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面分类法及冒号分类法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641.50 KB
- 文档页数:27
安徽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考试《信息组织》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信息组织概述 1.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Internet及其他网络获取的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
2.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包括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一种序化或整序。
即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流转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3.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与编码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科学分类和目录学等。
4.信息组织的内容:广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搜集与选择、信息分析与标引、信息描述与加工、信息整理与存储。
狭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标引、信息描述和信息排序。
5.信息组织的功能●描述、揭示、报导信息特征的整序功能。
●再现、重组信息单元联系的增值优化功能。
●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功能。
●方便、有效提供的用户利用目标功能。
6.信息标引含义信息标引是依据一定的标引规则在对信息资源内容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信息资源属性的检索标识过程。
7.信息标引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主题分析与转换标识。
●信息标引类型●●按照信息标引所用的检索语言可主要分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类型。
●●按照使用标引设备可分为手工标引、自动标引和机助标引 8.信息资源描述信息资源描述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
9.信息排序信息排序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和信息资源的排序组织。
10.信息组织的必要性 1现今各类信息资源由于数量大、种类多、来源广加剧了信息增长与使用的矛盾。
2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开发信息资源其基本内容与环节包括信息组织、检索和利用。
3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为人们查找、选择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的外部特征和()。
A、信息的主要特征B、信息的内容属性C、信息的形式特征D、信息的范围特征2、资源单元方式的检索系统通常均为()检索系统A、先组式B、后组式C、散组式D、先组散组式3、检索语言在国内也称为()。
A、关键词语言B、自然语言C、分类语言D、情报检索语言4、文献目录通常包括书目和()。
A、索引目录B、论文题录C、文献收藏目录D、著者目录5、如果检索工具是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则提供的检索途径为()。
A、资源内容B、资源形式C、语词D、主题词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检索工具的类型可以分为()。
A、文献目录B、索引C、机读数据库D、网络搜索引擎2、信息资源组织规范主要包括()。
A、信息描述规范B、信息资源标识C、提供检索点D、检索语言3、信息组织类型按组织对象分,可分为()。
A、目录B、数据库C、信息资源D、检索工具4、信息资源的检索可以有()。
A、责任者名B、分类号C、主题词D、题名5、信息组织的研究领域总体上包括()等层次。
A、理论层面B、应用层面C、规范层面D、方法层面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分类法是以表达信息资源内容的标记符号为标识,按照依据主题至今关系进行系统组织的。
正确错误2、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反向过程。
正确错误3、信息组织的结果是让信息资源成为有序化和优化的集合。
正确错误4、信息组织的内容是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来描述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
正确错误5、标识信息资源主题内容职能用语词。
正确错误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检索系统的检全率与检准率之间是一种()关系。
A、正向B、同向C、互逆D、没有2、信息资源检索系统进行组织和检索的基本依据是( ).A、句法控制B、词汇控制C、描述记录D、目录3、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检索一般是以概念逻辑为工具,以()为基础,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设备条件的状况进行的。
第一章1. 什么是信息组织?P1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2. 数据数据是原生态的,即未经过处理的。
信息则是经过人类处理的数据。
3. 检索工具的类型 P6按照系统中所用的标识是否进行控制,检索工具可以分为受控检索系统与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两种。
按照系统中标识组配的特点,检索系统可以分为先组式和后组式两种。
4. 检索语言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国内亦称为情报检索语言。
5. 信息组织的研究领域总体上包括三个层次。
