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原毁》反馈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90 KB
- 文档页数:3
《原毁》反馈案( )⑵病 吾之病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 ⑶然今之君子则不然() ( )沛公然其计,从之() 4. 词类活用梳理: (I )故人乐为豎() (3)即其堑()(5)处以欺于人,氏以欺于心( 5. 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⑴重以團( )( ) (3)彼能屋,血我乃不能是()((5)垄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 )(7)翌其新不究其旧()⑼其人之有塑也()( )(II )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13)不若星()(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17)早夜亘思( )(19)不亦待其身者旦廉乎(( ) (21)而望划誉之也(( )吾之病在肠胃(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恐恐然惟惧英人之有闻也(2)早夜以思( )(4)不究其虽())⑵鏗以约()())(4)就其如舜者( )) ⑹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8)故人乐为善()(10)责人也逹,待己也施)(12)其虽不足称也( )(14)道徳之狂( ) (16)后人无及蛊()(18)己未有邕()) (20)究其旦不图其新)(22)可2L 而理_欤6.文言句式1.通假字 强者必说于言( )2.古今异义 (1))古之君子古义: 今义: (2)輕,为是者有本有原 古义: 今义: (3)是足为艺人矣 古义: 今义:(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古义: 今义: (5)吾尝试之矣 古义:;今义:3. 一词多义 ⑴善故人乐为善( ) 彼虽善是(()不如因而善遇之()素善留侯张良己未有善其为人也,仁义人某非良士。
是故事修而谤兴,徳7. 翻译下列句子:(1)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英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2)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英身者已廉乎!原毁文言知识点1. 通假字(1)强者必说于言(同"悦”,高兴)2. 古今异义(1)古之君子(古义:旧时贵族士大夫;人格高尚的人)(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 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3)是足为艺人矣(古义:多技能的人;今义:某些手工艺工人;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般人)(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5)吾尝试之矣(古义:曾经试验;今义:一种试验)3. —词多义(1)善:故人乐为善(名词,善事)/彼虽善是(动词,善于,擅长)/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不如因而善遇之(形容词,友好地)/己未有善(优点)(2)病:吾之病也(冬词,缺陷,过错)/吾之病在肠胃(名词,疾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苦)/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担心、忧虑)(3)然:今之君子则不然(指示代词,这样)/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的样子)/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4. 词类活用梳理:(1)故人乐为善(形容作名词,善事)(2)早夜以思(统词作状语,在早晚)(3)即英新(形容词作名词,最近的表现)(4)不究其旧(形容作名词,过去的错误)⑸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名作状语,对外, 对内)5. 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1)重以周(严格)(周密)(2)轻以约(宽容)(简约)(3)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这样)(却)⑷就英如舜者(追求,仿效)⑸求英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探求)(17)早夜以思(而,表修饰)(6)英应者,必英人之与也(那些附和的朋友)(7)即并新不究英旧(就,”,看)(20)究英旧不图英新(过去的错误、考(8)故人乐为善(做好事)虑、现在的表现)(9)H人之有闻也(冬誉声望)(10)责人也详,待己也廉(要求周详少)(11)一善易修也, 一艺易能也(学习、学会掌握)(12) H用不足称也(功用本领)(13)不若是(这样,代以上三种情况)仃4)道徳之行(畅行)(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自己)(16)后人无及焉(代他,舜)(18)己未有能(才能))(1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21)而望名誉之光(发扬光大,昭著)(22)可几而理欤(差不多、治理)6. 文言句式(1)判断句例一(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原毁[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B.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C.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D.未少有得而止矣【解析】A项,“说”同“悦”。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B.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不然,则其畏.也C.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D.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解析】A项,善:善事,好事/擅长。
B项,畏:害怕,恐惧/这里指害怕他的人,动词活用作名词。
C项,修:做,做成,做到/办好,做好。
D项,有:动词,表示存在。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之.病也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C.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而以.圣人望于人D.今之君子则不然.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解析】A项,之:助词,的。
B项,乃:副词,竟然/副词,就。
C项,以:连词,无实义/介词,拿,用。
D项,然:代词,这样/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C.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D.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解析】A项,艺人:古义指多技能的人/今义指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
B项,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许多人。
C项,尝试:古义是两个词,尝,曾经,副词;试,试验、尝试,动词/今义指试,试验。
D项,名誉:好的名声。
古今同义。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己未有善B.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C.而望名誉之光D.立功名于天下【解析】A项,“善”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外”“内”为名词用作状语;C项,“光”形容词用作动词。
课时跟踪检测(一) 原毁(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弊病、缺点B.其责人也详.详:详尽、全面C.其待己也廉.廉:廉洁D.一艺易能.也能:学会,掌握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其责己也重以.周(2)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3)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4)今之.君子则不然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求其所以..也..为舜者B.是足为艺人C.虽然..,明是非..,为是者有本有原D.别嫌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己未有善B.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C.而望名誉之光D.立功名于天下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君子责己重而周,待人轻而约;今之君子恰恰相反。
B.今之君子责人详而待己廉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怠与忌。
C.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
