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
- 格式:ppt
- 大小:679.50 KB
- 文档页数:6
劳动的歌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船工号子》、《哈腰挂》《崔咚崔》等体验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知道劳动号子及其基本类型,积极参与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编创活动。
能力目标:能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劳动歌曲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聆听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才的尊重。
通过聆听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教学难点:分析歌曲的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还记得赛龙舟吗?参加过吗?(没有)你看啊我们这刚好不有三条龙舟吗?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好吗?握浆,坐直,预备开始。
(大家努力向前划,但是乱),大家觉得我们的龙舟会跑得快吗?为什么?那怎样才能让龙舟向前冲呢?好,我说同学们,你们就开始奋力向前划好吗,并说黑左。
同学们:黑左加把劲啊――黑左不掉队啊――黑左向前冲啊:黑左 11班啊――黑左是第一啊――黑左2、讨论交流什么是劳动号子(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上的)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的就是号子。
在哪些劳动场合能听到这些歌曲?号子有什么作用?师:在打夯、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以上不同的劳动情景教师课件图片出示)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调动作、振奋精神、缓解疲劳而喊出的口号。
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
那他的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
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三、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船工号子》(课件出示本课主题)(一)、欣赏《船工号子》1、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船工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师提问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四、教学重点与
难点
1、完整的演唱歌曲,完成领唱、齐唱;学习、体验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2、准确把握五声调式,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在班级教学,布置教室,让教室干净清晰,有利于上课。
2、网上查阅资料、下载视频、看教参书等,为同学们增加课外知识。
3、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劳动号子的民歌。
4、准备PPT、扩音器、粉笔、电子琴。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流程图和教学反思
教学流程图
1、音乐是几拍的?
1=G( 2/4 拍,强、弱)
2、发声练习:
用“la”唱旋律
3、五声调式:
宫商角徵羽
Do re mi sol la
4、劳动号子:
一领众和
5、民歌体裁: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多种类型教学反思
经过本堂课的教学,进一步发现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学习才能使课堂更有音乐氛围。
因为只有课堂热闹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浓烈。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教学重难点解说五声调式时没有给学生一些提示,瞬间让课堂进入了沉默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提高了难度,学生也会失去兴趣.再有就是对学生的表扬不够,只顾自己讲教学内容,忽略了这一点,都说表扬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自己却疏忽了。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的去做好多给学生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还有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引导,要由易到难,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这样才会使音乐课更加生动有趣。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课型:唱歌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的学习,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及作用,激发学生们学习民歌的兴趣,使学生们热爱民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歌曲旋律进行创编,通过欣赏、学唱、对比、创编等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节奏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富有感情的演唱《军民大生产》,欣赏《杵歌》,感受不同形式的民歌。
教学重难点重点: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体验劳动歌曲的节奏特点。
难点:《军民大生产》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小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口号,上网查阅《军民大生产》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军民大生产》的视频资料。
教具: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石夯号子的视频【设计意图:欣赏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劳动号子,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尽快的投入到音乐课堂。
】二、简单介绍劳动号子,导出课题。
(在讲解前让学生们自己总结下)劳动号子: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
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
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具有粗犷奔放、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的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让学生对劳动号子有个初步认识。
】三、学唱歌曲环节一: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对歌曲有一个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歌曲,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环节二:歌词内容表现了哪些劳动场面?你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哪些了解?你对歌曲的作者有了解吗?【设计意图:使学生们体会歌词表现的场景,从而感受热烈的劳动气氛。
】环节三:欣赏《军民大生产》视频【设计意图:欣赏过程中带领学生拍手喊号,感受号子的作用。
】环节四: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
2.教唱歌曲第一段。
让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注意音准、十六分音符及小切分音的节奏)3.跟着伴奏演唱,感受、体验歌曲节奏特点和欢快情绪。
劳动的歌教案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劳动的歌教案设计《劳动的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及劳动歌曲。
2、欣赏《船工号子》、《哈腰挂》、《催咚催》,体验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劳动号子及其基本类别,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3、初步了解我国民歌类型中除号子以外的山歌、小调。
4、通过欣赏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2、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船工号子》是1981年的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
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
《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
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
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
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
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
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
属于搬运号子类。
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曲调起伏较小,表现了北方森林伐木工人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
在抬较细的小木头时,进行的速度比较快,歌声高亢,号子的旋律性较强;如遇到沉重的大木头时,每个人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时常形成声部重叠。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军民大生产》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创编劳动号子。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体验劳动号子的风格和特点。
2、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
教学用具:拔河绳子、教学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师生问好。
今天孙老师将与六(一)班的全体同学共度一节愉快的音乐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玩一个拔河的游戏,怎么样啊?哪些同学愿意上来比试比试的?!其余同学做啦啦队,随着老师的指挥节奏,为他们一起喊加油!1.拔河比赛。
老师和学生啦啦队用师领生合的形式喊加油。
2.让学生讨论加油声所起的作用。
师:我们为获胜的队伍鼓鼓掌。
另一队的参赛队员也很了不起,因为你们一直在努力,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
咱们拉拉队的同学表现也很出色,正是你们的呐喊声给参赛队员带来了――力量,鼓舞了士气。
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还听到过其他类似的呐喊或者是口号声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他们的已知经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到号子这一领众合的形式。
)(其实只要同学们留意一下,在生活中,也能经常听到呐喊声的。
比如,在农忙时节,农民们会一边干活一边喊什么呀——号子。
再比如说,人们在盖房子,挑很重的楼板时,就会有一个人在前面领着其他人跟着后面“和”。
)3.引入号子的概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进一步理解号子的概念师: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
民间音乐中号子的历史最为古老,原始社会在某些费力的劳动中,人们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而发出的呼喊,是劳动号子的雏形,后来,由于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号子也随之丰富多彩,有江河船夫号子、海上渔民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放簰号子、林区号子、搬运号子等许多不同的类型。
《船工号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船工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船工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船工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一、导入劳动号子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
师接着喊:“一、二”学生一起叫“加油”搬。
请同学说说感受。
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
(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上的)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
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过渡语不知道怎么连??????A、在集体活动中B、一领众和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二、欣赏《船工号子》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
(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船工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
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
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
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
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工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