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常用抗球虫药及其使用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小鸡几天预防球虫最好根治球虫病的药吃什么鸡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
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鸡球虫病的防治方法吧!达龙菌虫佳快速治疗鸡球虫,羽毛松乱鸡拉稀鸡吃料不长肉。
发病特点引起鸡球虫病的球虫目前认为有9种,其中盲肠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致病作用最强,主要寄生盲肠和小肠粘膜。
通过球虫卵囊污染饲料、鸡舍等引起。
多发生于3个月内的雏鸡,15日龄~45日龄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临床表现雏鸡发病多为急性型,表现精神委顿,衰弱,发呆,缩颈,嗜睡,羽毛松乱,翼轻瘫,运动失调,食减渴增,嗉囊充满液体,拉稀带水样夹血,脱水消瘦。
痉挛昏迷,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青年鸡和成年鸡多呈慢性型,症状不明显,生长停滞,下痢带血。
治疗肉鸡球虫的常见药物及有效投药方法作者:史荣猛来源:《新农业》2014年第12期肉鸡球虫病是一种肉鸡常见多发病,该病分布广泛、普遍,治疗棘手,严重影响料肉比,影响经济效益。
目前,肉鸡常见的球虫病多为小肠球虫、盲肠球虫,其病原分别为毒害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
小肠球虫包括慢性小肠球虫和急性小肠球虫;慢性小肠球虫多发病缓,治疗难以彻底,病死率低;急性小肠球虫和盲肠球虫多发病急,病死率高。
肉鸡球虫发病表现症状多见于2~4周龄,故可以提前投服药物进行抑制孢子囊在体内的孢子释放和子孢子裂殖,选择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氯羟吡啶对球虫的作用峰期主要在子孢子发育阶段,能使子孢子在上皮细胞内停止发育长达60天。
此外,还对第2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该药物对球虫只是抑制作用,停药后,子孢子即能重新发育成长。
氯羟吡啶会引起鸡对球虫的免疫力明显下降,故可以选用,但不主张常用。
2.盐酸氨丙啉作用峰期是阻止第1代裂殖体形成裂殖子,此外,对球虫有性周期和孢子形成的卵囊也有抑制和抑杀作用。
3.常山酮为植物提取的广谱抗球虫药,作用于球虫子孢子、第1代和第2代裂殖体,均有明显抑杀作用,使早期病变不再发展,使肠道保持正常吸收机能,从而对鸡群增重起到良好作用。
4.磺胺喹噁啉钠重点作用于毒害艾美尔球虫的第2代裂殖体,对第1代裂殖体也有一定作用,但对有性周期无效,故可以选择在治疗鸡的小肠球虫肠炎上使用。
5.磺胺氯丙嗪钠重点作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第2代裂殖体,对第1代裂殖体也有作用,故可以选择在治疗盲肠球虫上使用。
6.地克珠利对鸡的艾美耳球虫作用阶段在第2代裂殖体球虫的有性阶段,同时对形成孢子化卵囊也有抑制作用,故在球虫治疗上只要确保该成分含量即可以大胆应用于治疗球虫的繁殖阶段。
因其在水、乙醇中几乎不溶,所以在口服液的制备上工艺复杂,且稳定性不确定,建议选择拌料,但一定要均匀。
7.妥曲朱利对球虫的作用部位十分广泛,对球虫2个无性周期均有作用,如抑制裂殖体、小配子体的核分裂和小配子体的壁形成体。
畜禽常用抗球虫药的中毒诊断常用抗球虫药的用法与用量-种养技术畜禽饲养常受到一些寄生虫的危害,其中球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同时球虫病的传播速度也是最快的。
球虫病多发于气候潮湿而温度又较高的夏季,经常发生在鸡、鸭、兔、羊等畜禽,是普遍存在、危害性较大的肠道寄生虫病,死亡率高达20%以上。
由于该病防治困难,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畜禽抗球虫药缺乏,而且球虫对药物易产生耐药。
畜禽常用抗球虫药的中毒诊断常用抗球虫药的用法与用量。
1、氯羟吡啶氯羟吡啶对鸡的毒性较小,雏鸡口服,按体重半数致死量( LDjo)为720 mg/kg,但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翅下垂,痉挛,肝脏肿大、质脆、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肾脏出血,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动物上市前5天必须停药;产蛋鸡及肉用火鸡禁止使用。
