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稳态及调节方式 (1)教案

稳态及调节方式 (1)教案

稳态及调节方式 (1)教案
稳态及调节方式 (1)教案

稳态及调节方式

授课时间:2018年4月9主备人:蒋立锋参与人:胡昌云、蒋兰、赵晓、阮昌应

考纲要求

理解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方式

考点预测

1、内环境稳态

2、稳态的调节方式

重点、难点

1、内环境的概念及成分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模型

课堂教学环节

一、模拟题、高考题彰显考纲

1.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二、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1、画出内环境模式图

2、构建内环境调节概念图

3、梳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

三、主干知识、易错点再认识

1. 内环境的概念、成分、稳态、意义

例1.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例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例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维持稳态的机制

例4.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_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例5.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主要包括血浆、、。

⑵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调节。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重要模型、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

例6.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

例7.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例8.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例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例10.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

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课堂检测:

1.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6分)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右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Kp作用的靶细胞

是。器官A是。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最终

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

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

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

蛋率,结果见下图。

(3)据图可知,Kp-10 (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

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

Ⅲ.综合分析

(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调节。

五、板书

六、反思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7讲群落的稳态与调节Word版含答案

第27讲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一一提考能 最新考纲1. 群落的结构特征(I) 2. 群落的演替(I ) 3. 实验: (1)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 研究 (2) 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 演替 生命 观念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 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 的观点 科学 思维 构建种间关系的模式图,总 结群落演替的特点 近三年考情2017全国卷U (31)、2016全国卷 川⑸、 2016全国卷川(31)、2015全国卷 I (4) 科学 探究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社会 责任 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群落演 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及树立保护环境 意识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I考点自主梳理| 夯丈囚木岁精华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 群落 ①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 群落的物种组成 L是区别丕塾鐘的重要特征衡虽指标 恨览佰啊”丰富度.即群落小糊种数甘的多少 规住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般越京近热带地区. 一单位面积内物种越丰富统计—二一计名计算法、目测怙计法 2. 四种常见种间关系比较

牛与 羊,农作物 狼与兔,青蛙与 蛔虫与人 与杂草 昆虫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模型 H 现象 分层现象 镶嵌分布 决定因素 植物分层:光照、温度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 地形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盐碱 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 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意义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 环境资源的能力 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 的适应;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 充 分利用 教材 高考 1. 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 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017全国卷U, 31(3)]( ) (2) 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 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2016全国卷川,5A)( ) (3)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016全国卷IH ,31(1)]( ) ⑷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I , 4B)( ) ⑸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3全国卷U , 比较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曲线模型 IIJ 营养关系图 举例 大豆与根瘤菌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1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1节第2节种群的特

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1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1节、第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第1课时)种群的特 征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相同 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解析】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D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解析】年龄结构中的下降型,其年龄结构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对应于选项A 所示图例。 【答案】A 3.下列与种群特征无关的是( ) A.未来5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 D.2014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

【解析】人口老龄化说明了年龄结构的问题;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014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属于种群数量特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超出了种群的范畴。 【答案】B 4.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进行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 A.4 000尾 B.3 200尾 C.1 600尾D.800尾 【解析】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得鲫鱼的总数N=M×n÷m=(200×160)/10=3 200(尾)。 【答案】B 5.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答案】D 6.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仅是由出生率决定的,还与死亡率有关,应该是出生率减

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稳态

第九章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 学习目标 1生物圈的概念。能说明生物圈的组成。 2.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阐明生物圈稳态得以自我维持的原因。 3.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描述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阐明引起酸雨的原因和危害。 学习重点、难点 1.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及生物圈稳态得以自我维持的原因。 2.硫循环。 学习过程 一、生物圈的稳态 1生物圈 (1 )概念: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是地球上 的生态系统。 (2)范围:_______________ 的底部、______________ 的全部和_____________ 的上部。 (3 )形成:是地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 共同进化的产物。 2、生物圈的稳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态的概念:生物圈的和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原因: a.能量角度:_________________ 是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能量基础。 b .物质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 ____________ ; 这是物质基础。 c.自我调节:多层次、多方面的。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现:土地_____________ 、森林植被遭到 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温室效应、臭氧层______________ 、酸雨。 (2)酸雨 a.成因:________________ 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S02到大气中,S02过多, 超过了生物圈的________________ 能力。S02与水结合,形成硫酸,随降水落下。 b .危害:直接伤害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水体_________________ ,严重影响鱼类

