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第三章肌力1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133
教案
姓名刘润芝___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时间10.24 节次1-2
3.肌肉的募集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肌肉收缩方式、速度
6.年龄和性别
7.心理因素
七、徒手肌力评定:(临床最常见的评定之一)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muscletest,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RobertLovett1916年创立。
(按照肌肉的收缩、重力因素、阻力因素三个要素帮助学生记忆)
八、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徒手肌力评定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其是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
若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除非完全弛缓阶段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随意收缩,否则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2、争取患者的合作。
3、对患者姿势和躯干、肢体位置进行标准摆放,并固定近端关节,以防代偿。
4、以减少主观因素,保证评定的信度和效度。
5、正确记录评定结果。
6、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时,应标注出ROM。
10 min 10min。
康复评定学(肌力)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
也可认为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为绝对肌力。
肌力评估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此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一、肌肉的分类(一)原动肌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二)拮抗肌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
例如伸肘时,肱三头肌使肘关节伸直,而肱二头肌的作用与之相反,为拮抗肌。
(三)协同肌又称合作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
分为副动肌、中和肌、固定肌三种类型。
二、肌肉收缩类型(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纤维长度增加的收缩方式。
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如依靠前臂重力伸肘时,肱二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前臂坠落的速度。
三、肌力评定目的 1. 确定有无肌力减弱及肌力减弱的部位与程度; 2. 辅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3.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或畸形; 4. 为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依据;客观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一)记录内容与方法依据肌力分级标准记录肌力等级:0~5级,必要时注明“+”,“-”号;若关节活动受限,应记录范围;有痉挛、挛缩、疼痛或未能按规定体位检查时等应注明。
(二)结果分析徒手肌力测定(manual muscle testing,MMT)定义:系根据受损肌肉或肌群功能,使病人处在不同受检位置,让其做一定动作,对动作分别给予助力和阻力,以达到最大活动范围。
康复评定1ROM和肌力教学提纲一、简介在康复评定中,ROM(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肌肉力量)是评估患者康复进展的重要指标。
本教学提纲将介绍如何进行ROM测量和肌力评估,并提供一些常见的康复练习和技巧。
二、ROM测量1.理论基础:解释ROM在康复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2.ROM测量方法:a.主动活动度:患者自己进行的活动,如屈伸关节。
b.被动活动度:治疗师帮助患者完成的活动,如被动拉伸。
c.术语解释:解释相关的术语,如最大ROM、病态ROM等。
d.常见的测量工具:角度量具、手持式测量器等。
三、肌力评估1.理论基础:肌力对康复的重要性,肌力评估与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
2.肌力评估方法:a.手动肌力测试:手动抵抗和观察患者的力量表现。
b.仪器肌力测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肌力测量。
c.术语解释:解释相关术语,如抗阻力、等长收缩等。
d.常见的肌力评估工具:手动肌力测试表、力量测量设备等。
四、常见的ROM和肌力练习1.ROM练习:a.主动活动度训练:如主动关节屈伸练习。
b.被动活动度训练:如被动关节拉伸练习。
c.功能性活动度训练:如日常生活中的屈伸练习。
2.肌力练习:a.等长收缩训练:如静态保持体位。
b.等速收缩训练:如匀速关节屈伸。
c.等快收缩训练:如爆发力的关节运动。
五、评价与记录1.评价ROM和肌力的进展:a.识别进步和改善的标志和指标。
b.调整康复计划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2.记录ROM和肌力的变化:a.建立详细的康复记录,包括每次测量的数据和结果。
b.使用图表和图像来展示患者的进展和变化。
六、常见问题解答1.患者常见的疑问和问题。
2.排除ROM和肌力测试中常见的误差和问题。
3.提供康复练习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七、实践演练1.演示ROM测量和肌力评估的方法。
2.让学员练习常见的ROM和肌力练习方法,并互相进行评估。
八、总结与复习1.确认学员对ROM和肌力评估的理解。
2.回顾教学内容和实践经验。
以上是一份ROM和肌力教学提纲,旨在为康复评定提供详细指导。
康复评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填空: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三、问答题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方法体格检查、专项检查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2.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
答:康复功能评定分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三个阶段:(1)收集资料包括了解病史、检查与测量;(2)分析资料包括确定问题、确定残存功能或能力;(3)解释评定结果包括分析障碍产生的原因、形成障碍学诊断及设定康复目标和探讨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