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运用抗球虫药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使用抗球虫药注意事项一、防止球虫产生耐药性。
球虫产生抗药性从快到慢挨次为:喹恶啉类、氯羟吡啶、磺胺类、呋喃类、氯苯胍、氨丙林、尼卡巴嗪、三嗪类。
要削减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其次要采纳轮换、穿梭、联合用药的方案。
如盐霉素与氯苯胍(或地克珠利)交替使用,尼卡巴嗪与盐霉素(或地克珠利)穿梭使用。
二、让鸡产生抗球虫免疫力1、与产生抗球虫免疫力有关的因素。
⑴产生抗球虫免疫力与药物的作用峰期有关:作用峰期在子孢子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影响免疫力的产生;而作用峰期在其次代裂殖体、裂殖子的药物几乎不影响免疫力的产生。
⑵产生抗球虫免疫力与药物的使用浓度有关;作用于球虫生活史早期的药物,高浓度下使用影响免疫力的产生;而作用于球虫生活史晚期的药物,无论剂量凹凸对其免疫力影响很小。
2、影响免疫力的抗球虫药。
⑴严峻抑制免疫力的抗球虫药:莫能菌素(12023-6)、盐霉素、拉沙霉素。
⑵明显抑制免疫力的抗球虫药:莫能菌素(10010-6)、乙羟喹啉、葵氧葵酯、氯羟吡啶。
⑶轻度抑制免疫力的抗球虫药:氟嘌呤、尼卡巴嗪、氨丙林。
⑷对免疫力无影响的抗球虫药:氯苯胍、球痢灵、硝氯苯酰胺及大多数磺胺药。
三、留意对产蛋的影响。
除氨丙林、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外,其他抗球虫药都影响产蛋。
四、预防药物残留毒害人体。
要禁用毒性较大的抗球虫药,严格按各种药物的休药期停药。
五、留意日粮中抗球虫药与抗生素、维生素等的拮抗作用。
⑴莫能菌素、盐霉素与磺胺类、泰妙灵、竹桃霉素有拮抗作用。
⑵氨丙啉与维生素B1有拮抗作用,应用时要削减饲料中维生素B1用量。
⑶磺胺类影响维生素K1和维生素B1的合成,应用时要增加饲料中维生素K1、维生素B1用量。
六、了解日粮中已添加的抗球虫药,防止重复使用,造成铺张和中毒发生。
如肉鸡1、2号料中已加了马杜拉霉素,发生球虫病时就不行再用马杜拉霉素或含有马杜拉霉素的药物治疗,否则就会发生中毒。
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体免疫力从而改善抗球虫药防治效果。
兽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兽药的使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高,但是兽药的残留问题却成现在大家都十分头疼的问题。
使用的剂量过少则不能起到防治兽病的作用,使用的兽药过量则容易引起药物的残留。
到底如何用药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会产生药物残留问题呢?1、使用剂量。
使用剂量过小,起不到应有的预防效果,反而易使球虫产生耐药性以至暴发球虫病,过量使用则可能产生不良作用,甚至中毒死亡。
特别是聚醚类抗生素使用剂量的安全范围较窄,例如,马杜拉霉素的常用剂量是5~6毫克/千克,超过6毫克/千克就对鸡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饲料利用率下降,因此,掌握好使用剂量是应用抗球虫药物的一个关键。
2、持续使用。
由于球虫卵囊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潮湿的土壤中能生存1年以上,鸡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可能感染。
因此,使用抗球虫药物应持续使用,不能随意中断,否则可能暴发球虫病,造成损失。
3、注意使用禁忌。
盐霉素、莫能菌素、拉沙钠菌素、氨丙啉、常山酮、尼卡巴嗪等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这些药物不能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使用;盐霉素、莫能菌素也不能与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和竹桃霉素同时使用,否则能引起生长抑制,甚至中毒死亡;氨丙啉与维生素B1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也应引起注意,以免降低药物效果。
4、休药期。
使用抗球虫药物,不论是化学合成药物,还是聚醚类抗生素,在鸡体内都有一定的残留量。
这些残留的药物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应有一定的休药期,以降低药物在鸡体内的残留。
一般在肉鸡上市前的几天和蛋鸡的产蛋期都应停药,以保证肉蛋产品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维护人们的健康。
5、混合均匀性。
由于抗球虫药物的用量都较少,因此最好能经过两次以上的预混后再使用,以确保较好的混合均匀度,保证药物稳定地发挥作用效果,并避免因混合不均匀而造成的药物中毒。
抗球虫药作用及应用抗球虫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球虫感染的药物。