a) 理论层面:研究信息组织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基础,为规范层面和方法层面提供理论指导。
b) 规范层面:研究信息组织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基础,为规范层面和方法层面提供理论指导。
c) 方法层面:指信息资源组织技术方法,包括操作的技术方法、信息组织的管理、具体标引规则、描述规则等。
其作用是按照信息资源组织的要求进行操作、实现信息资源系统的组织。
第二章1.检全率亦称查全率、命中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2.检准率亦称查准率、相关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3.对词汇的控制通常包括:①同义控制;②词义控制;③词间关系控制;④还包括词量控制,词组选择和使用的控制,以及专指度控制等。
4.常用的相关因素包括:引用关系、链接关系、用户需求。
5.相容关系是指至少有一部分外延相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①同一关系;②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
6.不相容关系是指不存在共有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①矛盾关系;②反对关系;③并列关系。
第三章1.信息描述的含义: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资源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第三章图书分类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它特性,将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并分门别类地把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方法。
图书分类包括:分类和归类两个方面的含义。
分类是就图书馆的大量藏书来说,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把不同的加以区分,相同的放在一起,相近的联在一起,整理成有条有理的系统,即类集;归类是根据每一种图书的内容,把它归到既定的分类体系中.图书分类标准:是指对某一类图书进行划分时所依据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换句话说,根据图书所表达的学科属性或其它某一相同点来划分图书,这种划分图书的依据就称之为分类标准图书分类的主要标准是:图书的本质属性。
图书分类次要的辅助标准是:非本质属性图书分类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组织分类排架、组织分类目录、进行分类统计图书分类的依据是图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指图书分类的方法和技术是将图书按学科体系进行系统组织的方法。
图书分类法包括编类、辨类和归类三个方面的内容我国解放后新编的图书分类法基本上都是等级体系型的。
等级体系型分类法的结构:类目表、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索引等4部分组成类目表是将众多类目,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而成的一览表,是整个分类法的主体,是用以类分图书的实际依据。
由主类表和复分表组成主类表三个层次: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基本大类:是图书分类表中首先划分出来的第一级类目、它是类目表的纲月。
基本部类是类目表中最概括、最本质的区分。
基本部类之间的排列顺序称之为基本序列。
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再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部类分为若干个大类,就是基本大类。
《中图法》基本大类有22个。
《中图法》将图书概括为五个基本部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简表:是整个分类法的基本类目表。
它是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区分而成的。
一般列到三级类目,是整个分类法的骨架详表:是在简表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图书出版情况和使用对象的需要逐级开展形成的。
分类法与主题法一、分类法分类系统分为聚类和归类两个子系统:聚类是指按照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使用需要,通过区分和类聚建立起类目体系的过程;归类是指依据建立的分类体系进行类分信息资源的过程。
聚类的结果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类目体系,如各种文献分类法等,聚类是归类的前提条件,是分类组织的重要依据和工具;而归类系统则是聚类系统的具体应用,它体现了聚类过程的实际存在意义。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类型按照编制方式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
(一)等级列举组配式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类目体系组成一个树状结构,按照划分的层次,列举详细类目,以缩格表示类目等级关系,最后形成一个等级链。
常见的有《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中图法》等。
(1)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杜威十进分类法是广为全球各地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
这个分类系统最早在1873年时Melvil Dewey有此分类构想,而于1876年正式出版。
负责DDC出版的是Forest Press,而它于1988年成为OCLC下的一个部门。
DDC已被全球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并且被翻译逾30种语言,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法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波斯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等。
