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 青玉案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28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译】美人不到横塘来,只能看着她,飘飘然的消失在视线中。
是谁和你共度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小桥、流水,月影、疏花的小院,雕梁画栋的闺房,也只有那无所不到的春风,知道她的居处。
流动的彩云,渐渐地笼罩了水边的芳草洲,满腹才华也写不尽这相思之苦。
问我闲愁到底有多深重?那一川笼罩在迷雾中的青草,满城纷纷扬扬的飞絮,无休无止的黄梅雨,堪比我缭乱的愁绪。
【作者简介】贺铸,字方回,卫州人(今河南汲县)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因外戚恩授右班殿值,后经苏轼举荐,弃武习文,任承事郎。
为北宋著名词人。
【赏析】“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是曹植《洛神赋》中的精彩名句,作者借用来描述他路遇的美人,这使我们有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美人的那种体迅飞凫、飘忽若神的形象放在了我们的眼前,同时也把作者路遇美人却无缘相邀的怅惘、失望之情,自然的流露出来。
接下来,作者自然的产生联想,美人的大好青春年华是与谁共度的呢?这么漂亮的美人一定居住在一个临水的幽美之处,那里有香艳的闺房,精美的花园,以及人们无法知晓的生活,作者转而羡慕起春风,只有无处不到的它能知道这一切。
至此,这种憾然之情,在心中翻转,竟不能自已。
黄昏慢慢的来临了,彩霞从天上到水中连成一片,笼罩了水边的绿洲,作者的纷繁思绪仍纠结在一起,不能自拔;作者想起了曹植当年满腹才华写下的佳句,也是字字令人肝肠寸断,“怅盘桓而不能去”,与自己是何等的相似,毕竟他还曾“通言赠珠”,而自己呢?于是,作者开始清算自己的闲愁到底有多重,遍地疯长的青草,笼罩在烟雾之中,迷茫无边;纷纷扬扬的飞絮,乱舞长空;没完没了的黄梅雨,纷乱如麻。
这些叠加在一起,怎一个乱字了得,把作者纷乱愁苦的心情,强烈的表达出来,却又似不着痕迹。
李后主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贺铸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载:“(贺铸)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原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北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翻译: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因取以为调名。
又名“横塘路”。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城外,是作者隐居之所。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
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
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赏析宋词《青玉案》《青玉案》是一首优美的词牌,取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中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这首词牌名本意是描述一个爱情故事,而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元夕则以此为灵感,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元夕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词的开篇就给人一种繁华瑰丽的视觉感受,描绘了元夕夜的热闹和华丽。
满街的彩灯和火焰,像千树花开,又像繁星坠落。
这个词用得极其美丽,让人在读词的同时,仿佛亲眼看到了那繁华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段词则进一步描绘了元夕夜的热闹和繁忙。
箫声悠扬,彩灯闪烁,鱼龙舞曲此起彼伏。
这一段的描写充满了动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元夕夜的热闹和喧嚣。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段词则描绘了女子在元夕夜的美丽和魅力。
她们头戴美丽的饰物,笑容满面,轻盈走过,留下的是一股淡淡的香气。
这一段的描写充满了柔美,让人感受到了女子的温婉和美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一段词则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他在人群中寻找那个人,找了很久,直到突然回头,才发现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只剩下灯火阑珊。
这一段的描写极其细腻,让人感受到了词人的深情和哀伤。
总的来说,贺铸的《青玉案》元夕通过优美的词句,描绘了元夕夜的繁华和热闹,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这首词充满了柔情和哀伤,但同时也充满了美丽和动人。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2024年青玉案贺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宋词”,具体章节为“青玉案·贺铸”。
详细内容包括词牌背景介绍、贺铸生平简介、词作鉴赏、重点词汇解析、词句翻译及意境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青玉案”这一词牌的特点及背景;2. 鉴赏贺铸的词作,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3. 掌握课内重点词汇,提高古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作意境的理解与感悟;重点词汇的运用与翻译。
教学重点:青玉案词牌的特点;贺铸词作的艺术风格;课内重点词汇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现代歌曲《青玉案·元夕》,引发学生对“青玉案”词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2. 背景介绍:介绍青玉案词牌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3.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贺铸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 词作鉴赏:逐句解析词句,分析词作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贺铸的艺术风格;5.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课内重点词汇,结合例句进行翻译;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完成时间及要求。
六、板书设计1. 青玉案·贺铸词牌背景作者简介词作鉴赏重点词汇解析翻译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词牌“青玉案”创作一首词;(2)翻译下列句子:“薄幸锦衣郎,翠袖佳人梦。
