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稳态与调节二

稳态与调节二

稳态与调节二
稳态与调节二

稳态与调节二

1.(2014课标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2014课标Ⅱ,3,6分)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3.(2014福建理综,2,6分)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4. (2014山东理综,2,5分)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5.(2014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会变强

6.(2014安徽理综,6,6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7. (2014重庆理综,6,6分)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

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8. (2014江苏单科,11,2分)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9.(2013四川卷,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

..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10.(2013新课标II卷,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11.(2013江苏卷,1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12. (2013安徽理综,5,6分)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13. (2013广东理综,4,4分)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14. (12四川)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15. (2013福建理综,2,6分)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NaCl茉莉酸

①+-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③--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 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16. (2013浙江理综,5,6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17. 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病毒感染→人体T 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 .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 .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 .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18.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19.(2013海南卷)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20.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21. (2011年浙江卷)30.(14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件下图。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生长激素是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激素)能接触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______组织。 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腓

肠肌 ①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22. (2014山东理综,25,11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

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引起皮肤血管,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降低,可引

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3. (2014四川理综,8,11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⑴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

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为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c点时,该结构发生

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

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

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⑷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______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

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013课标Ⅱ,29,10分)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

:

试管号GA溶

缓冲液水

半粒种

子10个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1步骤2

1011带胚25 ℃保温24 h

后去除种子,在

各试管中分别

加入1 mL淀粉

液25 ℃保温10 min

后各试管中分别加

入1 mL碘液,混匀

后观察溶液颜色深

+ +

2011去胚+ + + +

31去胚+ +

41去胚+

51不加种子+ + + +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稳态与调节二

1-5 DACDA 6-10 CBBCA 11-15 DBDCC 16-20BACBC

21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抗生长素(2)侧芽的伸长分生(3)植物激素

22 (1)(冷觉)感受器神经递质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23⑴传入神经(或感觉神经)内正外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⑵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⑷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4 (10分)

(1)淀粉麦芽糖(每空1分,共2分)

(2)少(1分)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稳态与调节二

1-5 DACDA 6-10 CBBCA 11-15 DBDCC 16-20BACBC

21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抗生长素(2)侧芽的伸长分生(3)植物激素

22 (1)(冷觉)感受器神经递质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23⑴传入神经(或感觉神经)内正外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⑵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⑷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4 (10分)

(1)淀粉麦芽糖(每空1分,共2分)

(2)少(1分)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高中生物专题07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

高中学习资料分享 [QQ群] 872658960 [公司地址]

专题7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 书本速记 1.内环境: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必背基础知识点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意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具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要求:离体神经元),

2019届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稳态与调节》神经调节 复习研究课 学案 无答案

《稳态与调节》——神经调节一、网络构建 探究:阿尔茨海默症(AD)的致病机理

乙酰胆碱 阿尔茨海默症(AD )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目前关于AD 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 一、探究活动一: 胆碱能损伤学说 以下是乙酰胆碱合成、释放、作用过程图。 研究发现: 1. AD 患者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神经末梢能够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元)丢失。 2. 乙酰胆碱(ACh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广泛,主要起兴奋性递质的作用,参与机体心血管活动、感觉、运动的、学习和记忆的调节作用。大部分Ach 可在乙酰胆碱酯酶作用下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而失去活性。 结合上图,解释AD 的胆碱能神经元损伤、丢失导致痴呆的机理。 二、 探究活动二:Aβ毒性学说 1. 研究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人大脑中的海马区密切相关。科学家发现AD 患者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和海马区,细胞外有大量β-淀粉样蛋白( A β)沉积形成老年斑。同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除了有神经元之外,还有神经小胶质细胞(MC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可以大量合成并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从而诱发炎症。 表2. 大鼠海马CA1 区神经元数量 表1中假手术组的意义: 综合表1和表2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 2. 进一步探究研究Aβ沉积物的致病机制 (1) 总结:Aβ沉积物的致病机制 请用简易流程图总结Aβ的

