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青玉案》
- 格式:ppt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17
《青玉案》译文及赏析《青玉案》译文及赏析青玉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
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已经是没有希望了。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赏析宋词《青玉案》《青玉案》是一首优美的词牌,取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中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这首词牌名本意是描述一个爱情故事,而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元夕则以此为灵感,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元夕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词的开篇就给人一种繁华瑰丽的视觉感受,描绘了元夕夜的热闹和华丽。
满街的彩灯和火焰,像千树花开,又像繁星坠落。
这个词用得极其美丽,让人在读词的同时,仿佛亲眼看到了那繁华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段词则进一步描绘了元夕夜的热闹和繁忙。
箫声悠扬,彩灯闪烁,鱼龙舞曲此起彼伏。
这一段的描写充满了动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元夕夜的热闹和喧嚣。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段词则描绘了女子在元夕夜的美丽和魅力。
她们头戴美丽的饰物,笑容满面,轻盈走过,留下的是一股淡淡的香气。
这一段的描写充满了柔美,让人感受到了女子的温婉和美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一段词则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他在人群中寻找那个人,找了很久,直到突然回头,才发现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只剩下灯火阑珊。
这一段的描写极其细腻,让人感受到了词人的深情和哀伤。
总的来说,贺铸的《青玉案》元夕通过优美的词句,描绘了元夕夜的繁华和热闹,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这首词充满了柔情和哀伤,但同时也充满了美丽和动人。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2024年青玉案贺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宋词”,具体章节为“青玉案·贺铸”。
详细内容包括词牌背景介绍、贺铸生平简介、词作鉴赏、重点词汇解析、词句翻译及意境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青玉案”这一词牌的特点及背景;2. 鉴赏贺铸的词作,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3. 掌握课内重点词汇,提高古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作意境的理解与感悟;重点词汇的运用与翻译。
教学重点:青玉案词牌的特点;贺铸词作的艺术风格;课内重点词汇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现代歌曲《青玉案·元夕》,引发学生对“青玉案”词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2. 背景介绍:介绍青玉案词牌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3.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贺铸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 词作鉴赏:逐句解析词句,分析词作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贺铸的艺术风格;5.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课内重点词汇,结合例句进行翻译;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完成时间及要求。
六、板书设计1. 青玉案·贺铸词牌背景作者简介词作鉴赏重点词汇解析翻译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词牌“青玉案”创作一首词;(2)翻译下列句子:“薄幸锦衣郎,翠袖佳人梦。
”答案:(1)例:青玉案·怀古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醒何处是?(2)答案:The unlucky man in brocade clothes, the beauty in green sleeves dream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贺铸的词作,了解其他词牌的特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贺铸《青玉案》古诗词鉴赏~贺铸《青玉案》诗歌是一门艺术,在古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古诗词鉴赏则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是一种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贺铸的《青玉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歌,充满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一、作者简介贺铸(830-887),字伯仲,号贺翁,汉族,河南安阳人。
中唐时期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诗文闻名天下。
代表作有《青玉案》等。
二、诗句内容《青玉案》全诗共四句,分别为:“拂衣推枕上青楼,吴钩霜雪明。
”“翠华摇摇行复止,犹自谙得青琐窗。
”“细柳斜斜照书窗,一帘风月夜。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诗句解析《青玉案》中的人物是唐朝的文宗李煜,他此刻正坐在青楼上,推着枕头,看着楼外的月亮和雪花,回忆着自己和西施的情缘。
“拂衣推枕上青楼,吴钩霜雪明。
”这句诗描述了李煜拂去衣袖,推着枕头,坐在青楼之上,夜晚的吴钩霜雪明亮无比,楼外是一片美景。
“翠华摇摇行复止,犹自谙得青琐窗。
