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歌 音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38
刘唐幼儿园大班歌曲《劳动最光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刘唐幼儿园大班教材《音乐天地》,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快乐劳动”,教学内容为歌曲《劳动最光荣》。
该歌曲以活泼欢快的旋律,生动形象的歌词,引导幼儿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并理解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感情。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和节奏掌握。
教学重点:歌曲的整体旋律和歌词内容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课件、黑板、卡片。
学具:小蜜蜂、小兔子、小鸭子、小松鼠等劳动动物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小兔子,手持劳动工具,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小兔子在地里辛勤劳动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劳动的意义。
2. 歌曲学唱(10分钟)(1)播放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引导幼儿关注歌词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歌词,讲解歌词中涉及的劳动动物及它们的特点。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4)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歌曲中出现的劳动动物为例,讲解它们是如何通过劳动得到丰收的果实,引导幼儿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佩戴劳动动物头饰,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劳动最光荣》2. 歌词及旋律简谱3. 劳动动物:小蜜蜂、小兔子、小鸭子、小松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劳动最光荣》歌曲,并讲述歌曲中劳动动物的故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歌曲学唱、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
中学音乐精品课程模块名称:中学音乐课—七年级——劳动的歌研法教师:张春花所在单位:中山市民众中学目录一、整体规划二、教学设计1、《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2、《杵歌》教学设计3、《船工号子》教学设计三、教学实录1、文字实录《军民大生产》教学实录《杵歌》教学实录《船工号子》教学实录四、课程资源1.课件(详见“课件”压缩包)2.素材文字素材音频素材(详见:“音频”压缩包)视频素材(详见“视频”压缩包)图片素材3.拓展《军民大生产》拓展《杵歌》拓展《船工号子》拓展五、教学经验1、教学反思《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杵歌》教学反思《船工号子》欣赏课教学反思2、教学建议《军民大生产》教学建议《杵歌》教学建议《船工号子》教学建议六、特色材料1、教学论文2、劳动场面图片3、劳动号子视频4、歌词创编《劳动的歌》整体规划——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教材分析号子、小调、山歌是中国民歌的三种重要体裁。
其中劳动号子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
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其中,一领众和、节奏鲜明、即兴创作是劳动号子的主要特点。
劳动号子因生产特点的不同、可分许多类型。
本单元收录的主要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1.《军民大生产》《军民大生产》是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
为C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
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
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
第五单元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聆听《杵歌》。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和聆听《杵歌》,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3、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歌曲。
4、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
教学用具: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1、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曲子,听的时候注意一下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1)用多媒体播放《摇篮曲》。
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曲调柔和、舒缓)(2)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劳动号子。
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旋律豪迈、亢奋、铿锵有力)二、教授新课1、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劳动时唱的歌曲——《军民大生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 页,)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并找出你认为歌曲中最有特点的地方。
(歌曲的衬词)2、介绍作品这首歌曲创作于1945 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简介作曲家、戏剧家张寒晖,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军民大生产》等。
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XX、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3、再一次感受歌曲。
(多媒体播放《军民大生产》的视频)跟着音乐,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教唱歌曲(1)师:请同学们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老师读“领”的部分(注意:按节奏读歌词)。
(读1、2xx 歌词)(2)师: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3——5xx 歌词。
(3)师: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的歌谱吧!(跟琴唱谱)(4)师:请同学们跟着琴来唱唱第一、二两段歌词。
幼儿园大班歌曲《劳动最光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课程,具体章节为《劳动最光荣》。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学唱、动作创编、合作表演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内容,学会歌曲的演唱。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性。
3.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演唱和动作表演。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把握和动作的协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课件、视频、卡片。
2. 学具:小红旗、花环、铃铛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勤劳的小蜜蜂,引导幼儿参与劳动,如整理玩具、摆放椅子等,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注意听歌词。
b.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注意指导节奏和音准。
c.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动作创编(10分钟)a.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随学习。
b. 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c. 分组进行动作表演,教师评价并指导。
4. 合作表演(5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合作表演,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b. 教师评价各组表演,给予鼓励和表扬。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卡片,讲解歌词中的重点词汇。
b. 幼儿跟随教师进行歌词填空练习。
c. 教师挑选部分幼儿进行演唱展示。
b.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劳动最光荣》2. 歌词重点词汇:勤劳、蜜蜂、蝴蝶、小鸟3. 动作图示:小蜜蜂采蜜、小鸟飞翔、蝴蝶翩翩起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劳动最光荣》,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动作表演歌曲《劳动最光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歌曲学习、动作创编等方式,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双减音乐优秀课例设计】七年级上册《劳动的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获奖课例单元内容综述“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通过由陇东民歌曲调改编的曲目《军民大生产》、台湾高山族舂米歌舞《杵歌》、四川的《船工号子》、东北的抬木号子《哈要挂》和湖北的打场号子《嶉咚嶉》,向学生传递了我国的号子因其与劳动地区、劳动民族、劳动群体、劳动形式、劳动强度等原因,需要以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演唱方式来统一劳动的步调等重要信息。