”答案:(1)例:青玉案·怀古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醒何处是?(2)答案:The unlucky man in brocade clothes, the beauty in green sleeves dream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贺铸的词作,了解其他词牌的特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贺铸《青玉案》古诗词鉴赏~贺铸《青玉案》诗歌是一门艺术,在古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古诗词鉴赏则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是一种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贺铸的《青玉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歌,充满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一、作者简介贺铸(830-887),字伯仲,号贺翁,汉族,河南安阳人。
中唐时期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诗文闻名天下。
代表作有《青玉案》等。
二、诗句内容《青玉案》全诗共四句,分别为:“拂衣推枕上青楼,吴钩霜雪明。
”“翠华摇摇行复止,犹自谙得青琐窗。
”“细柳斜斜照书窗,一帘风月夜。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诗句解析《青玉案》中的人物是唐朝的文宗李煜,他此刻正坐在青楼上,推着枕头,看着楼外的月亮和雪花,回忆着自己和西施的情缘。
“拂衣推枕上青楼,吴钩霜雪明。
”这句诗描述了李煜拂去衣袖,推着枕头,坐在青楼之上,夜晚的吴钩霜雪明亮无比,楼外是一片美景。
“翠华摇摇行复止,犹自谙得青琐窗。
”李煜坐在青楼之上,看到的是犹如摇曳的翠华,它摇摆着,行至一处又停止,他仍然认得那青琐窗。
“细柳斜斜照书窗,一帘风月夜。
”李煜此时正坐在青楼之上,他看到,一棵细柳斜斜地照着书窗,书窗外是一帘风月,一片幽夜。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李煜拿起酒杯,向青天把酒问,他不知道天上的宫阙,今夜是何年,他正坐在青楼之上,回忆着自己和西施的情缘。
四、诗句评价《青玉案》是贺铸最著名的诗作,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充满了伤感和思念。
贺铸用浪漫的语言把李煜深情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深深地被感动。
五、文学价值《青玉案》作为贺铸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的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高远,把抽象的情感和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把感情的复杂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是一首声震九州的经典之作。
六、影响《青玉案》这首经典之作,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诗歌,而且对后世文学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原文及赏析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原文及赏析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原文及赏析1原文: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知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赏析长亭,秦汉时,在驿道边隔十里置一亭,谓之长亭,是行人歇脚和饯别的地方。
绿槐烟柳,槐者,怀也;柳者,留也。
槐柳荫成,如烟笼雾罩,显示出一片迷茫、怅惘的伤离恨别的氛围。
就在这槐柳如烟,长亭连短亭的驿道上,多少人临歧洒泪,次第分离!词由别时情境写到别后心情。
俗语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所谓“日永(长)如年”,正是强调因别愁绵绵而主观感受到的一日之长。
最难堪时,登高回首,目尽苍天,只见层层暮云遮断了望眼。
而乡关,更在暮云青山之外!柳宗元有句云“岭树重遮千里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韩愈亦发出过“云横秦岭家何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痛切的悲呼。
它们都表现了一种乡关远隔,亲人睽离,欲归不能的.强烈的阻隔心态。
下阕以时间为线索,接写行人于日暮时分驻马解鞍,投宿旅舍。
“寒灯思旧事”(杜牧《旅宿》),词人在孤馆独对青灯,前尘往事,亦纷至沓来,暗中忆及分离时之细语丁宁,几多柔情,几多思念!如今,只有梦魂可超越时空,暂返乡关,和伊人小聚。
恍然警觉,只有孤枕寒衾,灯昏人静,天色渐明,而窗外小雨潇潇,亦如人之潸潸清泪,绵长无尽。
清徐釚《词苑丛谈》云:“凡词无非言情。
”又引宗梅岑语:“词以艳丽为工,但艳丽中须近自然本色。
”(《丛谈·品藻二》)惠洪身为僧人,而“其诗词多艳语,为出家人未能忘情绝爱者”(薛砺若《宋词通论》)。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原文及赏析2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绿槐烟柳长亭路。
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诗词原文及译文《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诗词原文及译文《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是金末元初词人元好问所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似总为、春将去。
花落花开春几度。
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
欲写幽怀恨无句。
九十花期能几许。
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赏析:此词描写的是暮春景色,暮春时节,春花已泻,狼藉满路,大好春光已逝去,只有那多情燕子,追逐着春光,飞翔于花丛柳绿之间。
而铜镜前人儿不知不觉已韶华暮,容颜已老。
花开花又落,人生几度春,词人不觉发出“九十花期能几许”的哀怨。
此景无可追,此情无可待,只能对红饮酒,独自品尝这孤寂的雨季。
全词塑造一种低沉幽怨的气氛,使人读来,无限神伤。
上片写暮春时节的景象,最典型的就是落红满路。
“落红”后三句,起首描写满庭的鲜花被风吹落,似乎是说春天即将过去,这不由使词人想到花落花开,年复一年,自然之则,人力难为。
“多情”三句,面对这春光消逝的场景,只有多情的燕子,不管花开花落,仍在执着的追逐春光。
“燕”子其实比喻对生活充满乐观精神的词人。
燕之于人更显词人高古的奇思梦想。
下片由落红转入词人对人生的慨叹。
“镜中冉冉韶华暮”后三句,“韶华暮”指青春年华已走到暮年。
“欲写幽怀”表明作者曾经满怀豪情壮志,但“恨无句”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而作者只能哀叹“九十花期能几许呢?一卮芳酒”后三句。
面对时光消逝,青春已逝的局面,作者又想起自身的痛苦。
功业难为,而时其发妻英年早逝,给他心灵都带来创伤。
眼见落花纷坠,红消香断,作者饮酒不是在哀悼落红的早谢,也会想起早逝的亡妻。
情怀忧伤,寂寞之至,难以言表,只能以一卮芳酒,一襟清泪,来面一窗暮雨。
含意之深,非细品难为人知。
这首暮春词原用贺铸的《青玉案》词原韵,但婉转曲折的笔调,幽怨难言的情怀,都非贺词所能比较。
青玉案贺铸古文赏析
青玉案》是唐代文学家贺铸创作的一首古文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以下是《青玉案》的古文赏析:《青玉案》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离别的场景。
