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8.84 KB
- 文档页数:2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经口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监护治疗手段,适用于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等患者。
在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口腔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预防口腔感染、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高插管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口腔护理操作规程1. 患者清洁口腔:负责口腔护理的医护人员应每日至少两次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使用无菌的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漱口,保持口腔的湿润环境。
可以配合使用口腔护理喷剂或漱口液,清洁口腔中的痰液、食物残渣等。
2. 刷洗口腔:使用柔软的牙刷或口腔护理器具对患者口腔进行刷洗,轻柔地刷洗口腔内侧、外侧和舌面,注意不要损伤口腔黏膜。
3. 清洁口咽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还需要清洁口咽部,使用口喉护理器具或者节流器具对口咽部进行清洁,防止口咽部的感染。
4. 保持口腔湿润:插管患者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需要定期给患者进行口腔保湿,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口腔喷雾剂进行口腔湿润。
5. 定期更换口腔护理器具: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口腔护理器具需要定期更换,保持口腔护理器具的清洁和无菌。
三、口腔护理的质量标准1. 指导患者及家属:口腔护理的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口腔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在家中进行口腔护理,提高口腔护理的主动性和质量。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口腔护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口腔护理的全面性和规范性。
3. 定期进行口腔评估:定期对插管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口腔粘膜的完整性、口腔干燥程度等,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
4. 定期开展口腔护理培训:医院需要定期开展口腔护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口腔护理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口腔护理意识。
5. 建立口腔护理档案:对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建立口腔护理档案,便于医护人员查看和评估口腔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正确的口腔护理操作规程和严格的口腔护理质量标准能够确保口腔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感染风险。
气管插管护理要点气管插管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的护理操作,旨在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护理的要点,包括气道管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定期监测等内容。
一、气道管理1. 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通过听诊呼吸音、胸部X光或其他适当的检查方法来确认插管是否在正确的位置。
同时,应检查气囊是否充气适当以保持气道开放。
2. 维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以避免呼吸道堵塞,保持呼吸道湿润,并减少引起肺部感染的风险。
此外,注意检查气道是否有分泌物或异物,及时清除。
二、口腔护理1. 定期口腔护理:每2至4小时进行一次口腔护理,使用温盐水或其他适当的口腔清洁剂擦拭口腔黏膜和牙齿,以预防口腔感染和腐蚀。
2. 保持嘴唇湿润:使用保湿剂或润唇膏等产品,避免嘴唇干裂,同时减少气道流失。
三、皮肤护理1. 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定期翻身以减少压力。
同时,使用适当的垫子和垫片来减轻对皮肤的摩擦和压力。
2. 注意皮肤清洁:及时清洁患者的皮肤,避免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轻擦拭患者的皮肤,还可以使用一些保湿剂来保持皮肤的湿润。
四、定期监测1. 监测呼吸: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监测氧饱和度: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以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3.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以检查是否存在发热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以上就是气管插管护理的要点。
通过合理的气道管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气管插管护理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注意事项
气管插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操作,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和保护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注意事项:
1. 定期口腔护理:每隔4-6小时,使用生理盐水或温盐水进行
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包括舌头、牙齿、唇部和口腔黏膜。
2. 姿势正确: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放置护目镜或口腔防护垫,以防止流出物污染床上用品。