本教案设计通过“任务驱动式”,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劳动的歌”设置学习任务与生活情境、抓住音乐作品中突出的劳动节奏,以任务完成为目标,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亲身体验与感知劳动号子的基本内容。
单元学习目标一、审美感知:捕捉并分辨劳动号子不同的体裁形式、情绪、风格与特点,指向观察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二、艺术表现:用适当的表演形式(劳动歌舞、一领众和)表现劳动号子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指向体验与合作能力的养成;三、文化理解:理解劳动号子和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功用,指向探究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单元教学安排一、课时数量:2二、教学顺序:《杵歌》、《船工号子》三、学习要点:组成“学习任务群”,在一种较为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对一个音乐问题的深度思索、对一段音乐作品的合作表现、对一种音乐文化的理解表达。
第一课时由教师导赏,学生主赏;第二课时由“导学案”辅助,结合音乐活动,激发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四、素养指向:从“感知”到“表现”再到“理解”,始终围绕“劳动”这一主题逐步深入。
单元学习目标一是铺垫,目标二是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三是内化。
整个教案设计思路如思维导图所示:单元学习评价一、评价目标:帮助学生在音乐学科知识的动态生成、能力意义的个人建构以及复杂情境中的真实表现等方面有所发展;二、评价形式:靶向式问题情境、教学论问题情境;三、评价工具:导学案评价法(书面)、表现性任务评价法(口头);四、评价结果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环都留有痕迹。
幼儿园大班歌曲《劳动最光荣》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歌曲《劳动最光荣》。
该歌曲选自教材《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
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和旋律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课件、歌词卡片。
学具:小蜜蜂劳动道具、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蜜蜂勤劳劳动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纠正发音。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头戴小蜜蜂头饰,扮演小蜜蜂,演唱歌曲。
(2)学生分组进行劳动情景剧表演,结合歌曲演唱。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歌词卡片,学生抢答演唱。
学生集体演唱歌曲,进行成果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劳动最光荣》2. 歌词:附上歌词,标注重点歌词。
3. 旋律:展示歌曲旋律图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并讲述小蜜蜂劳动的故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情况,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鼓励学生在家里参与劳动,培养劳动习惯。
(2)学习其他劳动主题的歌曲,如《洗手歌》、《扫地歌》等,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4.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6. 作业设计的实操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幼儿园大班儿童的特点,选择歌曲《劳动最光荣》作为教学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节主题儿歌《劳动最光荣》课件+音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劳动的歌声最动听》,详细内容为学习劳动节主题儿歌《劳动最光荣》。
通过对该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感情,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3.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的学习。
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和音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劳动最光荣。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气氛。
3. 歌曲学习:a. 分组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b. 学习旋律,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
c. 对歌曲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劳动场景,边劳动边唱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5.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节奏变化和音准的例题,让学生现场练习。
6.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劳动最光荣》2. 歌词:完整歌词展示3. 旋律:五线谱展示4. 重难点:节奏变化和音准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劳动最光荣》,并尝试创作以劳动为主题的歌词。
春天里,播种忙,我们一起劳动忙。
夏天里,浇水忙,庄稼长高笑哈哈。
秋天里,收割忙,丰收的喜悦人人夸。
冬天里,扫雪忙,团结互助力量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将所学歌曲应用到实际劳动中,进一步体会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幼儿园大班歌曲《劳动最光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快乐劳动》,详细内容包括歌曲《劳动最光荣》的学习和演唱,以及简单的劳动动作编排。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歌曲《劳动最光荣》,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编排动作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协调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和节奏掌握。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和动作编排,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动作示范视频。
学具:小红旗、劳动工具道具(如小铲子、小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拟农场劳动场景,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做简单的劳动动作。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指导幼儿正确发音和节奏。
(3)幼儿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3. 动作编排(10分钟)(1)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随学习。
(2)幼儿分组编排动作,教师指导并给予建议。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演唱和动作表演,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劳动最光荣》2. 歌词重点:勤劳、快乐、合作3. 动作重点:整齐、协调、有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并展示所学动作。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正确演唱歌曲并展示动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发音不准确、节奏感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如植树、打扫卫生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进一步巩固所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和节奏掌握。
2. 动作编排:整齐、协调、有趣。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发音不准确、节奏感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劳动节主题儿歌《劳动最光荣》课件+音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劳动节主题儿歌《劳动最光荣》的学习与演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习、演唱技巧的讲解、音乐欣赏和劳动节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如高音、滑音等。