诗中描述了一个宴会结束后,宾客散去,只剩下孤独的主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诗开篇即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里通过对东篱、酒、黄昏和暗香等形象的描写,给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接着,诗人开始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里运用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和马等意象,展现了当时宴会的热闹场景。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然而,随着宴会的结束,欢乐的气氛逐渐消散,主人孤独地坐在案前,回忆往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诗以“众里寻他千百度”和“蓦然回首”作为转折,表达了主人内心的苦闷和失落。
最后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间接的方式暗示了曾经的欢乐和幸福已经消失殆尽。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主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情更加深沉、凄凉。
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的欢乐的感慨,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青玉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唐代古文诗中的佳作,展现了贺铸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也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离愁别绪。
《青玉案》古诗赏析《青玉案》古诗赏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横塘,在苏州城外。
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
方回往来于其间。
”是作者隐居之所。
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
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的。
“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
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
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
“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
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
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
“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
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青玉案[宋]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②,但目送、芳尘去③。
锦瑟华年谁与度④?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⑤,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①本篇选自贺铸《东山词》。
贺铸改“青玉案”为“横塘路”,今仍旧。
词的内容是对偶然相遇者的思慕。
②凌波,形容妇女步履轻美。
横塘,在苏州附近,是个经贯南北的大塘。
那里有贺铸的别墅。
③芳尘,行迹。
“尘”,迹。
④锦瑟华年,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句本此。
⑤蘅皋,生有香草的水边。
⑥都,总。
〔解析〕作者晚年退隐苏州,住在横塘附近。
此词当是其时其地所作。
它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是发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情之间阻;下片,愁之纷乱。
上是宾;下是主。
起三句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语。
凌波微步,不过横塘,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
“但”,犹言仅、只。
她没有来,已不能去,则极目远望,只能从所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想像其“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态而已。
“锦瑟”一句提问,直用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亦即悬揣其无人共度之意。
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己的遭际。
“月桥”两句,是想像中其人的住处。
“只有”句是说其地无人知,自然也就更无人到。
“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写房室之富丽,由外及内,而结以“只有春知处”,就从绚烂繁华的时间和空间里,显示出其人的寂寞来。
这三句,共有两层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独处,虚度华年,非常值得同情和怜惜;其二,深闺邃远,除了一年一年的春光之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相惜之情。
这也完全与词人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知重的情况相吻合。
过片“飞云冉冉”,是实写当前景色,同时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以补足首句“凌波不过”之意。
青玉案贺铸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
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
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1、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解析】上阕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
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
下阕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
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
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
青玉案贺铸结句的“闲愁”,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堪比拟。
【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2、末四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人也因此有了“贺梅子”的雅号,请你说说它究竟妙在何处?答:词人连用三个比喻(博喻),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时空展衍的江南暮春烟雨图,不仅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法排遣。
