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年级上册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7.51 KB
- 文档页数:2
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应用题解题方法距离、时间和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解决与距离、时间和速度有关的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应用题解题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距离、时间和速度的相关知识。
一、基本公式在解决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应用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距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物理学的基本公式,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d = v * t)。
这是我们解决大多数应用题时的出发点。
基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所给条件计算出未知量。
例如,如果已知速度和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距离;如果已知距离和速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时间。
下面通过几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具体的解题方法。
例1: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求他行驶的距离。
解题方法:根据基本公式 d = v * t,已知 v = 10 km/h,t = 2 h,代入公式计算。
d = 10 km/h * 2 h = 20 km小明行驶的距离为20千米。
例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题方法:同样地,根据基本公式 d = v * t,已知 v = 60 km/h,t =3 h,代入公式计算。
d = 60 km/h * 3 h = 180 km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80千米。
二、平均速度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求解的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
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是将总距离除以总时间。
平均速度 = 总距离 / 总时间例3:小明从A地到B地总共行驶了200千米,用了4小时,求他的平均速度。
解题方法: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 = 200 km / 4 h = 50km/h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0千米每小时。
三、相对速度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速度差。
如果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则它们的相对速度为0;如果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反向行驶,则它们的相对速度为两者速度之和。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解行程问题的方法已知速度、时间、距离三个数量中的任何两个,求第三个数量的应用题,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行程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要确定运动的方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进行计算。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行程问题常见的类型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即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即相背运动问题)。
(一)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1.求路程(1)求两地间的距离例1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4小时后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解:两辆汽车从同时相对开出到相遇各行4小时。
一辆汽车的速度乘以它行驶的时间,就是它行驶的路程;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乘以它行驶的时间,就是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
两车行驶路程之和,就是两地距离。
56×4=224(千米)63×4=252(千米)224+252=476(千米)综合算式:56×4+63×4=224+252=476(千米)答略。
例2 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
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解:此题的答案不能直接求出,先求出两车5小时共行多远后,从两地的距离480千米中,减去两车5小时共行的路程,所得就是两车的距离。
四年级路程时间应用题解题技巧四年级的路程时间应用题主要涉及到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条件的问题,其中包括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要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1.确定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在解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已知条件通常包括两个,而未知条件通常只有一个。
例如,已知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的时间是2小时,速度是10千米/小时,那么未知条件就是学校到家的距离。
2.运用速度=路程/时间的公式在解决路程时间应用题时,我们可以使用速度=路程/时间的公式。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未知条件。
例题1: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用了2小时,速度是10千米/小时,请问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解答:已知条件为时间为2小时,速度为10千米/小时。
根据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可以得到路程=速度×时间,即10×2=20。
所以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0千米。
3.运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除了速度=路程/时间的公式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将已知条件代入,求解未知条件。
例题2:小华骑自行车去朋友家,花了3个小时,速度是15千米/小时,他从家到朋友家的距离是多少?解答:已知条件为时间为3小时,速度为15千米/小时。
