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班幼儿盥洗习惯观察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0
幼儿园中班一日活动观察记录【三篇】【篇一】观察时间:201x.1.14观察地点:中1班教室和洗手间观察对象:许xx、张xx观察目标:在吃点心前,能够自觉主动的洗干净小手。
观察记录:每当吃点心和吃饭之前,孩子们都会先洗手,这已成为必然的习惯。
早晨吃点心时,孩子们一组一组轮流到洗手间洗手,可许杨宇说:“老师,我手不脏,不用洗的,不信你看。
”说着伸出了手。
面对这么个问题,我没有说话,站在旁边的张慕瑶开口了:“细菌是看不到的,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吃点心之前一定要洗手的。
”许杨宇听到后不好意思的和其他孩子去了洗手间。
来到洗手间,慕瑶看到许杨宇随意洗手说道:“许杨宇,你这样洗不对,老师教过我们七步洗手法,你看我,要这样洗。
”许杨宇笑了笑,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观察分析:让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非常重要,面对许杨宇提出的问题:手不脏,不用洗。
我想这个问题,对每个孩子来说,都会有明确的答案,所以我采取沉默,目的是把机会留给孩子,使许杨宇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针对这点,在日常生活、主题活动中,我还经常借助故事、游戏等向幼儿传授讲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让幼儿意识到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他的身体健康,也是文明礼貌的标志。
支持策略1.每个孩子所处环境不同,他的习惯也不同。
但是吃饭前要洗手是很重要的,比起教师直接说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告诉他,效果会更好。
2.在平时的学习活动或者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授一些注意卫生的知识,让许杨宇和类似的小朋友都能知道注意卫生的重要性。
【篇二】行为记录:一、我该画什么呢?(一)主题设定自制图书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看似有些挑战,但是又是信手捏来的一个活动。
第一次活动,小朋友们犯了难,产生了疑问。
我们怎么自制图书?都能做哪些主题?我们画些什么?于是,我拿来了一本图书区的绘本《我的连衣裙》,画面上的小兔子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在阅读前,和孩子们介绍了封面上的的信息,认识了书名、作者、出版社。
随后,孩子们一起阅读起来,我充当了一个听众的角色。
学前教育幼儿保教生活活动记录与评议《盥洗如厕》盥洗、如厕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它与幼儿的卫生习惯、自理能力以及生活常规有关。
今天,我将记录幼儿在盥洗、如厕活动中的表现,并进行评议。
活动名称:盥洗、如厕活动日期:2024年5月10日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幼儿自主完成盥洗、如厕的能力。
3.培养幼儿遵循卫生规范及生活常规的意识。
活动过程:1.盥洗时间:上午9:30-9:45参与幼儿:小明、小红、小刚活动内容:-教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水温调节、涂抹肥皂、揉搓双手、冲洗等。
-提醒幼儿要洗干净双手,并鼓励他们自己操作。
-观察幼儿盥洗的动作是否正确、细节是否到位。
-夸奖幼儿盥洗时细心、认真的表现。
评议:-小明在盥洗过程中,动作熟练,每一个步骤都做得很到位。
值得表扬!-小红的盥洗动作还需要进一步指导,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顺序和细节。
-小刚在洗手时常常忘记涂抹肥皂,需要提醒和强化训练。
2.如厕时间:上午10:00-10:30参与幼儿:小明、小红、小刚、小佳活动内容:-按照幼儿的生理需求提醒如厕。
-引导幼儿进入厕所,并注意观察他们是否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如厕。
-对于不会自己擦拭的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评议:-小明和小红都能按时提醒自己如厕,操作规范,擦拭干净,值得表扬。
-小刚有时会忘记如厕,需要加强对生理需求的认识和自主提醒。
-小佳在如厕过程中需要帮助,需要继续指导和训练。
活动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在盥洗、如厕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水平。
部分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独立完成盥洗和如厕。
但仍有部分幼儿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针对这些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加强对幼儿正确盥洗方法的教育,提醒幼儿要认真细心地洗手,特别是涂抹肥皂的环节。
2.针对不会自己擦拭的幼儿,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引导他们逐渐掌握自己擦拭的技能。
3.针对不会自主提醒如厕的幼儿,可以设置定时提醒器,帮助他们建立自觉性。
保育员观察记录中班如厕作为一名保育员,观察记录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如厕记录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在中班儿童如厕过程中,保育员需要做好以下观察记录工作。
首先,保育员需要记录儿童上厕所的时间和次数。
这是判断儿童是否需要如厕的重要指标。
通过记录儿童如厕的时间和次数,保育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排便习惯,并在必要时提醒儿童如厕。
其次,保育员需要观察儿童如厕的方式和姿势。
保育员需要注意是否有儿童不习惯使用马桶或抽水马桶的情况,以及是否有儿童习惯将纸巾或卫生纸扔进马桶里等不当行为。
保育员需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如厕习惯。
第三,保育员还需要观察儿童如厕的表现和状态。
保育员需要注意儿童是否有排便不顺畅、腹痛或尿频等不适症状,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助家长解决问题。
此外,保育员还需要观察儿童如厕时是否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等。
最后,保育员还需要记录儿童如厕的结果。
保育员需要观察儿童的排便情况,如排便是否正常、是否有便秘或腹泻等情况。
对于出现不正常情况的儿童,保育员需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并帮助家长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保育员观察记录中班儿童如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记录儿童如厕的时间和次数、观察儿童如厕的方式和姿势、观察儿童如厕的表现和状态以及记录儿童如厕的结果等内容,保育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生理状况、养成儿童正确的如厕习惯,并及时帮助解决儿童的排便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体观察内容,保育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育员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
儿童的生理发展和如厕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保育员需要耐心引导和纠正,不能急于求成。
同时,保育员需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儿童如厕中的问题和不良习惯,做出相应的记录和引导。
其次,保育员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
保育员在观察记录中班儿童如厕时,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儿童的如厕情况和问题,并协助家长解决儿童如厕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保育员也需要向家长反馈儿童的如厕情况和改善情况,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生理状况和如厕习惯。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中盥洗活动观察记录表怎么写观察时间:2022年3月22日观察对象:学前三班观察地点:盥洗室观察记录人:毕田田观察目标: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盥洗习惯观察过程记录:一、观察背景:学前儿童天性好奇爱探索,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他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手去触摸和感知,正因为如此,学前儿童手上会有很多细菌。
