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作文权衡选择型审题构思步骤
- 格式:pptx
- 大小:57.26 KB
- 文档页数:12
第1讲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发展到今年,经历了2015年的初探,2016年的发展,2017年的成熟,2018年的继续完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世纪宝宝’中国梦”考查的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这一类作文同过去考查的作文有明显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因此2020年的考生对这一类型作文应高度重视,以便能在紧张的考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标杆范文料得明日花更红——给2035年18岁的你(2018全国卷Ⅰ优秀作文·河南考生)素未谋面的18岁青年:当你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时光的车轮已经转动到了2035年。
作为2000年出生的“世纪宝宝”,我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
如若可以,我真想成为一名画师,为你描绘一幅五彩斑斓的时代画卷。
回首过往,汶川地震牵动数亿国民的心,北京奥运会让世界惊叹中国的力量,“天宫一号”太空授课让我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公路“村村通”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令国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18年来,祖国母亲前进的脚步铿锵有力,从未停歇。
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战。
2018年,已成年的我们勇敢地接过了时代赋予的使命,2035年的你,准备好了吗?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处于新时代的你,更应该牢记使命,懂得奋斗的重要性。
人需要仰望星空,但更需要脚踏实地。
我相信2035年的祖国国力应该足够强盛了,可我仍希望你能牢记使命,不满足于现状,继承老一辈的奋斗精神;仍希望你心中充满家国情怀,脚踏实地,用心体会为祖国奋斗的幸福。
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顽强不屈。
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希望你在任何时候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任务驱动型作文考场宝典秘技:选择性权衡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选准角度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传统型作文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需要选择任务,权衡写作角度,充满思辩性,后者则没有提供明确的角度。
那么如何选择、权衡写作角度呢?分下面三步进行:第一步:明确任务。
其实,考场写作都可以视为一项任务写作。
不管写作要求是“指令”还是“禁令”,写作者都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并遵照“要求”完成考场写作任务。
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莫不如此。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是把“任务”更明确出来,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确定性判断。
比如,我们不妨明确如下问题:①这是一个什么任务?是显性任务,还是隐性任务?②怎样才算基本完成任务?③完成任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第二步:权衡比较这一步最重要,也最费脑。
确定好命题者给予什么任务以后,就两种或三种任务选择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来写。
有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不会明显偏向某一个观点,有的会有比较隐晦的倾向。
前者可以任选,后者需要挖掘。
但是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反复权衡比较。
权衡方法有三:(1)往命题者的意图靠,可以精准。
(2)往自己能够驾驭的任务靠,可以写好。
(3)往题材熟悉方面靠,可以丰富。
(4)往冷门任务靠,可以出新。
(5)如果不限任务,可以类比自选,可以出新。
第三步:挑明理由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2015年全国卷Ⅰ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2015年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
可以在文章开头写明你的选择理由。
为何不选其他而选择这一点来写。
这样有两大好处。
一是让阅卷老师明确知道你选择了任务以及选择的原因,明白了你的思路,不会判你偏题。
二是有了选择的理由,就等于有了标靶,后文可以尽情发挥。
选择权衡点,体现思辨性——浅谈权衡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
写作思路
【标题】选择权衡点,体现思辨性浅谈权衡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值得反思争论的话题,而任务驱动型作文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文章形式,其主要采用权衡类任务,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辨力,深入剖析社会的现象,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首先,在撰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应当突出权衡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因素进行对比,一方面分析事物的优劣,另一方面深入剖析社会现象,从多角度把握写作的思路,增强思考能力。
其次,要在选择因素时,要把握分量,应选择现实可行的因素,有条件的要选择数据可证明的因素,有助于加强论点的有力性。
此外,权衡的角度也很重要,要不断探究当前社会的现象,以准确的视角来衡量事物的有缺,有助于提升作文角度的新颖性。
除了上述的写作要点,在实际撰写中,也要注意语言方面的处理,要运用一定的句式手法,以便加深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在连接句型上要选用妥当的连接词,使语言更有条理;在表达事实上要用正确的时态,使文章层次更加分明;在表达层次上要用恰当的押韵技巧,使文章气势更加磅礴;在表达思辨上要运用鲜明的想象力,使文章更为动人,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共鸣,从而更有助于发挥文章的思辨性。
总之,权衡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写作形式,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有效的掌握表述方式,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深入剖析社会现象时,选择切合实际的技巧,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体现出思辨性,有助于完成一篇好文章。
任务型作文的类型及写法指引一、表态说理型例题: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对象任务: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2.内容任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文体任务:写一封信。
4.议论的针对性较强,往往要结合材料本身进行分析。
题目中材料所给情境更具体,相对而言写作时的限制和约束也更多。
要就事论事。
5.选定收信人+表明态度+阐述看法(理由)二、权衡选择型例题:2015年全国课标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观点任务:三人中,你认为谁更有风采?2.写法任务:体现你的思考、权衡。
3.立意:这类作文的立意最终呈现形式要由具有某种逻辑联系的两个以上的关键词语构成,可以表述为“因为大李具有矢志创新等精神,所以我认为他更具风采”。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权衡选择类一、审题指导【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但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梁漱溟则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同样是登山,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你更认可何种观点?请综合考虑三类人“登山”的判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选择。
1.观点任务:2.写作任务:3.找出三则材料的异同点:4.明确自己的立场:5. 自己不选择其它两则材料的理由:6. 自己选择材料的理由:7.你能想到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二、写作模板参考:【模板一】第一段:引材料(概括)+明确自己的选择(c)第二段:权衡比较a和c第三段:权衡比较b和c第四段:进一步分析自己选择c的原因,并举例说明第五段:总结前文,收束全篇,再强调自己的观点。
【模版二】第一段:引材料(概括)+明确自己的选择(c)第二段:权衡比较abc,说明自己不选ab的原因,和选择c的原因第三段:进一步分析自己选择c的原因,并举例说明(正面论证)第四段:结合现实,辩证思考/ 反向假设说理第五段:总结前文,收束全篇,再强调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示例风景,山腰独好驻足于山脚,林荫翳翳,闲适惬意;屹立于山顶,既有“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又有君临天下的气概。
然吾独爱山腰之胜景:仰可揽山顶之雄奇,俯可收山脚之俊秀。
(权衡山脚、山顶与山腰三者优点,并表态“吾独爱山腰”,凸显观点。
)相比于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半山确有小器局之嫌。
然而,身临绝顶之时,固然风光无限;殊不知,绝顶的另一面就是悬崖。
若能长期处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态,则固守山顶似乎也是可能之事;但是,人不可能长期紧绷着弦,稍有不慎则粉身碎骨。
山腰则不然,于人生而言,既经历了由山脚到山腰的奋斗,又不会有一脚不慎坠入万丈深渊的危机;坐拥收放自如之境,保持向上奋斗的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