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1)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鼻炎用什么药效果最好最管用相信大家都知道鼻炎,鼻炎分为很多种,每种鼻炎对人的伤害都不容小觑,那么你知道鼻炎用什么药效果最好最管用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鼻炎用什么药效果最好最管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治疗鼻炎效果好的药(1)急性鼻炎:急性鼻炎是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受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病初有鼻内发痒、发于、喷嚏等不适感,继而出现持续性鼻阻塞及大量清水样鼻涕,3—4天后变为黄脓性鼻涕,1周可恢复正常。
急性鼻炎虽是可自愈的小病,但一旦患急性鼻炎,应积极早期治疗。
鼻腔可用1%复方麻黄素滴鼻液,每次1—2滴,每天3—4次。
(2)慢性鼻炎:慢性鼻炎多数是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所致。
某些慢性病,如心脏病、肾脏病、慢性扁桃体炎、鼻中膈偏曲等也可引起本病。
气温的急剧变化及粉尘刺激,也常常是致病原因。
慢性鼻炎分4种:①慢性单纯性鼻炎:有间歇性、交替性的鼻阻塞,并与体位有关,鼻腔用麻黄素等收缩剂后,阻塞变为通畅。
治疗慢性鼻炎较理想的药物是复方麻黄素滴鼻剂,每天3—4次,每次2—3滴。
滴鼻净易导致药物性鼻炎,应尽量少用。
②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为持续性鼻阻塞,与体位无关,严重者还伴有耳鸣、嗅觉障碍、鼻涕多,下鼻甲可见肥大肿胀,呈暗红色或苍白,表面常不平或呈桑椹样改变,用1%盐酸麻黄素收缩后,下鼻甲无明显缩小或略有缩小;用棉签探触,为实质感、无弹性。
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视下鼻甲粘膜尚能用血管收缩剂收缩者,用1%复方麻黄素滴鼻;滴鼻后如不能减轻症状的,要考虑到医院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注射硬化剂,使粘膜下产生瘢痕组织,缩小鼻甲。
③萎缩性鼻炎:本病是鼻腔粘膜,甚至鼻甲骨的萎缩性病变。
原发者可能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血中胆固醇含量偏低、特殊细菌(如臭鼻杆菌)感染、免疫缺陷或家庭遗传等所致。
继发者多因有鼻腔、鼻窦的炎症;工业粉尘及有毒气体的长期接触;下鼻甲切除过多;鼻腔肿瘤放射治疗及手术切除以后;特殊感染(结核、梅毒、麻风等)史所致。
(二)慢性鼻炎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 )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
表现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肿胀,称慢性单纯性鼻炎(chronic simple rhinitis)。
若发展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称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鼻腔分泌的稀薄液体样物质称为鼻涕或者鼻腔分泌物,其作用是帮助清除灰尘,细菌以保持肺部的健康。
通常情况下,混合细菌和灰尘的鼻涕后吸至咽喉并最终进入胃内,因其分泌量很少,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病理学分类(1)慢性单纯性鼻炎:是由于鼻腔血管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以鼻粘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
病变表现为鼻粘膜肿胀,血管扩张、充血,粘液分泌增多,间质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慢性肥厚性鼻炎:是由鼻腔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过敏和激素的影响或粉尘、气候和职业等因素引起的以鼻粘膜肥厚、鼻甲肿胀为特征的慢性鼻炎。
镜下除见粘膜肿胀、杯状细胞增多、小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外,尚有粘膜上皮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粘膜下结缔组织增生等。
这些改变使鼻粘膜长期肥厚,有时尚可伴有息肉形成。
鼻甲骨和骨膜亦可增生、肥大。
(3)慢性萎缩性鼻炎:目前病因尚不确定,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患者常伴有骨萎缩,缺铁性贫血,汗腺减少等疾病。
该病多始于青春期,女性较男性多见。
患部鼻粘膜萎缩,嗅觉障碍或消失,鼻腔内有痂样苔膜形成且易为腐败菌沾染并分解而产生恶臭,故又名臭鼻症。
病变特点为粘膜上皮广泛鳞状上皮化生,小血管呈闭塞性脉管炎改变,粘膜和腺体萎缩,甚而鼻甲骨亦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4)特异性鼻炎:多为全身性疾病,如结核、麻风、梅毒、结节病等在鼻粘膜形成的慢性肉芽肿性炎,常可破坏鼻粘膜乃至软骨和骨质,导致鼻和面部变形。
症状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症状:1.鼻塞:间歇性或交替性相关整本阅读:/ebook/ff13902910a6f524cdbf852e.html①间歇性鼻塞:办法一般表现为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特别加重。
