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权衡与选择类”-高三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复习指导+Word版含解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462.00 KB
- 文档页数:8
I III热题导练“权衡与递拎”类任务聲动型作丈的写作翥导■吕永海【作文题目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作文题)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嗾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
在全社会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潮涌现:有人认为,时代发展很快,但传统美德却被人遗忘,应该全力复兴“儒学”,重构道德体系;也有人对传统经典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力求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还有人甚至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面对开放后的外来文化,应极力维护民族文化的自主性。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面对传统文化?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除具有“指令性”“矛盾性”“思辨性”“比较性”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权衡性”僦是针对多则材料的容涵性与开放性,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理解,经过权衡与思考之后,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认识。
权衡与选择类的作文题,常常会在陈述完当下的事件或者现象之后,罗列出在同一范畴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看法、说法、做法,从而让考生做出选择或判断,阐发成文。
这样的作文材料,所给的选项一般没有绝对的对、错标准,也可能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然而,由于不同的人的素养、学识、家庭、人生阅历、看问题的角度(站位)等存在着差异,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也就自然有所不同。
任务驱动型作文常见的写作思路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要把“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格式为“引述+表态+观点”,就是开头引述材料,正文针对材料展开论述,结尾总结并80中呼应开头。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紧扣写作任务,选择和突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新意、最明确、深思熟虑的材料、话题、感受与主旨。
任务驱动型作文考场宝典秘技:选择性权衡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选准角度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传统型作文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需要选择任务,权衡写作角度,充满思辩性,后者则没有提供明确的角度。
那么如何选择、权衡写作角度呢?分下面三步进行:第一步:明确任务。
其实,考场写作都可以视为一项任务写作。
不管写作要求是“指令”还是“禁令”,写作者都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并遵照“要求”完成考场写作任务。
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莫不如此。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是把“任务”更明确出来,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确定性判断。
比如,我们不妨明确如下问题:①这是一个什么任务?是显性任务,还是隐性任务?②怎样才算基本完成任务?③完成任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第二步:权衡比较这一步最重要,也最费脑。
确定好命题者给予什么任务以后,就两种或三种任务选择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来写。
有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不会明显偏向某一个观点,有的会有比较隐晦的倾向。
前者可以任选,后者需要挖掘。
但是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反复权衡比较。
权衡方法有三:(1)往命题者的意图靠,可以精准。
(2)往自己能够驾驭的任务靠,可以写好。
(3)往题材熟悉方面靠,可以丰富。
(4)往冷门任务靠,可以出新。
(5)如果不限任务,可以类比自选,可以出新。
第三步:挑明理由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2015年全国卷Ⅰ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2015年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
可以在文章开头写明你的选择理由。
为何不选其他而选择这一点来写。
这样有两大好处。
一是让阅卷老师明确知道你选择了任务以及选择的原因,明白了你的思路,不会判你偏题。
二是有了选择的理由,就等于有了标靶,后文可以尽情发挥。
专题05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权衡与选择类”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
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就“三名候选人”进行“思考、权衡与选择”,回答“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问题,这显然属于该类型作文。
任务指令往往要求考生从中进行权衡和选择。
只有在衡量、考虑、斟酌之后,考生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然后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一、审题立意技法类型1 选择无限制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主题的不同现象或看法,这些现象或看法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
写作任务为考生从其中权衡与选择,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对于这种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的现象或看法,在权衡与选择时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所论议题必须符合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切入口要小,越小越能发挥写作水平。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第一步:分析。
