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75 KB
- 文档页数:3
无形的财产教案教案标题:无形的财产教案目标:1. 了解无形财产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无形财产的分类和价值评估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无形财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无形财产的概念和特点。
2. 无形财产的分类和价值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1. 无形财产的分类和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白板。
2.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知道什么是财产?2. 引导学生思考:财产是否只包括有形的物品?还有其他类型的财产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无形财产的概念和特点。
2. 分类讲解无形财产的主要类型,如商标、专利、版权等。
3. 介绍无形财产价值评估的方法,如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无形财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分类和价值评估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无形财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无形财产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案例中的无形财产分类和价值评估方法,并讨论其保护措施。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总结重点内容。
3. 强调无形财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无形财产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价值评估方法,并谈谈自己的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无形财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无形财产的分类和价值评估方法,并培养了对无形财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知识产权,有哪些方面的知识产权;知道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知识和智力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
二、重点难点1. 重点: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2、难点:盗版与维权三、教学方法:探究、体验、感悟、提升教学法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用贴近学生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智力成果发布会乐乐的作品与农民劳动种出的果实相比有什么特点?总结: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追问: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属于智力成果?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帮助归纳智力成果类型: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作、文学艺术作品。
过度:我们的前辈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智力成果,我们是否也能创造智力成果?请你为大家介绍自己最得意的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发布会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对什么是智力成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且通过智力成果发布会让学生明白中学生也可以创造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权和大家息息相关。
(二)新授知识设问:什么是智力成果权?归纳:包括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出示图片(6幅)讨论:图片拥有者分别享有哪一种智力成果权。
设问: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法律吗?归纳: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根据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产权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三)合作探究未成年人也有智力成果权乐乐的父亲进去找到公司的负责人,要求支付一定的商标转让费,负责人却说:“之前不是已经支付了2000元的奖金吗?再说你儿子还未成年,怎么有商标权?”公司负责人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归纳:未成年人拥有智力成果权。
在2007年8月结束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附中227班文木源同学研究制作的“DiY-Page自定制首页系统”获得全国一等奖。
无形的财产一、教学目标:了解和运用智力成果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用智力成果装点我们的家园。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
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公民的法律知识,观察有关问题,增强识别非法侵害公民权益的行为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2、教学难点: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三、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1、结合教材图片以及案例。
议一议:以上所列举的属于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查一查:我们有关法律对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是怎样规定的?小组讨论,师总结:智力成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的自由。
(二)、小组讨论:根据上面所学的法律知识,观察了解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判断、分析以下现象:1、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是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行为吗?2、网上随意公布他人的作品对吗?如果自己的作文被人在网上公开,应怎么办?(三)、我来当法官:假如我是法官,在以下案件中,我将如何判决?案1:1994年,13岁的中学生小风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被评为特别奖。
然而,他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
经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
小风于1996年10月把一纸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
案2:我国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一个大脑袋、圆鼻子、头上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这一形象用于多种漫画集中。
另外一位画家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擅自在其绘画中使用了具有“三毛”形象的作品并出版发行,引起了该著作权人的不满,遂起诉至法院。
思考:当公民的智力成果受到侵犯时,怎么办?小组讨论,师总结: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力成果与人们的切身利益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及作用,智力成果包含的内容,依法维护智力成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搜集相关教育信息与资源的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增加解读各种社会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已有的教育资源,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学会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我认为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有助于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增强学生依法维护智力成果的能力。
教法:1.情境教学法。
使用恰当的媒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冲突中认识智力成果及其重要作用,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合作探索法。
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与分工,确定课堂活动主题,教师在其中发挥学习方法引导、指导的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用一个小故事:即比尔. 盖茨提出带走100个人就能重建一家微软公司。
问学生:他为什么要带走100个人,而不是带走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的引出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
2、建构新知我告诉学生:无形的财产与有形的财产相比有独特的魅力。
然后指着教室里的电脑、课桌等物品问:这些有形的财产是从来就有的吗?从而引出智力成果的定义。
接着问学生:你有没有智力成果?使学生明确自己也有智力成果,我们现在享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后进行一个“说一说”学生活动:在众多的智力成果中,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它对生活带来哪些影响?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智力成果的价值。