在美国,有95%的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25%的学院及大学图书馆及20%的专门图书馆使用DDC。
此外,DDC更能用来组织网际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于1876年首次发表,历经22次的大改版后,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修改与扩充。
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版。
该分类法以三位数字代表分类码,共可分为10个大分类、100个中分类及1000个小分类。
除了三位数分类外,一般会有两位数字的附加码,以代表不同的地区、时间、材料或其他特性的论述,分类码与附加码之间则以小数点“.”隔开。
分类法总结第一节 分类标引语言概述1. 类(Class )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同属性或特征的若干事物的集合,是对具有同样属性的一组事物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概念。
2. 分类(Classification )把相同的事物集中在一起,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而且把不同的事物根据彼此相互的关系,组成一个系统,形成一个体系。
3. 文献(Document )用文字、数字、图形、图表、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人类知识、经验、信息记录下来的一切物质载体。
4. 文献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ocument )是运用特定的分类语言,揭示文献所记载的知识5. 分类法: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对概括信息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二)分类法的概念逻辑原理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概念的内涵 —— 指反映事物的内容或质的规定性,即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 —— 指事物的适用范围或量的规定性,即反映本质属性的一类一类、一个一个事物。
2.概念的划分与规则以事物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将属概念划分为各有关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个要素 母项——被划分的概念。
子项——从母项划分出来的新概念。
划分标准——将一个母项划分为若干个子项所依据的标准。
三、分类法的基本类型1.等级列举式分类法(Grade enumerate Classification)以科学分类为基础,运用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主题概念列举为类目,通过概念的层层划分和隶属,构成概念等级体系,为每个类目配上相应号码作标识的标引语言。
例子:《杜威十进分类法》:简称杜威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国会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LCC)《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1)根据用户使用需要,按学科或专业有层次的集中、系统地揭示文献内容。
图书分类1、检索语言是文献威信检索系统中,用于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检索课题概念而创造的(人工语言),它包括(分类语言)(主题语言)两大类。
2、分类法是按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其特性在于(知识的系统性)。
主题法是按文献内容的(主题名称)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其特征在于(事物的特指性)。
3、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将图书馆藏书予以(揭示),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种方法。
它有两个含义:一是(类集);二是(归类)。
4、类是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组)在性质上彼此(相同的事物) 。
图书分类的类,在分类法中称(类目),它由(类名)(类号)(类目注释)三部分组成。
表示特定事物的具体概念叫(类名)。
5、图书的本质属性是指图书所反映的学科内容,叫(主要标准);图书的其他特征,如著作人、出版地、体裁、文种、类型、时代及读者对象,称(辅助标准)。
6、图书分类的作用,一是组织藏书,即(图书分类排架);二是编制检索工具即(组织分类目录)。
图书排架和组织分类目录所使用的分类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7、图书分类法的类型,按其(结构)体系,可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8、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就是用(等级)来表示(类目)之间的(隶属关系),用(列举)来显示一组(并列类目)的完整性,体现类目的(纵向关系)。
其局限性是不利于反映图书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其代表是(《村威十进分类法》)。
9、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特点,是把各学科知识(分解)成若干因素,再将许多因素根据一定的标准(归纳)为若干个面。
其代表是(《冒号分类法》)。
10、图书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原则组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类目的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它是图书馆用以(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的依据。