2、二硝甲苯酰胺二硝甲苯酰胺对小肠球虫中的毒害艾美耳球虫效力最高,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波氏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也有一定效果。
主要抑制球虫的无性裂殖阶段,药效高峰在感染后第三天,不影响宿主免疫力:II。
雏鸡口服,按体重LD50为275 mg/kg,火鸡口服LD:。
为528 mg/kg。
该药一般比较安全,偶尔中毒时,可出现神经症状。
3、氨丙啉本药对柔嫩、堆型艾美耳球虫有效,作用高峰期在感染后第三天,稍影响宿主免疫力。
本品最安全,鸡口服时LD50为按体重5700 mg/kg,可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
本品结构与维生素BI类似,长期使用易产生维生素B1缺乏症,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和脑皮质坏死。
4、氯苯胍该药对各种球虫全部无性生殖期都有效。
药效高峰在感染后第2~3天,低剂量(每千克饲料30 mg)不影响动物免疫力,可治疗急、慢性球虫病,并可改善机体增重。
大剂量(每千克饲料66 mg)使用时,母鸡产的蛋具有异味。
10倍治疗浓度时,可使鸡群出现白细胞增多,β一球蛋白升高,生长延迟。
本品对鸡的LDoO为按体重计算450 mg/kg。
肉鸡球虫疫苗使用问题一、球虫免疫方法包括拌料免疫、喷雾免疫、滴口免疫或饮水免疫。
1、虫拌料免疫方法(1)计算饲料量和水量:根据鸡只数按每只鸡吃5克料计算需要的饲料量。
水量=饲料量*0.15。
(2)球虫苗稀释:按每只鸡免0.75羽份计算,计算出需要的疫苗量,将疫苗倒入水中,用少量水将疫苗瓶和盖冲洗干净。
(3)将疫苗悬液倒人干净的喷壶中。
(4)喷料:将饲料平铺在地面上,把球虫疫苗均匀喷洒在饲料上,来回多喷几次,搅拌均匀。
或将饲料堆成一堆,边喷洒疫苗边搅拌,要多搅拌几次,使疫苗均匀分布在饲料中。
喷料过程中要不断晃动喷雾器,使卵囊均匀分布在水中。
(5)喂料:将喷洒好疫苗的饲料平分倒入料盘中,让鸡自由采食,吃净为止,一般需5~6小时。
2、喷雾免疫一般由种鸡场1日龄内在孵化厅进行,根据雏鸡数量,计算好需用的疫苗和稀释液的用量,加些红色染料,利于雏鸡啄食,逐盒喷雾。
3、滴口免疫一般1000只鸡,用30mL稀释液,每只鸡滴一滴入口,免疫过程中需勤晃动疫苗罐,使卵囊均匀分布在稀释液中。
经过生产实践,我们认为拌料免疫效果最理想,免疫均匀性好,疫苗反应小,可以有效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二、免疫后的管理要点(1)鸡群25日龄内不要彻底更换垫料。
(2)如果垫料过于潮湿或粪便过多结块,应该在原有垫料基础上添加新的垫料或局部更换。
扩栏和转群时应把旧垫料取一部分(1/10:)撒到新垫料表面上。
(3)垫料应保持一定湿度。
三、疫苗反应的处理(1)免后7~8天常规性投两天抗球虫药,用地克珠利或其他抗球虫药的预防量,可减少疫苗反应的发生。
(2)在30日龄前,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定期补充维生素制剂,特别是维生素A、D、E的添加,增强鸡的体质,促进球虫苗免疫效果发挥。
(3)血便及球虫原因造成的鸡只死亡的处理:一般免后14天出现血便或由球虫病死亡的鸡只,可能的原因是垫料湿度过大,卵囊过度孢子化,鸡只摄人卵囊过量或有漏免鸡只,个别鸡只反应过重的一种表现。
给鸡使用抗球虫药物有讲究鸡的球虫病是鸡的一种常发疾病。
该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轻者造成鸡的采食量减少,增重下降,产蛋量降低,重者造成停产或导致死亡。
因此,使用抗球虫药物是防治鸡球虫病的一条重要的有效措施。
但是只有在正确使用好抗球虫药物时,才能达到控制球虫病发生的目的。
1 按致病虫种选择使用抗球虫药物抗球虫药物对不同种球虫的作用效果存有一定的差异。
各种球虫的致病力和致病部位不同,因此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
虽然在临床上球虫病多为多种球虫的混合感染,但不同场所的主要致病虫种差别却很大,这是抗球虫药物防治效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球虫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已被试验所证实,如氨丙啉对柔嫩艾美尔球虫、锥型艾美尔球虫有高效,而对毒害和巨型艾美尔球虫的控制作用却甚微。
因此,如果在一个鸡场中使用抗球虫药物,应当首先确定该场的主要致病球虫种,然后再选用对这些虫种有高效的抗球虫药物。
2 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球虫药物给鸡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抗球虫药物,会使球虫产生抗药性。
大量试验研究证明,除莫能菌素外,几乎所有的抗球虫药物都已有抗药虫株出现,并表现一定程度的交叉耐药性现象。