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D.韩愈将变革社会风气的希望寄托在“作于上者”身上,反映出他消极悲观的情绪。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拓展(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高中语文专题一辩论第1课原毁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原毁[专题概说]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
《原毁》探求了诽谤丛生的根源;《桐叶封弟辩》是一篇充满现实政治关心的力作;《朋党论》是一篇享有盛名的典型政论;《留侯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之一。
“原毁〞就是探究诽谤丛生的根源。
文章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从古代说到当代,从“毁〞的具体表现谈到“毁〞的思想根源;既描述其情况,又挖掘其根源。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论述,逻辑性强,立论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举例精当,平易而不浅露,朴实而不枯淡。
《桐叶封弟辩》,全文抓住一个“戏〞字展开论述。
文章论辩反复曲折,波澜起伏。
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述方法,驳得透彻,立得自然。
作者外表上像是区分史料的真与伪,实际上是在辩论史事的是与非。
《朋党论》运用正反比照论证,由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逐层论证,提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那么天下治矣〞的观点,希望统治者进用“君子之朋〞,远离“小人之朋〞。
《留侯论》一文一反通常写法,没有全面评论张良的生平和功业,而是论述他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观点新颖鲜明,虽略有偏颇,但发前人之未发,表达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第1课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原毁》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原毁》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一、字词积累1.字音怠.(dài)舜(Shùn)懦(nuò)者2.通假字①懦者必说.于色矣说,同“悦〞,快乐②道德之行,难已.已,通“矣〞,语气词,用在句末3.一词多义(1)善⎩⎪⎨⎪⎧①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动词,擅长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名词,好事③素善.留侯张良 动词,交好④善.日者王,善时者霸 动词,爱惜⑤太祖曰:“善.。
课时跟踪检测( 一) 原毁(时间:40 分钟分值:58 分) 、基础达标(25 分,选择题每小题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缺陷,过错B.其责人也详.详:详尽,全面C .其待己也廉.廉:廉洁D.一艺易能.也能:学会,掌握解析:选C C 项,廉: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其责己也重以.周(2)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3)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4)今之.君子则不然A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C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解析:选D 第一个“以” 是连词,表并列,“并且” ;第二个“以”是连词,表修饰。
两个“之” 都是助词,第一个“之” 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 是结构助词,“的”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求其所.以为舜者B •是足为艺人矣C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D •别嫌疑,明是非解析:选D A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B项,“艺人” 古义:有技能的人;今义: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
C 项,“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D 项,“嫌疑” 古今意义相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己未有善B・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C .而望名誉之光D .立功名于天下解析:选D A 项,“ 善” 形容词用作名词;B 项,“ 外”“ 内” 均为名词用作状语;C 项,“光” 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之君子责己重而周,待人轻而约;今之君子恰恰相反。
B.今之君子责人详而待己廉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怠与忌。
C .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论辩论辩是古代说理文的统称,亦称"论说”。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论辩文体方面也作了探索,有“原” “辩” “论”等。
一般来说,“原”本义是推本求源,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
其命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始于《周易》的“原始要终”;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则认为起于韩愈的五“原”(即《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论述事物的本源以致用于当今社会,往往通过与现实的对照、比较,以揭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弊端,因而在写法上往往具有比一般论说文更强的逻辑力量。
“论”是论断事理的文章,包括政论、史论、学论等,是论说文体的一种。
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出现论学、论政的文字,从目前所存的文献来看,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为我国最早的单篇论文。
东汉之后,论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集中围绕一个论点作逻辑严密的论证推理,特别是唐宋的论文,除了透辟的说理和文辞简约之外,还体现了充沛的气势,情理兼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辩”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
“辩”是辨别、辩论的意思。
辩体源起于战国诸子散文,像《孟子》一书中就有许多章节记录了孟子和君主、学者之间的论难说理。
汉末出现了被叫作辩的文章,如汉末曹植有《辩道论》。
辩体的真正流行是在李唐时代。
唐人凡称为辩的作品,一般上承曹植《辩道论》,总是针对某一主张、某一观点加以反驳、责难、纠正,而且在题目上大都去掉论字,称作某辩或辩某。
x第1课/ 原__毁走近作者韩愈(768 —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后人称之为“泰山北斗”。
相关背景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高中语文专题一辩论第1课原毁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原毁一、根底过关1.以下各项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几.乎(jǐ)惟惧.(jù)懈怠.(dài) 尧.舜(Yáo)B.通衢.(qú) 应.该(yìnɡ)诽.谤(fěi) 懦.弱(nuò)C.忌.妒(jì) 惟妙惟肖.(qiào)阐.述(chǎn) 揣.测(chuǎi)D.爱憎.(zēnɡ) 廉.洁(lián)满意..(chèn) 苛.刻(kē)解析:选D。
A项,“几〞读“jī〞;B项,“应〞读“yīnɡ〞;C项,“肖〞读“xiào〞。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全面B.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缺点C.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图:考虑D.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众人:许多人解析:选D。
众人:一般人。
3.以下句中“以〞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C.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D.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解析:选C。
A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B项,“以〞介词,翻译为“用〞。
C项,“以〞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和例句相同。
D项,“以〞连词,表目的,翻译为“来〞。