根据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可以得到路程=15×3=45。
所以小华家到朋友家的距离是45千米。
4.注意单位换算在解决路程时间应用题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单位和公式中的单位不一致,需要进行换算。
例题3:小明用公交车去旅行,全程1000米,速度是每秒2米,请问他用时多久?解答:已知条件为路程为1000米,速度为每秒2米。
但是,公式中速度的单位是米/小时,时间的单位是小时。
所以需要将速度的单位从米/秒换算成米/小时。
1小时=3600秒,所以速度为2米/秒=2×3600=7200米/小时。
行程问题数学解题技巧一、基本公式1. 路程 = 速度×时间,即s = vt。
- 速度v=(s)/(t)。
- 时间t=(s)/(v)。
二、相遇问题1. 题目类型及公式- 相向而行(两人或两车等从两地同时出发,面对面行走):总路程s = (v_1 + v_2)t,其中v_1、v_2分别是两者的速度,t是相遇时间。
2. 题目解析- 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经过10秒两人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 解析:已知v_1 = 5米/秒,v_2 = 3米/秒,t = 10秒。
根据相遇问题公式s=(v_1 + v_2)t=(5 + 3)×10 = 8×10 = 80米,所以A、B两地的距离是80米。
三、追及问题1. 题目类型及公式- 同向而行(一人或一车等在前面走,另一人或车在后面追):追及路程s=(v_1 - v_2)t,其中v_1是快者速度,v_2是慢者速度,t是追及时间。
2. 题目解析- 例:甲在乙前面100米,甲的速度是8米/秒,乙的速度是10米/秒,问乙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解析:这里追及路程s = 100米,v_1=10米/秒,v_2 = 8米/秒。
根据追及问题公式t=(s)/(v_1 - v_2)=(100)/(10 - 8)=(100)/(2)=50秒,所以乙50秒能追上甲。
四、环形跑道问题1. 相遇情况(同地出发,反向而行)- 公式: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s=(v_1 + v_2)t,和普通相遇问题公式一样,v_1、v_2是两人速度,t是相遇时间。
- 题目解析:例如,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求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
- 解析:已知s = 400米,v_1 = 6米/秒,v_2 = 4米/秒,根据公式t=(s)/(v_1 + v_2)=(400)/(6 + 4)=(400)/(10)=40秒,所以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40秒。
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速度时间问题》必考题+解析1、小明以3千米/小时的速度走了45分钟,然后以一定的速度跑30 分钟,一共前进了6千米。
求小明跑步的速度。
分析:先算出步行的路程,再算出跑步的路程。
小明走路走了3×45÷60=2.25千米,跑了6-2.25=3.75千米。
跑步的速度为3.75÷30×60=7.5千米/小时。
2、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3.5千米的两地背向而行,甲向东每小时行5千米,乙向西每小时行4.8千米。
3.5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分析:利用路程=速度和×时间,注意一开始两人已有距离。
相距3.5+(5+4.8)×3.5=37.8千米。
3、甲、乙两人从相距为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相遇后经过多少时间乙到达A地?分析:利用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经过180÷(15+45)=3小时两人相遇。
乙从B到A需要180÷45=4小时所以相遇后经过1小时乙到达A地。
4、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7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先求出速度和。
速度和为27÷3=9千米/小时。
乙每小时行9-5=4千米。
5、一个通迅员骑摩托车追赶前面部队乘坐的汽车,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8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2千米,通讯员出发4小时后追上汽车,求部队比通讯员早出发几小时?分析:由条件可求出摩托车一开始与汽车的距离。
摩托车一开始与汽车相距(42-28)×4=56千米,部队比通讯员早出发56÷28=2小时。
6、甲乙两车从相距12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200千米?两车一共行走1200-200=1000千米。
数学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数学行程问题是中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主要涉及物体在直线或曲线上运动的相关计算。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数学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理解题意,明确问题解决数学行程问题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需要求解的问题。
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速度、时间、路程、起点、终点等。
二、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目描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对于直线运动,通常使用公式:路程= 速度× 时间;对于曲线运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求解。
三、解题技巧1.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
解题时,只需使用路程= 速度× 时间这个公式即可。
例题: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驶,问3小时后他行驶了多少公里?解答:路程= 速度× 时间= 15公里/小时× 3小时= 45公里2.非匀速直线运动在非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
此时,需要求出平均速度,然后使用路程= 平均速度× 时间求解。
例题: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为2米/秒,求5秒后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首先求出5秒末的速度:v = at = 2米/秒× 5秒= 10米/秒然后求出平均速度:v_avg = (初速度+ 末速度) / 2 = (0 + 10) / 2 = 5米/秒最后求出路程:s = v_avg × t = 5米/秒× 5秒= 25米3.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通常,可以采用微元法或图像法求解。
四、检查答案,确保正确完成解题过程后,不要急于提交答案,要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确保无误。
总结:数学行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就能迎刃而解。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检查答案。