使学生认识到智力成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想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就需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智力成果。
大家知道怎么样激发人们创造的热情吗?引出: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法律赋予智力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引导学生说出智力成果权的内容,说明著作权不用申请。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无形的财产》教案授课者:应柯授课班级:八(6)班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框出自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本框由两目内容组成,第一目“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本目从生动的故事引入,具体讲了四层意思。
第二目“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本目是本课重点,包含三层意思。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授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智力成果的作用越发显著,人们的智力成果不能侵犯。
未成年人对此了解有限,一些未成年人购买了盗版光盘、抄袭了他人作品,却理直气壮。
鉴于上述情况,对未成年人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很有必要。
通过教育,激发其发明创造的热情,使其懂得尊重别人的脑力劳动成果,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及作用;智力成果包括的内容,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
2、过程与方法:提高自主解读信息能力,培养小组团队精神,发挥个性特长。
3、情意、态度、价值观: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学会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和难点:增强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典型事例法。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教学导入师:“点石成金”这个成语大家有没有听过?生:听过。
师:那今天呢我给大家带来的则是一个现实版的“点沙成金”的故事,他叫秦升益,是北京仁创公司的董事长。
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看一段视频,看看他是如何创造如此巨大的财富,使普通的沙子的价值增值这么多倍?【播放幻灯片1“点石成沙”视频 1分26秒】师:短片看完了,哪位同学来说说原因,是什么让沙子的价值增值?生:沙子经过仁创公司的特殊处理,该公司投入新的技术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并且获得专利,从而使沙子的价值翻倍。
师:是的,同学们都说到了是专利、科技这些知识和智慧,使得仁创公司扩大了沙漠中风积沙的运用范围,才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无形的财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无形财产,以及无形财产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无形财产的种类,如知识产权、商誉等。
3.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无形财产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形财产的定义和特点2. 无形财产的种类3. 无形财产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无形财产的定义、特点和种类。
2. 教学难点:无形财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无形财产的定义、特点和种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无形财产的保护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保护无形财产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无形财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无形的财产》相关内容。
2. 课件或教学幻灯片:展示无形财产的定义、特点、种类和保护方法。
3.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关于无形财产保护的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实例,引发学生对无形财产的思考,如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2. 讲解无形财产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无形财产的概念,阐述其不同于有形财产的特点,如不可见、难以量化和保护难度较大等。
3. 介绍无形财产的种类:讲解知识产权、商誉、专利、商标等不同类型的无形财产,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用和重要性。
4. 分析无形财产的保护案例: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无形财产被侵犯的情况,并讨论如何采取措施保护无形财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无形财产,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他们小组讨论的保护无形财产的策略和建议。
2. 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无形财产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下次课堂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程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提问等。
《无形的财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什么是无形财产,以及无形财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无形财产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无形财产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无形财产的法律保护3. 无形财产的种类4. 无形财产的价值和作用5. 保护无形财产的意义和途径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无形财产的概念和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无形财产的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身边的无形财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无形的财产》2. 案例材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无形财产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无形财产的兴趣。
2. 讲解无形财产的定义与特点:详细讲解无形财产的概念、特点及其与有形财产的区别。
3. 分析无形财产的种类:介绍知识产权、商誉、技术秘密等无形财产的种类。
4. 讨论无形财产的价值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无形财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5. 讲解我国无形财产的法律保护: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保护无形财产的制度。
6. 分析保护无形财产的意义和途径:探讨保护无形财产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无形财产的途径。
7.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无形财产侵权行为及后果。
8.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无形财产的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9.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无形财产的重要性。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无形财产与有形财产在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无形财产。
2. 小组合作法:分组让学生就特定无形财产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无形财产概念、种类和保护措施的掌握程度。
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无形的财产说课稿《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有关智力成果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基本作用和意义。
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请的国电机专家施坦敏茨来诊断。
只见他看看转转,写小亿算算,两天两夜后,他在电机顶部画了一道线,让修理工在他画线的地方拆掉16匝线圈。
鼓掌果然排除。
这是何等潇洒的一画。
事后,施坦敏茨要价10000美元,在付款单上他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师:为什么施坦敏茨提出“知道在哪里画9999美元”吗?生1:因为他花了两天两夜才知道画在哪里。
生2:别人不知道该在哪儿、怎么修,只有他才懂。
生3:因为他运用自己的知识,花费了大量的脑力劳动。
师:对,同学们都很聪明,施坦敏茨靠自己的脑力劳动,解决了机器故障,,这就是一种智力成果,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
请同学们欣赏教材82页的六幅图,说说这些智力成果对人们的说生活有什么影响?你还知道有哪些智力成果?【讲授新课】三.无形的财产(板书)1.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板书)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凸显其重要性。
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各个国家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也就是智力成果权。