主要致病机制: (2) 探究实验:验证“IK 蛋白的磷酸化能够诱发炎症”。 已有研究表明,IK 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位于其末端的肽段(N )。 思考: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 思路: 实验材料与试剂:体外培养的MC 细胞、细胞培养液、Aβ沉积物 两种短肽:a. 与N 的氨基酸种类、数目相同,序列不同的短肽 b.与N 的氨基酸种类、数目相同,序列相同的短肽 (两种短肽对细胞内其它生理过程均无直接影响。) 请完善实验方案: 三、综合提升 高等动物通过调节网络,使机体保持,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多变的环境。 四、创新思维:综合AD 的胆碱能损 伤学说和Aβ毒性学说,请提出可能的AD 的治疗思路。

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及神经调节练习

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及神经调节练习 一、选择题: 1.血浆中的水来自() 、组织液、细胞液、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淋巴、组织液、血浆、消化液 .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心室腔内的血浆‘“.膀胱腔内的尿液 .人体血液的,能维持范围而变化不大,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 .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它来源于。 、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清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淋巴和血液.血浆 .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水和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①②③④⑤.②③④⑤.②③④.②③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渗透压下降.细胞代谢紊乱.糖尿病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中原因是()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是体内增加水分 是体内增加无机盐是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下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牛奶被饮入胃中 .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 回归教材 一、内环境与稳态 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4.水平衡的调节 水平衡调节的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液的 和内环境的稳态 调节过程: 1.水的平衡 来源: 排出: 2.钠盐的平衡 来源: 排出:主要由 ,极少量由汗液、粪便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3.钾盐的平衡 来源: 排出:主要由 ,其次由 排出 多吃 排,少吃 排,不吃 排 组织液 淋巴 呼吸系统 CO 2刺激呼吸中枢的神经体液调节 内环境 概念: 体液细胞内液 内环境 三者关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作用: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和 稳态 含义: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包括水、无机盐、 等营养物质的量;PH 、 、 等理化指标;激素、代谢废物等物质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及外界环境变化 机制:在 和 共同调节下,各 活动的结果 意义: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血液PH 的维持 缓冲系如H 2CO 3/NaHCO 3的调节 PH =7.35-7.45 破坏: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 降低会导致骨 质软化病或佝偻病, 导致肌无力

5.钠、钾平衡的调节 调节的意义:Na +在维持 方面有重要作用;K + 在维持 、 、 三、血糖调节 1 2.血糖平衡调节 -

3.糖尿病的原因及特点 消瘦 四、体温调节 体温的含义: 体温的来源: 体温调节的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特别是维持( )的活性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 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温调节的过程:

(1)A液为,B液为,C液 为。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 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解析〗考查胰腺组织细胞的内环境、血糖的调节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体内组织细胞(包括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是由血浆、淋巴和 组织液构成。 (2)气体O2、CO2等在动物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在动物体 内,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跟二氧化碳相 反。所以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向组织细胞内扩散。 (3)胰腺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进人消化道后分解有机物; 胰腺中的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胰岛素,首先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流到“靶器官”,参 与调节代谢,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在尿液中有葡萄糖(糖 尿)。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胰腺组 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 〖例2〗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中A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与此有关的生理过程①是;正常人饭 后物质A 会,约1小时后又会 (2)图中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内环境与神经调节的练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练习题 选择题答题卡(1-18为单选,19-22为多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0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唾液、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6.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 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7.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 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8.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9.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 ..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10.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1、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 和Q各是什么物质?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 P O.03% O.03% 2% Q O.1% 0.1% O 12.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能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13.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 效应器 B. 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4.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选项 ①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 肌肉就收缩。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 收缩就越强。 ③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1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

高中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案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教学目标 (1)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2)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3)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2)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2.反射弧由哪几部分构成?(结合运动员听到枪响后起跑的例子) 3.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 4.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吗?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不仅包括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的传导,还包括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那么,兴奋是如何产生的,在反射弧中又是怎样传导的呢?(二)讲授新课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在介绍科学家实验:在蛙的坐骨神经上(神经纤维膜外)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同一个电流表上。静息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当在神经的左侧一端给予刺激时,靠近刺激一侧先变为负电位,另一侧还是正电位,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刺激引起了两侧电极电位的变化,使两侧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偏向电势较低的一侧),紧接着另一侧电极处变为负电位,而靠近刺激一侧恢复为正电位,电流表发生方向相反的偏转,最终两侧电