3. 轻柔的护理:使用软毛牙刷或棉签进行轻柔的护理,避免对黏膜造成刺激或损伤。
4. 避免使用香皂或刺激性物质:避免使用含有香皂或刺激性物质的口腔清洁剂,以免引起刺激或过敏。
5. 食物和液体摄入:在插管期间,患者无法进食或饮水,但仍需保持口腔湿润。
使用温盐水或溶液进行漱口有助于保持口腔湿润。
6. 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定期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溃疡、红肿、出血或感染迹象。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7. 口腔护理固定时间:建立一个固定的口腔护理时间,以确保每次都能进行护理,并记录护理操作。
8. 护理后注意事项:护理结束后,将所有用过的工具和材料清
洗、消毒或丢弃,以确保下一次使用时的卫生。
9.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按照医嘱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上是气管插管口腔护理的一些注意事项,但具体的操作和频率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请在进行护理前咨询医护人员,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和操作。
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如何做?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措施之一。
口腔护理方法包括刷牙、擦拭、冲洗等,我国最常用的是擦拭法。
①擦拭法是使用止血钳夹取浸有口腔护理液的棉球按一定顺序擦拭口腔。
对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来说,由于气管插管的阻碍,使用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时并不是很容易完成,且有脱管和插管移位的危险。
②冲洗法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操作前先吸尽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一人用注射器抽取漱口液,去除针头后由一侧口角缓慢注入患者口腔,另一人同时在对侧口角做同步负压吸引将口腔内液体吸净,反复冲洗直至吸出液清澈为止。
然后换对侧口角同法冲洗,最后再给予常规口腔护理。
冲洗法能不断循环流动、振荡、冲击,使附着于咽部、口腔黏膜、舌、齿缝中的微生物脱落并随着冲洗液被吸出。
③刷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保持口腔卫生的方式,有时候甚至比口腔护理液的选择还重要。
刷牙能有效去除牙菌斑,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
但是患者有经口气管插管时,存在执行难度。
关于口腔护理的最佳频率目前没有一致的观点。
2009年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呼吸机相关肺炎消除指南》推荐使用消毒剂每2~4小时进行一次口腔卫生,每6小时刷牙一次。
我国《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则指出,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8小时一次。
基于既往的研究,笔者建议,口腔护理的频次可依据所选择的口腔护理液抑菌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当使用具有长效抑菌作用的口腔护理液如氯己定时,口腔护理频次可适当延长,如每日1~4次;使用聚维酮碘时,可适当增加频次。
在当前我国护理人员配置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口腔护理频次的可操作性,可结合工作实际确定能够落实的频次,并逐步推进,最终达到理想的频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取哪种口腔护理方法,均需要在操作前协助患者采取对患者和操作者都舒适的体位,通常是半卧位或坐位(>30。
),该卧位还可减少口腔护理操作中误吸的风险。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常重要。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可能由于长期插管导致口腔健康问题,包括喉咙干燥、口臭、龋齿等。
此外,口腔护理还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口腔护理的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将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唾液和分泌物清除,避免口腔感染和龋齿的发生。
2.维持口腔湿润: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可能由于长时间呼吸机的使用而导致口腔干燥,需要保持口腔湿润,减少不适感。
3.预防口臭的发生: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不能进食,口腔中的分泌物容易滞留,容易引起口臭,需要及时清除。
二、口腔护理的方法1.保持口腔清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应每日进行两次或更频繁。
具体方法如下:a.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用纱布或软毛牙刷浸湿后,轻轻擦拭舌头、牙齿和颊部。
注意使用无香味和无酒精的清洁剂,避免刺激口腔黏膜。
b.吸除口腔分泌物:使用专用的口腔护理吸管吸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分泌物滞留引起感染。
c.预防龋齿:可使用无糖口腔清洁片含咀嚼,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口腔清洁。
2.维持口腔湿润:a.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通气管的插入会导致口腔干燥,可以通过滴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来维持口腔湿润。
b.可以使用口腔湿润剂,如口腔喷雾剂或润滑剂,喷射到口腔内,增加湿润度。
3.预防口臭:a.口腔护理吸管可以用来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减少口腔异味。
b.使用无糖口腔清洁片含咀嚼可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减少口臭。
c.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喂食管道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分泌物的淤积。
