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号子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劳动号子的种类劳动号子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中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种之一。
号子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譬如说:我们听到很多人扛木头时一齐发出的呼声,节奏很齐,只有一个音,这还不能称作号子,因为它还没有形成一种艺术形式,没有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只能算是自然的呼号,应该说是号子的最基础阶段。
伴随着劳动的不断发展,劳动工序的复杂化、劳动分工的细密及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劳动号子也随之发展成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号子,进而曲牌化、多用化和程式化,非常丰富多彩,形成了若干类别。
一、工程号子主要用于造房打地基、修路、采石、伐木等工程协作性强的劳动中。
(1)打夯、打硪、打桩号子,这类号子节奏规整,鲜明强烈,主要是一领众合,演唱音区适中,气息性强,如陕北府谷的打硪歌等。
(2)采石号子,又叫矿工号子,主要用于开矿采石的劳动中,协作性不太强,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对唱,节奏自由,曲调嘹亮,吸取了一定的山歌体裁因素,如抚顺的矿工号子及我国许多林区的伐木号子等。
二、搬运号子这类号子主要用于装卸货物、挑抬重物、推车、拉碾等搬运劳动,是劳动体力负荷最强的一种。
音乐形式特点:曲调高亢激昂,有呼号召唤的气势。
音乐结构较简单,多为领、合的形式。
(1)装卸号子,演唱于车运、船运的人力装货劳动的号子,多为一领众合,分布在海港码头、车站仓库等地,号子能够保证他们动作协调,配合得当,领唱者指挥整个劳动过程。
(2)挑抬号子,这类号子节拍规整,结构多有回返式特点,演唱气息性强,音乐内部变化对比少。
(3)推拉号子,这类号子的劳动常为多人合作,如推车、拉车、拉重等劳动中唱的号子,节拍感不甚明显,旋律起伏稍大,连续不断。
有的时候领、和声部出现多声织体。
三、农事号子我们说的农事号子并不是所有在农事劳动时所唱的民歌都是号子,它的产生主要是在节奏性强或协作性较强的集体农事劳动中,带有较大的娱乐性,常带有山歌体裁的因素。
(1)车水号子,用于劳动者用脚不断踏水车的劳动中,音乐高亢,律动感很强,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联唱及一领众合等,如苏北靖江的车水号子、湘西的车水号子等。
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
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
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
如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
此外,还有开山号子、爬坡号子、插秧号子、榔头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多种形式。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
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
如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
此外,还有开山号子、爬坡号子、插秧号子、榔头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多种形式。
劳动号子的分类及特点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
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1、搬运号子。
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的,例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
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就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相关联。
这时,劳动号子就成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的手段。
黑龙江是我国木材蕴藏量最大的省份,林区中需大量的运输劳动,搬运号子也就很多。
这些号子没有固定的唱词,全由领唱人,也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即兴创作。
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有时领与和相交迭,形成多声部的歌唱形式。
2、.工程号子。
劳动号子幼儿园教案教案标题:劳动号子快乐成长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号子的定义及作用。
2.能够唱出几首常见的劳动号子。
3.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
4.在劳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或教具:幼儿园劳动号子相关图片、劳动号子歌曲的音频。
2.材料:纸、颜料、毛笔、印章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选几位幼儿上台做动作,其他幼儿全力配合,模仿幼儿做出相应的行动,并融入歌曲,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劳动号子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劳动号子的概念和作用,如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加强合作、增进集体凝聚力等。
并引导幼儿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劳动需要劳动号子。
3.欣赏劳动号子(10分钟):播放几首劳动号子歌曲的音频,让幼儿欣赏,边听边观察歌曲中的劳动画面。
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号子的节奏和力量感。
4.学唱劳动号子(20分钟):教师带领全班幼儿学唱劳动号子,并配合动作。
可选择几首幼儿熟悉的劳动号子,如《劳动号子之种植》、《劳动号子之洗衣》等。
教师可以先段落教唱,在确保每个幼儿都学会后,再逐渐整合成完整的歌曲。
5.劳动活动:画画(3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劳动活动,让幼儿利用毛笔、颜料、纸等材料画画。
