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品种识别
- 格式:ppt
- 大小:37.92 MB
- 文档页数:114
京农种站字…2008‟70号附件:北京市非审定农作物品种鉴定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保护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未实行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科学、公正地评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市农作物品种鉴定,坚持育种者或品种权所有者自愿申请、先申请者优先的原则,实行试验、鉴定、备案制度。
第三条在北京市境内推广种植的非审定农作物新品种鉴定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涉及的品种鉴定是指对国家和北京市已确定的主要农作物(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西瓜、大白菜)以外的作物品种进行鉴定,包括其他瓜菜、小宗粮豆、油料、饲用作物(含牧草、饲用高粱等)、中药材、绿肥、食用菌等作物品种。
第二章品种鉴定机构和人员第四条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负责北京市非审定农作物品种鉴定工作。
第五条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种子科研、教学、推广、使用、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申请品种进行鉴定。
专家组成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每次鉴定相关专家不少于5名(为单数),届时将进行现场考察,并组织召开专家鉴定会,出具书面专家鉴定意见。
第三章品种鉴定申请和受理第六条申请品种鉴定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北京市种子管理站提出申请。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外国其他组织在北京申请农作物品种鉴定的,委托在北京市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第七条从境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和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鉴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申请鉴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二)与现有已知品种[当地主栽品种或过去已审(认)定或鉴定的品种]有明显区别;(三)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四)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稳定;(五)具有适当的名称(参照国家有关规定)。
第九条鉴定试验申请。
申请者在申请鉴定的作物品种正常播种期一个月以前,向北京市种子管理站书面提出鉴定试验申请(参见附件1:北京市非审定农作物品种鉴定试验申请表)并提交品种试验方案,经审核同意后,由申请者自行安排或委托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安排品种鉴定试验。
第⼆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1、品种:⼀般指具有⼀些容易识别和⼈们所需要的性状,⽽且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动物群体。
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如新西兰⽩兔、KM⼩⿏等。
2、品系:实验动物学上把基因⾼度纯合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3、近交系:⾄少经过20代以上的连续全同胞交配或亲⼦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4、重组近交系:两个⽆⾎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列组动物。
祖系: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5、同源突变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即是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突变⽽分离出的近交系亚系,与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发⽣突变的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其它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6、同源导⼊近交系:通过基因导⼊的⽅法将⼀个⽬的基因导⼊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个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个很⼩的染⾊体⽚段上基因不同。
7、封闭群:以⾮近亲交配⽅式进⾏繁殖⽣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新的个体的条件下,⾄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亦称为远交群8、杂交群: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系动物之间交配产⽣的后代。
由两个⽆关的近交系杂交繁殖的第⼀代动物称为杂交F1代动物。
实验动物学所说的杂交群通常是杂交F1代动物9、普通级动物:是微⽣物控制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带有动物烈性传染病和⼈兽共患病病原10、清洁动物:除不带有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应携带对动物危害⼤和对科学实验⼲扰⼤的病原体。
必须来源于SPF 动物或⽆菌动物11、⽆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除⼀级、⼆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排除有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以及对科研⼲扰⼤的病原。
来源于⽆菌动物或悉⽣动物12、⽆菌动物:动物体内外的⼀切微⽣物以⽬前⼿段尚不能检测出来13、悉⽣动物:已知菌动物,将已知菌植⼊⽆菌动物的体内,因植⼊菌类数量不同可分为单菌、双菌或多菌动物。
第二章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前言】种子形态构造是鉴别植物种和品种的重要依据,同时与清选、分级与安全贮藏有密切关系。
同一科属的种子,不仅在形态上有相似性,而且在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方面亦有共同之处。
一、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形状、大小(千粒重)、种皮色泽及附着物,种皮上的网纹结构等。
它们是种子鉴别、清洗、分级、包装和检验的重要依据。
(一)形态:种子的形状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圆球形、椭圆形、扁形、肾形、盾形等。
(二)大小:不同植物间的种子大小可以非常悬殊,大可超过成人拳头如椰子,小如某些兰科植物的种子象尘土般细微。
种子的大小通常以长、宽、厚或千粒重表示。
长宽厚在种子清洗上有重大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则常以千粒重作为指标一般可将种子依大小划分为4个等级(表2-1主要作物种子的大小、重量与分级参考表):1.大粒种子平均每粒种子在一克以上者和平均每克种子在1-10粒以内,如佛手瓜、莲子等。
2..中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11-150粒,如甜瓜、萝卜等。
3.小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151-500粒,如甜椒、韭菜等。
4.细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500粒以上,如芹菜、兰花等。