球虫是一种寄生虫,常见于动物体内,但也可以感染人类。
球虫感染可以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球虫病、毛利病和恶性淋巴瘤。
抗球虫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球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感染者的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目前,主要的抗球虫药物包括伊维菌素、吡喹酮和二氢青蒿酸等。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治疗机制和应用范围。
伊维菌素是一种苯并呋喃酮类抗球虫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通过抑制球虫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其正常代谢,从而引起球虫的死亡。
伊维菌素对伏光双球虫、巴氏球虫和脂肪球虫等多种球虫感染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通常以口服给药的方式使用,剂量和疗程根据具体疾病情况进行调整。
吡喹酮是一种二氢吡喹啉衍生物,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球虫药物。
它通过干扰球虫的酸化内涵体和线粒体功能,破坏球虫的代谢和生存环境,从而导致球虫的死亡。
吡喹酮主要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和包虫病等。
其特点是药效强,疗程短,但毒副作用较大,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
二氢青蒿酸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广谱的抗寄生虫活性,包括对球虫的作用。
它通过破坏球虫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干扰其正常代谢,从而引起球虫的死亡。
二氢青蒿酸主要用于治疗包虫病、球虫病和恶性淋巴瘤等。
与其他抗球虫药物相比,它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抗球虫药物正在研发和应用中,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磺胺嘧啶类药物具有抑制球虫生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球虫病和包虫病等。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利用基因工程和免疫疗法等方法来研发新型的抗球虫药物,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抗球虫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球虫感染的重要药物类别。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临床医生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病患在使用抗球虫药物时应注意遵医嘱,避免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通过不断的科研和临床实践,能够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抗球虫药物,为球虫感染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畜禽抗球虫剂使用方法球虫是寄生性原虫,种类很多,常寄生在马、牛、羊、猪、犬、鸡、兔、水貂、鹅、鸭和骆驼等动物体内,引起这些动物的球虫病。
在生产实践中,球虫病对鸡和兔的危害性最为严重。
尤其是在集约化养禽业,鸡球虫病是重要的禽病之一,常侵袭雏鸡,往往急性爆发,可引起雏鸡下痢、便血、贫血以致大批死亡(死亡率超过80%)。
慢性流行可影响发育、增重以及使产蛋率下降,饲料消耗增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球虫病特征目前公认侵袭鸡消化道的艾美耳球虫共有9个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有6个种。
球虫的宿主特异性很强.不同宿主的球虫不会交叉感染。
同一宿主体内的球虫其寄生部位和致病作用也较为特异。
鸡的9种球虫在肠道中寄生,部分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盲肠外。
其余均寄生在小肠内。
球虫的卵囊生命力很强。
消毒药,有机磷杀虫药,强碱和强氧化剂都不能杀死它。
卵囊的传染性很强。
在合适的温度(20-30℃),湿度(50-100%)下,卵囊在24-48小时内就能发育为感染性的孢子。
因而球虫病是养禽业中造成损失最大的疾病。
二、球冲病的预防方法目前.球虫病的预防方法有两种:一为药物控制,二为免疫方法。
