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三语文期末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B. 惟妙惟肖(xiào)C. 贻笑大方(yí)D. 赔了夫人又折兵(z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
D.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不太合群。
3.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B. 胸无点墨C. 雪中送炭D. 画蛇添足4. 下列诗句中,表达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并列短语的是:A. 高山流水B. 风和日丽C. 水落石出D. 美不胜收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离骚》的作者是______,这部作品属于______体裁。
7. 《三国演义》中的“卧薪尝胆”典故出自______。
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___。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
10.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12. 简述鲁迅的《呐喊》中的主要作品及其主题。
13. 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
四、作文题(50分)14. 请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不少于500字。
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切勿在试卷上答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 B2. C3. D4. B5. D二、填空题6. 屈原;抒情诗7. 周瑜8. 孟子9. 屈原10. 李白三、简答题11. (略)12. (略)13. (略)四、作文题14. (根据作文质量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C.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D.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B. 我非常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C. 因为天气太冷,所以我穿了很多衣服。
D. 他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总是缺乏自信。
3. 下列词语中,与“和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协调B. 和缓C. 和气D. 和顺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座知识的宝库。
B. 这里的风景如画。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这座山高耸入云。
5. 下列词语中,与“勤奋”意思相反的一项是:A. 懒惰B. 刻苦C. 聪明D. 勤奋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聪明、美丽、善良。
B. 这里的春天来了,鸟儿欢唱,花儿盛开。
C. 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
D. 这座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B.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夜晚。
C. 这里的景色如诗如画。
D. 他的声音洪亮,就像一阵春风。
8. 下列词语中,与“辉煌”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辉煌B. 辉煌C. 辉煌D. 辉煌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喜欢读书吗?B. 这本书是谁写的?C. 我们要去哪里?D. 你知道这个答案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快得像风一样。
B. 这里的风景美得像画一样。
C. 他唱歌唱得非常好听。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求职、质问、职务B. 红晕、炎炎、炎黄子孙C. 简历、简历、简短D. 演讲、演奏、演奏家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
B.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我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D.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深刻——深奥B. 资质——资产C. 赋予——仿予D. 突破——突入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文学、科学等书籍。
B. “你喜欢哪种运动?”他问我。
C. 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插图,引人入胜。
D. 她说:“我明天要去看电影。
”5.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惊天动地B. 破釜沉舟C. 赴汤蹈火D. 车水马龙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精神——指人的思想意识B. 资质——指人的才能和素质C. 竞争——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进行的较量D. 勤奋——指勤奋努力,不怕困难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像一头雄狮。
B. 他工作非常努力。
C.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8. 下列词语中,属于“一……一……”式词语的一项是:A. 风雨同舟B. 鱼水情深C. 井井有条D. 喜怒无常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桥。
B. 这座山上的松树像一位老人。
C. 夜晚的星空像一片海洋。
D. 这本书的内容像一条长河。
10. 下列词语中,属于“ABAC”式词语的一项是:A. 风雨同舟B. 举世闻名C. 无边无际D. 胸有成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______,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______的景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青丝白发B. 雕梁画栋欣欣向荣C. 漫卷诗书震耳欲聋D. 轻歌曼舞震天动地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B. 这本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尤其是青年教师。
C.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D.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奋发向前。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智慧的蜜。
B. 那美丽的花园,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C. 他的眼睛犹如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D.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为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
4.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B. 欣欣向荣C. 轻歌曼舞D. 震耳欲聋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活动。
B. 他曾经去过很多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广州。
C. 你看,那个孩子多可爱呀!D. 他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青丝白发B. 雕梁画栋欣欣向荣C. 漫卷诗书震耳欲聋D. 轻歌曼舞震天动地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B. 这本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尤其是青年教师。
C.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D.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奋发向前。
8.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智慧的蜜。
B. 那美丽的花园,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C. 他的眼睛犹如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D.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为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