11、图书分类法的含义:一是图书分类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归类)。
(一)阶层式分类法依知识分类理论、科学的发展体系以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将科学文献中的全部知识、采用一系列的划分标准与排序原则,从总(最一般的概念)到分(最个别的概念)地作纵向及横向展开,以中国图书分类法与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代表。
(1)杜威十进分类法结构(DCC)为一个以等级体系结构的分类法。
基本的编排是以纲目为主,同一个类目则可能分布于不同纲目之中。
DDC是用传统的学科来分类,总共以10个主要的学科(main classes)来涵括所有的知识体系,每个大类下又再细分10类(divisions),接在又再分成10小类(sections)。
(2)中国图书分类法以「杜威分类法」为基础,扩增有关中国图书的类目。
其分类法修订经过最初乃由前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国钧氏所编订,目前已出了第九版。
(二)列举式分类法列举式分类法是一部列举的等级式类目表,全部类目以大类的分册形式出现,第一册是全表的总纲,其大类可说是各册的总合。
以国会分类法为代表。
国会分类法(LC)(按:目前香港大部分的大学图书馆都采用此分类法)国会分类法是知识分类,不追求各学科严密科学系统,它只是将许多不同的类安排成便于实用的次序,LC所采取以图书做为分类法对象的原则,称之为「作品保证原理」。
其大类共有20个。
每一大类一般先列出纲要和大纲,大小类目的并列、从属关系、用排列的齐行、缩行或字体表示。
(三)层面式分类法层面式分类法又可分为分面分类法与列举—组配式分类法两种。
其基本概念为: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成相应的单元概念,同样也可透过相应单元的概念的组合加以表达。
故在分类表制订时,必须详尽列举所有主题,只要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内列出基本概念,并分别配组与相对应的号码。
(1)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UDC)(按:香港公共图书馆采用此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是学科分类法,有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学院型的分类,它是阶层性(hierarchical)分类法,每个类目都来自所从出的上层类目,本身又可以再分为更细的类目。
信息组织期末整理第一章导言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
2、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
要使信息组织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充分了解系统的检索需要,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加以实施。
信息组织的类型:1.文献组织:对信息资源本身的组织(主要指文献)①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根据信息资源的外部或内容特征,按题目名称字顺排列、责任者排列、分类排列等。
②固定排列法:按照文献的形式、到馆先后、或文献本身固有的号码(如专利号、标准号、报告号等)排列。
适用对象:不适合按信息资源特征排序的资源类型,如档案、文物藏品、光盘、录音带、缩微品等。
第二章信息组织原理对信息组织的要求1.检全率(查全率)检全率=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系统相关信息资源总量×100%表示系统检出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
2.检准率(查准率)检准率=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检出信息资源总量×100%表示检索系统排除与检索提问无关信息资源的能力。
相对而言,规模有限的中小型检索系统对检全率则有较高的要求,对检准率则并不如大型检索系统那样重要;但在信息资源量较大的数据库或搜索引擎中,随着检出文献量的增加,对检全率的要求往往退居其次,检准率成为主要追求的目标。
3.检索速度和系统的及时性4.系统的易用性5.检索的成本效益信息组织的控制1.描述控制职能符号用以表明主题标识在组配中的句法职能的辅助符号,作用是明确主题标识的句法含义,防止出现错误的组配关系。
逻辑组配符号使用逻辑符号对组配关系实施控制,可以进行各种演算,实施精确查找,常用于后组式检索系统。
句式转换轮排转换 链式转换 分析转换4. 相关因素控制信息组织过程中应该了解的基本逻辑知识包括: 1. 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概念是表达事物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检索系统交流的内容。
分类法与主题法一、分类法分类系统分为聚类和归类两个子系统:聚类是指按照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使用需要,通过区分和类聚建立起类目体系的过程;归类是指依据建立的分类体系进行类分信息资源的过程。
聚类的结果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类目体系,如各种文献分类法等,聚类是归类的前提条件,是分类组织的重要依据和工具;而归类系统则是聚类系统的具体应用,它体现了聚类过程的实际存在意义。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类型按照编制方式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
(一)等级列举组配式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类目体系组成一个树状结构,按照划分的层次,列举详细类目,以缩格表示类目等级关系,最后形成一个等级链。
常见的有《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中图法》等。
(1)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杜威十进分类法是广为全球各地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
这个分类系统最早在1873年时Melvil Dewey有此分类构想,而于1876年正式出版。