引导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并在画画前、中、后为幼儿唱几句相应的劳动号子,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6.劳动成果展示(15分钟):教师让每位幼儿将自己的画作陈列在教室的墙上,并邀请他们轮流为自己的作品介绍并讲述劳动过程。
其他幼儿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表扬和鼓励。
7.收尾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幼儿一起回顾劳动号子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给幼儿发放一些小奖品,表扬他们的劳动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到劳动号子的概念和作用,学会唱几首劳动号子,感受劳动的快乐。
劳动活动中,幼儿通过画画等形式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和集体凝聚力。
劳动号子名词解释劳动号子是指工人在进行重复性、繁琐的体力劳动时,通过有节奏、有规律的口号、口诀等方式,来调动工人的劳动热情、士气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劳动方式。
劳动号子由几个简单的句子组成,通常是押韵或押脚的,而且简明扼要、朗朗上口,易于工人掌握和传唱。
劳动号子起源于劳动集体的自发创造,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农村劳动场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劳动力集中化的发展,劳动号子逐渐扩展到城市工人群体中,并在国家层面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劳动号子不仅在生产劳动中被广泛应用,也常见于军队、体育竞赛等领域,成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
劳动号子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劳动号子可以激发工人的斗志和工作热情。
在单调乏味的劳动环境中,通过口号、口诀的有规律重复,能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增强工人的耐力和毅力,使工人在繁重的劳动中保持高度的工作状态。
其次,劳动号子有助于团队合作和协调。
通过劳动号子,工人可以形成一种紧密的团队意识,保持团结协作的工作状态。
劳动号子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和调度工作,还可以促进工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工人之间的配合默契,实现劳动过程的协调和优化。
另外,劳动号子还承载着一种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和价值观念。
劳动号子中常常融入了体现工人阶级觉悟、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内容,激发工人对工作的爱和忠诚,传承和宣扬劳动者的英勇奋斗精神。
通过劳动号子的传唱和共同演唱,不仅可以加强工人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还可以倡导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总之,劳动号子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方式和表达形式,通过有节奏、有规律的口号、口诀等方式,调动工人的劳动热情、士气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劳动号子在劳动过程中起到了激发工人热情、促进团队合作和传承劳动者精神的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体现了一种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和价值观念。
劳动号子的简介劳动号子的定义: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它产生于体力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
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时必须调整呼吸、积蓄力量,这是喊(唱)号子时人体必然的生理反应,也就是劳动时的人体需要;集体劳动中需要统一步调、统一节奏,号子应需产生。
因此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号令、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绪的实用性功能。
同时号子的音乐抒发了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也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这是号子的表现性功能。
号子的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有机地联系与一体,既矛盾有统一,成为劳动号子独具的特征。
号子在民歌中有重要地位,在人类生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它也是民歌音调最早的根源和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笨重的劳动日渐减少,号子的实用范围也日益缩小,但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其生命力将经久不衰。
劳动号子的种类种类繁多的劳动工种,产生不同种类的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渔船号子。
1、搬运号子用人力运输物件时唱的号子。
根据不同的搬运方式,有装卸、杠抬、挑担、推车、拉车等号子,名目较多。
《挑担不怕扁担弯》是江苏北部的挑担号子,是人们挑担行进时唱的号子,音乐配合脚步行进的节奏,短促均匀,较为活泼。
《板车号子》是四川用人力拉板车时唱的号子。
拉板车时至少一人,有时为二至三人,居车杠中间拉车者称为“中杠”,拉两侧者为“飞蛾儿”或“边绊”。
唱号子时,由“中杠”领唱,“飞蛾儿”应和(若一人拉车则只能独唱)。
板车号子在漫长的路途中一再反复,车停歌止,车走歌又起,因而形成便于反复的、终止感不强的回返式结构。
2、工程号子从事建房、筑路、筑坝、采石等基建工程劳动时唱的号子。
包括打夯、打硪、伐木、运木、采石、撬石、抬石等号子。
《打夯歌》是四川用于修坝筑路紧泥土地基时唱的号子。
