能训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无论是专业训练还是日常活动训练,用于智障儿童前庭功能训练的项目非常丰富,下面以蹦床活动为例。
蹦蹦跳跳主要设备蹦床训练项目技术要领转体蹦跳儿童独立在床面下蹲上跳,增加转体动作(三)本体感觉训练举例一些智障儿童伴有本体感觉功能失调,制约了他们运动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导致其生活质量不髙,并给其学习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智障儿童的本体感觉能力训练是其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领域之一,对提高其动作技能水平有重要意义。
本体感觉训练需通过相对复杂的躯体运动活动来实现,可以在专业训练室进行,也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进行。
儿童多运动、多完成多运动器官参与的复杂运动是提高其本体感觉能力的基本途径。
下面以行走活动训练为例,介绍智障儿童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活动设计。
花样走主要设备平衡木训练项目技术要领实时指令走儿童听指令完成“侧走6步原地闭目踏步20步”,训练人员要注意指令清晰。
(四)综合训练项目举例综合训练的统合水平高,直接刺激智障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并对提高他们的认知、言语及沟通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教育内容与目标2-12岁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开发潜能力,身心更协调教学对象:2——12岁正常幼儿及感统失调儿童;教育内容及目标:1、发掘幼儿的身体潜能2、训练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3、使幼儿身体强壮敏捷,头脑反应迅速4、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5、开发大脑、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6、培养幼儿自信乐观的性格7、防止感统失调现象的发生8、对各种失调幼儿进行感统治疗和矫正,帮助失调幼儿重新获得身心健康课程分班:感统训练班市场分析感统训练市场前景最广阔感统失调在现代城市幼儿中是普遍存在的。
在西方,在所有的幼儿特色课中,再没有比感统更重要、重普遍的训练课程了。
对于婴幼儿的成长而言,身体、感官与智力、情感的成长是相乎关联的,而感统训练正好能让身心谐调成长。
在美国、欧盟,感统训练遍及幼儿园、儿童医院及中小学。
在美国占 82.7%、在新西兰71.3%,在法国65.9%的幼儿园及中小学皆有感统训练课。
在我国香港、台湾及沿海地区,感统训练也被越来越重视。
感统训练深受孩子们喜欢感统训练充满了活力与乐趣,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身体训练方式。
另外,感统训练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研究显示,接受感统教育后,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肢体的表达力皆有明显提高。
与未参加感统的幼儿相比,上述指标的提高率分别为45.6%、43.7%、45.2%、 41.3%、48.5%。
感统训练在中国蒸蒸日上现在不少大型儿童医院皆配置了感统训练室,一些大城市小学也设置了感统训练中心,社会市场化经营的感统馆的生源也越来越多。
但由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不规范、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华夏爱婴整合大陆、港台三地的感统专家,通过五年多的教学实践,打造出了国内最有效的感统训练体系:包括感统师资培训、感统教材教案、感统教具,是幼儿园及幼儿课外辅导与成长中心开设感统班的首选。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模板第1篇: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针对弱智儿童,脑瘫儿童根据病情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
弱智儿童感统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两次(两个班),每次一个小时,每个小朋友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大的训练顺序为从简单项目到难度项目,从每个项目的低要求到高要求。
在一个小时的训练中,教师每天计划一个项目进行全班的感觉统合训练,要求按秩序及标准动作完成一定的量之后,再针对个别情况单独的给予训练,程度较好的的可以挑选另外项目游戏或训练。
例如滑梯,孩子滑梯时的斜度和速度感,可以统合身体的紧张性迷路反射,协助大脑统合固有感觉输入,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的练习,促进位觉器官感受重力的变化,直线加速度的变化,从而改变全身肌紧张作用的分布,引起一系列的反射,对头部,颈肌的同时收缩,及身体保护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帮助很大。
将孩子带到场地后,在滑梯前排好队,让孩子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教师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的滑下,也可以孩子自己有双手抓住滑梯的两端,同时左右手均衡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的从滑板的斜面滑下来。
进行训练时注意指导孩子滑行时双手向前平伸,手腕、手指尽量伸展,双腿向后伸直,尽量保持身体及四肢与滑梯平行,当滑板未滑过滑梯斜面时,双手千万不要与滑梯斜面接触否则会造成翻车的危险。
并随时提醒孩子要按秩序的完成训练,使其达到训练的效果及有序参加活动的观念,次数一般为每人二十次,之后根据个别情况进行单独指导与纠正练习,掌握正确的训练动作,在训练中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结束后排队离开。
第2篇: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教学目标:1感觉统合适合的年龄,2感觉统合训练的依据——敏感期学说(为什么年龄越小,效果越佳)3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4感觉统合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5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智力残疾儿童增强身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协调和平衡能力;3.促进智力残疾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4.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徒手操活动:操纵手臂,头部、躯干、四肢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2.平衡练习:踩高低不同高度的踏板,练习平衡调节能力;3.手部和眼部协调:玩具拼图游戏,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和注意力集中;4.感觉统合训练:触觉和视觉训练,通过触摸不同物体和观察图像,促进感觉统合发展;5.社交技巧培养:进行角色扮演和模仿游戏,学习基本的社交技巧。
三、教学过程:1.徒手操活动:首先,教师身体示范头部、躯干、四肢的动作,要求智力残疾儿童模仿;然后,逐步增加动作复杂度,要求儿童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最后,进行全身协调训练,让儿童跟随音乐进行自由活动。
2.平衡练习:提供高低不同的踏板,让儿童踩上去,并保持平衡;逐步增加难度,让儿童在踏板上进行跳跃、转身等动作;通过游戏性方式进行,增加儿童的参与度。