由于至今尚未制造出成本合适的有效疫苗,所以主要通过使用抗球虫药物。
可分为预防性投药和治疗性投药。
预防投药是将抗球虫药掺混于饲料中,在肉鸡生长过程中或蛋鸡产蛋周期内不断给予低浓度药物,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
对大型集约化养禽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耐药性由于抗球虫剂在养禽业中的广泛应用。
导致了耐药球虫株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在养禽业中应用多年的抗球虫药,药效降低,为此新的抗球虫药不断出现。
目前已知最易产生抗药性的是迪科喹诺,其次是罗苯嘧啶、氨吡啶、氨丙啉等,最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是磺胺喹恶啉。
四、使用方式抗球虫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时。
应根据药效强弱,抗药特性特点以及使用对象(肉鸡或育成蛋鸡)来确定最有效的使用方法。
目前在使用时有以下三种使用方式:1.一贯式。
鸡常用抗球虫药及其使用方法发布时间: 2003-12-15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之一,少量感染后引起不易察觉的损伤,且可使鸡产生保护性免疫;当鸡大量感染球虫时便导致球虫病的发生。
病愈的雏鸡,生长严重滞后,抵抗力降低,易患其他疾病。
(一)常用抗球虫药。
目前我国允许在饲料中添加的用于预防球虫病的药物有:(1)氯苯胍。
对6种重要的艾美球虫有效,对巨型艾美球虫作用弱。
对急性暴发性球虫病的,可在每10公斤饲料中加入0.33--0.6克,连喂1--2周。
产蛋鸡禁用,肉鸡休药期为7天。
(2)尼卜巴嗪。
对柔嫩、毒害、堆型、布氏和巨型艾美球虫均有预防作用。
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
预防给药浓度为蛋鸡幼雏和中雏期每10公斤饲料中加1.00--1.25克。
产蛋鸡禁用,休药期4天。
(3)常山酮。
广谱抗球虫药,对毒害、柔嫩、巨型等艾美球虫均有较强的抑杀作用,毒性小,安全范围大,鸡使用后无不良反应,与其他抗球虫药无交叉耐药性,每10公斤饲料中加0.03克,水禽和产蛋鸡禁用,休药期5天。
(4)地克珠利。
对鸡的几种主要球虫均有杀灭作用,对鸡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产生均无影响,毒性极低,安全范围大。
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克。
(5)莫能菌素。
该药对柔嫩、毒害、堆型、巨型、布氏、变位艾美球虫均有高效,但不能与泰妙灵并用,产蛋鸡禁用,每10公斤饲料中可给药1.00--1.20克,无休药期。
(6)盐霉素。
对多种球虫有效,具有药效高、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雏鸡生长发育的作用,但该药安全范围较窄,给药浓度过大和使用时间较长,会出现毒性作用。
产蛋鸡不宜使用。
每10公斤饲料中预防给药0.60--0.70克,休药期5天。
(7)拉沙落西。
对多种球虫有效,对柔嫩艾美球虫作用最强,对毒害、堆型艾美球虫作用弱。
每10公斤饲料中可预防给药0.75--1.25克,产蛋鸡禁用,休药期5天。
(8)那拉霉素。
每10公斤饲料给药0.50--0.80克,超过0.8--1.0克有毒性作用。
畜禽常用抗球虫药的中毒诊断常用抗球虫药的用法与用量-种养技术畜禽饲养常受到一些寄生虫的危害,其中球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同时球虫病的传播速度也是最快的。
球虫病多发于气候潮湿而温度又较高的夏季,经常发生在鸡、鸭、兔、羊等畜禽,是普遍存在、危害性较大的肠道寄生虫病,死亡率高达20%以上。
由于该病防治困难,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畜禽抗球虫药缺乏,而且球虫对药物易产生耐药。
畜禽常用抗球虫药的中毒诊断常用抗球虫药的用法与用量。
1、氯羟吡啶氯羟吡啶对鸡的毒性较小,雏鸡口服,按体重半数致死量( LDjo)为720 mg/kg,但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翅下垂,痉挛,肝脏肿大、质脆、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肾脏出血,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动物上市前5天必须停药;产蛋鸡及肉用火鸡禁止使用。
2、二硝甲苯酰胺二硝甲苯酰胺对小肠球虫中的毒害艾美耳球虫效力最高,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波氏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也有一定效果。
主要抑制球虫的无性裂殖阶段,药效高峰在感染后第三天,不影响宿主免疫力:II。
雏鸡口服,按体重LD50为275 mg/kg,火鸡口服LD:。
为528 mg/kg。
该药一般比较安全,偶尔中毒时,可出现神经症状。
3、氨丙啉本药对柔嫩、堆型艾美耳球虫有效,作用高峰期在感染后第三天,稍影响宿主免疫力。
