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议论文例证法与引证法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83.72 KB
- 文档页数:2
01一、例证法:精选细裁,事实胜于雄辩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旨在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用好例证法,需做到“四保证”。
一是保证事例典型、确凿,能够切合并证明观点。
确定论据时要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也可用,只是选用这类事例,需要进行有效提炼,对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较高。
二是保证事例叙述简明扼要,即提炼精当、剪裁有度,做到叙议结合——忌拖泥带水,叙述过于详尽——要知道,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而不是为了叙述事实,不能舍本逐末。
三是保证叙述完事例后有简明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不要只有举例而无论证。
四是保证事例丰富广阔,避免单一狭隘,尽可能点面结合,多角度、多层面举例,甚至让古今中外的事例相映生辉,同类事例掌握得多时可考虑采用铺排方式组合列举,也可以一笔带过地多方枚举个例。
当然,在这四个“保证”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运用创新思维,逆向或侧向迁移、延伸事例,生发出新的认识和观点,对事例进行创新运用。
文段展示有肝胆的人有着浩然正气,如同孟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善养浩然正气;有肝胆的人,如同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有着不为世俗评价所固的不羁,一生不愿做曳尾于涂中的神龟。
《侠客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银鞍照夜白,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写出了侠客的高光,他自己也践行着类似的潇洒和豪放,成了大唐盛世的有肝胆之人。
与有肝胆人共事,杜甫仰慕李白,与他成为忘年交,用忧国忧民的如椽巨笔书写了战乱的历史,成为有肝胆的人。
苏东坡乐观旷达,直面人生的失意与风雨,为大宋为数不多的有肝胆人。
他们心中装着别人,满腔正气,不断自我砥砺,走出失意的阴影。
运用点评文段运用孟子、庄子的思想,具体解说了“有肝胆人”的内涵,典型又确凿,能够切合并证明观点。
接着文段又用《侠客行》的句子引出李白的例子,再引出杜甫的例子,证明了“交友”的标准是“肝胆相照”,例子简明扼要。
最后又运用苏东坡的例子,指出有肝胆的人的珍贵,多个例子铺排,却有条不紊,相映生辉,事例运用丰富而广阔。
议论文引证法的运用技巧
引证法是论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引证法的运用技巧:
1.选择权威的引证来源:选择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引证来源,例如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等。
这些来源能为论点提供可靠的支持。
2.多角度引用:引用来自不同观点和立场的引证,展示全面客观的态度。
通过引用对立观点,作者可以辩证地分析问题,使论证更加有说服力。
3.引用统计数据和案例:使用具体的统计数据和实例来支持论点。
这些数据和案例能够直观地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并使读者对论据更有信心。
4.引证名言和典故:适当地引用名言和典故来强化论点。
名人名言和典故具有风格独特、言简意赅的特点,能够增添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
5.正确引用:确保引用内容准确、恰当,并注明引用来源。
避免断章取义、歪曲引用,以确保引用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6.合理使用引述标点:对长篇引文可以适当使用引述号和引用出处的标点符号,突出引用内容,使其更具备说服力。
总之,运用引证法时需要谨慎选择、准确引用,缺乏知识背景或实例的支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合理的引证技巧能够增强论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提升议论文的质量。
引证法和例证法
引证法是一种能证明论点的中心思想和论据形式,它可以让论点更加有力。
它是从既定权威文献中进行引述,以证明论点、论据和观点的有效性,可以提供可靠的论证,加强论点的可信度,也是常用材料论证手段之一。
引证法是采用一定文献作为论证,形式上一般是引用文献中作者的某些论点,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论证,并列出引用的文献。
根据证明方法的不同,引用的文献有可能是学者成果、行业组织成果、政府文件或有关部门发表的规定。
例证法是指通过举例的形式,逐一展开论证的一种方法。
一般来说,例证法要求梳理论证过程,以便使论证中出现的逻辑和认知更好地显形、发生作用,使论点更有力。
这是一种证明论点或增加其实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文献搜集和总结的基础。
首先,要求使用例证法,则需要选取有力的例子,既要符合论点的要求,又要有清晰的论点、分析结果与结论。
从有效的例子中可以推断出现实后果,明确论点,并推断实验结果和结论,形成有力的证据。
其次,引证法要求选取,应谨慎选择可靠的权威文献,如在国外上国际性学术会议论文,学术期刊文章乃至政府文件,根据能够反映论点本质,用来证明论点的目的,或者权威科学家的历史性观点,依据可靠的证据证明所讨论的论点和观点的有效性。
同时,强调正确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以便更好地让它们发挥作用,使论点的有力性得到准确的证明。
在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前,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深入理解文章,把握用于论证的客观材料;在运用例证法时,应当灵活运用,把握例子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并要注意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以便让论点更有力。
议论⽂论证过程中例证法和引证法的运⽤李仰⾂论证是运⽤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同学们要想写出说理透彻的议论⽂,就必须学会恰当地运⽤⼀些常见的论证⽅法。
⼀、例证法——征引事实,议⽽不空。
这是⽤令⼈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种⽅法。
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前,道理不⾔⽽喻。
要⽤好例证法须注意如下⽅⾯:⼀是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优先考虑名⼈事例;⼆是叙述事例时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过于繁复;三是事例切忌单⼀狭隘,要丰富⼴阔,点⾯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较多时可考虑采⽤排⽐句式列举;四是列举事例之后要作简短的分析,透过现象揭⽰其本质,千万不可就事论事,以叙代议。
如学⽣佳作《掌声响起》⼀⽂中:掌声响起,功成名就,万⼈瞩⽬,鲜花似海,赞美如潮,多么美妙的⼀刻!然⽽我却不禁要⾼呼⼀句,别让掌声成为你奋⽃的绊脚⽯。
有⼀句时下流⾏的话,叫“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套⽤⼀下,掌声也可以埋葬⼀段本该更辉煌的⼈⽣。
王安⽯笔下那个神童⽅仲永,就在掌声的轮番轰炸下,终于做了那句“⼩时了了,⼤未必佳”的最⽣动的注解。
乡⾥邻⼈,渐渐“宾客其⽗”,可以想象,仲永单纯向学的⼼就是在⾛邻串舍时迎⾯涌来的掌声中渐渐泯灭,直到“泯然众⼈”的结局,化为后⼈⼀声长叹。