慢性鼻炎的症状有哪些具体是什么表现*导读:慢性鼻炎的症状有哪些?具体是什么表现?如果是患上了慢性鼻炎,想要彻底的治愈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如果真的不幸患上这种疾病,就应该及早的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拖,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为慢性鼻炎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太过于明显,一般是比较难发现,需要自己认真的去观察和注意,那么,慢性鼻炎的症状有哪些?……慢性鼻炎的症状有哪些?具体是什么表现?如果是患上了慢性鼻炎,想要彻底的治愈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如果真的不幸患上这种疾病,就应该及早的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拖,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为慢性鼻炎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太过于明显,一般是比较难发现,需要自己认真的去观察和注意,那么,慢性鼻炎的症状有哪些?*慢性鼻炎的症状有哪些,具体是什么表现第一、患者会出现鼻塞、单纯性鼻炎的一些症状,主要是间歇性或者交替性的出现鼻塞,这个是为容易观察的症状,慢性肥厚性鼻炎表现为持续性和渐进性,持续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患者发现自己的两侧鼻翼总是有鼻塞的情况发生,时轻时重,但是是极少有保持通畅的时候,而刚刚提到的渐进性鼻塞是指患者已经长达数月或者一年以上出现鼻塞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注重和延长,鼻塞就发生的更加严重。
第二、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昏,鼻塞症状重或明显时可出现一侧或双侧头痛,慢性鼻炎之所以会引起头痛症状,主要是因为由于鼻甲肿大,压迫了鼻腔的感觉神经所导致出现的情况,如果鼻子内长期有分泌物在里面,这个毒素很快就会被身体吸收,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头痛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昏昏沉沉的感觉。
第三、患者讲话的时候带有比较重的鼻音,因为鼻甲肿大后,会导致鼻腔不通畅,因而影响了患者的鼻腔的声音的正常共鸣的功能。
第四、患者的脓涕多、鼻涕多为脓性或粘脓性,鼻涕大多数是黄色或者黄绿色为主,多数会流向与患者的咽部,导致患者痰多的情况。
由于长期浓涕的流入,患者会长期用口呼吸,经常觉得喉咙出现异物感的症状,会有耳鸣的症状出现。
慢性鼻炎的锻炼技巧如何进行鼻腔抬举运动慢性鼻炎是指鼻黏膜的长期炎症,常常伴随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针对慢性鼻炎的治疗,除了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外,锻炼鼻腔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鼻腔抬举运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锻炼方法,它能有效刺激鼻腔黏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鼻腔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鼻炎锻炼的技巧和步骤。
鼻腔抬举运动是一种鼻腔健身操,具有刺激鼻腔黏膜、增强鼻腔肌肉力量的作用。
它的锻炼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即可。
第一步,正确的体位:我们建议您坐在椅子上,保持身体的放松,抬头挺胸,稍微向后仰头。
这样的体位可以使鼻腔的通道变得更加宽敞,有利于锻炼的进行。
第二步,正确的呼吸:在进行鼻腔抬举运动时,正确的呼吸非常重要。
首先,您应该用自然的方式吸气,然后闭上嘴巴,用力吐气。
呼吸过程中要注意感受气流通过鼻腔的感觉,逐渐调整呼吸的节奏和深度。
第三步,鼻腔抬举运动的具体操作:将手放在腹部,用力收缩腹部肌肉,同时尽量保持呼吸通畅。
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鼻翼,用力向上提拉鼻翼,尽量使鼻腔张开。
同时,您可以想象自己的鼻腔在打开时,空气在鼻腔中流动的感觉。
保持此动作数秒钟后,放松手指,重新呼吸,并重复此过程。
第四步,锻炼时间与频率:鼻腔抬举运动的锻炼时间和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建议每次锻炼5至10分钟,并可根据需要每天进行多次锻炼。
但请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对鼻腔造成伤害。
除了鼻腔抬举运动,慢性鼻炎的锻炼还可以结合其他形式的锻炼,如深呼吸、鼻腔舒展运动等。
这些锻炼可以帮助增强鼻腔的抵抗力,改善鼻腔黏膜的状态。
总结起来,鼻腔抬举运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方法,对于缓解慢性鼻炎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姿势、呼吸和操作,可以刺激鼻腔黏膜,增强鼻腔功能。
然而,锻炼仅仅是慢性鼻炎的辅助治疗手段,如果症状加重或者无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生指导和治疗。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锻炼方法应根据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
疾病分类
根据慢性鼻炎的病理和功能紊乱的程度,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二者病因相同,且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转化而来,在病理组织学上没有绝对界限,常有过渡型存在。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鼻黏膜慢性炎症。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