近年来,随着抗球虫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药虫株出现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也将日益严重。
因此,农户在给鸡使用抗球虫药物防治球虫的过程中,一但发现球虫抗药性产生,就应立即停用原抗球虫药物,另选用更有效的抗球虫药物来替代之。
在养鸡生产实践中,一般常采用以下2种换药方式,以延缓抗药虫株的出现。
一是采取穿梭换药,即在同一批鸡群一个生长期中反复更换抗球虫药物;二是采用轮回换药,即在每一批鸡出栏后必换一种新药物。
从目前不少养鸡场家使用抗球虫药物的经验来看,养鸡场至少每6个月更换1次药物为最佳。
3 按养鸡不同生产目的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对肉用仔鸡在应用抗球虫药物时,可以不考虑其对免疫力的影响。
常规的用药方法是在肉仔鸡整个生长期内都连续不断地应用抗球虫药物。
对在鸡宰前有停药期要求的药物,应在停药同时换用无停药期要求的药物,以防球虫病在短暂的停药期内暴发。
鸡球虫药的使用流程1. 引言本文档介绍了鸡球虫药的使用流程,包括使用前的准备工作、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式等。
通过按照本文档的步骤进行操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鸡球虫的感染。
2. 准备工作在使用鸡球虫药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清洁鸡舍:确保鸡舍内部和外部的卫生条件良好,定期清理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的通风和干燥。
•检查鸡球虫感染情况:定期检查鸡群是否存在鸡球虫感染,包括观察鸡的粪便和体态,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购买合适的药物:根据兽医建议,选择合适的鸡球虫药物,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鸡球虫药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药物的效果:选用的药物需要具有杀灭鸡球虫的作用。
•药物的安全性:药物对鸡的安全性要保证,不会产生过度的副作用。
•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使用方法简单、方便易行。
4. 使用方式根据药物的不同类型,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使用,不要超过推荐剂量。
•根据药物类型,可以采用喂药和喷雾的方法进行使用。
•对于喂药的方式,需要确保鸡群能够充分摄入药物。
•在使用喷雾的方式时,需要按照要求将药物均匀喷洒于鸡群身上。
•使用结束后,注意清洁鸡舍和消毒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5. 注意事项使用鸡球虫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需要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避免使用过期或保存不当的药物。
•如果发现鸡群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要及时更换其他药物用于防治。
•鸡球虫药物的使用应遵循相关法规和兽医建议。
6.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鸡球虫药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药物选择和使用方式等。
通过按照本文档的指导进行操作,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鸡球虫感染,保持鸡群的健康状况。
在使用鸡球虫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并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鸡抗球虫药物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病鸡死亡率可达20%~30%,严重时高达80%,给养殖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是依赖抗球虫药物。
目前,可使用的抗球虫药物种类很多,但在用药过程中要加以注意,合理运用抗球虫药物才能避兔鸡产生抗药性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1 使用原则①重视预防用药。