劳动号子的简介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店铺现在为您简要介绍一下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的定义: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它产生于体力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
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时必须调整呼吸、积蓄力量,这是喊(唱)号子时人体必然的生理反应,也就是劳动时的人体需要;集体劳动中需要统一步调、统一节奏,号子应需产生。
因此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号令、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绪的实用性功能。
同时号子的音乐抒发了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也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这是号子的表现性功能。
号子的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有机地联系与一体,既矛盾有统一,成为劳动号子独具的特征。
号子在民歌中有重要地位,在人类生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它也是民歌音调最早的根源和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笨重的劳动日渐减少,号子的实用范围也日益缩小,但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其生命力将经久不衰。
劳动号子的种类种类繁多的劳动工种,产生不同种类的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渔船号子。
1、搬运号子用人力运输物件时唱的号子。
根据不同的搬运方式,有装卸、杠抬、挑担、推车、拉车等号子,名目较多。
《挑担不怕扁担弯》是江苏北部的挑担号子,是人们挑担行进时唱的号子,音乐配合脚步行进的节奏,短促均匀,较为活泼。
《板车号子》是四川用人力拉板车时唱的号子。
拉板车时至少一人,有时为二至三人,居车杠中间拉车者称为“中杠”,拉两侧者为“飞蛾儿”或“边绊”。
唱号子时,由“中杠”领唱,“飞蛾儿”应和(若一人拉车则只能独唱)。
板车号子在漫长的路途中一再反复,车停歌止,车走歌又起,因而形成便于反复的、终止感不强的回返式结构。
2、工程号子从事建房、筑路、筑坝、采石等基建工程劳动时唱的号子。
民歌劳动号子十首民歌劳动号子是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它通常由劳动者在工作时用口头传承的方式演唱,以加强团队合作和增强工作效率。
这些号子通常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有时还带有政治色彩和社会意义。
下面是中国十首著名的民歌劳动号子:1. 《打铁》是流传较广的劳动号子,通常在打铁时唱。
它表达了劳动者对工作的热情和毅力,也展现了打铁技工的技能和经验。
2. 《高山青》是用来唱山地劳动的劳动号子,它激励劳动者克服险阻和困难。
这首号子还鼓舞人心,唤起了工人的斗志。
3. 《拔河》是在拔河比赛时唱的劳动号子,旨在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它鼓励劳动者努力挣扎,克服困难,团结一致,赢得比赛。
4. 《打稻穗》,在收割稻谷时唱。
这首号子表达了收割稻谷的喜悦和繁忙,也表达了对农业劳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5. 《挑水歌》是在挑水时唱的号子,传递了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号子还强调了水是生命之源的重要性。
6. 《挑担子》在背着担子时常常编排成歌曲,用以鼓励背负重担的人们。
这首号子也鼓舞士气,鼓励人们克服自身困境,艰苦奋斗。
7. 《点灯歌》是在照明时唱的劳动号子。
它表达了对母亲和家庭的感激之情,还有对家庭和幸福生活的关注和呼吁。
8. 《船工号子》是用于同时漂流和工作的船工唱的劳动号子,传递了船工勤奋工作的动力和志向。
这首号子还突出了船工行业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
9. 《茶摘歌》是在采茶时唱的劳动号子,反映了茶叶农民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它强调了茶叶农民必须努力工作,才能收获丰收。
10. 《采葛歌》是在采葛子时唱的劳动号子,表达了农民对劳动的热情和对生产的热爱,向人们展示了农民努力工作和耕作土地的精神。
以上是中国十首著名的民歌劳动号子,这些号子传承了中国劳动文化的精华,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一直被广大的劳动者所传唱,成为中国劳动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文化已不再是追求丰收的简单口号,而是体现了文化与历史的复杂性,劳动文化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告诉我们努力工作才是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呼吁人们从劳动中寻找到生活的价值。
苏北地区劳动号子研究苏北地区是指中国江苏省北部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的劳动号子更是独具特色。
劳动号子是苏北地区民间劳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是劳动的伴奏,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苏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苏北地区劳动号子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特点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苏北地区劳动号子的历史渊源劳动号子在苏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劳动号子就已经成为了人们劳作时的必不可少的伴奏。
通过劳动号子,劳作的过程更加愉悦,也更加有力量。
在劳动号子的帮助下,人们在辛勤的劳作中不仅能够获得工作的动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的节奏,提高工作的效率。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苏北地区劳动号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不同地区的劳动号子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并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劳动号子形式。
