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程设计.doc
- 格式:doc
- 大小:563.52 KB
- 文档页数:30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1. 引言本文档描述了一个供热工程的课程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可行性报告,以指导设计过程并保证最终方案的成功实施。
该供热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的地区提供可靠、高效的供热系统,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并兼顾环保和能源利用效率。
2. 项目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供热工程在城市的冬季供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套稳定且高效的供热系统对于确保居民的舒适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过去供热系统设计和管理的不完善,很多地方的供热系统存在效率低下和环境问题。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研究并改进供热工程的设计和运营。
3.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分析当前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现有的供热技术和工程实践。
•设计一套可行且高效的供热系统方案。
•评估供热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提出改善和优化供热系统的建议。
4.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如下:4.1 问题分析首先,我们会对现有的供热系统进行全面的问题分析。
这将包括供热效率、环境排放、运营成本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供热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和改进的方向。
4.2 技术研究本课程设计还将进行对现有供热技术和工程实践的研究。
我们将分析各种供热技术的优劣和适用性,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
这些技术可能包括锅炉系统、燃料选择、管道布局等。
4.3 系统设计基于问题分析和技术研究的结果,我们将进行一套可行性的供热系统设计。
该设计将包括供热设备的选型、管道网络的布局、热力计算和控制系统设计等。
我们将利用计算和模拟工具来辅助设计过程,并确保最终方案的性能和经济效益。
4.4 可行性评估设计完成后,我们将对供热系统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
这将包括经济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估以及技术可行性评估等方面。
通过这些评估,我们可以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并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善。
4.5 建议和改进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进一步优化供热系统的性能。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带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具备一定的供热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基本热传递方式,供热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热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热负荷计算、管道布局设计、散热器选择等,并能够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热工程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传递方式、热负荷计算、热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等。
2.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道布局设计、散热器选择、泵和阀门的设计和应用、热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
3.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锅炉和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太阳能供热技术、地热能供热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系统地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法,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于供热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运行方式和优化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热工程的设计、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热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热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供热工程的运行方式和优化方法。
2.供热设备及其选用,包括锅炉、热交换器、泵和阀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选用原则。
3.供热管道系统设计,包括管道布置、计算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4.供热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热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供热工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供热工程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某小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供热系统中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及设备选型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区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和设备选型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供热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供热行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为我国供热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热量传递方式、流体力学基础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小区供热系统构成及功能:介绍供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分析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及设备选型:包括热量计算方法、管道设计原则、设备选型依据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供热系统优化与改进:分析现有