编辑本段发病原因
致病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及职业与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全身因素
(1)慢性鼻炎常为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结核、糖尿病、风湿病、急性传染病后及慢性心、肝、肾疾病等,均可引起鼻黏膜长期淤血或反射性充血。
(2)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C缺乏,可致鼻黏膜肥厚,腺体退化。
(3)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鼻黏膜水肿;青春期、月经期和妊娠期鼻黏膜即可发生充血、肿胀,少数可引起鼻黏膜肥厚。
(4)烟酒嗜好或长期过度疲劳,可致鼻黏膜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5)免疫功能障碍,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脉管炎、囊性纤
维化及器官移植或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局部因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鼻黏膜未恢复正常,而演变成慢性鼻炎。
(2)鼻腔及鼻窦的慢性炎症,或临近感染灶的影响,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鼻黏膜长期受到脓性分泌物的刺激,促使发生慢性鼻炎。
(3)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异物及肿瘤妨碍鼻腔通气引流,使病原体容易局部存留,以致反复发生炎症。
(4)鼻腔用药不当或全身用药的影响,如长期滴用血管收缩剂引起鼻黏膜舒缩功能障碍,血管扩张,黏膜肿胀。
职业和环境因素
职业或生活环境中长期吸入各种粉尘,如煤、岩石、水泥、面粉、石灰等可损伤鼻黏膜纤毛功能。
各种化学物质及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及乙醇等)均可引起慢性鼻炎。
另外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也可导致本病。
编辑本段病理特点
慢性单纯性鼻炎
鼻腔黏膜深层动脉和静脉慢性扩张,尤以下鼻甲海绵状血窦变化最明
显。
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腺体功能活跃,分泌增多。
鼻甲粘膜肿胀,但粘膜下组织无明显增生性改变。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腔黏膜固有层的动静脉扩张,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由于静脉及淋巴管回流受阻,静脉的通透性增高,黏膜固有层水肿,继而纤维组织增生、黏膜肥厚,当病变累及骨膜时,产生成骨细胞从而使下鼻甲骨增生肥大。
如病变继续发展,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压迫,引起血循环障碍,可形成局限性水肿,发展成息肉样变。
鼻黏膜上皮纤毛蜕变、脱落,变成假复层立方上皮。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症状
1.慢性单纯性鼻炎
(1)鼻塞:其特点为:①间歇性: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②交替性: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较好,当转向另一侧卧位时,另一侧鼻腔又出现鼻塞。
(2)多涕:多为半透明的黏液性鼻涕,继发感染后可有脓涕。
鼻涕可向后经后鼻孔流入咽喉部,引起咽喉不适、多“痰”及咳嗽等症状。
小儿患者由于鼻涕长期刺激鼻前庭及上唇,可出现鼻前庭炎及湿疹。
(3)由于鼻塞,可有间断嗅觉减退、头痛不适及说话时鼻音等。
2.慢性肥厚性鼻炎
(1)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
有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
鼻涕不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2)肥大的下鼻甲后端如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
(3)由于长时间的张口呼吸以及鼻腔分泌物的刺激,易发生慢性咽喉炎。
(4)多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征及辅助检查
1.慢性单纯性鼻炎
鼻黏膜肿胀,表面光滑,以下鼻甲最为明显,鼻甲柔软,富有弹性,用探针轻压成凹陷,移开后立即恢复。
鼻黏膜对血管收缩剂敏感,滴用后下鼻甲肿胀可在3~5分钟内消退。
鼻腔内有较粘稠的黏液性分泌物,多聚集于鼻底、总鼻道或下鼻道。
2.慢性肥厚性鼻炎
长时间炎症可导致鼻黏膜增生、肥厚,成暗红色或淡紫色。
下鼻甲黏膜肥厚,下鼻甲骨亦可肥大,下鼻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状。
探针轻压下鼻甲有硬实感并且不易出现凹陷,或凹陷出现但不易恢复。
对血管收缩剂反应差,鼻黏膜不收缩或收缩甚微。
有时鼻底或下鼻道可见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鼻镜检查及鼻黏膜对麻黄素等血管收缩剂的反应,诊断多无困难。
但应注意与结构性鼻炎鉴别,结构性鼻炎是鼻腔存在一种或几种鼻腔结构解剖异常,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反向弯曲及下鼻甲内展等结构异常,常常会引起鼻腔通气及功能异常。