小学数学应用题行程问题公式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帮助解决问题:1.速度=距离÷时间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解速度、距离和时间中的任意一个未知量。
当我们已知距离和时间,想求速度时,我们可以使用速度=距离÷时间公式。
同样地,当我们已知速度和时间,想求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距离=速度×时间公式。
当我们已知速度和距离,想求时间时,可以使用时间=距离÷速度公式。
2.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当我们需要计算多段行程的平均速度时,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公式。
通过将多段行程的距离相加,然后将总时间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出多段行程的平均速度。
3.快或慢的比较有时候我们需要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这时可以使用速度比较公式。
如果两个物体的速度比较的关系是小于、等于或者大于,可以使用速度比较公式进行比较。
比如,若物体A的速度比物体B的速度小,则可以表示为速度A<速度B。
4.时间和速度的关系(逆运算)有时候我们已知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时间,又希望求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走过的距离,我们可以使用逆运算求解。
当速度相同,只有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只需要使用距离=速度×时间公式即可,因为速度相同,距离与时间的乘积也是相同的。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难点:1.单位的转换在行程问题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单位的转换,比如把小时转换成分钟,或者把千米转换成米。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将不同单位转换成相同的单位,然后再进行运算。
2.问题的理解在解决行程问题时,首先要理解问题,弄清楚问题中涉及的人或物体的运动情况,以及要求我们求解的未知量是什么。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运算符的选择在解决行程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给出的信息选择合适的运算符进行运算。
比如,当我们已知速度和时间,想要求距离时,我们应该选择乘法运算符。
行程问题知识点1、在行车、行船、行走时,按照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相依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
也叫行程问题。
2、行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3、按运动方向,行程问题可以分成三类:(1)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3)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应用题1、相向运动问题(1)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是指地点不同、方向相对所形成的一种行程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由于相向运动而相遇。
(2)解答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和。
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3.6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2、两城市相距13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13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在行进中因修车候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行进,与甲相遇。
求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1)两个运动物体同向而行,一快一慢,慢在前快在后,经过一定时间快的追上慢的,称为追及。
解答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差。
(2)基本公式有: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例1、甲乙两人在相距12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后面,每小时速度是甲的3倍。
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例2、一个通讯员骑摩托车追赶前面部队乘的汽车。
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0千米。
通讯员出发后2小时追上汽车。
通讯员出发的时候和部队乘的汽车相距多少千米?注意:要求距离差,需要知道速度差和追及时间。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一、行程问题1.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每小时75千米,4小时后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题思路:这是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路程 = 速度×时间。
已知速度是每小时75千米,时间是4小时。
解析:直接将速度75千米/小时和时间4小时代入公式,路程 = 75×4 = 300(千米)。
所以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
2.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90千米。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往返的平均速度 = 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总时间。
往返的总路程是360×2 = 720千米。
去时的时间 = 路程÷速度 = 360÷60 = 6小时,返回的时间 = 360÷90 = 4小时,总时间是6 + 4 = 10小时。
解析:往返的平均速度 = 720÷10 = 72(千米/小时)。
二、工程问题(简单形式)1. 题目: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8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完成。
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解题思路:把这项工程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
根据工作效率 = 工作量÷工作时间,甲队的工作效率是1÷8=(1)/(8),乙队的工作效率是1÷10=(1)/(10)。
两队合作的工作效率就是(1)/(8)+(1)/(10),再根据工作时间 = 工作量÷工作效率来计算合作完成的时间。
解析:两队合作的工作效率为(1)/(8)+(1)/(10)=(5 + 4)/(40)=(9)/(40)。
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 = 1÷(9)/(40)=(40)/(9) = 4(4)/(9)(天)。