仔细分析所给的不同选项,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步:理解。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各个现象的不同意义或寓意。
第三步:选择。
通过权衡与比较,根据写作任务做出合理选择,得出自己的观点类型2 选择有限制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主题的不同现象或看法,这些现象或看法有正误或优劣之分。
写作任务为考生从其中进行选择与权衡,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对于这种有正误或优劣之分的现象或看法,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通过认真比对,分出孰正孰误或孰优孰劣,找出正误或优劣的原因,然后再找出切入的角度,选择出要写的话题。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第一步:分析。
分析两个现象(或不同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步:理解。
结合材料,深度理解各现象或看法的意义(或材料背后的深层主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权衡选择类一、审题指导【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但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梁漱溟则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同样是登山,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你更认可何种观点?请综合考虑三类人“登山”的判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选择。
1.观点任务:2.写作任务:3.找出三则材料的异同点:4.明确自己的立场:5. 自己不选择其它两则材料的理由:6. 自己选择材料的理由:7.你能想到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二、写作模板参考:【模板一】第一段:引材料(概括)+明确自己的选择(c)第二段:权衡比较a和c第三段:权衡比较b和c第四段:进一步分析自己选择c的原因,并举例说明第五段:总结前文,收束全篇,再强调自己的观点。
【模版二】第一段:引材料(概括)+明确自己的选择(c)第二段:权衡比较abc,说明自己不选ab的原因,和选择c的原因第三段:进一步分析自己选择c的原因,并举例说明(正面论证)第四段:结合现实,辩证思考/ 反向假设说理第五段:总结前文,收束全篇,再强调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示例风景,山腰独好驻足于山脚,林荫翳翳,闲适惬意;屹立于山顶,既有“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又有君临天下的气概。
然吾独爱山腰之胜景:仰可揽山顶之雄奇,俯可收山脚之俊秀。
(权衡山脚、山顶与山腰三者优点,并表态“吾独爱山腰”,凸显观点。
)相比于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半山确有小器局之嫌。
然而,身临绝顶之时,固然风光无限;殊不知,绝顶的另一面就是悬崖。
若能长期处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态,则固守山顶似乎也是可能之事;但是,人不可能长期紧绷着弦,稍有不慎则粉身碎骨。
山腰则不然,于人生而言,既经历了由山脚到山腰的奋斗,又不会有一脚不慎坠入万丈深渊的危机;坐拥收放自如之境,保持向上奋斗的势能。
权衡选择类“多选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一)为了规避大家猜题、押题、套作、宿构、抄袭,高考全国卷考查作文题和考查语言文字运用题(非选择题)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相同或类似的题型往往隔两三年或三五年之后又考查一次,“杀一个回马枪”,让人“防不胜防”、感叹不已。
像权衡选择类“多选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2015年高考全国卷考查了,时隔五年,今年高考全国卷又考查了(虽然题目中没有“权衡与选择”字样),都是“三选一”的题型。
请看这两年的高考真题。
【2015年高考全国卷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展评】越平凡,越有风采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当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相信很多人都会踌躇难决。
三个人各有各的风采,同时,他们其实也代表了三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当然也取得了各自不同的成绩和收获。
大李,代表的是锐意创新,属于高层次的科学人才。
2024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索、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 唯有精神永存 青花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暗藏着漂亮的故事,它从遥远的时间中走来,传递着中国人的器物精神,不愧是传家宝;勋章见证了那段光辉岁月里的铁戈兵戎,传递着满腔热血、忠心报国的信念,不愧为传家宝。
这些器物,在肯定程度上,都是精神传承的载体,因此它们才有价值。
然而,将留意力放在物品上多于放在精神传承上,则会舍本逐末。
这样的传家宝终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反而会使后代子孙沉溺于对传家宝的世俗价值中不行自拔。
因此,依我之见,祖训是最好的精神载体,历史洪流浪花滔滔,唯精神万世永存。
季老先生季羡林曾在《八十述怀》一书中有感而发:“若说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对人类精神和学问的承上启下。
”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因为学问和精神的可传递性,犹如滚雪球一般。
祖训以文字为载体,将先辈对后辈的殷殷期盼传承下来,借此勉励后代不断奋斗,不断学习。
这样的精神传递,促使一个家族的兴盛,正如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兴盛了十几代,而其祖训是“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这样的“留有余”犹如警钟般时刻回响在后辈心中,自然后辈会不自觉地培育起良好的观念,从而使家族世代兴盛。
精神的传递不仅能使家族兴盛,更能使国家浸浴在先贤道德光辉下,光辉恩泽国土上的每一个人。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贤人之范,愈久弥珍。
先贤仰视星空,留下多数珍贵的精神财宝,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任务驱动作文权衡选择型审题构思步骤练习五篇第一篇:任务驱动作文权衡选择型审题构思步骤练习任务驱动作文权衡选择型审题构思步骤练习1、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原创)交叉路口,红灯亮起。