三、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1.注意手卫生:进行口腔护理前,请务必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技巧正确: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温和、耐心,避免对插管造成不适。
3.观察口腔状况:注意观察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的变化,如红、肿、溃疡、龋齿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避免引起窒息:进行口腔护理时,要避免使用大量的清洁剂或湿润剂,以免滴入气管引起窒息。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一、目的①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②预防或减轻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
③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
二、操作标准(1)操作前准备①评估患者:神志及合作程度,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烦躁患者予以适当镇静。
②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舒适体位。
③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④用物准备:治疗碗2个、镊子、弯止血钳、弯盘、压舌板、纱布、吸水管、棉签、液状石蜡、手电筒、治疗巾、纱布3条(或寸带)、吸痰管、吸痰装置、漱口液、牙垫、5ml空针1只、听诊器、必要时备开口器。
⑤环境准备:宽敞,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2)操作步骤①核对:医嘱及患者,确认患者。
②体位: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面向护士。
利于分泌物及多余水分从口腔内流出,防止反流造成误吸。
③铺治疗巾:围于患者颈下,置弯盘于口角。
防止床单及患者的衣服被浸湿。
④吸痰:两名护士协作,分别站于患者两侧,增大氧流量,调节负压,右侧护士用吸痰管吸净气管内分泌物,换吸痰管后再吸净患者口鼻腔分泌物。
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利于提高氧饱和度。
负压适宜,吸痰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吸痰要彻底。
⑤口腔评估:如有口唇干裂,应先湿润口唇,昏迷患者可用开口器协助张口。
便于观察口腔内情况。
防止口唇干裂者直接张口时破裂出血。
⑥管道的护理:揭开固定插管的胶布、牙垫,对侧护士的左手以小鱼际及环指、小指紧贴患者下颌部,示指、拇指、中指固定导管,右手放在患者额部以固定头部,观察插管至切牙的长度,嘱患者慢慢张口,将牙垫移向患者一侧磨牙,并将气管插管轻轻偏向牙垫。
两人合作,妥善固定,观察插管深度。
⑦口腔护理:用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血管钳夹紧棉球清洁口腔及牙的各面(包括牙内外侧面、咬合面、牙龈、上腭、颊部、舌面、舌底、口腔底等)。
取下牙垫,清洗牙垫后重新放入口腔内。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团体标准以下提供《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团体标准中一些具体的操作标准:
1. 口腔护理的频次应每6~8小时进行1次。
2. 强调应双人操作,保持气管插管末端至门齿的距离不变。
3. 监测并维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₂O。
4. 对于无禁忌证患者,应抬高床头≥30°,头偏向一侧,以避免气管插管移位,防止误吸窒息,保证患者安全。
5. 应将评估贯穿于口腔护理全过程,应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配合程度等;通过评估呼吸机参数、气管插管位置等,保证机械通气有效运转,保证人工气道通畅;应通过评估口腔状况、口腔周围皮肤状况,评价口腔护效果。
6. 首选冲洗结合刷洗法,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出血或出血倾向者,宜选择冲洗结合擦拭法。
7. 冲洗或擦拭顺序为:先对侧后近侧,依次进行牙齿、颊部、舌部、舌下、硬腭及气管插管表面的护理,按需进行口鼻、气道、声门下吸引。
8. 口腔护理液可选择生理盐水、%氯己定含漱液等。
使用含漱液时,应确认患者无误吸风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获取更多信息。
临床护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和合作程度。
2.评估操作环境和用物准备情况。
3.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点、溃疡、异味及口腔内卫生情况。
(二)操作要点。
1.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2.保证气囊压力在适宜范围,吸净气管及口腔内的分泌物。
3.记录气管导管与门齿咬合处的刻度,测量气管导管外露部分距门齿的长度。
4.2人配合,1人固定导管,另1人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具体要点见第一章)。
5.操作过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停止操作。
6.将牙垫置于导管的一侧并固定,定期更换牙垫位置。
7.操作完毕后,再次测量气管导管外露长度和气囊压力,观察两侧胸部起伏是否对称,听诊双肺呼吸
音是否一致。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口腔护理的目的、方法及可能造成的不适,以取得配合。
2.指导清醒患者充分暴露口腔以利于操作。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2.操作前后认真清点棉球数量,禁止漱口,可采取口鼻腔冲洗。
3.检查气管导管深度和外露长度,避免移位和脱出。
4.躁动者适当约束或应用镇静药。
一、概述气管插管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医疗技术,主要用于呼吸道管理、心肺复苏或呼吸治疗等。
然而,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腔不适、口腔感染等问题,因此,加强气管插管术后口腔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气管插管术后口腔护理措施。
二、口腔护理的重要性1. 预防口腔感染:气管插管术使患者无法正常咳嗽和排除分泌物,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容易引发口腔感染。
