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校园主要建筑物、道路及景观命名征集表
- 格式:doc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3
校园道路建筑命名方案公示校园道路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便利校园内人员的出行,我们决定对校园道路进行命名。
经过多方讨论和研究,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校园道路命名方案,并决定进行公示。
校园道路命名方案:一、原则1. 实用性原则:命名应便于辨识和记忆,方便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和导航。
2. 文化和历史传承原则:结合学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给予道路名字更加独特且有意义。
3. 体现校园特色原则:道路的命名应与校园的特色相呼应,增加整体的校园氛围。
二、命名方式1. 命名方式分为数字命名和字母命名两种。
a) 数字命名:按照道路的顺序进行命名,从1开始逐渐增加。
b) 字母命名: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命名,从A开始逐渐增加。
2. 部分重要道路可以使用具有特殊含义的名称命名,如以下几个示例:a) 主干道:校园的主要交通要道,可以使用人物或地点名称命名,如“主席大道”、“锦绣广场”。
b) 主校门道路:以学校门户的名称进行命名,如“理工大道”。
c) 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著名历史事件或人物来命名,如“青春路”、“茅盾街”。
d) 与学校文化相关的名字:命名与学校的校训、校歌或重要教育理念相关的名字,如“厚德路”、“知行路”。
三、公示方式和时间1. 公示方式: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和校园公告栏进行公示。
2. 公示时间: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
请各位师生和校友对以上校园道路命名方案进行审议和提出宝贵意见。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在公示期内及时反馈给学校行政办公室,联系电话:XXXXXX。
期待各位的积极参与和反馈,共同为打造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的支持!。
关于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的公示学校升本以后,校党委宣传统战部曾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怀化学院道路、楼宇命名的第一个方案。
50年校庆时,宣传统战部又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形成了怀化学院道路、楼宇命名的第二个方案。
这两个方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
今年4月上旬,党委副书记吴波带队,专题考察了湘南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的道路、楼宇命名,获得了一些启示。
4月23日、4月24日我们又分别召开了系(部)专家、机关处室负责人两个座谈会,对学校道路、楼宇命名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在此基础上,宣传统战部前后几易其稿,形成了此方案。
4月27日学校党委会研究审定,同意公示此方案。
对此方案如有异议,请与党委宣传部联系。
公示时间:2012年5月2日—5月9日受理部门:党委宣传统战部联系电话:2851004邮箱:*******************附:怀化学院道路、楼宇命名方案校党委宣传统战部2012年5月2日怀化学院道路、楼宇命名方案一、命名原则和思路1.注重校园文化气息,核心在于“育人”;2.突出地域文化特征,彰显我校道路楼宇命名的独特性;3.与东、西两校区已有的学科专业布局基本吻合;4.简洁、明了、易记,尊重约定俗成的历史;5.求同存异,宜粗不宜细。
二、命名的基本方案(一)道路命名东校区:南北向以怀化历史文化名人命名;东西向以五溪地域人文景观命名。
1.从校门沿篮球场至图书馆的道路命名:从文路释义:以著名文学家、学者沈从文的名字命名。
沈从文(1902—1988),凤凰人。
14岁离家,浪迹沅水流域各地,创作了《边城》等大量影响文坛的作品,曾任北大、西南联大、武汉大学教授。
2.从食堂北侧经宣传橱窗至B栋教学楼的道路命名:阳明路释义:以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的名字命名。
王守仁(1472—1529),浙江宁波人,字伯安,号阳明子,故又称王阳明。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曾在沅陵虎溪书院讲学,名重一时。
兰考二高教学区景观命名方案(草案)学校楼名路名校区名的命名,不应成为孤立行为,只有将其纳入学校文化战略的总体架构中策划,才能与学校的文化性格融为一体,并彰显出本校的文化特征.由此,我们对学校建筑物、道路的命名,便以“崇文尚德揽月志,追求卓越育栋梁"为红线贯穿,弘扬“崇文尚德,追求卓越”的校训,力争形成我校的文化品牌。