”李煜坐在青楼之上,看到的是犹如摇曳的翠华,它摇摆着,行至一处又停止,他仍然认得那青琐窗。
“细柳斜斜照书窗,一帘风月夜。
”李煜此时正坐在青楼之上,他看到,一棵细柳斜斜地照着书窗,书窗外是一帘风月,一片幽夜。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李煜拿起酒杯,向青天把酒问,他不知道天上的宫阙,今夜是何年,他正坐在青楼之上,回忆着自己和西施的情缘。
四、诗句评价《青玉案》是贺铸最著名的诗作,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充满了伤感和思念。
贺铸用浪漫的语言把李煜深情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深深地被感动。
五、文学价值《青玉案》作为贺铸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的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高远,把抽象的情感和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把感情的复杂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是一首声震九州的经典之作。
六、影响《青玉案》这首经典之作,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诗歌,而且对后世文学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诗词原文及译文《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诗词原文及译文《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是金末元初词人元好问所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似总为、春将去。
花落花开春几度。
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
欲写幽怀恨无句。
九十花期能几许。
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赏析:此词描写的是暮春景色,暮春时节,春花已泻,狼藉满路,大好春光已逝去,只有那多情燕子,追逐着春光,飞翔于花丛柳绿之间。
而铜镜前人儿不知不觉已韶华暮,容颜已老。
花开花又落,人生几度春,词人不觉发出“九十花期能几许”的哀怨。
此景无可追,此情无可待,只能对红饮酒,独自品尝这孤寂的雨季。
全词塑造一种低沉幽怨的气氛,使人读来,无限神伤。
上片写暮春时节的景象,最典型的就是落红满路。
“落红”后三句,起首描写满庭的鲜花被风吹落,似乎是说春天即将过去,这不由使词人想到花落花开,年复一年,自然之则,人力难为。
“多情”三句,面对这春光消逝的场景,只有多情的燕子,不管花开花落,仍在执着的追逐春光。
“燕”子其实比喻对生活充满乐观精神的词人。
燕之于人更显词人高古的奇思梦想。
下片由落红转入词人对人生的慨叹。
“镜中冉冉韶华暮”后三句,“韶华暮”指青春年华已走到暮年。
“欲写幽怀”表明作者曾经满怀豪情壮志,但“恨无句”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而作者只能哀叹“九十花期能几许呢?一卮芳酒”后三句。
面对时光消逝,青春已逝的局面,作者又想起自身的痛苦。
功业难为,而时其发妻英年早逝,给他心灵都带来创伤。
眼见落花纷坠,红消香断,作者饮酒不是在哀悼落红的早谢,也会想起早逝的亡妻。
情怀忧伤,寂寞之至,难以言表,只能以一卮芳酒,一襟清泪,来面一窗暮雨。
含意之深,非细品难为人知。
这首暮春词原用贺铸的《青玉案》词原韵,但婉转曲折的笔调,幽怨难言的情怀,都非贺词所能比较。
青玉案贺铸古文赏析
青玉案》是唐代文学家贺铸创作的一首古文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以下是《青玉案》的古文赏析:《青玉案》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离别的场景。
诗中描述了一个宴会结束后,宾客散去,只剩下孤独的主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诗开篇即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里通过对东篱、酒、黄昏和暗香等形象的描写,给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接着,诗人开始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里运用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和马等意象,展现了当时宴会的热闹场景。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然而,随着宴会的结束,欢乐的气氛逐渐消散,主人孤独地坐在案前,回忆往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诗以“众里寻他千百度”和“蓦然回首”作为转折,表达了主人内心的苦闷和失落。
最后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间接的方式暗示了曾经的欢乐和幸福已经消失殆尽。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主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情更加深沉、凄凉。
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的欢乐的感慨,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青玉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唐代古文诗中的佳作,展现了贺铸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也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离愁别绪。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解及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解及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代: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一)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二)译文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解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蘅皋(hénggāo,横高):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
