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自由度系统振动1
- 格式:pptx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76
振动理论(7-1)第七章二自由度系统陈永强北京大学力学系二自由度自由振动●单自由度系统⏹解释共振,计算固有频率,测振仪器原理,振动隔离●为了解释更复杂的现象,必须建立更复杂的理论⏹实际工程需要更多的自由度来描述⏹多自由度系统●二自由度系统⏹最简单的多自由度系统⏹本质上是相同的模型简化建立运动微分方程求解系统的响应特性2●典型的二自由度系统⏹耦合的弹簧-质量体系⏹两个单自由度系统通过弹簧耦合起来⏹对应的扭振/电磁激荡二自由度系统二自由度自由振动3m 1m 2●自由振动●整理之后二自由度自由振动4二自由度自由振动●假定质量和作谐振动⏹具有相同的频率⏹不同的振幅和●代入振动微分方程:5方程有非零解的条件为和的系数行列式为零●上式展开后是的二次方程,即为频率方程,或称特征方程●有两个根,称为特征值,确定了系统的两个固有频率6现在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一问题方程组在任何瞬时都成立的条件:求出和使上面方程成立7得到频率方程:令,,,有解得这就是系统的两个固有频率:第一阶固有频率(基频)和第二阶固有频率8自由振动的振幅比利用第二个方程其中, 9B 频率方程改写成圆方程的形式:二自由度自由振动O D A EC2a OA ω=2b OB ω=2abBC ω=作图法:Mohr’s circle10考虑如下对称简化情形:,二自由度自由振动k x 1kmm x 2k 311系统的固有频率二自由度自由振动k 1x 1k 2m 1m 2x 2k 3起始扰动:1,起始扰动:,起始扰动:x 1=+1,x 2=0节点12二自由度自由振动起始扰动:x1=+1,x2=0看成是两部分的和:1. +2.-11221211cos cos2211cos cos22x t tx t tωωωω=+=-假定振动是以下两个运动的迭加:满足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因而是正确的解13●持续振动是第一种振动方式(振幅和频率),迭加在第二种方式的振动上(振幅,频率)●只要不为零,和必不相等,因此合成运动肯定不是正弦运动●如果相对很小,和很接近,合成运动会有拍的现象发生,两个频率之间的差别会把两个振动的相位改变。
习 题1-1一单层房屋结构可简化为题1-1图所示的模型,房顶质量为m ,视为一刚性杆;柱子高h ,视为无质量的弹性杆,其抗弯刚度为EJ 。
求该房屋作水平方向振动时的固有频率。
解:由于两根杆都是弹性的,可以看作是两根相同的弹簧的并联。
等效弹簧系数为k 则 mg k δ=其中δ为两根杆的静形变量,由材料力学易知δ=324mgh EJ=则 k =324EJh设静平衡位置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有 "m x kx =- 所以固有频率3n 24mhEJp =1-2 一均质等直杆,长为 l ,重量为W ,用两根长h 的相同的铅垂线悬挂成水平位置,如题1-2图所示。
试写出此杆绕通过重心的铅垂轴作微摆动的振动微分方程,并求出振动固有周期。
解:给杆一个微转角2a =h题1-1图题1-2图θF sin α2θαhmgθ2F cos =mg由动量矩定理:aha mg a mg Fa M ml I M I 822cos sin 12122-=-≈⋅-====αθαθ&&其中12cossin ≈≈θααhl ga p ha mg ml n 22222304121==⋅+θθ&& g h a l gah l p T n 3π23π2π222===1-3求题1-3图中系统的固有频率,悬臂梁端点的刚度分别是k 1和k 3,悬臂梁的质量忽略不计。
解:悬臂梁可看成刚度分别为k 1和k 3的弹簧,因此,k 1与k 2串联,设总刚度为k 1ˊ。
k 1ˊ与k 3并联,设总刚度为k 2ˊ。
k 2ˊ与k 4串联,设总刚度为k 。
即为21211k k k k k +=',212132k k kk k k ++=',424121323142143242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42412132314214324212k k k k k k k k k k m k k k k k k k k k p ++++++=1-4求题1-4图所示的阶梯轴一圆盘系统扭转振动的固有频率。
第三章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时域分析3.1力学模型•单自由度体系:SDOF(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结构的运动状态仅需要一个几何参数即可以确定•分析单自由度体系的意义:1、单自由度系统包括了结构动力分析中涉及的所有物理量及基本概念。
2、很多实际的动力问题可以直接按单自由度体系进行分析计算。
3、多自由度系统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转变为单自由度系统进行分析重力的影响1、考虑重力影响时,结构体系的运动方程与无重力影响时的运动方程完全一样,此时u是由动荷载引起的动力反应。
在研究结构的动力反应时,可以完全不考虑重力的影响,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直接求解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即得到结构体系的动力解。
2、当需要考虑重力影响时,结构的总位移为总位移=静力解+动力解应用叠加原理将结构的动力反应和静力反应相加即得到结构的总体反应。
在结构反应问题中,应用叠加原理可将静力问题(一般是重力问题)和动力问题分开计算。
重力的影响3、注意1:由于应用了叠加原理,上述结论是用于线弹性体系。
4、注意2,在以上推导过程中,假设悬挂的弹簧―质点体系只发生竖向振动,在动荷载作用之前,重力被弹簧的弹性变形所平衡,而施加荷载后,重力始终被弹性变形所平衡。
如果重力的影响没有预先被平衡,则在施加动力荷载产生进一步变形后,可以产生二阶影响问题,例如P―Δ效应。