作者为了证明“掌声可以埋葬⼀段本该更辉煌的⼈⽣”的观点,在简述⽅仲永的事例之后,分析了⽅仲永“⼤未必佳”的原因就是掌声使其泯灭向学之⼼。
由于做到了叙述与分析议论结合,使得⽂章既有理性,⼜不失感性,情理并茂。
⼆、引证法——经典名⾔,引理论事。
就是通过引⽤名⼈名⾔、古诗名句、俗语谚语、格⾔警句等,来证明⾃⼰观点正确可信的⼀种论证⽅法。
由于所引⽤的是世⼈公认的、已为⽆数事实所证明的智慧果实,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具有极⼤的说服⼒。
⽤好引证法需要注意:所引⽤的名⾔警句针对性要强,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到最恰当的语⾔环境之中;引⽤要简洁,不宜过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谈议论文引证法的有效运用-作文教学福建林承雄引证法,也叫事理论证法,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这种论证方法,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原理、定义,被人公认的常理以及尽人皆知的民间俗语、谚语,诗文名句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由于被引用的内容是公认的,是确立的,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它具有充分的证明性;由于被引用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名言警句,往往具有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常常借助于巧妙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所以易为人们接受。
因而,运用引证法,有助于提高论证的说服力。
引证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引证法,即照引原文来说理的论证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演绎推理的论证中。
二是间接引证法,即引用时,不照引全文,只是把被引用的大意简要地概括表述出来。
那么,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引证法呢?下面以材料作文为例,从四个方面予以具体解说。
【文题再现】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楚国有个人,肩上担着一只野鸡。
路上有个人问:“这是只什么鸟呀?”担着野鸡的人哄他说:“是只凤凰。
”那位路人说:“我听说有凤凰,今天恰好见到了。
你出卖它吗?”他说:“是的。
”那位路人给他十金,他不卖;又加了一倍的价钱,才卖给路人。
路人想把这只野鸡献给楚王,但过了一夜,这只野鸡却死了。
路人无暇爱惜买野鸡所花的钱,只是遗憾不能把它献给楚王。
楚国人很快就把这件事传播开了,都以为这个人买的是只真凤凰,并赞赏他特意买了凤凰献给楚王的心意。
这事终于被楚王听到了。
楚王被这个人特意买凤凰献给他的心意所感动,便派人把他找来,重重地赏赐了他,超过了他买野鸡所花的钱十倍。
(译自《尹文子·大道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审读这则寓言故事,可从路人、卖野鸡的人、楚王、楚国人等不同角度切入,依据故事情节的因果逻辑来生发立意。
路人相信卖野鸡者,把野鸡当凤凰,并高价购得,这与他想拥有珍稀的凤凰的强烈欲望有关,导致他偏听偏信、不深入查究;卖野鸡者花言巧语,招摇撞骗,蒙蔽路人牟取利益;楚国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正是无知者的表现;楚王对混淆名实者(包括买卖野鸡者、野鸡者、楚人)未能详查明鉴,而信以为真,谬赏有加,这是一时感情的好恶遮蔽了理性判断的真伪。
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作者:房爱美一、例证法论证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在一些同学的写作过程中,要么自己分析到底,要么一味地罗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应的论述,使文章显得单薄无力。
这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抓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阐述,让自己的论述有理有力。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例证法就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
例如有一篇题为《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的考场作文(2007年全国卷Ⅱ)写道:“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
”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
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
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
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
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
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具体操作,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1.例后解说法。
列举事例后,将其中关键的、与论点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解说,使其含义得以彰显,能够更好地论证观点。
例如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有人选用了这样一则事实论据: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听说一艘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
利用例证法跟引证法的议论文范文篇一:探秘议论文例证法与引证法的运用探秘议论文例证法与引证法的运用摘要:受话题作文等的影响,高中生的议论文习作问题多多,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好规范议论文的写法,一些常见的论证方法不会灵活运用。
理因法而明,本文从例证法和引证法方面总结一些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议论文例证法引证法写作规律话题作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发散了学生写作的思维,但也直接导致一些所谓的“软文章”大量出现,这类文章无物、无情、无力。
情因事而生,力因论而强。
中学生还是应当写一些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本文试图从例证法与引证法的角度探秘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规律。
一、例证法规律探秘1.典型误解不少同学认为议论文的例证就是“观点例子=议论文”。
其实不然。
举例是议论的手段,明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例证要力求做到精选事实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
2.探寻规律怎样做到事与理的结合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城市)。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取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这个例证法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事例部分;第二层次是对事情本身进行评述,分析“荆人”失败的原因;第三层次为引申发挥部分。