120急救车被前方按规定停车的私家车挡住。
由于病人情况危急,急救车驾驶员不断鸣笛,私家车司机见状,看准绿灯方向暂无车辆通行,果断闯红灯左拐,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通道,急救车顺利通过了路口,为抢救病人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按照新交规,私家车司机接受了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监控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呼吁取消处罚。
交警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特事特办,马上取消了对私家车司机的处罚。
在这支共同谱写的救助生命的“爱”的协奏曲中,私家车司机、网友、急救车司机和交警,谁最值得你崇敬?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
本题目“闯红灯罚款”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查的是比较思维。
2、审题构思步骤练习(1)阅读试题,明确写作任务。
任务1:------------------ 任务2:------------------- 参考答案:任务1:谁最值得你崇敬?“最”指在同类事物中居首位,没有比得上的。
任务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权衡”即比较(对比、类比)。
【找出关键句、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并界定含意。
】(2)题目要求通过比较,找到“居于首位”的值得崇敬的人(做法)。
由于参加比较的对象有四人,那么,就需要合理“分类(划分)”。
分类标准及分类:------------------------选择:---------------- 分类标准及分类:------------------------选择:---------------- 最终选择:-----------------------------理由:-------------------- 参考答难:试题提供了分类(选择)的标准:救助生命。
权衡选择型任务驱动型作文技法指导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出生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设〞,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分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容及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此题的任务是什么?1.“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这是“对象任务〞,要求在这三人中选择一个你更欣赏的。
“更〞是说三个人都值得欣赏,优中选优,选择一个;“更〞字更说明了写作方法,与后边的“权衡〞是一个意思,即“在多维度比拟中说理论证〞,它说明的是思维任务。
2.“请综合材料容及含意作文〞这个要求就是不要脱离材料容及含意围作文,否那么就是跑题。
那么材料的容是什么?概括材料的容其实就是“求同〞,即三那么材料都在说什么问题。
此题的材料容就是喜欢什么工作。
材料的含意就是材料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或者说哲理或道理。
由于有三那么材料,首先你必须一一分析出三那么材料的含意,不准确分析出三那么材料的含意,你就无法进展“权衡〞,你就无法答复“你更欣赏谁〞。
含意是你更欣赏谁的理由。
分析材料的含意是审题立意的难点之一。
先看看第一那么材料: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设’,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珊出身音乐世家喜欢音乐,可是目前没有从事音乐工作;珊是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她很成功;从事音乐工作不可能了,做好手头的工作。
注意材料中的“但〞字,转折句,显然是强调后面的容:做好正在从事的工作。
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
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就“三名候选人”进行“思考、权衡与选择”,回答“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问题,这显然属于该类型作文。
任务指令往往要求考生从中进行权衡和选择。
只有在衡量、考虑、斟酌之后,考生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然后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一、审题立意技法类型1 选择无限制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主题的不同现象或看法,这些现象或看法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
写作任务为考生从其中权衡与选择,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对于这种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的现象或看法,在权衡与选择时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所论议题必须符合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切入口要小,越小越能发挥写作水平。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第一步:分析。
仔细分析所给的不同选项,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步:理解。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各个现象的不同意义或寓意。
第三步:选择。
通过权衡与比较,根据写作任务做出合理选择,得出自己的观点类型2 选择有限制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主题的不同现象或看法,这些现象或看法有正误或优劣之分。
写作任务为考生从其中进行选择与权衡,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对于这种有正误或优劣之分的现象或看法,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通过认真比对,分出孰正孰误或孰优孰劣,找出正误或优劣的原因,然后再找出切入的角度,选择出要写的话题。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第一步:分析。
分析两个现象(或不同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步:理解。
结合材料,深度理解各现象或看法的意义(或材料背后的深层主题)。
第三步:选择。
根据任务指令进行选择,确立自己的观点。
二、审题立意示例[典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3个多月前,成都街头开始兴起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接轨换乘提供了方便。
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