1.1无阻尼自由振动运动方程的通解为:121212()n n i ti ts ts tu t c e c ec ec eωω−=+=+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关系:cos sin cos sin ixixe x i x ex i x−=+=−运动方程的解:()cos sin n n u t A t B tωω=+A ,B —待定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一些重要性质:(1)自振周期只与结构的质量和结构的刚度有关,与外界的干扰因素无关。
(2)自振周期与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质量越大,周期越大(频率越小);自振周期与刚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刚度越大,周期越小(频率越大);要改变结构的自振周期,只有从改变结构的质量或刚度着手。
2022-2023年注册结构工程师《结构专业基础考试一级》考前冲刺卷I(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下列关于工作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作面是指安排专业工人进行操作或者布置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所需的活动空间B.最小工作面所对应安排的施工人数和机械数量是最少的C.工作面根据专业工种的计划产量定额和安全施工技术规程确定D.施工过程不同,所对应的描述工作面的计量单位不一定相同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工作面表明了施工对象上可能安置多少工人进行操作或布置多少机械进行施工的场所空间的大小。
最小工作面指施工队为保证安全生产和充分发挥劳动效率所必须的工作面,最小工作面所对应安排的施工人数和机械数量是最多的。
2.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时,实测振动5周后振幅衰减为y5=0.04y0,则阻尼比等于()。
A.0、05B.0、02C.0、008D.0、1025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阻尼比的计算;单自由度体系有阻尼自由振动时,阻尼比的计算公式为。
3.某杆件与节点板采用22个M24的螺栓连接,沿受力方向分两排按最小间距排列,螺栓承载力折减系数是()。
A.0、75B.0、80C.0、85D.O、90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7.2.4条规定,折减系数公式为:4.钢屋盖桁架结构中,腹杆和弦杆直接连接而不采用节点板,则腹杆的计算长度系数为()。
A.1B.0.9C.0.8D.0.7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第7.4.1条规定,除钢管结构外,无节点板的腹杆计算长度在任意平面内均应取其等于几何长度。
因此其计算长度系数为1。
5.在评定混凝土强度时,下列哪一种方法较为理想?()A.回弹法B.超声波法C.钻孔后装法D.钻芯法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钻芯法是指在被测结构构件有代表性的部位钻芯取圆柱形芯样,经必要的加工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由抗压强度来推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方法。
关于模态分析的⼀些问题(⼀)谐响应分析为什么可以使⽤模态叠加进⾏求解?谐响应分析是个动⼒学问题,因此⼏乎每⼀本振动⼒学的书籍都会提到如何计算,⽽在⼤学⾥本科阶段⼀般的专业对此并没有较深⼊的教学,如果没有⾃学,⽽有限元软件教学的书籍通常也不会讲,所以就出现了上⾯的问题。
下⾯将书上的内容摘于此处,并对其中部分加以解释。
单⾃由度受迫振动⼀个单⾃由度受迫振动的基本模型、受⼒情况以及振动⽅程如图⽰(单⾃由度:仅竖直⽅向的平动⾃由度)上述微分⽅程的通解分为两部分:有阻尼⾃由振动⽅程的通解+有阻尼受迫振动的特解。
⼩阻尼⾃由振动,其⽅程的通解为:正弦曲线的幅值受到随时间衰减的指数函数控制,因此随着时间逐步发展,其振幅逐渐减⼩,直⾄最终⾃由振动消失(没有明显的⾃由振动,毕竟指数函数⽆限接近⽔平轴,但是却⼜不是⽔平轴,所以理论上振幅还是存在),该函数的曲效如下图所⽰:⼩阻尼受迫振动,其⽅程的特解为:⼩阻尼受简谐振动微分⽅程的特解还是⼀个谐函数,且该谐函数的频率与激振频率⼀致,振幅、相位取决于系统⾃⾝的固有属性和激励幅值。
让⼈⽐较好奇的是,⼤多数分析说的是激励,⽽谐响应,细品,居然说的是响应。
激励与响应具有同样的特性,都是谐函数。
实际上受到稳态激励的作⽤,其响应包括三部分组成:第⼀部分由初始条件产⽣的⾃由振动、第⼆部分由简谐激励⼒产⽣的受迫振动,第三部分是伴随受迫振动产⽣的⾃由振动。
由于系统中存在的阻尼,随时间变化,在⼀开始产⽣的⾃由振动以及伴⽣⾃由振动(伴随受迫振动产⽣的⾃由振动)逐渐消亡,仅留下稳态受迫振动部分。
因为谐响应关注的是稳态响应,开始的两类并不考虑。
⽅程耦合接触模态常听到“耦合”⼆字,那什么是耦合呢,前前后后也问过许多⼈,可真的是没有弄清楚,现在还是。
但是现在找到了合适的理解⽅法,哪怕只能意会,也可以。
耦合,想到的是“藕断丝连”,即多个对象(⼴义的对象)相互联系作⽤的⼀种关系。
观察下⾯这个例⼦就可以意会了:这是⼀个⼆⾃由度系统,其振动微分⽅程如下所⽰:将上述微分⽅程写成矩阵的形式,得到如下:上⾯的矩阵,除了质量矩阵外,刚度与阻尼矩阵都不是对⾓矩阵。
第1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1.1概述机械振动是工程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悬挂在弹簧上的物体在外界干扰下所作的往复运动就是最简单直观的机械振动。
广泛地说,各种机器设备及其零部件和基础,都可以看成是不同程度的弹性系统。
例如桥梁在车辆通过时引起的振动,汽轮机、发电机由于转子不平衡引起的振动等。
因此,机械振动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振动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往复性的机械运动。