位恢复一致,电流表不再偏转,该实验说明,兴奋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兴奋在神经纤维中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我们把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那么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是怎样的?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成因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未受刺激时),形成原因:K+外流(神经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受刺激时),形成原因:Na+内流(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该部位发生膜内外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传导过程: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临近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这样就产生了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的方向是图中箭头方向),局部电流又作为新的刺激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兴奋就可以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K+外流)。(为了使神经元内外离子浓度平衡,Na+-K+泵会吸钾排钠,主动运输) 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兴奋的传导方向: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兴奋来自于感受器)。

专题七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专题七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B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3.体温、水盐调节A 4.血糖调节B 5.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6.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 7.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 8.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 8.人脑的高级功能A 10.动物激素的调节B 11.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 【学习过程】 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1.内环境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成分有哪些?具体细胞的内环境判断。 2.简述体温、水盐调节过程 3.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过程,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 拓展提高: 1.组织水肿的原因 2.下丘脑的作用及与血糖、水盐、体温调节的关系 考点二、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方式及类型 2.兴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机理,传导的形式,速度,方向?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组成,传递的形式,方向及原因,速度。人脑的高级功能有哪些? 拓展提高: 1.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 2.膜电位的变化与离子的运输 3.抑制性递质与膜电位的关系 抑制性递质:不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不存在钠离子内流,主要是阴离子通道打开,使阴离子内流,抑制兴奋的产生。如γ-氨基丁酸 麻醉剂的作用原理:延长阴离子通道打开时间,抑制兴奋的产生,产生麻醉效果。 考点三: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常见激素的作用,分泌部位,化学成分,作用部位(靶细胞),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2.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及分级调节过程 3.激素调节的特点 拓展提高: 1.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区别 2.反馈调节机制 (1)负反馈调节: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2)正反馈调节: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如: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分泌调节机制即为正反馈调节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射精等。 3. 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 (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 垂体释放。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 考点四、免疫调节 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及三道防线。 2.流感病毒如何进入人体细胞,又如何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

稳态及调节方式 (1)教案

稳态及调节方式 授课时间:2018年4月9主备人:蒋立锋参与人:胡昌云、蒋兰、赵晓、阮昌应 考纲要求 理解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方式 考点预测 1、内环境稳态 2、稳态的调节方式 重点、难点 1、内环境的概念及成分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模型 课堂教学环节 一、模拟题、高考题彰显考纲 1.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二、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1、画出内环境模式图 2、构建内环境调节概念图 3、梳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 三、主干知识、易错点再认识 1. 内环境的概念、成分、稳态、意义 例1.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例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例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维持稳态的机制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设计依据与构想】 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特别是神经的调节。依据本节内容特点,设计有自学讨论、观察、探究、调查和实习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活动,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等知识。对有些较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多用一些生动、直观的例子来说明。本节还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把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机地进行融合。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说出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并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课时计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镜、计时器等。 2.统一制出“大脑和脊髓的比较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表”。 3.脑的组成和脊髓的结构放大模型。 4.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 2.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整理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重点体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设计思想: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以目标问题推进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起学生的探讨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也是他们创新学习的基础。 方案二:创设情景。同学们想一想,在考场上答题的情景:你的手指灵巧地握住笔,双肘自然平放桌上,身体略前倾,头稍低下,眼睛快速聚焦在所写的字上,大脑会积极思考要写什么?这种协调一致的默契配合,主要是靠什么系统调节的? 生:主要是神经系统。 师:很好,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样完善的调节作用呢?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设计思想:提起考试的情景,孩子们会感到记忆犹新,并有庄严的感觉,引入这个话题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新课教学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进一步讲述大脑皮质和脊髓的生理活动,课本首先以“望梅止渴“为例,再安排膝跳反射实验,从实验过程了解反射弧,归纳出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样既有利形掌握科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知道“望梅止渴”故事吗?这些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呢?引出新授内容 教师:(拿出一个纸盒子)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哪位同学想到讲台配合我完成这个试验? 学生:(踊跃举手,其中一名学生到讲台)把手伸进纸盒,大叫一声,急忙把手抽出。 教师:(打开纸盒,纸盒上竖着几排牙签)这位同学反应很快,手被牙签扎了一下,马上缩了回来,你认为他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学生:小腿迅速前伸。 教师:叩击韧带,小腿迅速前伸,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们做的活动:手碰到牙签后马上缩回,这也是一种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应的原因,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后):反射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教师:象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引出反射的概念