可是我们经常看到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受侵害的现象。
展示:中国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11日上午公布了2004年侵犯知识产权的“十大案件”。
这十大案件分别是:广州市雅诗兰黛化妆品有限公司名称侵权案、深圳温鸿家私实业公司和宏辉皮具厂假冒“路易威登”注册商标案、深圳东莞一团伙假冒美国思科技术公司注册商标案、上海松江区一窝点假冒“阿迪达斯”注册商标案、扬州苏鳄服饰公司假冒“鳄鱼”注册商标案、南京“926”特大侵权盗版案、Guthrie(顾然地)犯罪团伙跨国销售侵权复制品案、辽宁省“715”特大盗版光盘案、北京中新联公司和天津民族光盘公司盗版微软公司产品案、宜宾丝丽雅公司专利维权案。
《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智力成果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基本作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法维护智力成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学会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教学重难点】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搜集自己喜欢的智力成果(搜集这些智力成果的创造过程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播放动画:《儋州美》教师提问:视频中的《儋州美》调子体现了儋州人们的智慧,宝贵的文化财富。
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我们生活中,蕴涵着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无数的智慧火花。
这样的智力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当代社会,智力成果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因而智力成果的价值是无限的。
方法二:(备选)材料一:曲建方是“阿凡提”系列卡通人物美术作品作者,享有美术作品著作权。
被告武汉某医院在制作电视广告片中使用了与“阿凡提”卡通人物形象特征相同的卡通人物,在电视台播出。
材料二:香港华纳唱片有限公司享有郭富城演唱的《分享爱》《爱的呼唤》《国王的新歌》等3首MTV作品著作权。
武汉某娱乐公司将上述MTV作品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许可以卡拉OK的形式向公众放映。
教师提问:这两个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怎样严重的问题?学生回答:侵权。
教师归纳:上述两个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知识产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呢?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保护无形财产,保护智力成果权。
【新课教学】无形的财产(板书)一、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板书)1.什么是智力成果教师:那么什么是智力成果?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是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智力成果的作用师生活动:师生共同介绍自己知道及其喜欢的智力成果,畅谈它们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无形的财产教案教案标题:无形的财产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无形财产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知识产权和无形财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 帮助学生了解无形财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财产?可以举例说明吗?2. 引入无形财产的概念:除了有形财产,还存在一种无形的财产,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步骤二:学习无形财产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无形财产的定义:无形财产是指不能直接看到或触摸到的财产,如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等。
2. 分析无形财产的特点:无形财产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见性和不易评估的特点。
步骤三:了解知识产权(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知识产权吗?它与无形财产有什么关系?2. 讲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种类: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3. 分析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创新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步骤四:探讨无形财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无形财产在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无形财产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并汇报讨论结果。
步骤五: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无形财产相关的案例,如知识产权侵权案例或商标侵权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无形财产保护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无形财产的概念、特点、知识产权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拓展学生思维:请学生思考无形财产保护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并展开讨论。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黑板。
2. 与无形财产相关的案例材料。
3. 分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无形财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3. 学生对知识产权和无形财产保护的认识。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无形的财产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知识产权,有哪些方面的知识产权;知道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口标:充分认识到知识和智力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
2、难点:盗版与维权
三、教学方法:探究、体验、感悟、提升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用贴近学生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智力成果发布会乐乐的作品与农民劳动种出的果实相比有什么特点?总结: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鼎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追问: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属于智力成果?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帮助归纳智力成果类型: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作、文学艺术作品。
过度:我们的前辈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智力成果,我们是否也
能创造智力成果?请你为大家介绍自己最得意的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发布会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对什么是智力成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且通过智力成果发布会让学生明口中学生也可以创造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权和大家息息相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忖标: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知识产权,有哪些方面的知识产权;知道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U标:充分认识到知识和智力创造财富,树立正确
的知识产权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
2、难点:盗版与维权
三、教学方法:探究、体验、感悟、提升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用贴近学生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智力成果发布会乐乐的作品与农民劳动种出的果实相比有什么特点?总结: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追问: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属于智力成果?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帮助归纳智力成果类型: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作、文学艺术作品。
过度:我们的前辈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智力成果,我们是否也能创造智力成果?请你为大家介绍自己最得意的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发布会通过讨论分
析,使学生对什么是智力成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且通过智力成果发布会让学生明口中学生也可以创造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权和大家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