实际中的振动系统是很复杂的。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和运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需要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条件下,把实际的振动系统简化为力学模型。
例如图示1.1-1就是个最简单的单自由度质量(m )—弹簧(k )系统。
如果实际系统很复杂,要求的精度较高,简化的力学模型也就复杂。
振动系统中和参数的动态特性,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的,称为线性振动。
但工程实际中也有很多振动系统是不能线性化的,如果勉强线性化,就会使系统的性质改变,所得的系统只能按非线性振动系统处理。
机械振动分析方法很多。
对于简单的振动系统,可以直接求解其微分方程的通解。
由于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非常方便,所以振动仿真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由于振动模型中尤其是多自由度振动很方便用矩阵微分方程来描述,所以MATLAB 语言在振动仿真中体现出十分优越的特性。
本章先介绍机械振动的单自由度、多自由度振动的基础,然后介绍仿真计算的各种计算公式,最后通过MATLAB 语言来实现。
1.2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1.2.1 无阻尼自由振动如图1.1-1所示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可以用如下微分方程描述:0=+kx xm (1.2.1-1) 令mkn =2ω ,方程的通解为t b t a x n n ωωcos sin += (1.2.1-2)式(1.2.1-2)表示了图示(1.1-1)中质量m 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反映了振动的形式与特点,称为振动函数。
式(1.2.1-2)中,a 、b 为积分常数,它决定于振动的初始条件。
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方程
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方程是描述物体在无阻尼情况下自由振动的方程。
这个方程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推导出来的。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
无阻尼指的是物体在振动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阻力的影响,单自由度指的是物体只有一个自由度可以振动。
例如,一个弹簧与一个质点组成的系统就是一个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
接下来,我们来推导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F = ma
其中,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受力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F = -kx
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
将上述两个公式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的自
由振动方程:
m(d^2x/dt^2) + kx = 0
其中,d^2x/dt^2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也就是二阶导数。
这个方程描述了物体在无阻尼情况下的自由振动。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物体的振动周期和振幅。
振动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的最大位移。
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方程是描述物体在无阻尼情况下自由振动的方程。
这个方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振动特性,对于研究物理学和工程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单选题(共100题)(1). 抗震计算时,结构角部构件只考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得到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提高()(1分)回答:正确答案: C.30%得分: 0(2). 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进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1分)回答:正确答案: B.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得分: 0(3). 下列哪一项不是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基本步骤中的内容()(1分)回答:正确答案: D.对弹性层间位移进行验算得分: 0(4). 抗震设计时,下列哪一项不在应沿柱全长加密箍筋的范围内()(1分)回答:正确答案: A.底层柱得分: 0(5).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的特解可由下列哪一项求出?()(1分)回答:正确答案: C.杜哈密积分得分: 0(6).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1分)回答:正确答案: C.谱曲线峰值右移得分: 0(7). 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用于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分析?