劳动号子也成为了苏北地区民间文化的一种特色,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苏北地区的劳动号子具有独特的特点,它在音乐和歌词上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在音乐方面,苏北地区劳动号子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明快,多为重复的短小旋律。
劳动号子往往借助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锣鼓、唢呐等,配合劳作的节奏,使得劳作的过程更加有力量感和节奏感。
劳动号子的音乐表达了劳动者的情感和对劳动的热爱,是劳动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在歌词方面,苏北地区劳动号子的歌词多为极简单的句子,重复率很高,常常是由一两句简单的词语组成。
这种简单的歌词不仅易于记忆,也更易于配合劳作的节奏,形成一种独特的劳动氛围。
这些歌词往往富含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感悟,是劳动者对生活、对劳动的真情表达。
苏北地区劳动号子在音乐和歌词上都具有极强的民间特色,其简洁明快的音乐和朴素深刻的歌词都表达了劳动者对劳动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
苏北地区的劳动号子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劳动号子诗歌
1. 《伐檀》
- 作者:佚名(先秦)
- 原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2. 《畬田词》其一
- 作者:王禹偁(北宋)
- 原文:大家齐力劚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3. 《秋浦歌》其十四
- 作者:李白(唐代)
- 原文: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4. 《击壤歌》
- 作者:佚名(先秦)
- 原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5. 《弹歌》
- 作者:佚名(先秦)
- 原文: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ròu,古“肉”字,指禽兽的肉)。
劳动号子名词解释
劳动号子是用来表示劳动进度的一种单位,它可以表示劳动进度的完成量或速度。
它也可以作为衡量工人的劳动量的一种尺度。
一般来说,一个劳动号子可表示一个月的劳动量,多少个劳动号子可以表示一项任务的完成量。
在实际的工作中,劳动号子可用来衡量工人的工作量,用于决定工人的薪酬、奖金等待遇。
劳动号子也可以用来衡量劳动时间安排,以及企业计划完成任务的时间表等。
此外,劳动号子还可以用于建立完成任务的计划和绩效考核,以检查任务的进度和质量,确保工作进度按计划制定的时间线完成任务。
总之,劳动号子是一种量化衡量工作进度和工作量的重要指标。
劳动号子的名词解释劳动号子是劳动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通常由几个字或短语组成,具有呼唤、鼓舞、协调和参与的作用。
号子声音响亮、节奏有力,旨在激励劳动者,提高生产效率。
劳动号子不仅在农田、工场、建筑工地等生产场所被广泛使用,也在其他领域,如军队演练、运动会等活动中得到应用。
一、劳动号子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劳动号子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社会集体劳动的产物。
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形式喊口号、呼喝口号,调动集体力量、提高协作效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兴起,劳动号子逐渐成为一种固定而规范的文化现象,并通过口口相传得以广泛应用。
二、劳动号子的分类与特点1. 劳动号子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劳动类型的不同,劳动号子可以分为捧腹奋进类、提神鼓劲类、集中力量类等多种类型。
捧腹奋进类号子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式激励劳动者,鼓舞士气;提神鼓劲类号子旨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短小而有力的口号激励劳动者;集中力量类号子则用来引导团队的协同工作,以加强工作步调与统一行动。
2. 劳动号子的特点:劳动号子具有简单明了、易于传播、容易被记忆等特点。
劳动号子的语言通常采用朗朗上口的韵律、鲜明独特的标志性声调,通过高昂的声音和有力的节奏,使劳动场所充满活力,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斗志。
三、劳动号子的应用和影响力劳动号子作为劳动生产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还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力。
其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具体来说,劳动号子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1. 激发工作热情:劳动号子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打破单调的工作节奏,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斗志。
2. 加强工作协作:劳动号子在团队协作中起到沟通和提醒的作用,通过统一的口号和节奏,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协作效率。
3. 增加工作效率:劳动号子的语言简洁、易于传播,通过有力的口号和节奏,迅速传递工作指令、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劳动号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号子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几种常见的劳动号子;3. 学会编写劳动号子;4. 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劳动号子的概念和特点;2. 学会编写劳动号子。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2. 学生能够自信地表演劳动号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劳动可以表达出来。
