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六个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1.95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糖尿病群体分析1.数量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
据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这意味着在中国每百人中就有11个人是糖尿病患者。
全世界每3到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
2.年龄区域和性别比重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年龄为20~39岁、40~59岁和≥60岁的人群中分别为3.2%、11.5%和20.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0.6%,女性患病率为8.8%3.分布区域和各区域人数据09年数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
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
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
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和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
中国古代是如何诊治糖尿病的中国古代是如何诊治糖尿病的发表者:杨辰华_好大夫在线(一)病名、症状记载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其基本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为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尿糖阳性和糖耐量减低。
症状典型者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的症候群。
糖尿病并不是现代病,而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糖尿病。
关于糖尿病的记载,最先见于中国、印度、埃及、罗马等国家,约有1000余年至数千年的历史。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治疗、预防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医学家在疾病现象、性质或治疗方法等方面都积累大量的珍贵资料。
现代的糖尿病中国古代叫消渴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消渴症”这一病名。
消渴病名的提出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治之以兰,以除陈气也”。
消、渴均是以症状而命名的,说文解字中解释:消:涸,尽也,为消瘦、消耗、消散之意;渴,则是干而欲饮之意。
直到将近公元元年,罗马的两位医生又对本病作了描述,并命名为“diabetes me11itus”,即糖尿病(Diabetes的含义为外流、消耗,me1litus为蜜样或糖样的)。
可见中国医学对该病认识较早。
中国医学文献最早详细记载了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历代医家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的记载由简到繁,颇为详细。
如《皇帝内经》对消渴临床证状的的描述较丰富。
《素问·气厥论》认为:“肺消者,饮一溲二”,“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
2023中国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目录1. 引言2.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3. 老年人糖尿病的特点4. 老年糖尿病的管理原则5. 诊断和评估6. 药物治疗7. 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8. 血糖监测9. 并发症防治10. 结束语1. 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2023年中国老年糖尿病管理的最新指南。
老年人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效的管理可以减轻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糖升高,可导致多种组织和器官的损害。
2.2 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特殊类型。
3. 老年人糖尿病的特点老年人糖尿病在临床表现上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常常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和功能障碍。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会对糖尿病的管理提出特殊要求。
4. 老年糖尿病的管理原则4.1 个体化治疗根据老年人的整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药物和体育锻炼。
4.2 综合管理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对老年人的糖尿病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诊断和评估、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
5. 诊断和评估5.1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和国内的诊断标准,结合老年人群体特点,确诊老年糖尿病。
5.2 评估指标通过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估老年人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6. 药物治疗根据老年人糖尿病的病情和合并症,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7. 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7.1 饮食控制制定适合老年人的饮食方案,注意总能量和营养的平衡,控制食物中的糖分和脂肪摄入。
7.2 体育锻炼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体育锻炼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8. 血糖监测建议老年人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9. 并发症防治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等。
10. 结束语本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制定的,旨在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为老年人糖尿病的管理提供指导。
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
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发布的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开展的中国14省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调查结果显示,在部分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水平已经达到10%。
糖尿病需要终身监测及治疗,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高血糖带来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失明、卒中、肾功能衰竭和截肢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糖尿病的公众知晓率和治疗率仍然非常低,对糖尿病流行的危险因素、预防的必要性等普遍认识不足,远低于西方国家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糖尿病的防治和控制。
针对这一情况,我希望在1年半援疆支医能为新和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多做一些工作,包括公众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着力推动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提高。
一、糖尿病是如何分类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
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
三、糖尿病诊断新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注: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四、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牛乳喂养、药物及化学物。
糖尿病在中国流行的四个可能因素“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国内对其病征通常称作“高血糖”,与高血压、高血脂一同称为“三高”,是需要健管家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主要病种之一。
国外给它的别名糖尿病知识叫“沉默的杀手”。
糖尿病在中国流行的四个原因糖尿病专家分析,糖尿病患病率在中国急剧增加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1、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中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已从2000 年的34%上升到2006 年的43%。
2、老龄化: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2000年为10%,到2006 年增加到13%。
2007-08年调查中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 岁的人患病率高10 倍。
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 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3、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
在2002-08 年调查的资料中,按WHO 诊断标准,超重占25.1%,肥胖占5%,与1992 年及2002 年相比较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均有大幅度增加。
4、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出行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我国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进入了汽车时代。
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脂肪摄入在总的能量摄入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已大幅减少。
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糖尿病高发也有隐性症状糖尿病专家指出,虽然糖尿病的隐密性很强的,且一旦发病来势凶猛,但是对于一般人群来说,糖尿病是可以有所察觉的。
有些症状虽然不明显,我们只要加以注意,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如面色潮红皮肤痒是糖尿病的隐性症状需警惕。
一、面容色泽发红:典型糖尿病人在发病前后,面色并无异常改变。
但有人调查过千例隐匿性糖尿病病人,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颜面色泽较红,有89.5%的患者呈不同程度红面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要点提示: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 )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1.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 )2.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诊断糖尿病。