编辑本段治疗
病因治疗
找出全身、局部和环境等方面的致病原因,积极治疗全身疾病或排除之。
对鼻中隔偏曲者进行矫正手术,积极治疗慢性鼻窦炎等。
加强锻炼身体,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全身慢性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戒除不良嗜好,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有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出入人群密集的场所,并注意戴口罩。
对于“妊娠期鼻炎”的患者忌用减充血剂,局部慎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妊娠终止后2~4周内鼻炎症状会得到缓解。
鼻塞严重者可按摩迎香穴和鼻通穴位,还可应用淡盐水或海水冲洗鼻腔。
局部治疗
(1)局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局部糖皮质激素可以在炎症的各个阶段都发挥强大的抗炎、抗水肿效应, 并能促进损伤的纤毛上皮修复, 是目前治疗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的一线药物。
局部糖皮质激素不仅具有
对血管的收缩和减充血作用, 同时还具有稳定血管内皮屏障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黏膜水肿的作用。
推荐持续用药一段时间。
如果持续性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则可以考虑其他物理或外科方法。
(2)减充血剂:只有在慢性鼻炎伴发急性感染时才可使用减充血剂滴鼻,1~2次/天,并且一般应用时间不宜超过7~10天,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儿童可短期应用浓度较低的此类药物。
盐酸萘甲唑啉类减充血剂(滴鼻净)很容易引起药物性鼻炎并对鼻黏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应慎用。
(3)封闭疗法:可作迎香穴和鼻通穴封闭;也可作鼻丘或双侧下鼻甲前段黏膜下注射。
但此种方法目前已很少应用。
(4)针灸疗法:针刺迎香穴和鼻通穴。
(5)对于鼻腔分泌物过于黏稠者,可应用消毒的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全身药物治疗
(1)如果炎症比较明显并伴有较多的分泌物倒流,可以考虑口服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常规剂量的一半,连续应用1~3个月。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疗效,体外试验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是抗炎作用而不是抗菌作用。
十四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类、罗红霉类、克拉霉素等具有抗炎性作用。
(2)中成药治疗:也可考虑应用霍胆丸、苍耳子等中成药。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及其他治疗无效并伴有明显的持续性鼻塞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多在鼻窦内窥镜下进行,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
(1)下鼻甲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下鼻甲的一部分,使鼻甲组织变小,可以降低鼻腔阻力,改善鼻腔通气的状态。
包括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骨部分切除术。
由于下鼻甲血管丰富,富含海绵体组织,与鼻腔生理机制关系密切。
下鼻甲血管舒张和收缩引起鼻阻力很大的变化,下鼻甲前端接近鼻瓣区(鼻腔阻力最大的部位),所以在进行下鼻甲手术时应注意适当保留下鼻甲前端,以免引起副作用。
①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对于下鼻甲黏膜肥厚的患者可考虑此手术。
根据下鼻甲黏膜肥厚的部位和程度切除部分下鼻甲,由于下鼻甲血管丰富,术后易发生出血。
②下鼻甲黏膜下骨切除术:对于下鼻甲肥大或下鼻甲过度向内伸展的患者可行此手术。
切除部分下鼻甲骨质,保留下鼻甲黏膜及粘膜下组织,通过减小下鼻甲向内的弯曲度,达到很好的减容效果,既可以解除鼻塞症状,又不破坏鼻腔对空气的加温、加湿等生理功能,是一种疗效好的微创手术,值得提倡。
可根据患者下鼻甲肥大的部位,采用以上三种手术的相互结合的术式。
(2)低温等离子、激光(CO2激光、YAG激光等)、微波下鼻甲手术:可通过消融肥大的下鼻甲黏膜或黏膜下组织,使鼻甲组织变小,
从而改善鼻塞的症状。
此方法简便易行,但可能会引起术后鼻腔干燥。
(3)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骨局部肥大或向内过度伸展者可行此手术。
将器械置于下鼻道,骨折下鼻甲,将下鼻甲向鼻腔外侧壁移位,总鼻道由此变宽而改善鼻塞症状。
该方法一般不损伤下鼻甲黏膜,对鼻腔生理功能也无明显影响,并且术中、术后出血较少,是一种微创的手术。
缺点是减容效果有限,对较重的慢性鼻炎效果欠佳。
[1-4]编辑本段预防
1.戒烟酒,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粉尘长期刺激。
2.避免长期使用鼻腔减充血剂,该类药物有可能造成“药物性鼻炎”。
3.积极治疗急性鼻炎,每遇感冒鼻塞加重,不可用力抠鼻,以免引起鼻腔感染。
4.应注意锻炼身体,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5.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6. 应尽量避免出入人群密集的场所,并注意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