球虫药大多在球虫发育早期(大约4天)起抑杀作用,如果出现血便时用药已经太晚了。
②要根据抗球虫药的作用阶段和作用峰期合理用药。
球虫生活周期一般为7天,无性生殖期4~5天,有性生殖期2天,体外形成孢子化卵囊1天。
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1~2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弱,一般用于预防。
本类药会影响对球虫免疫力产生,一般用于肉鸡,蛋鸡和肉用种鸡一般不用或不宜长期使用;防止因突然停药而引起球虫暴发。
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的第3~4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强,一般用于治疗,不宜作饲料添加剂。
本类药对于球虫免疫力影响不大,可用于蛋鸡和肉用鸡,但在产蛋期应慎用。
穿梭或轮换用药时,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而且可提高防治效果。
③使用抗球虫药时要定期变换或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④要选用理想的抗球虫药。
⑤注意抗球虫药的毒性与配伍。
⑥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
如饮水给药比混饲给药好,特别在鸡患病时,宜在晚上投药。
⑦合理剂量和疗程。
首次剂量要充足,预防疗程3天,治疗疗程不低于5天。
2 用药方案抗球虫药的使用方法:①连续用药法:从雏鸡8日龄开始,饲料中连续添加某一种抗球虫药。
②轮换法:更换一种新药后往往可改善鸡的生产性能和减少耐药虫株的产生。
以鸡的批次或3个月至半年为一个期限,使用的替换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药物化学结构不能相似,作用方式不能相同,作用峰期也不能相同,以免产生交叉耐药性或变换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③穿梭法:同一批鸡不同生长阶段用不同药物,使用的药物化学结构、作用方式不相同,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子(即第2~3天)的药物,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子(即第四天)的药物。
誅兽药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属抗菌、抗球虫,抗卡氏白细胞虫药物。
饮水浓度为0.1%~0.2%;拌料0.2%;肌肉注射40毫克/千克体重。
不能与拉沙菌素、莫能菌素、盐霉素配伍。
产蛋鸡慎用。
本品最好与碳酸氢钠同时使用。
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dimidine,sm2),属抗菌、抗球虫,抗卡氏白细胞虫药物。
饮水浓度为0.1%~0.2%;拌料0.2%;肌肉注射40毫克/千克体重。
磺胺甲基异噁唑(sulfaquinoxaline),属抗菌、抗球虫,抗卡氏白细胞虫药物。
饮水浓度为0.03%~0.05%;拌料0.05%;肌肉注射30~50毫克/千克体重。
磺胺喹口噁啉(sulfaquinoxaline),属抗菌、抗球虫,抗卡氏白细胞虫药物。
饮水浓度为0.02%~0.05%;拌料0.05%。
二甲氧苄氨嘧啶(diaveridine,dvd),属抗菌、抗球虫,抗卡氏白细胞虫药物。
饮水浓度为0.01%;拌料0.02%。
由于易形成耐药性,因此不宜单独使用。
常与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按1∶5比例使用,可提高抗菌甚至杀菌作用。
不能与拉沙霉素、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配伍。
产蛋鸡慎用。
最好与碳酸氢钠同时使用。
三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em,tmp),属抗菌、抗球虫,抗卡氏白细胞虫药物。
饮水浓度为0.01%;拌料0.02%。
由于易形成耐药性,因此不宜单独使用。
常与磺胺类药或抗生素按1∶5比例使用,可提高抗菌甚至杀菌作用。
与拉沙菌素、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有配伍禁忌。
产蛋鸡慎用。
本品不能与青霉素、维生素B1、吡哆素、维生素C联合使用。
莫能菌素(monensin),属抗球虫药物。
拌料0.0095%~0.0125%。
能使饲料适口性变差以及引起啄毛。
产蛋鸡禁止使用。
火鸡、珍珠鸡、鹌鹑易中毒,慎用。
肉鸡在宰前3天停药。
盐霉素(salinomycin),又名沙利霉素,属抗球虫药物。
拌料0.006%~0.007%。
