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芳烃(1)-88
- 格式:ppt
- 大小:410.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六章 芳烃(参考答案)一、命名1、3-硝基-5-溴苯甲酸 ;2、1-萘甲醛(α-萘甲醛)3、8-溴-1-萘甲醚 ;4、邻氨基苯磺酸5、间溴苯乙烯 ;6、4-甲基-2-硝基苯磺酸7、间氨基苯甲酸 ;8、2-硝基-6-氯苯胺9、2-乙基-4-氯甲苯 ; 10、8-氯-1-萘甲酸 11、4-硝基-2-氯甲苯 ; 12、4-硝基-2-溴氯苯 13、2-氯-2’-溴联苯 ; 14、邻乙基异丙苯二、写出结构(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有些题目相互矛盾)1.NO 2Br BrCH 3;2.NO 2CH 3OCH 3;3.SO 3H;4.;5.CH CH 2F6.NH 2COOH;7.CH 2CH 3CH C 2H 5;8.NO 2O 2N;9.COOH Cl10. NO 2NO 2Cl CH 3;11. NH 2Cl Br ;12.Cl CH C ;13. COOHOH I;14. NO 2ClCl三、完成反应式1.COOHHOOC;2.CH 3CH 3C(CH 3)3;3. NO 2Cl CH 3,NO 2COOHCl;4.CH 3Br ,BrCH 2Cl;5.SO 3H;6.CH 3CH 2CO ,CH 2CH 3CH 2;7.NO 2O 2NOHCH 3;8.,NO 2O 2NNHC O;9.COOHBr,NO 2COOHBr ;10.(CH 3)3CCOOH ;11.NO 2O 2NC O O,;12.BrOCH 3C OCH 3O;13.,NO 2COOH;14.;O 2NNO 2CH 2;15.O ;16.CH 3CH 3;17.NO 2ClOCH 3;18.NO 2CH 3O;19.ClNHCOCH 3NO 2;20.NO 2O 2N ;21.NO 2,O 2NC O CO ;22.CH 2CH 3CO C O;23.;24.CH(CH 3)2,COOH;25.O ;26.C 2H 5,COOH;四、回答问题1.(B),(D);2.(A),(B);3.(A),(D);4.(A),(C);5.(C),(D);6.(B),(C);7.(A),(C);8.(B),(D);(应该去掉D 答案)9.D >A >B >C ;10.C >A >B >D ;11.C >A >B >D ;12.C >A >D >B ;13.B >C >A >D ;14.C >B >A >D ;15.D >B >A >C ; 16.A >D >B >C ;17.B >D >C >A ;18.D >C >A >B ;19.C >D >A >B ; 20.A >C >B >D ;五、推测反应历程 1.3+CH 2CH 2Cl CH 2AlCl C OCH 2CH 2CH 2+HHCH 3CH3OCH 3O+2.AlCl 42ClCH CH 2CH 3OCH 3AlCl 3CO CH 2CH 3OH CH H CH 3CH 2+CH 33OO CH 3CH 3CH 3OO3.H 2O+重排3CH 2H 2SO 4CH OHCH2C(CH 3)3CH CH 2C(CH 3)2H +++CH 3H 3CCH 3C(CH 3)2H CH 3H 3CCH 34.H 2O重排H CH 2H +OHCH 2OH 2+2H5.CH 3重排+CH 2H 3O +H 3CH 3C H 3C3C 3H 3H 2OCH 3CH 3H 3C CH 3+H 3C H 3C6.AlCl 4CH 2CH 2+CH 2CH ClCH 2CH 3OAlCl 3+CO CH 23OCO3COH +H+CH 3OOCH 3OO7.H 2O重排OH 2++CH3+H 2SO 4CH 3CH CH 2CH 3CH 3CH CH 23CH 3CH CH 2CH 3CH 3C CH 3HC(CH 3)2++CH 3+C(CH 3)3CH 3C CH 38.H CCH 3+CH 2CH 3C CH 2CH 3C +CH 2CH 3C Ph 加成3Ph H3+H 3CCH 339. CH 3CH 2CH 2重排++CH3CH 3CH 2CH 2CH 3CH3)2H +CH 3++CH 3CH(CH 3)2CH六、鉴别题1.加入溴水无变化者为甲苯,已反应的两种化合物中加入顺丁烯二酸酐,产生白色沉淀者为1,3环己二烯。
第六章芳烃在有机化学发展初期,曾把从天然树脂、香精油中得到的一类性质上和脂肪族化合物明显不同,具有高度的不饱和性(C/H高),且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芳香族化合物称为芳香烃,简称芳烃。
因当时发现的这些芳香族化合物经递降后最终得到苯,故人们把苯及其衍生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随着有机化学的不断发展,又发现了一些非苯构造的环状烃,它们与苯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相似,成环原子间的键长也趋于平均化,性质上表现为易发生取代反应,不易发生加成反应,不易被氧化,它们的质子与苯的质子相似,在核磁共振谱中显示相似的化学位移。