()(1分)回答:正确答案: C.矩阵迭代法得分: 0(8).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优先采用以下哪种方案()(1分)正确答案: A.横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得分: 0(9).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底部框架中水平地震作用分配()(1分)回答:正确答案: B.在弹性阶段,只考虑抗震墙抗剪得分: 0(10). 下列关于抗震横墙间距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1分)回答:正确答案: C.横墙间距过小时,楼盖刚度可能不足以传递水平地震力到相邻墙体得分: 0(11). 以下荷载:Ⅰ.水平地震作用Ⅱ.竖向地震作用Ⅲ.重力荷载Ⅳ.风荷载。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进行荷载内力效应组合时,需要考虑的荷载包括()(1分)回答:正确答案: D.Ⅰ、Ⅱ、Ⅲ、Ⅳ得分: 0(12). 进行抗震设计时,下列哪一项关于对结构构件承载力加以调整的考虑因素是正确的()(1分)回答:正确答案: A.动力荷载下材料强度比静力荷载下高得分: 0(13). 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框支梁、框支柱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1分)回答:正确答案: C.C30得分: 0(14). 底部剪力法中的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是为了考虑下列哪一项的影响?()(1分)回答:正确答案: B.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得分: 0(15). 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1分)回答:正确答案: B.与楼盖刚度有关得分: 0(16). 下列哪一项不是高层结构抗震墙的主要震害形式()(1分)正确答案: C.墙体发生弯曲破坏得分: 0(17). 单自由度体系在下列哪一种阻尼状态下可以产生振动()(1分)回答:正确答案: C.阻尼比<1得分: 0(18). 《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1分)回答:正确答案: A.水平直线得分: 0(19).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宜低于()(1分)回答:正确答案: C.0.25得分: 0(20). 屈曲约束支撑是根据下面哪一项原理实现抗震设计的?()(1分)回答:正确答案: B.耗能减震得分: 0(21). 下列哪一项不是圈梁在砌体结构抗震中发挥的作用()(1分)回答:正确答案: D.可以提高构造柱的承载能力得分: 0(22). 按照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结构,可以认为是()(1分)回答:正确答案: D.延性结构得分: 0(23). 关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分)回答:正确答案: C.与地震发生的类型有关得分: 0(24). 结构进入非弹性变形状态后,下列哪一项描述正确()(1分)回答:正确答案: C.刚度矩阵改变得分: 0(25). 框架结构计算地震作用时,层剪力按各柱的刚度分配给各柱,通常需要假定()(1分)回答:正确答案: C.楼屋盖在其平面内的刚度为无穷大得分: 0(26). 以下哪一类结构无需进行多遇地震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1分)回答:正确答案: A.砌体结构得分: 0(27). 下列哪一项关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规律的描述不正确()(1分)回答:正确答案: D.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得分: 0(28). 钢梁构件的滞洄模型,宜采用下述哪一种模型()(1分)回答:正确答案: C.双线性模型得分: 0(29). 通过内力组合得出的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下列哪一项不是调整的目的()(1分)回答:正确答案: C.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得分: 0(30). 在推导地震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时,质点上没有考虑的力是哪一项?()(1分)回答:正确答案: B.重力得分: 0(31).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均不宜小于()(1分)回答:正确答案: D.300mm得分: 0(32). 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1分)回答:正确答案: B.平方和开方的方法(SRSS法)得分: 0(33). 计算层数较少且较为规则的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时,可采用()(1分)回答:正确答案: C.D值法得分: 0(34).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1分)回答:正确答案: C.防止非结构构件破坏得分: 0(35). 9度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和总宽度的最大比值的规定,以下哪一项正确()(1分)回答:正确答案: C.小于1.5得分: 0(36).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过渡层,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