具体设计便是以此十四字组词、因字取义,力争“无一字无出处”,同时“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达到“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的效果.贯穿主线:崇文尚德可致远追求卓越育栋梁释义: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在蕴涵和精神特质。
德,内涵“礼让”、“谦逊”、“友善"、“关怀”,此为内倾之德。
它是建立在个性化的心理修为上的一种文化品质。
德者,仁也。
仁者,爱也.而仁爱又以谦指出“和”是礼的最为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和”是“礼”的内在基础,“礼”是“和"的外在表现。
有“和”、有“礼”,是为德。
在内倾之德的基础上,“德"还有一种外在形式,这便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外圣而王”,治国平天下. 明代的东林学人读书不忘国家,表现出他们对天下苍生的人文关怀,对开启未来事业的雄心大志。
由此可见,“德"有三层重要含义:一是礼让、谦逊之德,有此之德,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与他者的和谐;二是友善、关怀之德,即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利益,在全社会营建一种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三是开拓、创新之德,即建构一种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发挥个人的才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在更高的社会进步的层面上追求新的和谐。
崇文,文,文化、科学、技术,重教育、重科技、重文化、重创新,形成我们学校文化内涵。
“尚德修,方可达崇高卓越之境,屹立于世人之前。
这也是一所学校应当崇尚的学术气氛。
若师生皆修身有法,并有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之风气,则不愁学校一日无名气,因必有一朝天下无人不识君.故以此二句十四字为基,设计我校主要楼名、路名。
校园建筑、道路、景观命名
(征求意见稿二)
一、道路
1、环道:金寨路;萃英路;环校东西南北路
2、学生公寓东侧路:笃学路;明德路
3、学生公寓之间路:仁和路
4、教学楼前东西向路:厚德路;笃学路
5、沿湖曲径:蹊径;泽兰径
6、实验楼西侧路:笃行路;健行路
二、建筑
1、行政楼:集贤楼;精业楼
2、教学楼:博学、知行;笃学、致远
3、实验楼:仁德、济世、致知;笃真楼1-3;致知楼1-3
4、学生公寓:学生公寓1-8号;紫苑公寓1-8
5、食堂:食堂;中标企业冠名
6、图书馆:图书馆;博学馆;求知馆
三、景观
1、山岭:立山
2、湖泊:静(思)湖;书香湖;养浩湖
3、广场:仁济广场;风华广场
4、凉亭:昕亭;静思亭
5、运动场:运动场;时珍运动场;天健园。
校园道路、建筑、景观等统一命名方案(征求意见稿)一、命名更名基本原则1.遵循国家和地方等关于命名、更名的法律法规。
2.已有名称并被广泛认同的继续保留,对确需修改和尚无名字的予以命名。
3.遵循整体化、序列化、规范化通则。
4.避免重名、谐音、同音、歧义和有时代局限的名称。
5.体现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特点,弘扬文化传统,彰显人文底蕴。
6.中英文同步推进。
二、命名更名范围1. 校园园区(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公共区域)2. 道路(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公共区域)3. 典型建筑物4. 校门5. 文体活动场馆6. 人文自然景观三、命名更名依据和方法(一)专名的依据和办法1. 以植物命名2. 以山水命名3. 以功能命名4. 以方位命名5. 以格言、典故等命名(二)通名的依据和方法1.点状地名的通名分为6类:馆、山庄(酒店)、楼、舍、栋、校门。
2.线状地名的通名不分类别:通称路。
3.面状地名的通名分为5类:园、苑(邨)、场、湖、山(岭)。
四、命名更名具体建议(一)园区名称按照办学资源相对集中、地标位置固定、师生员工联络方便的原则,对全校集中的典型园区进行命名。
文理学部:樱园、桂园、梅园、枫园、湖滨、杨园工学部:栎园(栎树为工学部典型树木之一,“栎”音同“力”)信息学部:星园医学部:杏园(二)道路名称所有的道路,以“路”命名;除主干道路外,一般道路依园区名称加方位取名;直接贯通的道路,不能有2个名称;校训进入道路命名。
(三)公用房屋对建筑体量较大、使用期限较长、建筑设计优美的教学、科研、办公楼房取名;体量小、质量差、临时性的公用房屋不命名;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用建筑沿用原名称。
(四)校门名称我校的校门大都分布在沿湖、沿路地带。
为便于识记,按校门所处自然环境、区位和方位命名。
(五)体育场馆名称命名原则:1. 依所在园区名称取名。
2. 保留历史上已定的名称。
(六)人造景观名称1. 广场2. 塑像及其它(七)自然景观名称。