三、归一问题1. 题目:3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72亩,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7小时耕地多少亩?解题思路:首先求出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的亩数,这就是单一量。
路程、时间与速度★ 1. 公式: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默写!(已知 2 个;求第 3 个)→→速度=路程÷时间2. 每用/表示。
例:每小时 a 米写作:a米/小时;每分钟 b 个写作:b个/ 分钟一、判断题1. 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用乘法计算速度。
()2. 一辆汽车 2 小时走了 100 千米 ;这个“100 千米”就是汽车的路程。
()3. 一列火车的速度为110 千米 / 时。
110 千米 / 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 千米()4. 飞机的速度为12 千米 / 分 ;汽车的速度为80 千米 / 时 ;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5. 速度÷时间 = 路程。
( )二、小明骑电动自行车速度为20 千米 / 时从甲地到乙地需要 4 时。
1.20 ×4 表示2.80 ÷4 表示3.80 ÷20 表示三.填表。
火车的行驶情况表速度时间路程2 小时450 千米230 千米 5 小时300 千米270 千米四、解决问题。
1. 甲船 3 时行驶60 千米;乙船 5 时行驶90 千米;哪条船行的快?(2. 甲、乙两地相距240 千米 ; 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 千米 / 时 ;3. 某架飞机最多能在空中飞行4h; 飞出的速度是600km/h;飞回的速度是550km/h;问:这架飞机一个来回最远能飞出多少千米?(确定路程)应用题解题技巧1.看题:弄明白数据的含义:路程、速度、时间2.画图:题目较长 ;或数据较多 ;可画图帮助理解。
3.求中间值:用已知推出中间值;再推出答案。
(先思考; 再讲解)例题 1 、这辆汽车每秒行18 米 ; 车的长度是18 米 ;隧道长324 米 ;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画图帮助理解)例题 2 、一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 千米 ;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 小时95 千米 ; 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已知→中间值;提速后→答案)例题 3 、一名学生用5km/h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达学校;走了全程的1/3后;他搭乘了速度是20km/h的公共汽车;因此 ;比规定时间早2h 到达学校;问:他家离学校有多远?1. 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 千米。
小学四年级速度时间距离题型一、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路程()时间二、应用题解题技巧:1.看题:弄明白数据的含义:路程、速度、时间2.画图:题目较长,或数据较多,可画图帮助理解。
3.观察:仔细观察横轴和纵轴。
三、经典题型1、下面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3)火车停站后时速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观察,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解答时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得到问题的答案。
第(1)题根据统计图可知:汽车出发的时刻是7:55,行驶到15千米时的对应时刻是8:20,行驶的时间是:8:20-7:55=25分钟,行驶的路程从0到15千米,行驶了15-0=15千米,求的是汽车的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所以用路程(15千米)除以时间(25分钟)等于0.6千米/分钟。
第(2)题从图中可知火车在8:00到8:10之间停站,也就是停站时间从8:00到8:10,停靠的时间是:8:10-8:00=10分钟,所以,答案是10分钟。
第(3)题可先求出火车停站后的时速,汽车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路程为15-5=10千米,时间为8:25-8:10=15分钟,10÷15=2/3千米/分钟,再减去汽车的时速,第(1)题求出的是0.6千米/分钟,2/3-0.6=1/15千米/分钟。
第(4)题,由图中得出信息可知汽车到达时刻为8:20,火车到达时刻为8:25,汽车比火车早到的时间为:8:25-8:20=5分钟。
2、你认识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下图表示六年级同学骑车到10千米远的公园去春游的情况。
请根据折线图填空。
1、同学们去公园用了()小时,实际骑了()小时。
2、同学们在公园游玩了()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关系解题技巧路程、速度和时间是数学中常常涉及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解题技巧来求解。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基本的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公式,也是我们解题的基础。
当我们知道两个量,想要求解第三个量时,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候给出的信息并不完整,我们需要通过一些转换或者代入的方法来求解。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两个人同时出发,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他们到达的时间相同,设为t,然后分别计算出两个人的路程,并设置相等的等式,即可求解。
另外,如果我们知道两人同时出发,但是其中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提前了一段时间开始走,那么我们可以设提前时间为t,然后计算两个人同时行走的时间,将它代入到路程公式中,便可求解。
此外,有时候我们还会碰到一些相对速度的问题,即两个物体在同一方向或者相反方向行进,我们需要求解的是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相对速度公式:相对速度=速度1-速度2(当物体在同一方向行进时)或相对速度=速度1+速度2(当物体在相反方向行进时)。
有些问题涉及到的是往返路程,即一个人从A地到B地再从B地回到A地。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到达B地所花费的时间和回到A地所花费的时间相加得到总时间,然后将总时间代入到路程公式中,即可求得往返路程。
在解题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有时候我们给出的信息可能是以小时为单位,需要将其转换成秒为单位,或者相反。
要保证单位的统一,以免计算出的结果有误。
在实际生活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经常会涉及到自行车、汽车、机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例子来练习解题技巧。
例如,假设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它行驶100公里的时间是多少?我们可以直接代入公式,得出时间为100/60小时。
四年级时间、速度、路程问题解析引言时间、速度和路程是四年级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解决涉及这些概念的问题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四年级时间、速度、路程问题进行解析,并提供简单的解题策略。