教学重点:《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学习,劳动节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课件、音响设备学具:音乐教材、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歌曲学习:(1)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逐句教唱。
(3)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高音、滑音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3. 歌曲演唱:(1)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2)分组练习,相互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4. 音乐欣赏:(1)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5.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劳动场景,如做饭、洗衣等。
(2)结合歌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劳动最光荣》2. 歌词部分:逐句展示歌词,标注重点音符和节奏。
3. 劳动节意义:简要介绍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劳动最光荣》并录制视频,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劳动节主题的歌曲,进行拓展学习。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将所学歌曲应用到实际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刘唐幼儿园大班歌曲《劳动最光荣》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刘唐幼儿园大班教材中《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进行详细教学。
这首歌曲位于教材第五章——“快乐生活”,旨在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孩子们劳动意识,让他们在快乐中认识到劳动重要性。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歌词学习、节奏感知、动作创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劳动最光荣》歌词和旋律;2. 培养孩子们节奏感知能力,能跟随音乐做出相应动作;3. 通过歌曲学习,让孩子们理解劳动意义,培养他们劳动意识;4. 提高孩子们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掌握和动作创编。
教学重点:歌词记忆和理解,以及劳动意识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卡片;学具:小红旗、花环、劳动工具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劳动小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劳动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 歌曲教学(10分钟)(1)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歌曲旋律;(2)分句教唱歌曲,让孩子们跟随老师学唱;(3)分段教唱,让孩子们逐步掌握歌曲歌词和旋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歌曲中节奏,通过拍手游戏让孩子们感知节奏;(2)示范歌曲动作,让孩子们跟随老师学习;(3)分组练习,让孩子们互相纠正动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自主进行动作创编;(2)邀请孩子们展示自己动作,给予鼓励和表扬。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劳动重要性;(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孩子们将所学内容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劳动最光荣》2. 歌曲歌词:分段书写在黑板上,方便孩子们学习;3. 节奏图示:用卡片展示歌曲中节奏,便于孩子们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劳动最光荣》歌词和旋律;(2)跟随着音乐,创编属于自己劳动动作;(3)与家人分享歌曲,共同感受劳动乐趣。
2024年刘唐幼儿园大班歌曲《劳动最光荣》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刘唐幼儿园大班教材《音乐乐园》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歌曲《劳动最光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孩子们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使其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歌词记忆。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和劳动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节奏棒、劳动工具模型。
2. 学具:歌词本、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扮演劳动者,通过模仿劳动场景,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氛围。
(2)邀请孩子们模仿劳动,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模仿的劳动场景。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孩子们跟唱。
(3)针对节奏变化部分,教师用节奏棒进行示范,孩子们模仿。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挑选歌曲中的一句歌词,分析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教师示范演唱,孩子们跟唱。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句歌词进行演唱。
(2)教师评价各组演唱效果,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歌曲表演(10分钟)(1)孩子们集体表演歌曲《劳动最光荣》。
(2)教师邀请个别孩子进行独唱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劳动最光荣》2. 歌词:逐句呈现歌词,标注节奏变化部分。
3. 劳动场景:用图片展示不同劳动场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歌曲《劳动最光荣》,并一起演唱。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以“我喜欢的劳动者”为主题,画一幅画。
答案:孩子们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劳动者形象,如医生、教师、农民等。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劳动的歌》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播放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军民大生产》。
2、师:这首热烈欢快的歌曲取材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歌曲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设问: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记号?2、指导学生认识重音记号及上滑音记号,并带领学生演唱带有该记号的旋律。
3、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
4、师讲解衬词的唱法:衬词应唱得轻快些,突出歌曲的气氛。
5、请学生随伴奏带演唱歌词,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6、讲解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民间歌曲的一种类别,由伴随着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性劳动而产生。
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劳动方式及其具体过程。
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
其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亦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设计意图:将劳动号子渗透到歌曲教学中拓宽了孩子的音乐视野。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
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
三、拓展延伸指导学生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创造性地即兴编配歌词和动作,并进行演唱。
这种创作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然后向全班汇报。
如:(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四、小结全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歌曲《翁嘿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翁嘿呀》,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
2、通过演唱歌曲,能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教材分析:《翁嘿呀》是吉林延边朝鲜族的一首劳动歌曲,因歌中用了很有特色的衬词“翁嘿呀”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