特别是近日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是“共享单车提供了方便”,还是“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第一步:分析(区别与联系)共享单车有好处:低碳出行、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方便出行。
同时,共享单车的提[佳作示例]信共享,拒固守①共享单车依托于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针对部分人对这种关系的破坏,我们不应退缩于那称为“国民素质不高,我们玩不起”的龟壳里,因噎废食。
相反,我们更应该相信共享单车的可行,拒绝自我否定,拒绝“国民素质太低”的陈旧观点。
②共享单车就像是一个刚诞生的生命,充满了人们美好的期待和祝愿,若仅仅因为人们对它的伤害便干脆抹杀新事物,岂不是更大的伤害?新生命的分娩不是一丝苦痛都不会产生的,阵痛让母亲痛苦,但不能扼杀新事物出生带来的欣喜、改变,乃至革新。
真正让新生命成长的是遭遇了伤害而痊愈,而非自我否定和对新生事物的扼杀。
③我们相信共享单车的可行,因为它客观上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促进着人们的进步,要关注的不该是有一帮人破坏规则,不守秩序;而应着眼于在这么几十万上百万人中只有一小撮人破坏着整体形象。
我们相信共享单车,也是因为国民素质是在稳步提升的,尤其是在新的一代人中,素质教育更是被提及又提及。
知礼明让已成为新一代中国人奉行的标准。
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时也有资格去接受这样一种经济形式。
④故步自封,不知实际变化的断言是武断、狭隘、缺乏价值的。
正如同水源一般,现今中国确实有一些水面有污浊,但若是因此便自我否定,自我放弃,自我封闭,放弃从新事物变化中汲取活的水源,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坏。
现如今一部分人素质不高,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人都不够格。
一棒子抡死了所有人,那谁又知道断言人所期待的“现在”之后的哪一分哪一秒才是我们玩得起共享单车及其类似共享经济的时候呢?⑤人总是带着原始破坏性的,所以才有了伏契克的临终一句:“人们,我爱你们,可你要警惕”,让人们小心,但是我却认为应该“人们,你要警惕,可我爱你们”。
局限于阴暗的树木必将枯瘦朽烂,只有把阴影甩在背后,面对阳光的人才能活得出真滋味。
⑥我们需要政府及有关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监督,也需要个人坚守底线。
相信共享是相信自我,拒绝固守是拒绝自我否定。
1.学开头这篇文章的开头从批驳错误的做法入手,开门见山,破中有立,提出观点“我们更应该相信共享单车的可行”,为下文展开分析张本。
2.学修辞第②段作者将“共享单车”比喻成“刚诞生的生命”,新颖而别致,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贴切恰当。
3.学论证第③段文章从两个角度分析“共享单车的可行”,采用分条列举的方式,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4.学语言第④段语言精粹,末句运用反问句批驳错误的看法,极具说服力。
5.学引用第⑤段先引用伏契克的名言,再巧妙加以化用,强调“面对阳光的人才能活得出真滋味”。
6.学结尾文章以排比句收束全文,点明主旨,同时照应标题和首段,结构完整。
【典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在某中学开学典礼上,一位教师向同学们抛出麻辣问题: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这位老师以为,要去看世界,你必须有足够的资本。
这个资本不是你的家产,不是你的美貌,而是你自己的拼搏和奋斗。
该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并引起巨大反响。
有人为这位老师满满的正能量点赞,有人认为这是又一剂“心灵鸡汤”而已,也有人认为这个世界不是仅凭奋斗拼搏就可以去看看的……网友的这几种态度中,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最近一段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其火爆程度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般,可能大家都对那种四处旅行的感觉特别羡慕吧,喜欢那种有能力实践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的快乐。
在青春年少时期,对于旅行,我也特别迷恋,对其充满着一种神圣的向往之前,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自己,没有资本,也没有勇气到更远的地方看看吧。
年少的我,喜欢看安妮宝贝的书,喜欢那个穿着白棉布裙子的叫做安的女孩。
渴望像她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去西藏,看碧青如水的蓝天,观赏潮湿的落日,去某个没有人曾经去过的地方,寻找忽然而至的浪漫邂逅,感受生命的平凡与挣扎。
与其说这是一种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倒不如说那是一种对于文艺与优雅生活的向往吧。
年少的我觉得生命就是应该要好好折腾一番,才能够将内在的潜力彻底榨干,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你敢于探索,敢于发现,前方总是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的我,对于远方的渴望当然没有那么强烈了。
偶尔也会携三五好友出去游玩,但从来都不会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样子,而是会经过细致精密的计划,因为谁都不想将自己仅有的假期浪费在各种突发事件当中。
当然,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幻想,什么时候,可以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去某个遥远又未知的地方。
那里有着美妙的湖光山色,有着动人的神话传说,没有过多的人摆一个个奇怪的姿势在晒“到此一游”照,也没人有喧喧闹闹地排队要去观赏某个景点。
其实,世界上的美景很多,它们的存在永远都是无言的。
只有在静默中,才能够保存那份最初的完满。
要是人类一旦发现了,那它们也就不再是它们了。
就像动物园里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一样,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
又或许,那种想法不过是人类自视甚高的表现罢了。
在伟岸的自然面前,我们其实不算什么,不然苏轼怎么会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呢。
即使我们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掌控它。
许多时候,地球不过打了一个小喷嚏,身上的跳蚤就只能无奈地纷纷坠落。
所以,当许多人在践行着所谓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时,许多时候,我想到的是,除了脚印,你什么都没留下,除了照片,你什么都带不走。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对老师“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这一主题演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