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15
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某某写在密封线内。
3.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人口增长B. 稳定地方秩序C. 完善政绩考核D. 增加政府收入2.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此举反映了( )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3.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土贵要予赋水轮》)该诗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4.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 用于农田犁耕B. 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 便于交通运输D. 利用水力灌溉农田5. 《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
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
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
”材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B. 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 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6.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模块检测卷08 世界古代史(16+3模式)考试范围:纲要上+选必一、二、三世界古代史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观察《世界范围内早期四大文明分布图》。
图中信息表明()A.早期人类文明产生于同一时间段B.中华早期文明领先世界C.农业和畜牧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D.早期人类文明多元并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文明时期的世界。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在人类早期文明出现的时期,这些文明出现在不同的地区,也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特点,D项正确;“产生于同一时间段”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图示内容不涉及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中华早期文明领先世界,排除B项;图示内容并不能体现农业、畜牧业和文明产生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2.乌鲁克是苏美尔地区的一个城市,在该城市的神殿废墟中出土了一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大理石花瓶。
花瓶瓶身的图案从下到上依次是:象征水的波浪线、大麦麦穗和椰枣、绵羊、端着器物的男子队伍、丰收女神伊南娜和男祭司。
由此可推知,当时的乌鲁克()A.官僚体系完善B.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C.民众生活富足D.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
根据材料可知,花瓶瓶身的图案包括丰收女神伊南娜和男祭司,说明当时的乌鲁克出现艺术活动和宗教活动,反映了当时的乌鲁克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B项正确;当时的官僚体系并不完善,排除A项;仅凭材料中花瓶瓶身图案的描绘,不能说明民众生活富足,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古埃及文明等相关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A卷单元综合测评[第八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北京西城4月)1865年,一位大臣在奏折中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铜钱、火器之仍照向例设禁,其善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笼络)耳。
”此大臣()A.属于洋务派B.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商战”C.属于顽固派D.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处的时间“1865年”,此时正值洋务运动期间,材料信息表明这位大臣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由此判断此大臣属于洋务派。
答案: A2.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开平煤矿③上海发昌机器厂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自强、求富”可知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③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创办的企业。
答案: A3.(2011·江苏盐城二模)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故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没有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不可能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 D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材料表明,民国的建立激起了民族资本家创办实业的热情,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段检测卷五(第七、第八单元)(测试时间:4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他的对外关系。
”材料描述的是(B)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反对霸权主义2.在一次国际会议的开幕式上,印尼总统苏加诺发表了题为“让新亚洲新非洲诞生吧!”的著名演讲,这次会议是(B)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联合国成立大会 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关键信息“印尼总统苏加诺”、“新亚洲新非洲”可知是1955年在印尼召开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故选B项。
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C)A.1961年 B.1970年C.1971年 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信息“击败美国”“联合国”可以判断这个事件是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次这个事件发生在1971年,故选C项。
4.二战以后,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B)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约与华约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5.20世纪50~80年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D)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欧洲与美国关系决裂C.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多极化趋势已经显现6.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于1967年B.欧共体是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集团C.欧共体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D.欧共体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欧盟7.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单元测试题(七)(第8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2015·吉林省吉林市模拟题)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
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的增长。
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
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B.世界贸易量的增长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答案 A解析材料中“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说明商品种类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贸易量的变化,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合,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2015·湖南省益阳市模拟题)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
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欧洲移民表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由材料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得出为了追求财富当时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移民带去了先进的文明,欧洲文明不断外传,由于货车、轮船、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普及也推动了移民的进程,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的表述不合史实,追求财富才是主要原因,故选B项。
3.(2015·广东省肇庆市模拟题)早期圈地运动受害者和牺牲品是农民阶级的最低阶层:小农、帮工、靠公地维持生计的穷人们。
封建庄园解体,人口流离失所,乡村生活颓废。
“上帝的牧羊人”——乡村牧师发现:以前40个人赖以生存的地方,现在只有1个人和他的1名牧人把它占为己有了。
下列关于圈地运动的说法,准确的是( )A.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B.使农民摆脱了贫困C.使农村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D.让广大农村日益走向没落答案 A解析从材料可知,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把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故选A项。
第7、8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解析:B 本题容易错选A项,实际上“光荣革命”之后国王仍然拥有一定权力,A项错误;“光荣革命”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B项正确;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是在18世纪,时间与题干不符,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优势,时间与题干不符,D项错误。
2.(2018·山东菏泽月考)“光荣革命”后,英国两党领袖在联合政府中争执不休。
1694年,威廉三世罢免了一批托利党大臣,建立了辉格党占优势的政府,其中由最受威廉三世宠爱的几个辉格党大臣组成内阁。
这一史实说明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已名存实亡B.国王的行政权没有受到约束C.内阁是国王的秘书机构D.议会对王权仅起到有限制约解析:D 1689年的《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错误;根据《权利法案》对王权从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限制与制约可知,国王的行政权是受到制约的,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严格意义上的内阁还并未完全形成,且内阁并不是国王的秘书机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可以不经议会批准而直接任免阁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议会对王权的制约还很有限,故D项正确。
3.(2019·山东济南期中)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此法令宣誓加冕。
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
单元检测卷(八)(考试范围:必修2第七、八单元)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道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
”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
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2.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3.右侧图片是美国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的一张前苏联宣传画,原画上写着:“我们要打倒懒惰的工人。
”可见,该宣传画所反映的直接社会背景是A.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工人积极性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C.苏联农业集体行动的开展D.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弊端的显现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这从根本上说明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5.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单元质检卷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西南三省三校二联)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材料中“地区自治”的含义是( )A.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全球农业革命的发生C.西欧商业危机的出现D.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2.(2021·山东聊城一模)某次远航“8月3日出发,到西印度群岛后,10月12日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登陆,到了岸上……探险队员在岸边升起旗子”,宣布该岛归西班牙所有。
