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68
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它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肤觉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考夫卡(koffka)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不会有很大变化。
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
三、感觉的编码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如:电报码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的过程。
德国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vller)最早研究感觉编码,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1.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相互区别的。
2.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如视神经受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刺激产生听觉)3.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不同。
评价:1.在他看来,感觉不决定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否定了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2.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编码过程,它能揭示这种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征,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缪勒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定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
3.缪勒承认感官的分化,但不了解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
左右半球各负责不同的功能。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感觉的编码是由不同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感觉第三章感觉一、感觉和感觉的意义?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
感觉捕鲸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柏寒了效应器的活动。
20世纪初,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巴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
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二、感觉的编码编码是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外一种符号系统。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相互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在他看来,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它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可,在认识上是错误的。
3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A、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B、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三、感受性和感觉阀限1、局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A、绝对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二,感觉的编码什么是感觉编码,简述感觉编码的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 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换为神经系统能够 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试述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以及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这里的三大问题点都要回答)(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
绝对感觉阈限(915华南1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剌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操作定义为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剌激绝对感受性:是指人刚刚能够觉察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13M ]差别阈限(915华南15):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操作定义为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差别的刺激强度之差。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差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13M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三大定律[简述韦伯、费希纳、斯蒂文斯定律]名词解释:心理物理函数一级韦伯发现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又称韦伯分数)oK=AI/LI 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K 为一个常数,对不同感觉来说,K 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
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但是韦伯定律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理解:韦伯发现两个重物的重量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的重量之比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
第三章感觉主要内容●什么是感觉●近刺激和远刺激●感觉的编码●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第一节一般概念•一般定义:感觉是人对外在客观刺激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的心理活动。
如:物体的色彩、形状。
p78•信息加工观点:感觉是对作用于感官的输入信息进行登记(觉察)的加工阶段。
信息加工的阶段是刺激,登记、知觉、反应选择和反应•作用:•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和环境信息平衡(剥夺和过载)•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感知觉生理基础--分析器远近刺激●远刺激:物体本身的刺激,稳定不变。
p80●近刺激: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刺激,随感觉的方式变化而变化。
感觉编码●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p81●感觉编码的理论特异化理论:特定神经元传导模块理论:一组神经元共同模式加工双编码模式:同时采用两种。
感受性和阈限●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p82)●绝对感觉阈限是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R)。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E)。
●E=1/R感受性和阈限●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p82)●相对感觉阈限与相对感受性●相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又叫最小可觉差(E,JND)。
●相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R)。
●E=1/R●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p82)●相对感觉阈限与相对感受性●强度与感觉量关系:●韦伯定律: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增量△I与原刺激量(I )的比值相对不变。
K= △I/I (p82)◆适合中等强度◆各种感觉的K值是不一样的◆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相对感觉阈限与相对感受性◆强度与感觉量关系:◆韦伯定律:K= △I/I◆费希钠定律:对数定律:P=K*lg I(p84)◆意义和评价◆实践意义:可制定度量感觉大小的量表◆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范围◆jnd.并非主观相等感觉具有整体性,不宜于进行分解●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相对感觉阈限与相对感受性●强度与感觉量关系:●韦伯定律:K= △I/I●费希钠定律:对数定律:P=K*lg I●Stevens乘方定律:P=K I n:知觉到的大小和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