稳态及其调节

稳态及其调节 提要本文介绍了对高等动物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方面的基本认识及进展,提出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所形成的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稳态是生理学发展史上早已提出的一个经典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 它学科的发展,这个概念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扩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现在,稳态不仅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之一,也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现代概念之一。人类研究生命现象的主要目的是揭示生命的奥秘,进而为认识自然(包括人类自身)、改造自然服务。稳态是生命体存在的前提条件,揭示稳态的机制也就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等生物具有维持稳态的机制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的发展将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水平对其作出解释。因此,稳态又是一个尚待进一步阐释的现代概念。 1稳态概念的提出与现代发展 1.1内环境及内环境恒定概念的提出经典稳态概念的形成分别得益于两位著名生理学家的杰出工作。第一位是法国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伯尔纳(C. Bernard);第二位是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W. B. Cannon)。伯尔纳对生理学的研究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生理学的每个部分,对生理学的贡献极多,意义最大的是于1857年提出的内环境及内环境恒定概念。他认为,多细胞生物每一细胞的外液是机体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其整体即构成了机体的内部环境。内环境不仅为机体所有细胞的营养供应与代谢物的排出提供了中介介质,更重要的是为各种细胞的生存与活动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理化环境,使得机体外部生活环境的变化难以直接影响各种细胞的生理活动。在提出内环境概念之后,伯尔纳进一步发现内环境具有自我保持稳定的特性。这一发现主要依据其对肝脏活动与血糖浓度间存在互动关系的研究结果。即,肝脏能通过释放或储存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伯尔纳认为,“内环境恒定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机体内的生理过程与生理机制种类繁多且功能各异,均是机体所不可缺少的,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活动,即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乃至各个细胞都在进行各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生理活动。一方面,它们均通过以内环境为媒介来获得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调节信息,并同时经由内环境来输出活动信息和排除代谢产物;另一方面,它们的各种活动都体现出保持内环境恒定的特点。因为,维持内环境恒定是各个细胞赖以生存及正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机体能成为统一整体的条件。由此可见,伯尔纳当时虽只是根据内环境中血糖这种化学物质浓度的稳定现象而提出内环境恒定的概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和调节好题、难题

周练六内环境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判断正误 1.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4.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10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5.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7.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10.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高效;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1.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12.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3.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5.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人体稳态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人体稳态的调节 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淋巴银子、神经递质、极速、CO2、尿素等。 2.存在于内环境的分子、离子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血浆中酸碱缓冲对(H2CO3/NaHCO3等)对进入血浆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5.免疫调节清除病原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 下丘脑: 1.下丘脑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中枢。 4.下丘脑还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血糖调节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为协同作用。 体温调节 渗透压调节 免疫调节 B 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抗原; 吞噬细胞无特异性,但能识别抗原;

浆细胞有特异性,但不能识别抗原。 抗体又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体液免疫(针对外毒素) 细胞免疫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下图: 异 常的体 液免疫 免疫功能过强 免疫功能过弱过敏反应: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映 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 免疫缺陷病 肿瘤的形成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感染T 细胞致死)