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措施,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和设备选型实践操作,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供热工程小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明确小区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区供热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分析小区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小区供热工程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供热工程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关注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热工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流体力学基础。
教材章节:第一章《热工学基础》2. 小区供热系统组成与功能:学习供热系统的分类、主要设备及其作用,了解系统的工作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供热系统及其设备》3. 小区供热系统设计流程与计算方法:学习供热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掌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供热系统设计》4. 供热系统节能减排技术:了解我国供热政策、节能减排标准,学习常见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供热系统节能技术》5. 小区供热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小区供热工程案例,了解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供热工程案例分析》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区供热系统的设计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文件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供热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了解供热工程的技术发展趋势。
5.能够运用供热工程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简单的供热系统设计。
6.能够分析供热工程中的问题和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7.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供热工程的计算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设计供热工程时能够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供热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中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供热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供热工程的技术发展趋势。
5.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情况。
6.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讲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理解供热系统的工作过程。
7.供热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介绍供热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设计流程。
8.供热工程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供热工程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供热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供热工程的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的供热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办公楼供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办公楼供热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办公楼供热系统中热量计算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办公楼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节能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办公楼供热系统中出现的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办公楼供热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的能耗评估;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办公楼供热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供热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培养对供热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办公楼供热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办公楼供热系统概述:介绍办公楼供热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发展历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办公楼供热系统概述2. 办公楼供热系统原理:讲解热力学基本原理、传热方式及其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办公楼供热系统原理3. 热量计算方法:介绍办公楼供热系统中的热量计算方法,包括负荷计算、管道阻力计算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热量计算方法4. 办公楼供热系统设计:分析系统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及系统布局。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办公楼供热系统设计5. 运行管理与节能措施:探讨办公楼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故障排除及节能措施。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运行管理与节能措施6. 计算机模拟与分析:介绍计算机软件在办公楼供热系统模拟分析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计算机模拟与分析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环14-3班姓名:谢进学号: 3指导老师:赵伟龙设计日期:2017年6月指导教师评价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写出评语:1.平时表现(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无旷课);2.学习态度(查阅资料、学习主动性、与教师的沟通等);3.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好,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4.成果质量(课程设计是否全面、完整、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表达清晰、字迹工整、层次清楚;格式、字数符合要求;能提出问题、分析无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应用实际)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安庆市某小区室内供暖设计摘要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都会用到大量的热能。