本品最安全,鸡口服时LD50为按体重5700 mg/kg,可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
本品结构与维生素BI类似,长期使用易产生维生素B1缺乏症,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和脑皮质坏死。
4、氯苯胍该药对各种球虫全部无性生殖期都有效。
药效高峰在感染后第2~3天,低剂量(每千克饲料30 mg)不影响动物免疫力,可治疗急、慢性球虫病,并可改善机体增重。
大剂量(每千克饲料66 mg)使用时,母鸡产的蛋具有异味。
10倍治疗浓度时,可使鸡群出现白细胞增多,β一球蛋白升高,生长延迟。
本品对鸡的LDoO为按体重计算450 mg/kg。
给鸡使用抗球虫药物有讲究鸡的球虫病是鸡的一种常发疾病。
该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轻者造成鸡的采食量减少,增重下降,产蛋量降低,重者造成停产或导致死亡。
因此,使用抗球虫药物是防治鸡球虫病的一条重要的有效措施。
但是只有在正确使用好抗球虫药物时,才能达到控制球虫病发生的目的。
1 按致病虫种选择使用抗球虫药物抗球虫药物对不同种球虫的作用效果存有一定的差异。
各种球虫的致病力和致病部位不同,因此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
虽然在临床上球虫病多为多种球虫的混合感染,但不同场所的主要致病虫种差别却很大,这是抗球虫药物防治效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球虫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已被试验所证实,如氨丙啉对柔嫩艾美尔球虫、锥型艾美尔球虫有高效,而对毒害和巨型艾美尔球虫的控制作用却甚微。
因此,如果在一个鸡场中使用抗球虫药物,应当首先确定该场的主要致病球虫种,然后再选用对这些虫种有高效的抗球虫药物。
2 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球虫药物给鸡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抗球虫药物,会使球虫产生抗药性。
大量试验研究证明,除莫能菌素外,几乎所有的抗球虫药物都已有抗药虫株出现,并表现一定程度的交叉耐药性现象。
近年来,随着抗球虫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药虫株出现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也将日益严重。
因此,农户在给鸡使用抗球虫药物防治球虫的过程中,一但发现球虫抗药性产生,就应立即停用原抗球虫药物,另选用更有效的抗球虫药物来替代之。
在养鸡生产实践中,一般常采用以下2种换药方式,以延缓抗药虫株的出现。
一是采取穿梭换药,即在同一批鸡群一个生长期中反复更换抗球虫药物;二是采用轮回换药,即在每一批鸡出栏后必换一种新药物。
从目前不少养鸡场家使用抗球虫药物的经验来看,养鸡场至少每6个月更换1次药物为最佳。
3 按养鸡不同生产目的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对肉用仔鸡在应用抗球虫药物时,可以不考虑其对免疫力的影响。
常规的用药方法是在肉仔鸡整个生长期内都连续不断地应用抗球虫药物。
对在鸡宰前有停药期要求的药物,应在停药同时换用无停药期要求的药物,以防球虫病在短暂的停药期内暴发。
鸡抗球虫药物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病鸡死亡率可达20%~30%,严重时高达80%,给养殖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是依赖抗球虫药物。
目前,可使用的抗球虫药物种类很多,但在用药过程中要加以注意,合理运用抗球虫药物才能避兔鸡产生抗药性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1 使用原则①重视预防用药。
球虫药大多在球虫发育早期(大约4天)起抑杀作用,如果出现血便时用药已经太晚了。
②要根据抗球虫药的作用阶段和作用峰期合理用药。
球虫生活周期一般为7天,无性生殖期4~5天,有性生殖期2天,体外形成孢子化卵囊1天。
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1~2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弱,一般用于预防。
本类药会影响对球虫免疫力产生,一般用于肉鸡,蛋鸡和肉用种鸡一般不用或不宜长期使用;防止因突然停药而引起球虫暴发。
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的第3~4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强,一般用于治疗,不宜作饲料添加剂。
本类药对于球虫免疫力影响不大,可用于蛋鸡和肉用鸡,但在产蛋期应慎用。
穿梭或轮换用药时,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而且可提高防治效果。