人体稳态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人体稳态的调节 一、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淋巴银子、神经递质、极速、CO2、尿素等。 2.存在于内环境的分子、离子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血浆中酸碱缓冲对(H2CO3/NaHCO3等)对进入血浆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5.免疫调节清除病原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 下丘脑: 1.下丘脑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中枢。 4.下丘脑还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1)血糖调节

2) 体温调节 3) 渗透压调节 4) 免疫调节 B 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抗原;

吞噬细胞无特异性,但能识别抗原; 浆细胞有特异性,但不能识别抗原。 抗体又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①体液免疫(针对外毒素) ②细胞免疫 异 常的体 液免疫 免 疫 功 能 过 强 免 疫 功 能 过 弱 过敏反应: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映 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 免疫缺陷病 肿瘤的形成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感染T细胞致死)

专题07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2021届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7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 书本黑体字速记 1.内环境: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必背基础知识点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意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具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要求:离体神经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内环境的组成 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 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 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 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 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 四、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组织水肿】 (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篇一:人体的神经调节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4、通过看书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三、教学过程123 篇二:3.3(1)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案教学设计案 3.3(1) 神经调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4、了解反射与反射弧(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有直观体验,培养实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三)情感目标: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和功能反射与反射弧难点: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和处理神经系统的结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模型投影片六、教学过程:引入:前面学了激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是缓慢而持久的,而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且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而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是怎样呢?引出课题:第3节神经调节出示图片 1、人的手碰到火,手会立即缩回去。 2、用树枝触乌龟头,头和四肢都缩进龟甲。说明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是快速而短暂,如:动物遇到危害时,会迅速的躲避保护自己;人处于紧急情况时,也能迅速的对环境做出反应。.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有反应?每个人的反应速度都一样吗?板书:一、对刺激的反应【实验】P110-111学生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然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学生动手测你反应的快慢。 1、测试者松开直尺,被测试者将尺抓住(0刻度朝下)。 2、测试5次,记录直尺该度,求平均值。 3、被测试者越靠尺下端,说明反应越快。 4、被测试者数数,重复实验。 5、闭上眼睛,重复实验。比较一下,哪种情况反应的时间更短。通过比较,关于人对不同信号的反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析:人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器官或组织参与。接受信息的器官:眼、鼻、耳、皮肤感觉器

内环境与稳态和神经调节练习附答案

内环境与稳态和神经调节练习 一、选择题 1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 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 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人内环境 D. 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 ②④ 3.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 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 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4 .下列叙述中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活动是 A. 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B. 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C. 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D. 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5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6. 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 B. 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C. 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 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7.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否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C.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的结果 D. 反馈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 8.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①②④⑤ D. ③⑥⑦⑧

稳态的调节

高三生物三轮专题复习 生态与环境 知识网络: 考点一种群和群落 训练1.种群学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研究常以种群为单位 B.转Bt基因抗虫水稻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 C.基因a的频率=种群中该基因a的数目/该等位基因(A+a)总数 D.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训练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属于种群范畴的研究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训练3.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种群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Y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a植物细胞核内碱基的数目 一定最少 B.若Y表示鸽种群中的个体数,a、b、c、d表示不同生活 区域中的四个鸽种群,则d种群种内斗最剧烈 C.若Y表示种群的能量值,a、b、c、d表示四个不同的种群, 它们构成食物关系,则c的数量增加会导致a、b的数目减少 D.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不同类 型的生态系统,则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

小结一:对种群增长曲线的辨析 ①右图中“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 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 件下的增长曲线。 ②“S”型增长曲线在图中t1时种群数量为K/2, 种群增长率最大;在t2时数量达到K值,种群增长 率为零。“S”型增长曲线始终存在 ....环境阻力。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训练4.2007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华南虎的生存需要较大领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目前,对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华南虎与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是一个物种的两个亚种。从进化角度看,这种差异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其种群______________不同。 (5)在自然界,由于,狮和虎是不可能相遇的。现在科学家利用狮虎进行杂交,形成狮虎兽或虎狮兽。据此,有人认为狮和虎应该属于同一物种。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自然情况下,华南虎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就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可见,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训练5.下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 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 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