校园道路、楼房、花园等命名方案清人彭端淑写过一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散文,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的对富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朝圣,你看怎么样?”富的问:“你凭什么去啊?”,穷的回答说:“一瓶一钵就足够了”。
富的说:“几年来我一直想买船去那里,到现在还没去成,你凭啥去呀?”。
但到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去告诉了富和尚。
富和尚深感惭愧。
为此,作者得出结论,天下的事,只要努力去做,难的也就容易了,但如果不做,容易的也将变得很难;学习也一样,如果努力去学,难的也就容易了,但如果不学,容易的也会变得很难。
最后,作者感慨道:人的立志做事做学问,难道还不如四川的穷和尚吗!?当年中国共产党人靠小米加步枪,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所有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所有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靠的都是这种精神。
:荀子在其《劝学篇》中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尘埃,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在当前有些人、有些学生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反对“用心躁也”,倡导一种“用心一也”的脚踏实地,一心一意精神,具有更迫切的现实意义。
总之,作为一所学校,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搞好学习是其天职。
而荀子的《劝学》和彭端淑的《为学》,堪为教人如何学习的经典。
所以分别萃取《劝学》和《为学》的精华,为校园主路命名,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而且,有必要将这两篇名文,以漂亮的书法,镌刻在石碑上,选取合适位置,置于主路两端。
首先,从学生求学的目的看,一为进德、二为修业,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其次,从学校教育的目的看,就是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人才。
“二为”既概括了学生求学的目的,又概括了学校教育的目的。
所以将校园东路命名为“二为路”,很有意蕴。
《论语》中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是人格修养的根本途径之一。
高校楼宇\道路\景观命名的文化自觉摘要:当下高校楼宇、道路、景观的命名应有一种文化自觉。
高校楼宇、道路、景观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承载着历史痕迹,展示着人文精神,若再取一个能彰显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历史、人文底蕴和品味个性等有文化内涵的名称,不仅可起标识作用,而且能阐释文化、传递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发挥育人效应,真正起到锦上添花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考察国内高校校园楼宇、道路、景观名称来历与命名实践,可以窥探到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文化路径。
只要遵循这些原则,选择一条合适的文化路径,就可能茅塞顿开,获得与之匹配的最佳命名。
关键词:高校;楼宇;道路;景观;命名;基本原则;文化路径高校被誉为“象牙塔”和“才智之都”,对校园楼宇、道路、景观的命名理应有一种文化自觉。
然而,一些高校对校园楼宇、道路、景观的命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名称仅仅是一种辨认标识,采用方便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来命名就可以了;有的甚至长期没有命名,由师生各自表述。
我们通常耳闻目睹的有:“一号楼”、“公寓B栋”、“东门”、“后街”、“实验楼”、“生物楼”、“广场”、“蘑菇亭”等名称,这些名称一般由顺序词、方位词、功用词、外观词加通用名构成,仅停留在使用功能层面,只强调标识作用,方便识记和定位,却没有特色,缺乏文化内涵。
其实,高校楼宇、道路、景观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承载着历史痕迹,展示着人文精神,如果再冠以彰显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历史、人文底蕴与品味个性等有文化内涵的名称,不仅可起标识作用,而且能阐释文化、传递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生的人文意识,发挥育人效应。
如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名与实相得益彰,遂成为北大的标志象征。