我们可以把这个例证过程用公式概括为:“事例—评析—引申”,即通过对所举事例的评价,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3.常见病症(1)学贵有恒,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事实正是如此。
瑞士数学家欧拉临终那天,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家发现不久的天王星轨道,算完之后,又叫孙子朗读一遍,知道演算的结果与观测的轨道相符,才放心地闭上眼睛。
不仅欧拉,许多成功者的经历都证明,持之以恒实在是可贵的。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就要充实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翻来复去地空谈抽象的大道理。
充实议论文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确立了论点并给文章拟好了提纲后,要运用举例、引用、比喻、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㈠例证法和引证法例证法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引证法就是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这二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为“摆事实讲道理”。
这种方法是学生写议论文最基本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只摆出事实和引用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分析,在引用事实或理论论据后,要充分讲道理,道理讲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事例+ 分析㈡比喻论证法内涵:比喻论证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
例子:《六国论》第二段论证。
作用: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㈢类比证论法内涵: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要点: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
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
㈣假设法内涵:假设法是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
论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材料: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论证片断: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写作技巧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写作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写作技巧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下面把常用也比较好用的四种论证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
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3、喻证法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4、比较法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中常见的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每一种论证方法都是对议论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直到更透彻为止。
议论文写作技巧(1)亮观点,单刀直入。
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这样写:“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
”(2)打比方,隐喻题旨。
1987年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
否则就要触礁,迷路。
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讲故事,引入主题。
1994年全国高考有篇高分作文《习惯》的开头幽默风趣:“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公务员曾在厕所里遇上了局长,于是,他脱口而出:‘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一听这话,旁人当然会捧腹大笑,但一笑过后,发现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如何在文章中运用恰当的例证在文章中运用恰当的例证可以有效地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下面将以例证的运用方式、例证的选择和引用以及例证的解释和分析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在文章中如何运用恰当的例证。
一、例证的运用方式1. 举证例证法: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事实或事件,来支持论点的真实性。
例如,在探讨环境问题时,可以引用某个城市已经实施的环境治理措施,通过成功的案例来说明该措施的有效性。
2. 反例反证法:通过举出与论点相反的事例,来推翻对方观点,进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实行全球限塑时,可以列举某些国家由于没有限制塑料使用而造成环境危机的案例,以此来反驳反对者的观点。
3. 数据统计法:通过引用准确的数字、数据或统计结果,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例如,在讨论网络购物的流行趋势时,可以引用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展示网络购物的增长率和消费者满意度的关系。
二、例证的选择和引用1. 选择具有说服力的例证:例证应该与论点紧密相关,具备公信力和客观性。
选择来自权威机构、专家学者的例证,以及经过广泛认可的研究和调查结果。
2. 引用准确的例证:在引用例证时,要确保引述的内容准确无误,不进行删减或歪曲。
同时,在引用例证后,应该注明出处,并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信息,以确保引用的可信度。
三、例证的解释和分析1. 解释例证的背景和前提:在使用例证之前,对例证的背景和前提进行简要解释,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例证的相关信息。
2. 分析例证的意义和影响:对例证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读,说明例证与论点之间的关联和推理逻辑。
可以探讨例证的合理性、代表性,以及对论点的有力证明程度。
3. 比较不同例证之间的优劣:如果文章中使用了多个例证来支持论点,可以对这些例证进行比较和评估,说明各个例证之间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对论点的支持程度。
总结起来,恰当地运用例证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运用例证时,需要选择具有公信力和客观性的例证,并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来源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