③使用抗球虫药时要定期变换或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④要选用理想的抗球虫药。
⑤注意抗球虫药的毒性与配伍。
⑥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
如饮水给药比混饲给药好,特别在鸡患病时,宜在晚上投药。
⑦合理剂量和疗程。
首次剂量要充足,预防疗程3天,治疗疗程不低于5天。
2 用药方案抗球虫药的使用方法:①连续用药法:从雏鸡8日龄开始,饲料中连续添加某一种抗球虫药。
②轮换法:更换一种新药后往往可改善鸡的生产性能和减少耐药虫株的产生。
以鸡的批次或3个月至半年为一个期限,使用的替换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药物化学结构不能相似,作用方式不能相同,作用峰期也不能相同,以免产生交叉耐药性或变换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③穿梭法:同一批鸡不同生长阶段用不同药物,使用的药物化学结构、作用方式不相同,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子(即第2~3天)的药物,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子(即第四天)的药物。
如何合理运用抗球虫药物在畜禽球虫病中,以鸡、兔、牛和羊的球虫病危害最大,不仅流行广,而且死亡率也高。
球虫病为球虫寄生于胆管及肠道上皮细胞内的一种原虫病。
以消瘦、贫血、下痢、便血为主要特征。
危害动物的球虫主要以艾美耳属的9种球虫为主,其次为等孢子属的球虫。
前者广泛寄生于家畜、家禽;后者常寄生于人、犬、猫及食肉动物,其中受球虫危害最严重的是雏鸡和幼兔,它不仅引起动物大批死亡而且明显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如增重率、饲料报酬),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
而控制鸡球虫病的主要手段仍然是依赖抗球虫药。
不仅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球虫病造成的损失,而且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呋喃类、四环素类、林可胺类、硫黏菌素,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球虫作用,但由于疗效不佳和毒性较大,目前已不再作为主要抗球虫药使用。
目前使用的高效、新型、低毒的抗球虫药物,其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工合成的抗球虫药,另一类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
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主要有磺胺类、球痢灵、氯羟吡啶、氯苯胍、氨丙啉、尼卡巴嗪、痢特灵、常山酮、氟嘌呤、地克珠利、百球清、二甲硫胺、喹啉类等;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主要有盐霉素、莫能菌素、拉沙里菌素、马杜拉霉素、赛杜霉素和海南霉素等。
由于鸡球虫病对雏鸡危害十分严重,分布很广。
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是危害养鸡业的最重要的寄生虫病。
下面以鸡为例谈谈如何合理运用抗球虫药物。
1.及时准确的选取药物1.1选用高效、耐药性低的药物抗球虫药物的种类和品种繁多,常用的抗球虫病饲料添加剂有聚醚类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两大类。
作为饲料添加剂,应选用对多种球虫敏感、高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并且不与饲料中营养成分和常用药物发生反应和拮抗作用的品种。
另外,选择药物时还要考虑耐药性问题。
有条件者应在平时进行耐药性测定,筛选出几种对当地球虫虫株敏感的抗球虫药,以备发生球虫病时使用。
一些已应用多年的抗球虫药物,要尽可能少用。
球虫产生耐药性的速度从快到慢,大概为喹啉类和氯羟吡啶最快,磺胺类、氯苯胍、氨丙啉、球痢灵和尼卡巴嗪次之,聚醚类抗生素较慢。
1.2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选用抗球虫添加剂时,应根据饲养场地、动物种类、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般球虫高发地区、高发季节和高发阶段,应选用高效的抗球虫药物,球虫低发地区、低发季节和低发阶段,应选用相对低效的抗球虫药物。
1.3确定药物的抗球虫范围感染鸡的主要有9种艾美耳球虫,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感染5周龄以下的小鸡,而8周龄以上的鸡则主要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
因此,在雏鸡和小鸡阶段就应选用对柔嫩艾美耳球虫作用最强的药物;中、大鸡则应选用对毒害艾美耳球虫较敏感的药物;成年鸡经常有几种以上球虫混合感染,所以选用的抗球虫药物应同时对多种球虫有效,这样才能较好的预防和控制球虫病。