3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贺铸《青玉案》赏析贺铸的《青玉案》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民间小说,讲述了一群农民在人民法庭前,为解决他们与地主与贫富之间的基本异议而对决的故事,展示了普通老百姓们早期的社会问题,它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性。
贺铸描述了一群农民在受到地主压迫时,以及在华夏民间法庭前为自己和同胞而斗争的景象。
他们受到了地主的抑制和侵犯,他们的权利被剥夺,他们不得不反抗,为依照正义而提起诉讼。
关于这些农民的英勇和毅力,这些以及他们表达正义信念的斗争,贺铸在小说中都描绘了出来。
小说中,贺铸表达了他关于理性主义的信念,一种追求正义和公平的思想,他表达了他对于老百姓的理解,毅力,热情和勇敢,他坚持认为,只要具有正义,就必胜。
他所表达的信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关于“以德报怨”的传统思想。
小说中,主要人物、青玉郑虔勇敢地拯救了受到压迫的农民,他笃定地坚守道义,抵抗邪恶,彰显了他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关于传统价值观对人类斗争的支撑意义,他所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为了改变其他苦难者的命运,还有他后来人们的命运。
在《青玉案》中,贺铸把农民作为主人公,反映了其苦难的经历,也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中苦难的真实写照。
他也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表达了他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公正的期待。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传统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他表达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取向,他的小说为现代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很多共同的价值观念。
《青玉案》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农民矛盾及其斗争特点的故事,更是一部深刻反映古代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经典小说。
从现实社会意义上说,贺铸通过他的小说,传递了他对正义的追求,展示了国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自我的信心,积极追求公正,维护正义,努力奋斗。
这也是《青玉案》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原因。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译文、注释及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译文、注释及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代: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要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何?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别一)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要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何?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别二)译文轻移莲步不再跳过横塘路,只要用眼力相送,她像芳尘相同飘去。
正是芳华年华时分,可什么人能与她一同喜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锁的朱户,这只要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闲情烦恼有几何?如同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解凌波:描述女子步态轻盈。
芳尘去:指佳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夸姣的芳华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台:赏月的渠道。
花榭:花木盘绕的房子。
琐窗:雕绘连琐斑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蘅皋(hénggāo,横高):长着香草的沼地中的高地。
彩笔:比方有写作的才调。
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试问闲愁都几何:都几何,有多少。
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一川:遍地。
赏析这首词经过对暮春风光的描绘,抒情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迷惘情形,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大材小用的慨叹。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想念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别致,能鼓起人们无限幻想,为其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便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宋代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解释: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赏析:此句借用草、絮、雨的意象和特点,来表达无限的愁怀恨绪。
原文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一)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二)译文轻移莲步从横塘前匆匆走过,只能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伤感的诗句。
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因取以为调名。
又名“横塘路”。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城外,是作者隐居之所。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
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
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飞:一作“碧”。
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
蘅(héng)皋(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一川:遍地,一片。
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