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在解决时间、速度、路程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路程 = 速度 ×时间其中,路程单位可以是米、千米等;速度单位可以是米/秒、千米/小时等;时间单位可以是秒、小时等。
解题策略为了简化解题过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确定已知条件:读题时要仔细分析已知条件,明确题目给出的信息,包括已知的速度、时间和路程。
2. 确定未知量: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即题目要求我们计算的值是什么。
3. 判断使用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使用路程 = 速度 ×时间的公式计算路程;如果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使用速度 = 路程÷时间的公式计算速度;如果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使用时间 = 路程 ÷速度的公式计算时间。
4. 进行计算:根据选择的公式,将已知条件代入计算。
5. 检查答案:计算完成后,要对答案进行合理性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实例分析假设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是: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骑行,他骑行了3小时,问他骑行的总路程是多少?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使用路程 = 速度 ×时间的公式进行计算。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得:路程 = 20千米/小时 × 3小时 = 60千米所以,小明骑行的总路程是60千米。
结论通过以上解析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四年级时间、速度、路程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并对答案进行合理性检查。
希望本文对四年级学生的数学研究有所帮助。
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应用题解题方法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应用题解题方法解题步骤:1. 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对题目要求和提供的信息有清晰的理解。
2. 确定已知条件:将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列出来,包括距离、时间和速度等信息。
3. 判断所求:根据题目要求,确定需要计算的未知量是什么。
4. 选择适当的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选择适合的物理公式。
常见的公式包括:- 距离 = 速度 ×时间:用于计算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距离。
- 速度 = 距离 / 时间:用于计算已知距离和时间求速度。
- 时间 = 距离 / 速度:用于计算已知距离和速度求时间。
5. 列方程并解方程:结合已知条件和选择的公式,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6. 检查答案:将求解出的未知量代入原方程,检查是否满足题目提供的条件。
7.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8. 给出答案:将计算得到的结果以合适的单位进行描述,并标明答案的意义,比如"小明花费了2小时骑自行车到学校"。
9. 检查单位和精度:检查答案的单位是否与题目要求一致,并确保计算精度满足要求。
下面通过几个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来具体说明。
例题1:小明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骑车,骑了5个小时后总共骑了多远的距离?解题步骤:1. 理解题意:小明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了5小时,求总共骑行的距离。
2. 确定已知条件:速度为60公里/小时,时间为5小时。
3. 判断所求:需要计算的是骑行的总距离。
4. 选择适当的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选择距离 = 速度 ×时间的公式。
5. 列方程并解方程:距离 = 60公里/小时 × 5小时,解得距离 = 300公里。
6. 检查答案:将骑行距离代入方程,得到 300公里 = 60公里/小时 ×5小时,满足题目条件。
7. 给出答案:小明总共骑行了300公里的距离。
例题2:小红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骑自行车去超市,骑了2小时后发现超市还有20公里,她还需要骑多长时间才能到达超市?解题步骤:1. 理解题意:小红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了2小时,距离超市还有20公里,求需要骑多长时间才能到达超市。
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公式讲解汇总经典公式路程例: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30分钟,小明步行的速度为8米/分钟,问小明家到学校为多远?解:30×8=240 米答:小明家到学校为240米。
常见单位:路程:米(m),千米(km)速度:米/秒(m/s),米/分钟(m/min),千米/时(km/h)时间:秒(s),分钟(min),小时(h)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1)直线总路程=甲速×时间+乙速×时间=(甲速+乙速)×时间=速度和×时间S总=(V甲+V乙)×t=V和×t例: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答案:20÷(6+4)=2(小时)(2)环形跑道(背向、反向)甲、乙从同一起点反向出发最终相遇,甲、乙走的路程为一个圆周。
S总=S甲+S乙=V甲t+V乙tS总=(V甲+V乙)t →S总=V和×t→ 总路程(圆周长)=速度和×时间例:甲、乙两人在操场练习跑步,已知操场为环形,甲乙同时出发,背向而行。
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3m/s,在5分钟时两人相遇,求操场为多少米?答案:5分钟=300秒(2+3)×300=1500(米)追及问题两个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物体速度更快,在一定时间内追上前方。
(1)直线S追=V乙t-V甲t=V差×t追击路程=速度差×时间例: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4千米的两地同时向东而行,甲在后,乙在前。
甲每小时行13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几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答案:24÷(13-5)= 3(小时)(2)环形跑道(同向)V甲>V乙S追=V甲t-V乙t=(V甲-V乙)×t路程差=速度差×时间追上一次为一个圆周,追上n次,路程差即为n个圆周长。
四年级应用题:路程、速度、时间题目描述
小明和小华约定在一个1000米远的公园见面,他们同时从距
公园相同距离的两个不同方向出发,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
小华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
请问他们多长时间后可以在公园相遇?