所谓病从口入,常见的传染病多从手口途径进行传播,因而洗手环节是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学前儿童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让幼儿养成洗手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观察过程记录:三、在盥洗室的环境创设中,为帮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常常提供许多图示。
比如七步洗手法示例图、排队等待小脚丫等。
洗手开始了,琳琳洗手前看了一眼地上的小脚印,然后努力将自己的小脚按照脚印的位置、方向摆放好,一切就绪后准备洗手后,后面的孩子已经开始一边催一边向前推挤了。
老师提醒孩子们看看地上的脚印标志,站在脚印上等待,可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又挤了上来,一对小脚印站了两三个人,大家你挤我我挤你,场面乱糟糟。
乐乐打开水龙头湿了湿手,就准备离开,老师提醒他按照七步洗手法好好洗洗,乐乐瞥了一眼图示重新洗手,简单一个动作后还是草草了事。
这边的辰辰则是洗了很久,由于肥皂被水泡过会变得软软的,所以辰辰的手指甲里藏了很多肥皂,怎么也洗不掉。
三、行为解析: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来说,洗手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小一点的学前儿童比较多的是不会洗手、肥皂冲不干净、或者湿了衣服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学前儿童没有熟练掌握盥洗的技能。
1.班内张贴的七步洗手法的示例图属于静态图像,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关注度较低,不太观看图示。
从理解能力上说,小一点的学前儿童对图示的含义并不能充分理解,至于照着做更是不可能的了。
2.小脚印图不够合理,特别是好几组小脚印咋一看乱而无序,有些孩子为了站好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反而影响了洗手。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小的洗手环节》幼儿园观察记录《小小的洗手环节》洗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三五个孩子在玩水;忘记关水龙头了等等。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要这样,那样的”,可效果总不佳。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但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
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于是在之后的一次洗手时,我也加入进来,并有节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
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干。
我动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儿纷纷跟着我学了起来。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有节奏快慢的变化中,通过动作表演儿歌内容,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并能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洗手环节,只要我们认真的去观察、贴近幼儿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我们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动脑筋,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把教育转化为幼儿的需要。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这点固然重要,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习惯的养成过程。
这样,幼儿才能体验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自觉行为。
仅仅一个洗手的习惯,我们也要考虑很多。
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们更多更强的独立能力。
教师应做有心的人,从孩子长久发展的利益考虑,我们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更要亲自参与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体验孩子们的需要,制定的常规制度应随时调整,并改变教育方式,形成真实的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幼儿如厕盥洗饮水个案观察记录表观察实录: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
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老师,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哇!”(哭声)。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因为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
可轩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
其他小朋友可不来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分析: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
在他们的意识中。
“我抢到的就是我的。
”“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
”所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措施: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能够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
所以今天这种情况我没有让他们马上睡觉,而是让他们先听故事《小蚂蚁搬变》,让他们从故事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
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以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产。
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
小蚂蚁,自不过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
在等待的过程中,还能够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
逐步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中2班记录时间:2016年2月24日记录人:顾云云文琴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中2班记录时间:2016年3月2日记录人:顾云云文琴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中2班记录时间:2016年3月8日记录人:顾云云文琴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中2班记录时间:2016年4月7日记录人:顾云云文琴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中2班记录时间:2016年4月27日记录人:顾云云文琴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中2班记录时间:2016年5月6日记录人:顾云云文琴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中2班记录时间:2016年5月13日记录人:顾云云文琴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中2班记录时间:2016年6月6日记录人:顾云云文琴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
幼儿盥洗习惯的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