4.以下各句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周公,大圣人也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C.懦者必说于色矣D.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解析:选A。
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C、D项,介宾短语后置。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呢?这就必然要谈到他们对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散文同诗歌一样,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
先秦时代的史书,本身就是生动的历史散文;而诸子百家的著作,其中不少篇章堪称优秀的论说文。
到了汉代,政论和史论成为散文中的热门体裁,贾谊、晁错等人在这方面贡献良多。
而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的创作传统,构建出了最出色的传记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代替散文,逐渐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
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对偶的工切、用典的巧妙,在艺术形式上堪称精美,也涌现出不少佳作,但一些作家过分追求辞藻的富丽,使骈文日益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出于对文风浮靡绮丽的反感,从唐代前期开始,陈子昂、萧颖士等一批有识之士相继起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明显成效。
“安史之乱”后,与思想领域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想相伴随,韩愈和柳宗元顺应时代要求,倡导了文学领域的革新,也就是著名的中唐古文运动。
他们主张用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取代思想贫弱、内容空疏的骈文。
由于这种文体时代较古,就被称为“古文”。
韩、柳不仅提出一系列鲜明的古文创作主张,更以其为数众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古文作品享誉士林。
在他们周围,团结了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等一批古文作家。
但是古文兴盛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韩、柳的后继者创作才能有限,只知尽力模仿韩愈奇崛的文风,而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力作。
到了晚唐,骈文复炽,古文运动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
中唐古文运动的历史任务,到了北宋欧阳修出现方才得以完成。
《原毁》反馈案
1.通假字
强者必说于言( )
2.古今异义
(1))古之君子古义: 今义: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 今义:
(3)是足为艺人矣古义: 今义: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古义: 今义:
(5)吾尝试之矣古义: ; 今义:
3.一词多义
(1)善
故人乐为善( ) 彼虽善是( ) 素善留侯张良
( )不如因而善遇之( ) 己未有善
( )
(2)病
吾之病也( ) 吾之病在肠胃( )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
(3)然
今之君子则不然( )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 )
沛公然其计,从之( )
4.词类活用梳理:
(1)故人乐为善( ) (2)早夜以思( )
(3)即其新( ) (4)不究其旧( )
(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
5.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
(1)重以周( ) ( ) (2)轻以约( )( )
(3)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 ) (4)就其如舜者( )
(5)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 ) (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
(7)即其新不究其旧( ) (8)故人乐为善( )
(9)其人之有闻也( ) (10)责人也详,待己也廉
( )
(11)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 (12)其用不足称也( )
(13)不若是( ) (14)道德之行( )
(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 (16)后人无及焉( )
(17)早夜以思( ) (18)己未有能( ) (1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 (20)究其旧不图其新
( )
(21)而望名誉之光( ) (22)可几而理欤
( )
6.文言句式
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某非良士。
怠与忌之谓也。
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7.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2)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原毁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强者必说于言(同“悦”,高兴 )
2.古今异义
(1)古之君子(古义:旧时贵族士大夫;人格高尚的人)(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3)是足为艺人矣(古义:多技能的人;今义:某些手工艺工人;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般人)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5)吾尝试之矣(古义:曾经试验;今义:一种试验)
3.一词多义
(1)善:故人乐为善(名词,善事)/彼虽善是(动词,善于,擅长)/ 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不如因而善遇之(形容词,友好地)/己未有善(优点)
(2)病:吾之病也(名词,缺陷,过错)/吾之病在肠胃(名词,疾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苦)/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担心、忧虑) (3)然:今之君子则不然(指示代词,这样)/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的样子)/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4.词类活用梳理:
(1)故人乐为善(形容作名词,善事) (2)早夜以思(名词作状语,在早晚) (3)即其新(形容词作名词,最近的表现)
(4)不究其旧(形容作名词,过去的错误) (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名作状语,对外,对内)
5.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
(1)重以周(严格)(周密) (2)轻以约(宽容)(简约) (3)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这
样)(却)(4)就其如舜者(追求,仿效) (5)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探求) (17)早夜以思(而,表修饰) (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那些附和的朋友) (7)即其新不究其旧(就……看) (20)究其旧不图其新(过去的错误、考(8)故人乐为善(做好事) 虑、现在的表现)
(9)其人之有闻也(名誉声望) (10)责人也详,待己也廉(要求周详少) (11)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学习、学会掌握)
(12)其用不足称也(功用本领) (13)不若是(这样,代以上三种情况) (14)道德之行(畅行)
(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自己) (16)后人无及焉(代他,舜) (18)己未有能( 才
能 ) ) (1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21)而望名誉之光(发扬光大,昭著) (22)可几而理欤(差不多、治理)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用也表判断) 他是个仁义的人。
例二(某非良士。
(用判断词“非”表判断) 某个人不是好人
(2)宾语前置
例:怠与忌之谓也。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这就是所说的怠惰与忌妒啊。
(3)状语后置
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于言,于色都作“怒”的状语) 强横的人一定会在言语中表现出愤怒,软弱的人一定会在脸上表现出愤怒。
(4)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答案: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2、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答案: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