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一川:遍地。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出自宋代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解释: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赏析:诗人发出疑问,锦绣年华可和谁共度?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内心的怅惘之情。
原文: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及注释:译文: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伤感的诗句。
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因取以为调名。
又名“横塘路”。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城外,是作者隐居之所。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
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
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飞:一作“碧”。
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
蘅(héng)皋(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一川:遍地,一片。
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贺铸《青玉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青玉案[宋]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②,但目送、芳尘去③。
锦瑟华年谁与度④?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⑤,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①本篇选自贺铸《东山词》。
贺铸改“青玉案”为“横塘路”,今仍旧。
词的内容是对偶然相遇者的思慕。
②凌波,形容妇女步履轻美。
横塘,在苏州附近,是个经贯南北的大塘。
那里有贺铸的别墅。
③芳尘,行迹。
“尘”,迹。
④锦瑟华年,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句本此。
⑤蘅皋,生有香草的水边。
⑥都,总。
〔解析〕作者晚年退隐苏州,住在横塘附近。
此词当是其时其地所作。
它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是发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情之间阻;下片,愁之纷乱。
上是宾;下是主。
起三句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语。
凌波微步,不过横塘,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
“但”,犹言仅、只。
她没有来,已不能去,则极目远望,只能从所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想像其“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态而已。
“锦瑟”一句提问,直用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亦即悬揣其无人共度之意。
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己的遭际。
“月桥”两句,是想像中其人的住处。
“只有”句是说其地无人知,自然也就更无人到。
“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写房室之富丽,由外及内,而结以“只有春知处”,就从绚烂繁华的时间和空间里,显示出其人的寂寞来。
这三句,共有两层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独处,虚度华年,非常值得同情和怜惜;其二,深闺邃远,除了一年一年的春光之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相惜之情。
这也完全与词人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知重的情况相吻合。
过片“飞云冉冉”,是实写当前景色,同时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以补足首句“凌波不过”之意。
贺铸《青玉案》赏析贺铸的《青玉案》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民间小说,讲述了一群农民在人民法庭前,为解决他们与地主与贫富之间的基本异议而对决的故事,展示了普通老百姓们早期的社会问题,它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性。
贺铸描述了一群农民在受到地主压迫时,以及在华夏民间法庭前为自己和同胞而斗争的景象。
他们受到了地主的抑制和侵犯,他们的权利被剥夺,他们不得不反抗,为依照正义而提起诉讼。
关于这些农民的英勇和毅力,这些以及他们表达正义信念的斗争,贺铸在小说中都描绘了出来。
小说中,贺铸表达了他关于理性主义的信念,一种追求正义和公平的思想,他表达了他对于老百姓的理解,毅力,热情和勇敢,他坚持认为,只要具有正义,就必胜。
他所表达的信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关于“以德报怨”的传统思想。
小说中,主要人物、青玉郑虔勇敢地拯救了受到压迫的农民,他笃定地坚守道义,抵抗邪恶,彰显了他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关于传统价值观对人类斗争的支撑意义,他所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为了改变其他苦难者的命运,还有他后来人们的命运。
在《青玉案》中,贺铸把农民作为主人公,反映了其苦难的经历,也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中苦难的真实写照。
他也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表达了他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公正的期待。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传统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他表达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取向,他的小说为现代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很多共同的价值观念。