9.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B. 欣欣向荣C. 轻歌曼舞D. 震耳欲聋1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活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赫赫有名(hè hè)B. 鸡鸣狗吠(fèi)C. 融会贯通(rónɡ)D. 息息相关(x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B. 他的讲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会场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C. 她虽然工作繁忙,但从不耽误学习。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听音乐、看电影、打球。
”B. “我们学校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他皱着眉头说。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轻车熟路C. 喜出望外D. 惊天动地5.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B. 那条小溪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山间。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温暖了我们的心。
D. 他的眼睛犹如两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父亲送行时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
7.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背影》一文中,“我”与父亲的关系是儿子与父亲。
9.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通过描绘月色下的荷塘,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
10. 《背影》一文中,父亲的形象是慈祥、关爱、责任感强的。
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雨水从云层中倾泻而下,大地一片汪洋。
道路旁的树木被雨打得东倒西歪,房屋的屋顶上也不断有水滴落下。
然而,在这场暴雨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却毫不畏惧,她穿着雨衣,背着书包,冒着风雨,匆匆赶往学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B.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C. 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D.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B. 由于这次考试的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同学都感到难以应付。
C. 在这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B. 水滴石穿C. 惊天动地D. 奋不顾身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犹如撒在天空的钻石。
B. 他的声音洪亮,犹如黄钟大吕,令人振奋。
C. 她的笑声清脆,犹如百灵鸟在枝头欢唱。
D.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精美,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5.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知识(zhī shì)B. 沉默(chén mò)C. 热闹(rè nào)D. 领导(lǐng dǎo)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他激动地说。
B. 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C.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生活的小说。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包括历史、地理、科学等多个方面。
7.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汗水(hàn shuǐ)B. 汗颜(hàn yán)C. 汗蒸(hàn zhēng)D.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8. 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B.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C.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D.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9. 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学习成绩优秀,是全班的学习委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精湛(zhàn)突兀(wù)潜移默化(qián)B. 漫不经心(màn)颠沛流离(pèi)恣意妄为(zì)C. 振聋发聩(kuì)豁然开朗(huò)恍若隔世(huǎng)D. 悬梁刺股(liáng)拔苗助长(bá)恍若隔世(hu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增设两门选修课程。
C.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还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是孩子们阅读的好书。
3. 下列词语中,与“鹤立鸡群”意思相近的是()A. 独树一帜B. 独占鳌头C. 独具匠心D. 独步天下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一直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B. 这位老教授学识渊博,他的讲座总是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C. 在我国,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D.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绿色出行等。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医护人员临危受命,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C.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时俱进。
D. 在这次比赛中,他虽然成绩不佳,但他的精神风貌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通过描写主人公阿Q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赋闲(fù xián)毅力(yì lì)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B. 纠结(jiū jié)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C.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赋闲(fù xián)毅力(yì lì)D.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纠结(jiū jié)精益求精(jīng yìqiú jī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B.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我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D.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在这次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
3.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诗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为曹雪芹。
B.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施耐庵。
C.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为罗贯中。
D.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吴承恩。
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年”。
适用专业:1. “计划”内容的四要素是、、、步骤。
2. 课文《张衡传》选自《》,作者。
课文特别详述了张衡研制的机械构造和作用。
3. “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六种技能。
二、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 “也”是常见的文言语气助词,请指出其中的判断语气句()。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客从何来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2. 指出下列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B、俟,等待。
若翁廉,如果老人廉洁。
C、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D、恚而语女,怨怒地告诉女人说3. “已”字有三种解释,①完了②停止③已经,请指出以下语句中,作“停止”讲的一句()A、国家之事糜烂至此,我老夫已矣B、脱身独去,已至军矣C、学不可以已D、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4. 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常见现象,请指出以下省主语的语句()A 、史朝夕狱门外。