热能的使用,一方面可以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和人体舒适性;另一方面还有效提高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和制作效率,保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供暖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采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供热所需设备也越来越精细化,对于不同情况下的建筑空间,结合一定要求的室内温湿度,配置不同的采暖设备和室内散热形式。
其中应用最广的供暖技术就是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一般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
这三部分在供暖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供热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兴建高参数和大容量的供热机组的共电厂和大型区域锅炉房;改进热电厂;逐步形成多样化的集中供热形式;节能减排和环保。
本设计中建筑的供热设计主要是热负荷的计算、系统的选择、散热器的布置等。
选择好之后还要进行水力计算和散热器的校核计算,以便建筑可以按照这个设计保证施工的进行。
关键词:供热设计;负荷计算;水力计算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况和原始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号: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三层办公大楼采暖设计院(系):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6 月30 日目录引言 (3)1 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 (4)2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7)2.1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7)2.2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10)3 供暖系统散热器的选择 (12)3.1 散热器的选择原则 (12)3.2 散热器的计算 (13)3.3 散热器的布置 (14)4 系统选择、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5)4.1 系统选择 (15)4.2 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5)5 水力计算以及附件选择 (16)5.1 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16)5.2 水力计算表 (17)5.3 供暖系统的附件选择 (18)6 施工方法 (18)6.1 安装准备 (18)6.2 干管、立管及散热器的安装 (18)6.3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9)7 结论 (19)参考文献 (21)附录 (22)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安全性高等因素越发受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供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个建筑物或房间可能有各种得热和散失热量的途径。
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
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要求,对工程建筑进行供热采暖设计是更好的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的重要前提。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以热水为热媒的建筑物集中供热系统。
本文首先根据基本设计资料计算了某办公大楼的热负荷,然后根据热负荷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条件,提出了供暖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布置了供暖管网系统,绘制出了该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还对该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选择管径和流速,使管网系统较好地符合了水力平衡要求。
最后还计算了散热器的片数,并布置了散热器。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某小区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了解热水供应系统的类型和运行方式;•熟悉热力管道的布置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小区供热系统;•具备计算热力管道直径和散热器面积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供热工程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供热工程概述: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热水供应系统:讲解热水供应系统的类型和运行方式,包括直接供水系统和间接供水系统,让学生了解不同供水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3.热力管道布置与计算:介绍热力管道的布置原则和方法,讲解管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热力管道的直径和散热器面积。
4.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供热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热水供应系统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供热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热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办公楼供热设计院(系):环境与建筑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内容、设计成果要求和原始资料1.1设计内容1.2设计成果要求1.3原始资料二、设计依据2.1设计参数2.2传热系数的确定2.3地面传热系数的确定2.4门传热系数2.5 其他资料2.6 朝向修正率三、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3.1 热负荷组成3.2 负荷计算四、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4.1 循环动力4.2 供、回水方式4.3 系统敷设方式4.4 供、回水管布置方式五、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5.1散热器的选择5.2 散热器的布置5.3 散热器的安装5.4 散热器的计算六、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6.1选择最不利环路6.2计算最不利环路的作用压力6.3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的管径d6.4确定长度压力损失6.5.确定局部阻力损失Z6.6求各管段的压力损失。