磺胺类药物配什么治球虫效果最佳?一,治疗球虫病的药物:(1)氨丙啉剂量为犊牛20~2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连用4~5天。
(2) 莫能霉素剂量为20~3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7~10天。
(3) 硝苯酰胺25~5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7天。
(4) 氯苯呱30~4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1~2周。
(5) 磺胺二甲嘧啶5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1~3周,首次量加倍。
上述药物配合对症疗法,止泻止血,强心补液,以预防继发感染。
二,鸡球虫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存有带虫鸡(传染源)并有传染性卵囊时,就会爆发球虫病。
发病时间与气温、雨量有密切关系,通常在温暖的月份流行。
室内温度高达30~32℃,湿度80%~90%时,最易发病。
外界环境和饲养管理,对球虫病的发生有重大关系。
天气潮湿多雨,雏鸡过于拥挤,运动场积水,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K以及日粮配备不当等,都是本病流行的诱因。
本病多发生在温暖季节,以雏禽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病雏衰弱和消瘦,鸡冠和粘膜苍白,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所粘连;运动失调,翅膀下垂,排出血便;剖检时可见盲肠和小肠有病理变化,根据这些特点即可怀疑为球虫病。
鸡球虫的发育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阶段是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进行的,孢子生殖阶段是在体外形成孢子囊和孢子,而成为感染性球虫卵。
鸡球虫的感染过程是:从粪便排出的卵囊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1~2天发育成感染性卵囊。
这种卵囊被鸡吃了以后,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子(无性生殖)、配子、合子(有性生殖)。
合子周围形成一层被膜,被排出体外。
鸡球虫在肠上皮细胞内不断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使上皮细胞遭受到严重破坏,遂引起发病。
药物作用在第一个无性周期,即感染后第1~2天,仅能起预防作用,无治疗意义。
作用在第二个无性周期,即感染后的第3~4天,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意义,且治疗作用比预防作用大。
因此,在治疗球虫时,应选择作用峰期与球虫致病阶段相一致的抗球虫药物作为治疗性的药物;另外,还要考虑抗球虫药对宿主产生球虫免疫力的影响,如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影响鸡产生免疫力,多用于肉鸡,对产蛋鸡或肉用种鸡一般不用或不宜长时间应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不影响鸡产生免疫力,可用于蛋鸡和肉用种鸡。
鸡球虫病用什么药最佳,有什么症状1、将3-5克氯苯胍拌入100公斤饲料中,连用3-5天。
2、将5-7克10%盐霉素钠拌入100公斤饲料中,连用3-5天。
3、50克磺胺二甲氧嘧啶拌入100公斤饲料中,连用3天,然后停用3天,再继续使用3天。
4、将1毫升2.5%百球清溶液拌入1升清水中,让病鸡饮用。
5、将15克常山用1000毫升清水煎汁,拌料喂服,每天3次。
一、鸡球虫病用什么药最佳1、每100公斤饲料中拌入3-5克氯苯胍,连续使用3-5天,治疗效果良好。
2、每100公斤饲料中拌入5-7克10%盐霉素钠,连续使用3-5天。
3、每100公斤饲料中拌入50克磺胺二甲氧嘧啶,连用3天,停用3天,之后再继续使用3天。
用作预防时,使用剂量需减半。
4、每升清水中添加1毫升2.5%百球清溶液,然后让病鸡饮用,治疗效果较良好。
5、将15克常山用1000毫升清水煎汁,然后拌料喂服,每天3次。
病情严重时,可用滴管进行灌服,用药3天后病情一般便可得到控制。
二、鸡球虫病有什么症状1、症状(1)幼鸡①羽毛蓬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嗉囊内有液体。
②伴有拉稀现象,后期运动失调,倒地痉挛死亡。
(2)成年鸡①食欲不振,饮水量增加,鸡体消瘦,毛发粗乱。
②伴有腹泻现象,粪便带血,后期因瘫痪、衰竭而死亡。
2、发生原因(1)环境较差鸡舍较潮湿,卫生较差,导致鸡群的免疫力下降,感染球虫。