B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
C 、竖子不足与谋。
D 、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5. 指出下列不属于访谈技巧的语句( ) A 、访谈以口头形式交谈来收集信息 B 、访谈需制订好计划 C 、了解被访谈者的相关情况D 、掌握提问的艺术技巧三、判断题(15分,每小题3分)1.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纪念居里夫人的文章,作者采用倒叙手法,表现了居里夫人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
文章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 )2. “多才多艺”是作家赵树理区别于他人的主要特点。
汪曾祺先生浓笔重彩地刻画了一个多面体的赵树理,展示了他身上的农民气息。
文章叙事繁而有序,议论多而静当。
( )3. 逸事,指散失而不甚为世人所知的事迹,多指民间流传而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 )4. 《奇妙的克隆》一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按照由高级到低级的说明顺序,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由浅入深地介绍说明了克隆的相关科学知识。
( )5. 《记王忠肃公翱事》记述了明代重臣王翱的两件逸事,表现了王翱刚正廉洁,不徇私情,对朋友忠实诚信的美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琢磨纷至沓来比肩接踵B. 震撼瞬息万变息息相关C.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惊心动魄D. 漫不经心遥相呼应拔苗助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能够提高,是因为他每天都坚持预习和复习。
D. 通过这次比赛,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B. 他的行为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C. 在这个问题上,他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D. 她的讲话条理清晰,令人信服。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她在台上演讲,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B. 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C. 他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非常沮丧。
D. 他自从失恋后,一直郁郁寡欢。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昨天去哪儿了?”“我去图书馆看书了。
”B.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科幻小说、历史故事等。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D.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能力很强,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B. 这个产品性价比很高,非常受欢迎。
C.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生动,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B. 这个计划非常可行,我们一定要努力完成。
C.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仍然坚持锻炼身体。
D. 这个问题非常紧急,我们需要尽快解决。
8.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马虎。
B. 这个方案非常合理,我们一致赞同。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语文》期末试卷(A卷)(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卷)
一.填空(23分)
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只见草萧疏,______,______。
列国周齐秦汉楚。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张养浩《骊山怀古》)
2.东篱半世蹉跎。
______,______。
有个池塘______,______。
严子陵他应笑我,________。
,笑我如何。
______,______。
3.《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______,它的最后一句是:为什么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
4.《雷雨》的作者是______,他的代表作还有______。
《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______,他的主要作品还有,______,______,等。
5.文言文总常见的特殊句有判断句式,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8分)
1.《警察和赞美诗》的作者是美国的欧。
亨利,他的小说被人们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
全书。
()
2.《茶馆》采用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从不同侧面揭示社会的黑暗和时代的悲剧。
( )
3.“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这句话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
4.《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8分)
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都是在别人的事件中间骤然出现的。
鲁达的出场在史进寻找王教头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场在鲁达演习武艺的时候;而杨志则是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质了。
所有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我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
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青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进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1.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对照法B例证法C引证法D喻证法
2“.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这一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A说明B议论C叙述D描写
3.“身世”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A出身和经历B家庭和境遇C阶级状况D家庭历史
4.“品性”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A道德行为B行为等级C相貌行为D生活作风
5.“这就好比一个人远远而来”一句中,这指的是()
A这三个人物B他们的身世和品行C他们的身世和性格D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身世和性格
6.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分)
1)子路率.尔.而对曰( )
2.)夫子哂.之( )
3.)何伤.呼?亦各言其志也( )
4).邻国之民不加.少( )
5).树.之以桑( )
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2.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3分)
1.)亦各言其志也. ( )
2.)居则曰:不吾知也. ( )
3.)非曰能之,愿学焉. ( )
五、写作.(36分)
介绍一部你最喜欢的文学艺术作品,并从语言,意境或结构等方面写一篇评析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500字左右。
附参考答案:
一、1、当时奢侈今何处?
水萦纡,至今恨迷烟树。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醒时渔笛,醉时渔歌。
孟光台我待学他,
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3、艾青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曹禺《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任意一个均可。
莎士比亚《李尔王》、《哈姆雷特》、《奥》、《罗密与朱丽叶》任意二个均可
5、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二、1、√2、√3、× 4、×
三、1、B、D
2、A
3、A
4、A
5、D
6、总结全文
四、1、轻率急忙的样子,有不假思索的意思。
2、微笑
3、妨害
4、更加少
5、种植、栽种,名作动词。
6、只是
1、判断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五、作文要求:
1、字迹清晰,书写工整。
2、内容完整,语言通顺。
3、中心明确,大体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