若无特殊提示,本章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 3。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肓争脉血浆葡萄糖(mmol/L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糖负荷后2h血糖<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M>6.1 z <7.0//糖负荷后2h血糖v7.8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n7.8 z <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X 1.1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n7.0mmol/L 或加上OGTT 2h 血糖>11.1 mmol/L 或加上HbAlcn 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二、糖尿病的分型采用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T1 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疾病分型糖尿病(DM)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儿童糖尿病也是1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
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
发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容易发病。
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
2型糖尿病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继发性糖尿病由于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
...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
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
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访而鉴别. 一般于应激消失后 2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中判明。
....临床表现糖尿病环境因素三多一少: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病史特点总结概述病史特点是医学领域中对患者病情和疾病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和描述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帮助读者对相关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糖尿病的病史特点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和胰岛功能异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其病史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族史:糖尿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2.自身史: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3.既往史: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4.症状史:糖尿病患者常常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5.并发症史: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这是病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高血压的病史特点高血压是指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它的病史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族史:高血压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他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2.生活史: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饮酒、吸烟等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可能性。
3.既往史: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4.症状史:高血压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需要通过测量血压来判断是否患病。
5.并发症史: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容易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冠心病的病史特点冠心病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其病史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史: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
2.家族史:冠心病与遗传也有一定关系,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3.生活史: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4.症状史:冠心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心绞痛。
2024年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是由中国内分泌学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联合制定发布的,旨在对老年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系统性指导,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老年糖尿病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老年糖尿病的概念和特点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是发病隐匿,病情缓慢进展,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而且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易发生肾功能不全、低血糖等严重并发症。
二、老年糖尿病的诊断和评估老年糖尿病的诊断应以血糖水平为基础,一般采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判断。
另外,老年人还应进行肾功能、肝功能、心血管疾病评估和神经病变等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应以改变生活方式、规范饮食和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
对于轻度患者,可通过合理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避免烟酒等措施改善血糖水平。
对于中度和重度患者,则需要配合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以达到控制血糖稳定的目的。
四、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随有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眼底病变等。
因此,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同时,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多种慢性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避免不良反应和交叉作用。
五、老年糖尿病的营养与饮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基础,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应防止过饱和和长时间禁食,避免饮食不规律和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六、老年糖尿病的体育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血糖的消耗和稳定。
糖尿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及现代趋势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2003年全世界有1.89亿患者,现在已超过2.0亿,预计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3亿多。
在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近10%为2型糖尿病人。
在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为9.7%。
中国糖尿病人目前已达9240千万,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病人,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
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一)以2型糖尿病为主我国2型糖尿病占90%,1型、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总计只占5%。
(二)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曾经有学者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发现,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三)中国人肥胖不如外国人明显中国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25,高加索人(欧洲人)的体重平均指数为30。
(四)餐后血糖高的比例较空腹血糖明显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多数人都是早晨空腹查血糖,若空腹血糖不太高,便觉得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他的餐后血糖已经升高,而且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50%以上。
(五)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研究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一)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2000年占34%,2006年占43%,城市化后饮食好,进食的油脂多,活动量减少,易患糖尿病。
(二)老龄化在糖尿病人群中,60岁以上占了20%,20-30岁不到5%。
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可增长68%。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故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三)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后,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而且脂肪摄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劳动机械化,即使在农村,劳动强度也大幅减少。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特别紧张,节奏特别快,在这种应激状态也易患糖尿病。
专家总结中国糖尿病人独有的六个特点:餐后高血糖上榜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上升,而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上升速度尤为明显。
并且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6个独有的特点:
第一:中国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早。
与欧洲相比,中国中青年糖尿病患者(30~69岁)患病率较高。
第二:我国糖尿病患者比欧美人瘦。
在同样的BMI或腰围水平,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有较多的内脏脂肪,比白人多3%~5%。
第三: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
中国人由于内脏脂肪含量相对高,所以看上去虽然不胖,但胰岛素抵抗却不轻。
所以B细胞数量和功能更容易早期衰竭。
第四:餐后高血糖的比例较高。
欧洲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35%,国人餐后血糖增高的比例为45%。
第五: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含糖类高。
和西方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主食吃得较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约占60%~70%,脂肪、蛋白质摄入相对较少。
第六: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中国人发病年龄较早,糖尿病病程较长,B细胞功能较易衰竭,更易出现尿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