《青玉案》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农民矛盾及其斗争特点的故事,更是一部深刻反映古代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经典小说。
从现实社会意义上说,贺铸通过他的小说,传递了他对正义的追求,展示了国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自我的信心,积极追求公正,维护正义,努力奋斗。
这也是《青玉案》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原因。
贺铸青玉案的隐喻和感悟贺铸的《青玉案》可是一首妙极了的词呢。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词里啊,隐喻就像藏在花丛中的小精灵,到处都是。
就说这“凌波不过横塘路”吧,把女子轻盈的脚步比作凌波,这凌波啊,就像那湖面上轻轻点水的蜻蜓,灵动又美妙。
可这女子不过横塘路呢,这里面就有一种若有若无的距离感,就好像你看着远处美好的风景,却怎么也触摸不到,只能远远地看着,干着急。
这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生活里那些求而不得的东西呀?你心心念念一个机会,可它就像那不过横塘路的女子,在你眼前晃了一下就没了。
再看“锦瑟华年谁与度”,锦瑟华年啊,多美好的年华啊,就像那盛开到极致的花朵,正娇艳着呢。
可是这么美好的年华,却不知道和谁一起度过,这就像我们有时候守着自己的宝藏,却找不到可以分享的人。
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拥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可身边却没有那个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人,那种感觉就像在一个满是宝藏的孤岛上,有点孤独,有点失落。
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可不得了。
这简直是把无形的愁绪给具象化了。
愁是什么呢?愁就像那满川的烟草,无边无际,看不到头。
又像满城飞舞的风絮,到处都是,抓也抓不住。
还像梅子黄时时的雨,淅淅沥沥,没完没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有一次遇到烦心事的时候,那股子愁闷劲儿啊,就像一团乱麻在心里搅和。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压抑起来,走在路上,看什么都不顺眼,就像被一层无形的阴影笼罩着,这和词里描述的愁是不是很像呢?从这首词里,我们能感悟到很多东西呢。
生活里我们总是在追逐一些东西,有时候追得太执着了,就像词里主人公对那女子的关注一样,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一种有点无奈又有点伤感的境地。
我们也会有孤独的时候,即使拥有美好的东西,没有合适的人分享,那这美好似乎也缺了点什么。
还有啊,愁绪是生活中避免不了的,可我们怎么去面对它呢?像贺铸这样用一种很诗意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是不是也算是一种排解呢?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好,画下来也好,说给朋友听也好,总比把它憋在心里强吧。
青玉案赏析《青玉案》(原文+赏析)[宋]贺铸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赏析的是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大家也许不熟悉,这首《青玉案》可能也很少有人能背出全词,但这首词的尾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大家都知道。
贺铸就是因为这首词,被人送了一个别致的雅称——“贺梅子”,可见这几句词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
贺铸,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因为这首《青玉案》中众人皆知的尾句,又名贺三愁、贺梅子,是今河南汲县人。
贺铸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他也自称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后代。
有趣的是,因为长相奇丑无比,也被人叫作“贺鬼头”。
看来对于宋词的作者群体,人们也还是关注颜值的。
不过,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的贺铸,写出的作品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和他的长相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首《青玉案》,就语言雅致,情怀曼妙。
横塘,是苏州城外贺铸隐居的地方。
龚明之的《中吴纪闻》中记载,贺铸在姑苏城外十余里的地方横塘有一处住所,他常常来往其间。
凌波,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词的开篇便描写了作者和美人的离别。
佳人的脚步在门前匆匆走过,贺铸却只能目送倩影离开,没有办法跟她一起远走。
目送之余,贺铸的内心也掀起波澜,想象着美人此后的年华将会与谁一起度过呢?是冰冷的月台,还是无情的花榭,或是雕饰的小窗,还是紧闭的朱户?这大概只有每年来了又去的春天才会知道。
贺铸继续想象着,当飘飞的云彩独自舒卷,当生长着香草的水岸迎来日暮,佳人也会忍不住挥起彩笔,新写下几句断肠的诗篇吧。
要是问心中的闲情愁绪有多少?就像一江的烟草,满城的风絮,和梅子刚刚黄熟时止不住的细雨。
词的结尾,以三种不同的物像,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形容忧愁的繁多,十分新奇。
细细品味,贺铸试问的不是离愁、不是穷愁,而是漫无边际却又无处不在的“闲愁”,很难回答具体有多少,但他的回答中却巧妙运用比兴艺术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烟、絮、雨,让人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出自宋代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原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二)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
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创作背景: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