使用多年的鸡舍与场地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2)投饲不当盲目采用限饲措施,导致鸡群的采食量下降,抗球虫药物的摄入量减少,继而增加感染球虫的几率。
(3)营养不足饲料缺乏维生素A,导致鸡的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和血液凝固机制受损,因此更容易受到球虫的感染。
驱虫药物的毒性一般较大,在治疗与预防过程中用药,一定要掌握好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否则,易引起家禽中毒甚至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此介绍以下数种常用禽驱虫药的用法。
1. 酚噻嗪(硫化二苯胺)能抑制虫体组织细胞酶系统活性。
常用其粉剂驱除肠道线虫。
对鸡蛔虫、异刺线虫有效。
多为内服,用量:大鸡0.5g/只,小鸡50~500mg/只。
大群喂服时,喂前禁食16小时,然后饲喂含本品的饲料(比例为1∶60),1小时内喂完。
2. 左旋咪唑广谱驱线虫药。
一般以0.03%~0. 06%浓度溶于水中饮服,对驱除鸡蛔虫、异刺线虫、鹅裂口线虫等均有较好效果。
此药分盐酸左旋咪唑和磷酸左旋咪唑两种。
前者,鸡冲服一次量为10~ 20mg/kg体重;后者用于驱除肠道线虫,鸡内服一次量为25~30mg/kg体重。
该品极易吸湿,应保存于干燥、遮光、密闭处。
3 .硫双二氯酚驱除鸡吸虫、绦虫有效。
可将本品片剂研碎,拌入少量饲料中饲喂。
内服量为0.05~0.2g/kg体重。
该药毒性较小,用药后一般不会出现毒性反应。
4. 丙硫苯咪唑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是一种广谱驱虫药。
能驱除肠道线虫、肺线虫、绦虫和吸虫。
内服一次量家禽5~15mg/kg体重。
5. 噻苯唑广谱驱虫药。
在鸡饲料中添加0.1%,连用2~3周,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比翼线虫,于饲料中添加0.5%,可驱除鸡蛔虫。
6 .四氯化碳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可驱杀寄生在输卵管内的鸡前殖吸虫,使虫体麻痹而死,也可驱除鸡蛔虫、鸭多型棘头虫。
用量为1~2mL/kg体重。
7. 驱蛔灵驱除蛔虫效果极好。
主要作用是逐渐麻痹虫体使其不能附属于肠壁而被排出体外。
可混入少量精料或饮水中饲喂1~4日,也可拌少许精料一次喂给,内服量为0.1~0.3g/kg体重。
8. 氯苯胍本品广谱、高效、低毒。
对禽的多种球虫和弓形虫有效,对球虫的第一、二次裂殖体及卵囊,都有抑制作用,对球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较好,用0.003%的浓度拌料喂服。
10种常用抗球虫药物正确高效应用作者:冯小鹿常用抗球虫药物主要有莫能菌素、盐霉素钠、拉沙洛西钠、赛杜霉素、海南霉素、地克珠利、托曲珠利、二硝基类、尼卡巴嗪、磺胺喹沙啉、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钠、氨丙啉、氯苯胍、常山酮、乙氧酰眩苯甲酯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抗球虫药的用法用量。
1、莫能菌素具莫能菌素有抗球虫和预防坏死性肠炎的作用,抗球虫谱广,主要用于预防家禽球虫病。
使用莫能菌素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鸡90~110毫克(以莫能菌素计)。
产蛋期禁用,禁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及其他抗球虫药配伍使用。
2、盐霉素钠盐霉素钠作用、应用同莫能菌素,毒性稍强。
禁与泰妙菌素及其他抗球虫药配伍使用。
使用盐霉素钠预混剂混饲,鸡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600毫克。
3、拉沙洛西钠拉沙洛西钠毒性小,可与泰妙菌素合用,高剂量使用会导致垫料潮湿。
使用拉沙洛西钠预混剂混饲,鸡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75~125毫克。
4、海南霉素钠海南霉素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球虫药,为聚醚类抗生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抗球虫药,仅限用于肉鸡,产蛋鸡及其他动物禁用,禁与其他抗球虫药配伍使用。
使用海南霉素钠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500~750毫克。
5、地克珠利地克珠利是新型、高效、低毒抗球虫药,为较理想的杀球虫药物。
本药作用时间短暂,停药1天后,作用基本消失,必须连续用药。