6.7求环路总压力损失6.8确定通过立管和散热器环路中各管段的管径。
七、热源的计算一、设计内容、设计成果要求及原始资料1.1设计内容室内采暖系统:管路布置、末端设备选型与计算、热源热力系统流程与设备选型说明:1) 采暖末端设备可以采用地板采暖、散热器、风机盘管等形式。
2) 热源可以采用锅炉、热泵或者换热器3) 热负荷计算和水力计算为本任务书所指定的部分(序号为奇数的为左半部分,序号为偶数的为右半部分),系统布置和制图要求为整个系统(假定整个系统左右对称)。
1.2设计成果要求(1)设计计算书与说明书(2)图纸1) 办公楼采暖系统轴测图或者原理图2) 办公楼采暖系统平面图3) 热源热力系统流程图说明:1) 说明书可手写或计算机打印2) 图纸必需用计算机绘制,结果保存为AutoCAD 2004/2006格式,并且将图形打印在相应规格的图纸上。
1.3原始资料(1)热负荷种类与参数采暖热负荷,自行确定围护结构的类型,满足最小传热阻以及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建筑的平面图和立面图见附件。
供热工程课设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热工程是热能转换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是热能工程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热工程涉及能量转换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对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热工程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热工程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前热能产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方案,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课程名称《热工程》三、课程目标本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热能转换和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了解,具备热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热工程中的应用;2. 了解各种热力循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3. 掌握传热原理及传热器件的设计与应用;4. 掌握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及其在热动力系统中的应用;5. 了解燃烧理论及燃烧设备的设计与运行;6. 了解热工程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四、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应用、热力学循环等;2. 传热学基础:传热基本概念、传热方式、传热方程及传热器件设计;3.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性质、流体运动方程、管流、流量测量、泵等;4. 燃烧理论与燃烧设备:燃烧基本概念、燃烧器件、燃烧设备设计与运行等;5. 热工程设备及运行维护:锅炉、换热器、蒸汽涡轮机、热力管道、热工厂等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维护等。
五、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热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1. 理论课教学: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且得到相关的实践经验;3.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选择热工程相关的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4. 实践教学:安排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实地操作和了解热工程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供暖工程二、课程性质:必修课三、课程代码:ENG101四、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供暖工程作为一门关乎人民生活舒适度的重要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因此,有必要设置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供暖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供暖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供暖工程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生对供暖工程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认识;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大纲1. 供暖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供暖工程的定义和分类- 供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供暖设备的选择和安装2. 供暖工程的热力计算- 热负荷计算方法- 热损失计算方法- 供暖系统的热力平衡3. 供暖工程的管道设计- 管道选型- 管道布局- 管道连接方式4. 供暖工程的水泵及风机- 水泵的选择和安装- 风机的选择和安装- 供暖系统的水路及风路设计5. 供暖工程的温控系统- 温度控制器的选择和安装- 温度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 温度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6. 供暖工程的安全与环保- 供暖系统的安全运行- 供暖系统的环保措施- 供暖系统的节能技术七、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 教师主讲- 学生讨论与提问- 多媒体辅助教学2. 实践课程- 设计与模拟实验- 供暖工程设备维护与操作- 现场考察与实习八、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 出勤情况-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2. 期末考核- 理论考试- 实践操作考核九、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供暖工程原理与实践》参考书目:1.《供暖工程技术手册》2.《供暖系统设计与运行》3.《供暖工程实用技术》十、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供暖工程领域的专家和资深从业人员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十一、教学条件1、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现场实习基地2、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供暖设备模拟器、供暖系统实验台3、教学资源:教学资料、教学软件十二、课程实施1、课程时间:每周3学时,共15周。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1.项目背景2.系统设计要求3.系统设计方案4.设计计算与分析5.结论与建议6.参考文献1.项目背景:本项目是针对天津某办公楼的供热系统进行设计。