2. 了解劳动号子(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劳动号子的定义和特点,例如:劳动号子是通过歌唱形式来表达劳动精神和工作场景的,它既有固定的歌词和旋律,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3. 学习劳动号子的例子(1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劳动号子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观察来了解劳动号子的常见类型和形式。
4. 编写劳动号子(30分钟)教师分组让学生合作,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劳动主题编写一首劳动号子。
学生可以参考已学的劳动号子,也可以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劳动号子的开头和结尾,以引导学生的创作。
5. 分享和表演(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将自己编写的劳动号子进行分享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在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和创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此次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展开思考:劳动号子可以在哪些场景中使用?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可以尝试写一些和其他主题相关的号子,如环保号子、友谊号子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号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能力;3. 学生对于其他类型号子的尝试和发展。
六、板书设计:劳动号子特点:- 表达劳动精神和工作场景- 有固定的歌词和旋律- 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编写劳动号子步骤:1. 选择劳动主题2. 创作歌词和旋律3. 表演和分享七、教学资源:1. 劳动号子音频或视频资料;2. 小组合作所需的活动材料。
劳动号子的作文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劳动号子吗?反正我呀,可太熟悉啦!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妈妈去乡下的爷爷家。
那时候,正好赶上村里的人们收麦子。
哇塞,那场面,可热闹啦!大人们在麦田里弯着腰,挥舞着镰刀,“唰唰唰”,麦子一排排地倒下。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一阵响亮的声音:“嘿哟嘿哟,大家加油干哟!”这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震得我耳朵嗡嗡响。
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呀?”爸爸笑着说:“这就是劳动号子呀,孩子。
”我仔细听着,那号子声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就好像在指挥着大家的动作。
有的人听到号子,割麦子的速度更快了;有的人跟着号子的节奏,喘着粗气,却一点儿也不停歇。
我看着他们,心里想:“这号子真有这么神奇?”后来,我又看到村里的叔叔们一起修水渠。
他们扛着石头,喊着号子:“一二,一二,咱们一起走哟!”那石头好像一下子就变轻了,被他们稳稳地放在了该放的地方。
我忍不住跑过去问一个叔叔:“叔叔,为什么要喊号子呀?”叔叔抹了一把汗,说:“小家伙,这号子能让我们劲儿往一处使,干活不累!”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再后来,我还看到盖房子的时候,大家也喊着号子搬木头。
“嘿呀嘿呀,房子快快起哟!”那木头在他们的肩膀上,好像也变得听话了。
我发现,这劳动号子就像是给大家打了一针兴奋剂,让每个人都充满了力量。
它又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绳子,把大家的心紧紧地绑在一起。
我问爷爷:“爷爷,以前也是这样喊号子干活吗?”爷爷眯着眼睛回忆着说:“那当然啦,孩子。
以前条件不好,干活全靠人力,这号子就是我们的动力啊!”我想,这劳动号子不就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吗?它让辛苦的劳动变得不再那么难熬,反而充满了乐趣和希望。
小伙伴们,你们说,这劳动号子是不是特别神奇?它不是简单的声音,而是一种力量,一种团结的力量,一种能让我们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一、简介
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
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二、产生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
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
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
如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
此外,还有开山号子、爬坡号子、插秧号子、榔头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多种形式。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
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三、分类特点
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
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
看,大体上可以分为:1.搬运号子。
2.工程号子。
3.农事号子。
4.渔船号子。
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
如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
此外,还有开山号子、爬坡号子、插秧号子、榔头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多种形式。
特点:
1 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
2 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
3 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