3.手部和眼部协调:提供具有形状和颜色的拼图或积木,让儿童进行拼装;引导儿童观察图案,找到正确的拼图或积木;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4.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不同触感的物体,如粗糙、光滑、软硬等,让儿童触摸并进行辨别;使用图片卡片,让儿童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内容;通过感觉训练,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5.社交技巧培养: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扮演家庭成员、朋友等角色;指导儿童模仿和表达不同情绪;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1.根据儿童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难度和挑战,以保证儿童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2.经常观察儿童的进展和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适应;3.鼓励儿童的参与和努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4.配合家长和其他康复人员进行协同5.教学之后,进行小结和评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
如何给智障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我是一名感觉统合训练教师,教学对象是智障孩子,其中有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症、脑瘫等不同症状。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存在着较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或写作业磨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害羞、社会交往能力缺乏、易受挫、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攻击性强、喜欢招惹别人等,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
但是如何对这些孩子做感统训练、让他们在训练中感觉达到有效统合?我就自己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有效做法和心得体会。
1不同症状的孩子,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开始训练时,常常是机械地强迫每一个孩子都做同样的训练,训练变的相当被动,甚至有些孩子还拒绝训练,这种被迫的强制训练师生费时费力却事倍功半。
因此,我针对不同症状孩子设立了不同的训练活动。
比如前庭觉失调的孩子,给他们多一些摇荡的训练;荡秋千、圆木马吊缆、圆筒吊缆、羊角球、独角椅、滑板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头脑清醒,神经传导讯息更清晰、明确,听知觉、视知觉更好,心情更愉快。
对触觉失调的孩子,给他们多一些按摩的游戏活动;比如滚大冬瓜、糊壁纸、压马路、瞎子摸象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神经安定,心情放松平静,平伏情绪。
本体觉失调的孩子,给他们多一些出力气的体能活动;比如吊单杠,爬、跳、拉车、拔萝卜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适应能力、自我调节功能增强等。
2教师是孩子的玩伴教师在训练中既要教孩子怎样玩,同时也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训练时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想玩什么,我愿意怎样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压制不束缚。
共同设想新的玩法,参与游戏,体验快乐。
在蹦床活动中,孩子跳不到50下就说很累,当我拉着他们的手一起跳时,孩子兴趣立刻调动起来,不但不叫累还要和我比谁跳的高跳的多呢。
还比如袋鼠跳,滑滑板等这些运动最较大的活动,只要老师参与和他们一起玩,孩子们就立刻兴奋起来,最后都玩得舍不得下课,吵着说下一节感统课还要接着玩。
感统培智教案教案标题:感统培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感统培智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感统培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感统能力,提高智力发展水平;4. 通过感统培智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感统培智活动材料,如球、绳子、平衡板等;3. 计时器;4. 学生个人评价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感统培智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讨论感统培智对于智力发展的作用。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介绍感统培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包括感觉统合的概念和作用;2. 解释感统培智对于学习、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3. 展示感统培智的常用方法和活动,如平衡训练、身体感觉刺激等。
三、感统培智活动(25分钟)1. 平衡训练:让学生尝试站在一个平衡板上保持平衡,时间逐渐延长;2. 触觉刺激:让学生用手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描述其触感特点;3. 运动协调:组织学生进行球类运动,如传球、接球等,培养运动协调能力;4. 空间感知: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四、总结评价(5分钟)1. 学生个人评价:让学生填写个人评价表,评价自己在感统培智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2.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感统培智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感统培智活动,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进步;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供学生进一步了解感统培智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在感统培智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3. 学生对于感统培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对智障儿童感统训练----晃动平衡板(一)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
二.要求部分学生会独立晃动平衡板。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准备:晃动平衡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看感统训练录像。
老师站在晃动平衡板上进行小动作的晃动。
提问同学你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样做游戏啊?今天我们就进行晃动平衡板的训练。
出示课题:晃动平衡板。
二.(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晃动平衡板。
(2)出示晃动平衡板,认识平衡板的形状颜色会说出平衡板的名称(晃动平衡板)。
三.指导练习:
(1)讲解调整板上姿势,上姿,保持重心的平衡。
(2)老师作示范演示,讲解如何调整站姿,保持重心的平衡。
(3)学生练习,老师依次指导,逐个纠正,个别辅导。
四.胆怯,不敢上板练习的同学不急于要求他们上板练习而是耐心的进行鼓励,帮助,请他们观看别的同学做上板练习。
五.请勇敢的小朋友独立上板,进行板上游戏(拍皮球,传球),激起胆怯同学对晃动平衡板的学习兴趣。
小结:物质奖励勇敢的同学,语言鼓励胆怯的同学,请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下一次活动继续进行晃动平衡板的练习。
这是就可以增加难度,可以在平衡木上拍球,传球,唱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