这次远航( )A.开辟了绕道非洲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B.实现了由大西洋西行到达中国的目的C.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D.推动了南瓜、玉米等农作物向世界传播3.1500年到1650年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
这一现象( )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4.(2021·广西模拟)分析下表,可以得知当时的荷兰( )A.成为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已成为世界性的殖民帝国C.开创了现代商业经营模式D.是名实相符“海上马车夫”5.(2021·湖北八市联考)有学者估计,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1720年的800万英镑上升到1763年的1 900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由1716年的12 000万里弗尔增长为1789年的50 000万里弗尔。
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长相匹敌。
据此可推知( )A.世界经济霸权正在发生转移B.荷兰因自身的原因走向衰落C.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已经凸显D.世界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来6.(2021·福建漳州二模)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随着人口流动传入美洲,导致缺乏免疫力的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单元检测卷(十二)(考试范围:必修3第七、八单元)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12题48分。
1.A.航天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唯一中心 B.航天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C.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处于前沿水平 D.掌握宇宙航天技术的国家只有美苏中三国2.2013年1月17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
这则材料最主要说明A.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 B.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C.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3.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A.1905年 B.1912年 C.1936年 D.1956年4.袁隆平说:“我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句话说明他认为A.实践不如知识重要 B.知识不如实践重要C.知识需要实践支撑 D.书本电脑与种水稻无关5.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
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人口增长B. 稳定地方秩序C. 完善政绩考核D. 增加政府收入2.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此举反映了( )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3.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土贵要予赋水轮》)该诗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4.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 用于农田犁耕B. 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 便于交通运输D. 利用水力灌溉农田5. 《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
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
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
”材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B. 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 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6.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 交子的出现B. 坊市界限的突破C. 商帮的形成D.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7.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① 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② 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③ 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④ 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8. 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
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B. “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C.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D.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9. 雍正皇帝曾说:“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
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
”下列对材料中的经济政策解读有误的是( )A. 最早提出者是商鞅B. 具有端正民风的目的C. 用法律手段强行推进D. 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0. “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
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产量B. 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业产量C. 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 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11. “一方面由于特别狭窄、畸形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得拉美国家的国民经济压在某单一农作物的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动上。
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工业部门,又使其国内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完全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
”(千枝松:《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这段资料不能说明的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B. 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C. 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D. 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12. 西班牙王室支持实现下图中的B航行,其主观目的是( )A. 证明地圆学说B. 形成世界市场C. 寻找黄金,作为资本D. 传播宗教,掠夺金银13. 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该建议旨在强调( )A. 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B. 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C.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D.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14. 下表为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501-1550年物价变化的情况。
带来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年代物价指数1501-151076.26 1511-152074.90 1521-15301001531-1540 121.491541-1550 155.1A. 商业革命B. 殖民扩张与掠夺C. 价格革命D. 第一次工业革命15.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16. 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
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
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组别甲乙丙商品内容盐、火器、五金、酒、布匹糖、烟草、玉米奴隶A. 欧洲、美洲、非洲B. 亚洲、美洲、非洲C. 亚洲、美洲、欧洲D. 欧洲、亚洲、非洲17. 下面的统计图表应该是英国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对哪两种能源或资源的年消费量比较示意图( )① 石油② 钢铁③ 煤炭④ 电力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18. 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 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完成B. 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C. 经济危机的爆发D. 重商主义的推行19. 据统计,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95 000人增加到138 400人,增长率达44. 9%。
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 000人增加到166 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
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B. 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C. 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D. 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20. “工业生产正在达到非常巨大的规模,以致公司无法筹集到必需的资金。
……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A. 1500年前后B. 17世纪末18世纪初C. 19世纪中期D.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
……(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
……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
——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
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
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
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
上从其议,皆罢之。
——班固《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
(4分)(2) 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
(3分)(3) 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分)(4) 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4分)2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德国人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记载: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据《中国农史》记载:18世纪中叶,中国每年出口(欧洲的)生丝约1万担,价值约140万两白银;据英国人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18世纪中叶,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华茶约2 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
材料二正是在西方列强的挤杀和清政府军队的镇压中,中国海商的海上贸易链条越来越旺,最终不得不退回到中国沿海,彻底失去了他们在海洋贸易上的市场份额。
到18世纪末时,中国东南沿海和印度洋已基本上是欧洲商船的天下。
——李金明《清嘉庆年间的海盗及其性质试探》材料三晋商、徽商最初的兴起都与盐业贸易有关。
……然最后使他们走向顶峰的则是茶叶出口贸易,只是徽商是通过东南沿海岸将茶叶出口,晋商是通过北方陆地将茶叶出口。
——《从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兴衰》材料四明清主要商帮鼎盛和衰落的时间、各时段内主营商品表——中国《经济史研究》请回答:(1) 据材料一、四,分析明清主要商帮进入鼎盛时期的国际背景。
(4分)(2) 据材料二、四,分析海商在各商帮中最早衰落的原因。
据材料四,指出各商帮衰落的共同因素。
(5分)(3) 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徽商为什么会在19世纪40年代进入衰落时期?晋商为什么衰落得最晚?(6分)23. (12分)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