(三)色泽和斑纹:种子含有各种颜色,使种子外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斑纹。
在实践中往往可以根据颜色来鉴别品种。
例如菜豆的种子就有白、黑、褐、黄、灰、红、橙、蓝色之分。
这些颜色还各有深浅之别,同时还常在底色上嵌有各色花纹。
(四)其它表面性状:种子的表面还常有一些其它的性状,如光泽(菜豆)、表皮毛(棉花)、凹凸不平(洋葱)、浮雕状花纹(苦瓜)等。
二、种子的构造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
但它的基本结构却非常相似,都可以分为种皮、胚和胚乳(有些种子成熟时退化)三部分(如蓖麻、番茄,图2-1)。
(一)种皮(果皮):在生产上有些果实也常作为“种子”播种。
例如禾谷类的颖果、菊科的瘦果、伞形科的双悬果等,所以在此将种皮和果皮的构造放在一起说明(如水稻、小麦的颖果,图2-2)。
实验一、园艺植物品种的描述与鉴别内容一、番茄品种描述及鉴别一、目的要求1、学习品种(资源)形态特征的描述方法;2、根据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练习鉴别品种的方法。
3、识别一些主要品种。
二、材料与用具材料:若干番茄品种。
用具:钢卷尺、卡尺、扩大镜、果刀、粗天秤、手持测糖仪、铅笔、记录本等。
三、说明品种形态特征研究的对象是植株,枝与芽,叶与花,果实包括种子等器官的综合表现即品种特征。
品种特征的鉴别主要通过观察、记载和描述。
每一个品种都具有它一定的品种特征,即品种典型性。
因此,品种的形态特征是鉴别品种的主要依据之一。
由于果实是番茄栽培的目的产品,是育种选择的主要对象。
所以品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果实作为鉴别依据。
当品种在植株形态上不易区别时,可在果实上明显地辨别出来。
育种工作者无论在进行引种,选种或育种工作,都必须对种质资源和选种材料进行研究,但为了研究原始材料,首先就要能识别各种原始材料。
育种是以栽培品种或有关野生类型作为原始材料的,所以现有的主要品种是育种的最主要的原始材料。
因此,识别品种、鉴别品种是育种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在育种工作过程中,熟悉品种特征不仅能判断品种优劣,掌握选择标准,还可以通过各性状的研究,了解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作为提供选配杂交亲本的依据。
在良种繁殖中,为了确定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也需要熟悉各品种的形态特征。
四、番茄品种的分类番茄品种很多,按开花结果习性可分有限生长型和无限生长型两类;按成熟期分为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等。
普通番茄的园艺学分类,大体上可以从植株的生长习性、叶型、果实大小、颜色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如:1.按照植株的生长习性分类按照植株的生长习性分类,可以分为无限生长型、有限生长型及半有限生长型三类。
(1)无限生长型:植株无限生长,一般采用单秆整枝法。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主枝高度可达2米以上,能结果十多穗,宜作露地栽培或温室长周期栽培。
(2)有限生长型:在主干3〜5层时花序封顶,生长点变成花序,不再向上生长,依靠叶腋或花序下部抽生侧枝生长,侧枝生长1〜2个花序后顶端又变成花序而封顶,如此反复,再从叶腋形成侧芽生长。
商品学基础第五版第二章课后答案一、名词解释1. 商品分类: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分成若干不同类别的过程,就是商品分类.2.商品中类:体现具有若干共同性质或特征商品的总称3.商品小类:对中类商品的进一步划分,体现具体的商品名称。
4.商品品类:商品品类又称商品品目,是指具有若干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总称,它包括若干商品品种。
5.商品品种:商品的品种是指商品的具体名称,它是按商品的性质、成分等方面特征来划分的,如水果中的瓜类商品包括西瓜、甜瓜、哈密瓜、白兰瓜及其他瓜等。
6.商品细目:商品的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细区分,包括商品的花色、规格、品级等。
它能具体地反映出商品的特征。
7.分类标志:分类标志是编制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的重要依据和基准。
商品分类标志的选择是商品分类的基础,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细致的工作。
8.商品目录:商品目录是指将所经营管理的全部商品品种,按一定标志进行系统分类编制成的商品细目表。
9.商品代码: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10.商品条码:商品条码(也简称商品条形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黑白(或彩色)相间的条、空及对应字符按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图形,11.EAN条码:国际物品条形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制定的一种国际通用商品条形码,主要用于超级市场或一些自动销售系统的单件商品。
12.UPC条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于1973年制定的一种代码,主要用于美国和加拿大。
13.协调制度:《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nun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协调制度》或HS)是指原海关合作理事会(1995年更名为世界海关组织)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如何识别常见的品种类关键信息项:1、常见品种类的定义与范围2、识别常见品种类的方法与步骤3、识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不同品种类的特征描述5、参考资料与工具的使用6、识别结果的验证与确认11 常见品种类的定义与范围本协议所涉及的常见品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动植物品种、工业产品品种、文化艺术品种等。
动植物品种涵盖了各类常见的花卉、树木、宠物、家畜家禽等;工业产品品种包含了常见的电子产品、汽车型号、服装款式等;文化艺术品种则包括音乐类型、绘画风格、文学体裁等。
111 明确常见品种类的目的在于为识别工作提供清晰的边界和目标,避免因范围不明确导致的识别混乱和错误。
12 识别常见品种类的方法与步骤识别常见品种类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121 首先,进行资料收集。
包括查阅相关的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料等,了解不同品种类的基本特征、分类标准和常见形态。
122 其次,进行实地观察。
对于动植物品种,可以到植物园、动物园、农场等地进行观察;对于工业产品品种,可以到商场、工厂、展示厅等地进行观察;对于文化艺术品种,可以参加音乐会、艺术展览、文学讲座等活动进行观察。
123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将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确定品种类别。
124 最后,进行专家咨询或同行交流。
在遇到难以确定的品种类时,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或者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获取更准确的判断。
13 识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识别常见品种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31 避免主观臆断。
要依据客观的特征和标准进行判断,不能仅凭个人的喜好或直觉。
132 注意细节。
一些细微的差别可能是区分不同品种类的关键,因此要仔细观察和分析。
133 考虑环境因素。
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要综合考虑环境对其的影响。
134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品种类的特征和分类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要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