1.4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市面上多数的抗球虫添加剂都是预混剂,都有厂家的商品名。
这些预混剂都注明了有效成分,因此,在选用抗球虫添加剂时,应首先确定添加剂的有效成分和有效含量,再进行合理的应用。
1.5视作用峰期而选择药物作用峰期是指抗球虫药物对球虫发育阶段最有效的时期,不同药物其作用峰期不同。
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抗球虫药物,一般选用作用峰期在感染后1-2天,其预防和控制效果较好;作用峰期在感染后4天以上,一般作为治疗上使用,不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作用于第1代裂殖体的抗球虫药物,影响鸡体产生免疫力,多用于肉鸡,不宜用于蛋鸡和种鸡;作用于第2代裂殖体的抗球虫药物,不影响鸡体产生免疫力,可用于蛋鸡和种鸡。
2.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2.1避免球虫耐药性的产生,常采用穿梭用药、轮换用药以及联合用药。
抗球虫药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会降低甚至无效,是因为球虫产生了耐药性,甚至出现交叉耐药的现象。
实践证明,各种抗球虫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耐药性,甚至产生耐药虫株。
要避免球虫产生耐药性或延缓抗药性产生的速度,应尽量缩短每种抗球虫药的用药时间。
常用的用药方法有:一是穿梭用药,即在一批鸡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球虫药,如在1-4周常常用球痢灵或尼卡巴嗪,4周甚至屠宰可用盐霉素或莫能菌素;例如离子载体类药—化学药的穿梭用药,开始时使用盐霉素、马杜霉素等离子载体类抗生素,至生长期时使用地克珠利等化学合成药进行穿梭使用。
二是轮回换药,即在一个养鸡场中每隔一定时间即变换一种抗球虫药,如每一批鸡换一次或每隔3个月或半年更换一次抗球虫药。
但是不能换用属于同一化学结构类型的抗球虫药,也不要换用作用峰期相同的药物。
三、联合用药:在同一个饲养期内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球虫药,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既可延缓耐药虫株的产生,又可增强药效和减少用量。
例如氯羟吡啶与苯甲氧噁啉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拉沙洛西钠(球安)与红霉素、竹桃霉素、磺胺类联用有协同作用。
拉沙洛菌素与泰妙霉素联用,其增重效应优于单独应用。
尼卡巴嗪(双硝苯脲二甲基嘧啶酚)与乙氧酰胺苯甲酯联用可增强疗效和扩大球虫范围,对氨丙啉及其他抗球虫药有耐药性时,改用本品仍然有效,至今本品仍是一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抗球虫药。
在巴卡巴嗪预防用药过程中,若鸡群大量接触感染性卵囊而暴发球虫病时,应迅速改用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如妥曲珠利,磺胺药)氨丙啉,国内可供合用的药物有磺胺喹噁和乙氧酰胺苯甲酯等,它们主要作用于小肠球虫,而氨丙啉主要作用于盲肠球虫,两者联用既增强疗效,又扩大了抗球虫范围。
磺胺喹噁啉(磺胺喹沙啉)在氨丙啉或抗菌增效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与其他磺胺药之间容易产生交叉耐药性,主要用于治疗鸡、火鸡球虫病。
2.2不同经济用途的鸡,由于用药的目的和效果不同,用药方法也存在差异。
对肉鸡来说,使用抗球虫药的目的是通过减少球虫病的发生而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和最高的饲料报酬。
用药的基本方法是连续用药法。
即从雏鸡出壳到屠宰的整个饲养过程中连续不断地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达到控制球虫病发生的目的,例如地克球利用作半衰期短,用药2天后作用基本消失,因此应连续用药,以防球虫病再度暴发,由于混饲浓度极低必须充分混匀,主要用于预防球虫病。
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可采用穿梭换药或轮回换药方法,聚醚离子载体类抗生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球虫药,杀球灵、尼卡巴嗪、常山酮、球痢灵、氨西啉等药物大多用在穿梭用药方案中作为离子载体类抗生素药物的补充。
对种鸡、蛋鸡来说,使用抗球虫药的目的不仅在于使鸡群不发生球虫病,而且要使鸡群建立起对球虫的免疫力。
普遍的做法是渐减用药法,即在前5-6周饲喂全量抗球虫药,以后每阶段逐渐减少20%药量,待鸡群发病时,使用对免疫力无影响的药物进行治疗的用药方法,治愈后的鸡群即获得对球虫的免疫力,对种鸡、蛋鸡来说,还可使用球虫疫苗进行免疫,可避免使用抗球虫药所带来的所有副作用。
3.选取适当的给药方法由于球虫病患鸡通常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但是饮欲正常,甚至增加,因而通过饮水给药可使患鸡获得足够的药物剂量,而且混饮给药比混料更方便,治疗性用药宜提倡混饮给药。