用药浓度极低,连续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使用地克珠利溶液混饮,每升水鸡0.5~1毫克(以地克珠利计),使用地克珠利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1毫克(以地克珠利计)。
6、二硝托胺二硝托胺为二硝基类抗球虫药物,适用于蛋鸡和肉用种鸡,产蛋期禁用。
使用二硝托胺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500毫克。
7、尼卡巴嗪尼卡巴嗪安全性高,球虫产生耐药性速度很慢,产蛋期禁用。
使用尼卡巴嗪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加预混剂500~625毫克。
8、磺胺喹沙啉为抗球虫的专用磺胺药,主用于鸡球虫病,常与盐酸氨丙啉或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扩大抗球虫谱及增强抗球虫效应。
鸡常用抗球虫药及其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 2003-12-15
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之一,少量感染后引起不易察觉的损伤,且可使鸡产生保护性免疫;当鸡大量感染球虫时便导致球虫病的发生。
病愈的雏鸡,生长严重滞后,抵抗力降低,易患其他疾病。
(一)常用抗球虫药。
目前我国允许在饲料中添加的用于预防球虫病的药物有:(1)氯苯胍。
对6种重要的艾美球虫有效,对巨型艾美球虫作用弱。
对急性暴发性球虫病的,可在每10公斤饲料中加入0.33--0.6克,连喂1--2周。
产蛋鸡禁用,肉鸡休药期为7天。
(2)尼卜巴嗪。
对柔嫩、毒害、堆型、布氏和巨型艾美球虫均有预防作用。
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
预防给药浓度为蛋鸡幼雏和中雏期每10公斤饲料中加1.00--1.25克。
产蛋鸡禁用,休药期4天。
(3)常山酮。
广谱抗球虫药,对毒害、柔嫩、巨型等艾美球虫均有较强的抑杀作用,毒性小,安全范围大,鸡使用后无不良反应,与其他抗球虫药无交叉耐药性,每10公斤饲料中加0.03克,水禽和产蛋鸡禁用,休药期5天。
(4)地克珠利。
对鸡的几种主要球虫均有杀灭作用,对鸡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产生均无影响,毒性极低,安全范围大。
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克。
(5)莫能菌素。
该药对柔嫩、毒害、堆型、巨型、布氏、变位艾美球虫均有高效,但不能与泰妙灵并用,产蛋鸡禁用,每10公斤饲料中可给药1.00--1.20克,无休药期。
(6)盐霉素。
对多种球虫有效,具有药效高、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雏鸡生长发育的作用,但该药安全范围较窄,给药浓度过大和使用时间较长,会出现毒性作用。
产蛋鸡不宜使用。
每10公斤饲料中预防给药0.60--0.70克,休药期5天。
(7)拉沙落西。
对多种球虫有效,对柔嫩艾美球虫作用最强,对毒害、堆型艾美球虫作用弱。
每10公斤饲料中可预防给药0.75--1.25克,产蛋鸡禁用,休药期5天。
(8)那拉霉素。
每10公斤饲料给药0.50--0.80克,超过0.8--1.0克有毒性作用。
那拉霉素和尼卜巴嗪一起使用具有共同作用。
(9)马杜霉素。
为广谱抗球虫药,能有效抑制6种致病性艾美球虫,每100公斤饲料中添加0.1克。
该药对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均无不良影响,但药品的安全范围窄。
(二)抗球虫药的使用方法。
(1)穿梭用药法。
为减少某种药物接触时间,尽量避免球虫产生耐药性,在同一饲养期内,换用二种或三种不同性质的抗球虫药,即育雏阶段使用一种药物,到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
例如,开始时使用盐霉素、马杜霉素等抗生素,至生长期用尼卜巴嗪等化学合成药进行穿梭作用。
(2)轮换用药法。
季节性地或定期变换用药,即每隔3个月或半年改换一种抗球虫药。
在更换一种新药后往往可改善鸡的生产性能和减少耐药虫株的产生。
但要注意不要改换属于同一化学结构类型的抗球虫药,也不要改用作用峰期相同的药物,以免产生交叉耐药性或变换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3)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抗虫谱以及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增强药效和减少用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