该办公楼位于市中心,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共有10层,每层有30个办公室。
目前该办公楼的供热系统使用的是老旧的锅炉加地暖方式,存在能耗高、供热不均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2.系统设计要求:本次设计的供热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①能够满足办公楼内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②能够保证供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③能够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耗;④设计方案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3.系统设计方案:本次设计方案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即在建筑物外设置热源设备,通过管道将热水输送到室内进行供热。
具体方案如下:①选用高效节能的燃气锅炉作为热源设备;②在建筑物外设置热力站,通过管道将热水输送到室内;③在室内设置热交换器,将热水与室内冷却水进行换热,实现供热;④采用分区控制的方式,将办公楼内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实现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⑤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供热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供热效率。
4.设计计算与分析:根据办公楼的建筑面积和层数,以及每层办公室的数量,计算出该办公楼的供热负荷。
根据计算结果,选用合适的燃气锅炉和热力站,并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和热交换器的数量和规格。
同时,进行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热力平衡计算,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结论与建议:本次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天津某办公楼的供热需求,同时能够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耗。
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6.参考文献:1] GB -2008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 GB -2015 建筑供热、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3] XXX。
基于热力学分析的供热系统设计[J]。
供热通风空调。
2018(1): 45-48.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1.1 工程概况本工程是某会议室的供暖工程,包括采暖系统的选择、管道布置、散热器的选择及安装等。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详图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以及常见的供热设备及其性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热工程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供热工程的仿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供热工程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2.供热设备的选择和设计,包括常见的供热设备及其性能,设备的选择原则和设计方法。
3.供热工程的计算和仿真,包括供热负荷的计算,管道尺寸的计算和布置,供热系统的仿真和优化。
4.供热工程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供热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供热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供热工程的运行原理和设备的性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探讨和理解供热工程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工程相关的教材,用于学生学习和教师参考。
2.参考书:供热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用于学生深入学习和教师备课。
3.多媒体资料:供热工程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资料,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的学习。
4.实验设备:供热工程相关的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
目录一、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1、气象资料2、建筑物的概述3、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二、布置管道和散热器设备、计算散热器1、布置管道2、布置散热器3、散热器的选择4、散热器的计算三、管道的水力计算四、设计总结五、参考文献一、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1.气象资料为-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根据文献[1]查得北京市的气象资料,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v为2.8m/s,日照率为67%,冬季的主要风向为北西北。
根据所给的建筑设计说明,此办公楼进行节能设计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为0.28,建筑物窗墙面积比为0.32。
2.建筑物概述本工程是北京市某多层办公楼的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此办公楼共5层。
建筑物围护结构:=0.811m2·℃/W,热惰性(1)北墙:内抹灰一砖半墙(370mm),使用空心砖,总热阻值R指标D=5.05[4]。
=0.587m2·℃/W,(2)南、东、西墙:内抹灰一砖墙(240mm),使用空心砖,总热阻值R热惰性指标D=3.36[4]。
(3)外窗:铝合金推拉窗,使用中空玻璃;(4)门:铝合金门;(5)屋顶:250mm混凝土屋顶,导热系数λ=1.74W/m·K;(6)地面为不保温地面,K值按地带决定。
建筑物共五层,一层层高4.2m,二、三、四、五层层高均为3.3m.3.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A.房间编号如图在各层建筑物的平面图上对各楼层的房间进行编号。
B.室内供暖计算温度查文献[4]得,办公室的室内供暖计算温度为18℃,盥洗室、厕所的室内供暖计算温度为14℃,楼梯间、走廊室内供暖计算温度为14℃。