4.合理的剂量,充足的疗程盐霉素:安全范围较窄,应严格控制混饲浓度,若浓度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会引起采食量下降、体重减轻、共济失调和腿无力。
拉沙菌素:在产蛋期鸡连续饲喂1周,在鸡蛋中可出现残留。
严格按照规定剂量用药、饲料中药物浓度超过150mg/kg会导致生长抑制和动物中毒。
马杜霉素以推荐预防量5mg/kg混饲,对鸡是安全的,但由于马杜霉素的安全范围很窄,混饲中浓度超过6mg/kg对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也影响饲料报酬,以7mg/kg浓度混饲,即可引起鸡不同程度的中毒。
马杜霉素和化学合成的抗球虫药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
氯羟比啶能抑制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过早停药往往导致球虫病暴发,且球虫对此药易产生耐药性,用于预防禽球虫病。
常山酮每kg饲料含常山酮3㎏效果较好,6mg即影响适口性使部分鸡食量减少,9mg则大部分鸡拒食。
因此混料一定要均匀,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
托曲球利(百球清)安全范围大,用药动物可耐受10倍以上推荐剂量,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用于治疗和预防鸡球虫病。
比克球利(杀球灵)和托曲球利(百球清)连续应用易使球虫产生耐药性,甚至存在交叉耐药性,因此连续应用不得超过6个月。
尼卡巴嗪对雏鸡有潜在的抑制效应,以第三周至第四周龄开始使用为宜。
磺胺喹噁啉(磺胺喹沙啉)预防给药浓度为120mg/kg(饲料)或66mg/L(饮水);治疗给药浓度可双预防浓度高4-5倍若给药浓度超过规定的1-2倍以上,连用5-10天,鸡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
应该了解饲料中已添加的抗球虫药物添加剂品种,以避免治疗性用药时重复使用同一品种药物,造成药物中毒。
有些抗球虫药的推荐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如马杜霉素的预防剂量为5mg/kg,中毒剂量为9mg/kg,重复用药会造成药物中毒。
5.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常将两种以上药物配伍使用,但配合不当,则可能发生减弱疗效(例如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抗菌作用明显减弱)或增加毒性(例如注射钙剂可增加洋地黄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的变化,这种配伍变化属于禁忌,必须避免。
马杜拉霉素与泰妙菌素同时使用则毒性作用增强。
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抗球虫药时,相互之间不能有配药禁忌。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售配合饲料中其他一般都同时应用多种饲料添加剂,因此还应注意所选用的抗球虫药与饲料中其他添加剂产生抵抗作用。
例如盐霉素、莫耐菌素、氨丙啉、常山酮、尼卡巴嗪等药物之间有配药禁忌,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这些药物;有些抗球虫药与其他药物配伍禁忌,如盐霉素、莫能菌素也不能与泰妙菌素和竹桃霉素同时使用,否则能引起生长抑制,甚至中毒死亡;氨丙啉、二甲硫胺与维生素B,有明显抵抗作用,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应控制每千克饲料中的维生素B含量低于10mg,聚醚类药物的联用:-大环内酯类、泰妙霉素、竹桃霉素:抑制动物生长,甚至会造成中毒死亡(拉沙里菌素除外)。
-磺胺类药物:联用引起中毒(拉沙里菌素除外)-硫酸多黏菌素:毒性增强,禁止联用。
-氨丙啉、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硝酸二甲硫胺、尼卡巴嗪(球虫净)、常山酮(苏丹)、氯苯胍、二硝托胺(球痢灵):前述所有药物禁止与聚醚类药物联用,且两种或两种以上不能联用。
甲基盐霉素与尼卡巴嗪联用可致热应激(对热耐受力下降)。
盐酸氨丙啉、磺胺喹噁啉、硝酸二甲硫胺、氯羟吡啶、氢溴酸常山酮、盐酸氯苯胍、盐霉素、莫能菌素钠、拉沙洛菌素、马杜拉霉素胺、二硝托胺、海南霉素钠:后者与尼卡巴嗪有配伍禁忌,尼卡巴嗪不能与上述一种或一种以上同时使用。
6.有效控制药物的残留应重视药物残留问题。
由于抗球虫药使用的时间一般较长,在肉、蛋中出现残留是必然的,这往往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人们的健康。
海南霉素是聚醚类抗生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抗球虫药,治疗浓度即明显影响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