近年来,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深入精细发展,一些高校已把校园楼宇、道路、景观命名提上议事日程,甚至在全校范围广泛征集,有的领导和教师为之上下求索而数典穷经,经历千回百转的琢磨而殚精竭虑,这是高校文化自觉的一种表征。
一、四林学校成规模的四大树林,即融汇广场旁樟树林、1号门内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旁樟树林、2号门内樟树林,另为药学院旁、行政楼后树林。
二、五水1.文渊湖:荟文楼和10教楼下,桃园学生宿舍四舍旁。
有上下相连两口池塘,养有荷花。
有巨大的樟木掩映,环境幽静。
曾在2004年整治并命名文渊湖,建有观景平台和文渊湖铭文石碑。
2.崇德湖:该片区为学校水体最为集中区域,第8教学楼和李园学生园区旁,有上下相连5口池塘,2004年整治其中的两口并命名崇德湖,建有铭文石碑、观景平台、亲水步道和小型广场,湖岸植有成片垂柳。
校园公路以下三口连接池塘,未曾整治,也未命名,暂纳入崇德湖体系。
3.荷花池:位于共青团花园内,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原西南农学院创建之初所建,池边有樟树、垂柳若干,因池内种有荷花而得名。
又因位于共青团花园内,有人称其青年湖。
4.鱼塘:南区培训楼(接待中心)下鱼塘,曾系实验用鱼塘,可整治后,养观赏鱼类,开发为开放性观景池塘。
5、鱼池:南区校医院外鱼塘,曾系实验用鱼塘,可整治后,养观赏鱼类,开发为开放性观景池塘。
三、六山1.青杠山:学校第一运动场旁,曾因山上多青杠等杂木而得名。
山上草茂林深,曲径通幽,是休闲散步尤其是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上个世纪80年代,被学生戏称为“爱情山”。
2004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曾对学校部分山体、湖泊、道路命名时,该山曾被命名为秀峰山。
2.气象园:自杏园学生宿舍、学校出版社至田家炳教育书院旁,山体狭长,林木茂密,山顶有水塔,山脊有羊肠小道。
因山上设有地理科学学院气象观测站,暂名。
3.化院后山: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化学化工学院之间,山上多参天大树,林间多杂草,山体不大,无路,从未命名,暂名化院后山。
4.竹园后山:学校礼堂后经楠园学生宿舍、药学院后至竹园学生园区间,山体斜长,一面为蚕桑实验基地,种植大片桑树,中有公路将山体分开。
山间有石梯连接学生食堂与宿舍,药学院旁,有林荫路穿行山中。
合校前,曾称做西农后山。
阜阳师范学院两校区道路、楼宇、广场命名方案清河校区一、道路命名道路1、2两大主干道以道路两旁自然植物命名。
道路1——丹桂路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
”唐白居易《有木诗》之八:“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古人称科举及第为折桂,因以丹桂比喻科第。
丹桂路寓意着广大师生在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等各方面能够拔得头筹。
道路2——雪松路《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陈毅《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雪松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道路10、11以阜阳当地历史名人命名。
让学生铭记历史,以历史名人为榜样,积极上进。
道路10——管仲路管仲(公元前725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阜阳市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被齐桓公拜为相,并尊称为仲父,辅佐齐桓公成霸业。
他的著作《管子》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道路11——甘罗路甘罗(约公元前247年—?),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史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
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甘罗墓位于颍上县东25公里(今杨湖区甘罗乡)颍河北岸。
西清河桥——西清桥因坐落于阜阳著名的河流之一——西清河上而得名,特色鲜明,简单易记。
欧阳修知颍州曾主持治理清河,他在《忆焦陂》诗中写道:“清河两岸柳鸣蝉,直到焦陂不下船。
”长廊1——春晖长廊春晖,即春日的阳光。
由唐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使此词有了比喻母爱的意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则有电影《春晖》歌颂教师。
此处长廊每到春天便有迎春花等开放,令人心情愉悦,故为此名既应景,又有丰富的寓意。
长廊2——秋水长廊秋水出自《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长廊下便是西清河,水波清澈,让人心旷神怡,故为此名。
广场1——明德广场明德是信息工程学院校训第一个词,意为“光明之德,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