C.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a.根据文献[4]北京地区为寒冷地区,查文献[4]表4.2.2-3:表1 寒冷地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的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体形系数≤0.3传热系数K屋面≤0.55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0.60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或楼板≤1.5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0.3<窗墙面积比≤0.4 ≤2.7明幕墙)根据文献[3]查得混凝土的导热系数λ=1.74W/m ·K ,δλ=k =6.96≥0.55W/m 2·K ;根据文献[3]查得370mm 的空心砖R 0=0.811m 2·℃/W,01R k ==1.23≥0.6W/m 2·K ;根据文献[3]查得240mm 的空心砖R 0=0.587m 2·℃/W,01R k ==1.70≥0.6W/m 2·K,此建筑物的墙体、屋面均不满足上述要求,需对屋面墙体进行保温处理,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该保温材料的热工参数为导热系数λ=0.042W/m ·K ,蓄热系数S=0.36,比热容c=1.38kJ/kg ·℃。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首先是选择某地一建筑物,然后根据该地的气象资料特征。
计算该建筑物热负荷,合理选择确定该建筑物的供暖系统方案。
以及散热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并根据该供暖方案对该系统进行水力计算以及系统的阻力平衡。
绘制该建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供暖系统图。
考虑该地区气象特征以及建筑物的特点。
根据当地节能;环保要求。
选择最合理的热水供暖系统。
进行该系统的设计计算。
关键词:热负荷;散热设备;水力计算目录1.前言12.热负荷计算32.1建筑物的概述32.2计算最小传热阻并校核42.3热负荷的计算43 供暖方案的确定以及散热器布置与选择123.1热媒的选择123.2供暖形式的确定123.3散热器的布置123.4散热器选择123.5散热器的计算124.管路的水力计算234.1绘制采暖系统图234.2计算最不利环路的管径235.总结296.参考文献301 前言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又分为供暖工程和集中供热,供暖工程是以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为主要任务,集中供热是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生活中常见的是集中供热工程,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天津某办公楼供热系统设计班级:建筑节能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目录1.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3)1.1 工程概况 (3)1.2 设计计算参数 (3)2.供热热负荷计算 (4)2.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计算 (4)2.2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4)2.3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 (5)2.4 以一层 101 会议室进行举例计算 (6)2.5 其他房间热负荷计算 (9)3.采暖系统的选择及管道布置 (16)3.1 热水供暖系统分类 (16)3.2 机械循环系统与重力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 (16)3.3 选择及布置 (16)3.4 膨胀水箱的计算 (17)4.散热器的选择及安装 (17)4.1 散热器的选择 (17)4.2 散热器的安装 (17)4.3 散热器的计算 (17)5.系统水力计算 (20)5.1 水力计算方法 (20)5.2 水力计算举例 (20)5.3 其他管路水力计算 (21)5.4 水力平衡校核 (26)6.个人总结 (31)参考文献附录施工图一、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1.1 工程概况该项目是位于天津市(属于寒冷地区)的一座三层办公楼,包括会议室、办公室、值班室、阅览室、厕所等功能房间。
一层建筑层高 4.2m,二三层层高 3.3m。
1.2 设计计算参数1.2.1 气象资料: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办公室为20℃,会议室 18℃,走廊、楼梯间、卫生间为 16℃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6.0m/s1.2.2 围护结构:1)外墙:保温外墙( 37 墙),传热系数为K=0.60W/ (m2· K )2)内墙:两面抹灰一砖墙(37 墙),传热系数为 K=1.53W/ ( m2·K );一楼卫生间隔墙:两面抹灰一砖墙(24 墙),传热系数为K=2.03W/ ( m2· K );3)外窗:双层铝合金推拉窗,传热系数为K =3.0W/ (m2·K )4)门:双层木门; K =2.0W/ ( m2· K )5)屋顶:保温屋顶,传热系数K =0.55W/(m2·K );6 )地面为不保温地面,K值按地带决定。
其中第一地带传热系数K1=0.465W/ ( m2·K );第二地带传热系数K2=0.233W/ (m2·K );第三地带传热系数 K3=0.116W/ (m2·K );第四地带传热系数K4=0.07W/ (m2·K );1.2.3 热源:室外供热管网,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的方式供水,供水温度75℃,回水温度 50℃,引入管处供水压力满足室内供暖要求。
二、供热热负荷计算《规范》中所规定的“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实质上是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量、加热由于外门短时间开启而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以及一部分太阳辐射热量的代数和。
为了简化计算,《规范》规定,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
2.1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如下:Q=KA(tR-to,w) α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 m2· K );A——围护结构的面积, m2;tR——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o,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整个建筑的基本耗热量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总和,算出基本耗热量后再进行朝向和高度修正(因风速较小,风力修正忽略不计),2.2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2.2.1 朝向修正率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收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朝向,风的速度和频率也不同。
因此,《规范》规定对不同的垂直外围护结构进行修正,其修正率为:北、东北、西北朝向:0—10%东、西朝向:-5%东南、西南朝向:-10%— -15%南向-15% — -30%选用修正率时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率及辐射强度的大小。
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宜采用-10%- 0%,其他朝向可不修正。
2.2.2 风力附加率在《规范》中明确规定: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的建筑物,垂直外围护结构热负荷附加5%- 10%。
该办公楼不计算风力附加。
2.2.3 外门附加率为加热开启外门时侵入的冷空气,对于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门,可以用外门的基本耗热量乘上按下表查出的相应的附加率。
阳台门不应考虑外门附加率。
外门附加率( %)建筑物性质附加率公共建筑或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入口500 民用建筑或工厂的辅助建筑物,当其楼层为n 时有两个门斗的三层外门60n有门斗的双层外门80n无门斗的单层外门65n2.2.4 高度附加率由于室内温度梯度的影响,往往使房间上部的传热量增大。