这些特性统称为芳香性。
后经研究发现,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在结构上都符合休克尔规则。
所以近代有机化学把结构上符合休克尔规则,性质上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芳烃不一定具有“香”味。
根据是否含有以及所含苯环的数目和联结方式不同,芳烃又可分为如下三类:(1)单环芳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结构,如苯、甲苯、苯乙烯等。
CH3CH CH2(2)多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结构,如联苯、萘、蒽等。
(3)非苯芳烃:分子中不含苯环结构,但含有结构和性质与苯环相似的芳环,并具有芳香族化合物的共同特性。
如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等。
+(一) 单环芳烃最简单的单环芳烃是苯,其分子式为C6H6。
现代物理方法测得苯的结构为:苯分子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六个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C-C键长0.140nm,C-H 键长为0.108nm,键角∠CCH及∠CCC均为120º。
(缺图)图6-1 苯分子环状结构及π电子云分布图(1)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杂化轨道理论认为苯环中碳原子为sp2杂化状态,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形成C-Cσ键以及与一个氢原子的s轨道形成C-Hσ键,而没有杂化的p轨道互相平行且垂直于σ键所在平面,它们侧面互相重叠形成闭合大π键(图6-1)共扼体系。
第五章芳烃(Aromatic hydrocarbon)第一节苯及其同系物一、芳香族化合物和芳香性最初人们把从天然产物中得到的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合物称为芳香化合物(Aromatic compounds)。
这些化合物的性质与早期研究的脂肪族化合物有显著的差异。
芳香性(Aromaticity):1.从C、H组成上,高度不饱和性2.环很稳定,不易被破坏3.化学性质上:易取代、不易加成和氧化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虽无芳香气味,但具有上述芳香特性,显然根据化合物的味道进行分类是不适宜的,但习惯上仍把它们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常见的芳香烃有:CH3二、苯的结构最简单的芳烃是苯(),分子式为C6H6,是1825年由法拉第(M,Faraday)首先发现的,那么它可能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链式结构的否定:如CH2=CH-C≡C-CH=CH2苯是一个很稳定的化合物,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六个C原子是等同的。
如为链式结构,显然不符合它的性质特点。
最有可能的结构是一个环状结构。
根据其稳定性,不易氧化和发生加成反应,1865年Kekulè(凯库勒)首先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为了保持C 的四价,Kekulè在环内加入三个双键,这就是Kekulè结构式:H H H HHHH H HH但是Kekulè结构式也有不足之处,根据这个结构式,苯环上相邻两个H 原子被取代时,应当生成两种产物,但实际上只有一种:BrBrBrBr因此Kekulè假定苯分子中的双键在不停地来回移动。
根据Kekulè结构,苯就是环己三烯结构,这样就与苯的芳香特性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到二十世纪用现代共价键理论得到合理地解释:价键法:假定苯分子中六个C 原子都以sp 2杂化互相重迭,形成六个C -C σ键,并排列成正六边形。
另外每个C 再以一个sp 2杂化轨道分别与六个H 原子1s 轨道重迭生成六个C -H σ键,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样每个C 原子上各剩下带一个电子的p 轨道,它们在侧面相互重迭形成一个6π电子的封闭共轭体系------大π键,π电子云分布在苯环平面的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