2. 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护理有助于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分泌物等,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异味。
3. 提高患者舒适度:口腔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口腔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
4.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护理有助于降低口腔内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三、气管插管术后口腔护理措施1. 观察口腔状况(1)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牙齿、牙龈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检查气管导管是否固定牢固,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
2. 口腔清洁(1)口腔护理液:使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2%碳酸氢钠溶液等口腔护理液,每天清洁口腔2-3次。
(2)口腔护理方法:用棉球蘸取口腔护理液,轻轻擦拭患者口腔黏膜、牙齿、牙龈等部位。
3. 吸痰(1)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牙齿护理(1)使用软毛牙刷,每天刷牙2-3次。
(2)口腔护理液漱口,清除口腔异味。
5. 饮食护理(1)给予患者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2)饮食前后用口腔护理液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6. 口腔护理注意事项(1)口腔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2)口腔护理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3)避免用力擦拭口腔黏膜,以免损伤。
(4)口腔护理操作前,洗手并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四、总结气管插管术后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口腔卫生、提高患者舒适度、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掌握口腔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业务学习
时间:2011-05-13 地点:护士长办公室参加人员:巫荣萍张丹花王吉芳殷春芳杨静怡倪益益贺明静苗振英何萍陆薇汪春琴徐燕虞红叶吉志娟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要点
由于气管插管的应用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途径与吸入含病原菌的口腔分泌物有关,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口腔护理直接相关。
1 口腔护理
1.1 心理护理由于带气管插管失去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对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和患者交流,嘱予以配合。
1.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气管插管的患者病情变化快,因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若有变化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严重时暂停操作。
1.3 加强口腔冲洗口腔内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加之会厌的保护功能丧失,分泌物易流入气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
棉签护理法:(1)吸出口咽部分泌物;(2)确认气管插管内压未降低;(3)侧卧体位,头偏向一侧;(4)去掉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将牙垫移至一侧磨牙之间;(5)用棉签浸
2.5%碳酸氢钠溶液擦洗牙齿、牙龈、舌、腭、颊黏膜;(6)确认插管的位置,用胶布重新固定;(7)口唇干裂者,用棉签沾少许植物油或石蜡油涂于口唇上。
刷牙式护理法:(1)吸出口咽部分泌物;(2)气管插管内压应提高40cmHg;(3)侧卧体位,头偏向一侧;(4)去掉固定插管的胶布,将牙垫移至一侧磨牙之间;(5)两人同时操作,一人一手拿压舌板,一手拿沾少许牙膏的软毛刷清洗牙齿各面,再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边冲洗口腔边吸痰,由另一人负责吸痰,将吸痰管放口腔下方操作,直至冲洗干净;(6)确认插管的位置,用胶布重新固定;(7)口唇干裂者,用棉签沾少许植物油或石蜡油涂于口唇上。
1.4 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吞咽功能及自行排痰功能受到影响,口咽部分泌物多要及时吸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持续吸痰时间不易过长,每次10~15s,压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并观察有无发绀,如血氧饱和度低于85%,立即停止操作。
气管插管的气囊内应充气,防止口咽部分泌物渗漏。
高压力气囊每2h 放气5~10min,进口硅胶低压气囊每4~6h放气15min,放气前必须将气囊以上部位的分泌物、滞留物吸引干净后方可放气。
1.5 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戴口罩,所有物品均经清洗、消毒,遵循“一人、一物、一用”原则。
吸痰管、医用手套均应一次性使用,口鼻腔及气管的吸痰管、吸痰液,均应分开放置。
吸痰的生理盐水应每天更换。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口腔霉菌病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过久(>2周)及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在舌体可见白色点片状病变,可用2.5%碳酸氢钠溶液擦洗口腔,清洗后在病变处涂维生素AD油加制霉菌素。
2.2 创伤性溃疡由于负压吸引器压力过大及牙垫、气管插管固定太紧,容易损伤口腔黏膜,吸痰时压力在0.02~0.06kPa,新生儿一般不超过0.02kPa,牙垫及气管插管固定胶布每日更换,溃烂处喷口腔炎气雾剂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