因此规定:当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的房间净高超过4m 时,每增加 1m,附加率为 2%,但最大附加率不得超过15%,该办公楼房间净高均不超过4m,高度附加 0%。
2.3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由于缝隙宽度不一,风向、风速和频率不一,因此由门窗缝隙渗入的冷空气量很难准确计算。
规范推荐,对于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可按下式计算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Qi=0.278Lρao Cp(tR-to.h)Qi——为加热门窗缝隙渗入的冷空气耗热量,W;L——渗透冷空气量, m3/h ,可按《规范》附录 D 中给出的公式计算,对多层建筑可按换气次数(下表)计算;ρao——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Cp——空气定压比热, Cp=1.0kJ/( kg.℃);to.h——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换气次数房间类型一面有外两面有外窗三面有外窗门厅窗房间的房间的房间换气次数( h-1) 0.5 0.5- 1 1.0- 1.5 2.0为计算简便,该办公楼各房间的冷风渗入耗热量均采用换气次数为0.5 时进行计算。
2.4 下面以一层 101 会议室进行举例计算2.4.1 北外墙耗热量计算:公式: Q=KA(tR-to,w) α1)K 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天津市属于寒冷地区,外墙设置保温,传热系数取0.6W/ (m2·K )。
2)北外墙面积 A=3.6 ×4×4.2-2.1× 1.75×4=45.78m23)温差修正系数α=1.0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5)故北外墙基本耗热量为:Q=0.60× 45.78×27×1.0=741.64W6)北向朝向修正取5%,风力修正 0%,高度附加 0%,所以北外墙的耗热量就是:Q′=741.64×( 1+5%)=778.72W2.4.2 北外窗耗热量计算:公式: Q=KA(tR-to,w) α1)K 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天津市属于寒冷地区,外窗传热系数取 3.0W/ (m2·K )。
2)北外窗面积 A=2.1 ×1.75×4=14.7m23)温差修正系数α=1.0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5)故北外窗基本耗热量为:Q=3.0×14.7× 27×1.0=1190.7W6)北向朝向修正取5%,风力修正 0%,高度附加 0%,所以北外墙的耗热量就是:Q′=1190.7×( 1+5%)=1250.24W2.4.3 东外墙耗热量计算:公式: Q=KA(tR-to,w) α1)K 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天津市属于寒冷地区,外墙设置保温,传热系数取0.6W/ (m2·K )。
2)东外墙面积 A=10.8× 4.2=45.36m23)温差修正系数α=1.0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5)故东外墙基本耗热量为:Q=0.60× 45.36×27×1.0=734.8W6)东向朝向修正取 -5%,风力修正 0%,高度附加0%,所以北外墙的耗热量就是:Q′=734.8×( 1-5%) =698.06W2.4.4 南外墙耗热量计算:公式: Q=KA(tR-to,w) α1)K 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天津市属于寒冷地区,外墙设置保温,传热系数取0.6W/ (m2·K )。
2)南外墙面积 A= ( 3.6×3+1.2)× 4.2-3× 1.75×2=39.9m23)温差修正系数α=1.0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5)故南外墙基本耗热量为:Q=0.60× 39.9×27× 1.0=646.38W6)南向朝向修正取 -15%,风力修正 0%,高度附加 0%,所以北外墙的耗热量就是:Q′=734.8×( 1-15%)=549.42W2.4.5 南外门耗热量计算:公式: Q=KA(tR-to,w) α1)K 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天津市属于寒冷地区,外门传热系数取 2.0W/ (m2·K )。
2)南外门面积 A=1.8 ×2.1=3.78m23)温差修正系数α=1.0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5)故南外门基本耗热量为:Q=2.0×3.78× 27×1.0=204.12W6)南向朝向修正取 -15%,风力修正 0%,高度附加 0%,外门附加取 500%,所以南外门的耗热量就是:Q′ =204.12×( 1-15%+500%)=1194.1W2.4.6 西外墙耗热量计算:公式: Q=KA(tR-to,w) α1)K 值的确定,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天津市属于寒冷地区,外墙设置保温,传热系数取0.60W/( m2· K )。
2)西外墙面积 A=2.41× 4.2=10.122m23)温差修正系数α=1.04)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5)故西外墙基本耗热量为:Q=0.60× 10.122×27×1.0=163.98W6)西向朝向修正取 -5%,风力修正 0%,高度附加0%,所以南外门的耗热量就是:Q′ =163.98×( 1-5%) =150.86W2.4.7 不保温地面耗热量计算:不保温地面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型宽度为 2m,外墙墙角处面积需要计算两次。
各类型地面传热系数如下表所示:地面类型Ⅰ型地面Ⅱ型地面Ⅲ型地面Ⅳ型地面传热系数( W/ 0.465 0.233 0.116 0.007(m2·K ))1)Ⅰ型地面耗热量计算:①传热系数为 0.465W/(m2·K )②地面面积 A=3.6× 4× 2+10.8× 2+3.6×4×2+( 10.8-2)× 2=96.8m2③温差修正系数α=1.0④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故Ⅰ型地面耗热量为:Q1=0.465×96.8×27×1.0=1215.32W 2)Ⅱ型地面耗热量计算:①传热系数为 0.233( W/ ( m2· K )②地面面积 A= (14.4-4)× 2×2+( 10.8-8)× 4=52.8m2③温差修正系数α=1.0④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故Ⅱ型地面耗热量为:Q2=0.233×52.8×27×1.0=332.16W 3)Ⅲ型地面耗热量计算:①传热系数为 0.116W/(m2·K )②地面面积 A= (14.4-8)× 2.8=19.04m2③温差修正系数α=1.0④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室外设计温度 -9℃故Ⅲ型地面耗热量为:Q3=0.116×19.04×27× 1.0=59.63W4)地面耗热量合计: Q=Q1+Q2+Q3=1607.11W2.4.8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计算:1)计算公式为Qi=0.278Lρao Cp(tR-to.h)2)渗入冷空气量按换气次数0.5h1计算,房间体积为149.04× 4.2=625.97m3 3)空气密度取 1.2kg/m34)定压比热取 1.0kJ/( kg.℃)5)室内设计温度 18℃,室外设计温度 -9℃故门窗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为:Qi=0.278× 1.2× 0.5×625.97×1.0×27=2819.12W2.4.9 一层 101 会议室耗热量汇总如下表所示:分项名北外墙北外窗东外墙南外墙南外门西外墙地面渗入冷称空气耗热量778.72 1250.24 698.06 549.42 1194.1 150.86 1607.11 2819.12 (W)总计9047.63(W)故一层 101 会议室总热负荷为9047.6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