负责DDC出版的是Forest Press,而它于1988年成为OCLC下的一个部门。
DDC已被全球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并且被翻译逾30种语言,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法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波斯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等。
在美国,有95%的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25%的学院及大学图书馆及20%的专门图书馆使用DDC。
此外,DDC更能用来组织网际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于1876年首次发表,历经22次的大改版后,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修改与扩充。
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版。
该分类法以三位数字代表分类码,共可分为10个大分类、100个中分类及1000个小分类。
除了三位数分类外,一般会有两位数字的附加码,以代表不同的地区、时间、材料或其他特性的论述,分类码与附加码之间则以小数点“.”隔开。
冒号分类法什么是冒号分类法?冒号分类法是一种用于分类和组织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冒号来建立层次结构,将主题、子主题和相关细节组织起来。
冒号分类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并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冒号分类法的优点1.清晰的结构:通过使用冒号分类法,信息被组织成层次结构,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文章的思路,并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
2.易于记忆:冒号分类法利用了人类大脑对层次结构的处理能力。
这种结构化的方式使得信息更容易被人脑接受和记忆。
3.逻辑性强:冒号分类法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观点,使得文章在逻辑上更加连贯和一致。
4.简洁明了:冒号分类法能够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传达信息,并且清晰地展示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
如何使用冒号分类法?1.确定主题:首先确定您要表达的主题或观点。
这个主题将成为最高层次的分类。
2.确定子主题:根据主题,确定几个相关的子主题。
这些子主题将成为下一层次的分类。
3.确定细节:基于每个子主题,确定更具体的细节和信息。
这些细节将成为最低层次的分类。
4.使用冒号建立层次结构:使用冒号来建立主题、子主题和细节之间的层次结构。
确保每个层次的分类都有明确的标题。
5.提供适当的信息:在每个层次的分类下,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主题或观点。
使用有序列表来清晰地分隔不同的细节。
冒号分类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冒号分类法在各种写作场景中都能得到应用。
无论是写一篇学术论文、撰写一份报告,还是整理一份备忘录,都可以使用冒号分类法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冒号分类法在学术论文中的应用学术论文通常包含多个主题和子主题,这些信息需要被清晰地组织和表达。
使用冒号分类法可以帮助作者将整个论文的结构呈现出来,并使读者更易于理解作者的思路。
1. 引言•白话论文写作技巧•论文写作的重要性2. 文献综述•如何找到相关文献•如何评估文献可靠性3. 方法•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4. 结果和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的比较5. 总结和展望•研究的局限性•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冒号分类法在报告中的应用撰写报告时,经常需要整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p17分面分类法的定义分面分类法是一种知识组织方法,这种方法从多个互不相关的面中提取概念,分配给文献集合中的信息对象。
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分类法。
(此处可以查找传统图书馆分类法做对比)它明确定义某个主题的特征或属性,使其相互排斥,单独穷尽,这些特征或属性成为某个学科主题的面。
分面分类法也称分析—合成方法,分析指将每个主题分成基本概念,合成指将相关概念合成以描述信息对象。
P19面的核心观念是能让用户从任何一个可见的角度去分析一个实体。
分面分类划分原则:一次只用一个划分标准划分步骤应当是逻辑的和近似的划分应当穷尽。
(面向对象,互不相关)分面分析定义通过分配概念来进行逻辑划分的方法:对对象主题的所有词汇进行分类在对象环境中,将某个概念归入恰当的范畴中,即划分特征如何共享此类。
举例:通过颜色划分类分面分析的步骤理解所有的相(关系和说明的关联),表达所有的面(思维单位,孤立的观点,或概念的基本范畴)和发现所有的焦点(材料的特殊的属性特征)确定一个待组织实体的全部从基本面的角度对实体的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实体划分成为面和子面一旦分面分析完成,就能编制分面分类表,其中涉及标引顺序索引和标记符号的编制。
不可能不通过分面分析来编制分面分类表。
通过主题检索点(主题分析)与标记符号的分配将分面分析过程应用于实体分类。
faceted classificationp39分类的整个要点是不必一个个地通过经历来理解事物,即使我们不理解某个个体,我们也可以将其放到一个结构中来了解其属性。
(查找聚类与分类的异同)【灵光:从某个具体学科主题来组织文献】p46#重点#对分类法种类的探讨有助于认识网络信息分类的基本原理更多考虑到诠释判断,考虑到所属的专业领域以及所服务的客户。
重点在于判断,既要考虑载体又要考虑内容,反映系统用户的信息需求。
【感觉这里可以徐徐和商学知识结合啊】具体做法:关键人物访谈,对工作领域和社会生态进行经验分析,抽样调查,内容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