解题步骤
第一步:理解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涉及到的三个概念:路程、速度和
时间。
- 路程:两点之间的距离,本题中为1000米。
- 速度: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小明每分钟走80米,小华每
分钟走100米。
- 时间:完成一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步:分析问题
我们需要找出小明和小华相遇所需的时间。
因为他们是从两个方向出发,所以他们的相对速度是他们速度的和。
第三步:计算相对速度
小明的速度:80米/分钟
小华的速度:100米/分钟
相对速度 = 小明的速度 + 小华的速度 = 80米/分钟 + 100米/分钟 = 180米/分钟
第四步:计算时间
由于他们需要相遇,所以他们需要走过的总路程为1000米。
时间 = 路程 ÷相对速度 = 1000米 ÷ 180米/分钟≈ 5.56分钟
由于时间需要是整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们在6分钟后相遇。
答案
小明和小华在6分钟后可以在公园相遇。
路程、时间与速度
★1.公式: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默写!
(已知2个,求第3个。
)→→速度=路程÷时间
2.每用/ 表示。
例:每小时a米写作:a米/小时;每分钟b个写作:b个/分钟
一、判断题
1.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用乘法计算速度。
()
2.一辆汽车2小时走了100千米,这个“100千米”就是汽车的路程。
()
3.一列火车的速度为110千米/时。
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4.飞机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5.速度÷时间=路程。
( )
二、小明骑电动自行车速度为2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需要4时。
1.20×4表示
2.80÷4表示
3.80÷20表示
三.填表。
火车的行驶情况表
速度时间路程
2小时450千米
230千米5小时
300千米270千米
四、解决问题。
1.甲船3时行驶60千米,乙船5时行驶90千米,哪条船行的快?(比较速度)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确定时刻)
3.某架飞机最多能在空中飞行4h,飞出的速度是600km/h,飞回的速度是550km/h,问:这架飞机一个来回最远能飞出多少千米?(确定路程)
★应用题解题技巧:
1.看题:弄明白数据的含义:路程、速度、时间
2.画图:题目较长,或数据较多,可画图帮助理解。
3.求中间值:用已知推出中间值,再推出答案。
(先思考,再讲解)
例题1、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画图帮助理解)
例题2、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已知→中间值→答案)
例题3、一名学生用5km/h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达学校,走了全程的1/3后,他搭乘了速度是20km/h的公共汽车,因此,比规定时间早2h到达学校,问: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1.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
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2.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
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
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
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4.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问哪部车先到达?
4.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0千米。
求这辆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6、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8、一名学生用5km/h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达学校,走了全程的1/3后,他搭乘了速度是20km/h的公共汽车,因此,比规定时间早2h到达学校,问: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9、某架飞机最多能在空中飞行4h,飞出的速度是600km/h,飞回的速度是550km/h,问:这架飞机最远能飞出多少千米?
10、两列火车分别行驶在平行的轨道上,其中快车的车长为100m ,慢车的车长为150m,当两车相向而行时,快车驶过慢车某个窗口所用时间为5s,求:
(1)两车相向而行时,慢车驶过快车的某一窗口所用的时间。
(2)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慢车速度为8m/s,快车从后面追赶慢车,那么,从快车的车头赶上慢车的车尾开始到快车的车尾离开慢车的车头,所需的时间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