专题七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专题七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B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3.体温、水盐调节A 4.血糖调节B 5.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6.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 7.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 8.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 8.人脑的高级功能A 10.动物激素的调节B 11.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 【学习过程】 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1.内环境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成分有哪些?具体细胞的内环境判断。 2.简述体温、水盐调节过程 3.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过程,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 拓展提高: 1.组织水肿的原因 2.下丘脑的作用及与血糖、水盐、体温调节的关系 考点二、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方式及类型 2.兴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机理,传导的形式,速度,方向?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组成,传递的形式,方向及原因,速度。人脑的高级功能有哪些? 拓展提高: 1.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 2.膜电位的变化与离子的运输 3.抑制性递质与膜电位的关系 抑制性递质:不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不存在钠离子内流,主要是阴离子通道打开,使阴离子内流,抑制兴奋的产生。如γ-氨基丁酸 麻醉剂的作用原理:延长阴离子通道打开时间,抑制兴奋的产生,产生麻醉效果。 考点三: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常见激素的作用,分泌部位,化学成分,作用部位(靶细胞),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2.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及分级调节过程 3.激素调节的特点 拓展提高: 1.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区别 2.反馈调节机制 (1)负反馈调节: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2)正反馈调节: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如: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分泌调节机制即为正反馈调节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射精等。 3. 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 (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 垂体释放。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 考点四、免疫调节 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及三道防线。 2.流感病毒如何进入人体细胞,又如何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涉外商贸学院 教案 艺术设计学院所在单位 电脑辅助设计教研室所属教研室

住宅空间设计名课程称 师教课授秦学军 1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总学时∕学分:54学时∕4学分 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含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10 )学时实践(含实验)课( 44 )学时 五、授课专业、层次:201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室内设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学习过程中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项目实训熟练地掌握家居设计的过程和创意表现的专业技能。 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难点 实际现场观察与测量及业主的沟通,平面图介绍、平面功能分区,家居布置与平面尺寸及装修材料的选用等。 八、教材和参考书 1.《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孔小丹编著,东方出版中心, 2010年7月 2.《室内设计原理》,来增祥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2版

2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内容 一、章节内容:第一章室内设计理论知识 二、课时:8学时 三、教学目的 本章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室内设计的含义、内容、程序及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家居设计功能分区,家居照明照度的控制。 本章难点: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灯具布局,室内色彩的设定。 五、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范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1)因材施教 (2)多媒体理论讲解 (3)实地考察 (4)命题方案设计 (5)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室内设计介绍 (1)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进行设计的一项活动。室内设计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2)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 室内装潢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指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色彩处理、装饰材料的作用及配置效果。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室内设计指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除室内装修、室内设计两项内容外,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 特色等文化环境方面的创造。 3 (3)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内容见图1-1。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代码:zh012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学 分:5 总 学 时:80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 一、前 言 (一) 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二年二期学生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对象学习过工程制图、设计表现、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与制作能力。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模块之一。 2、前导和后续课程 图1:前导及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办公类、商业类、餐饮类、休闲类、展览类、娱乐类空间设计项目为载体贯穿始终,利用项目的执行,将公共空间的类型与特征、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及手绘方案表现、AUTO CAD 、3Ds MAX 相关软件的运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按照项目流程及技术方法需要在各子项目和任务中进行嵌入与引导,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形成课程可展示成果。 校企双方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操作过程、阶段性成果和项目成果综合质量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作品完成后,组织对作品进行适当的陈设、展示,使学生形成必要的成就感。 前导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制图 室内设计表现 后续课程 公共空间设计 专题设计 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公共空间的基本种类; 2、了解地域经济、文化对相关公共空间的影响; 3、了解国家或行业协会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要求; 4、了解室内设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发展与基本用途; 5、理解各类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 6、掌握室内设计相关原理、图纸规范; 7、掌握空间形态的组合方式与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导入与实施项目,学生能运用公共空间特定功能、表现形式、装饰工程要求等相关知识,根据室内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等要求,按照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手法和操作规范,利用手绘表现、计算机CAD、3Dsmax软件平台相关技术,完成符合课程项目要求的设计图纸,预设效果,最后编制设计说明,并与相关图纸一起装订成册。 (三)素质目标 1、表达与交流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保持有效的口头沟通、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设计方案的有效陈述与说明; 2、知识产权维护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设计的原创性,注意保护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不窃取他人的设计成果; 3、执行力——能够正确理解项目任务书相关要求,能够正确的按照设计计划方案执行相关任务,按时、按质地完成并提供阶段性可展示成果; 4、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按时到岗,保持岗位的整洁,图纸摆放、收纳、整理有序,形成有效的技术档案,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5、组织能力——保持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各岗位之间保持有序、有效的负责关系,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6、操作规范——遵循室内设计工作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相关设备操作规范。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体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手法,为其胜任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计80学时,分为6个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任务及学时分配设计具体见表1。

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随堂练

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生物,也就有多个种群。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个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马尾松林地中的生物群落不仅包括所有树木,还包括与这些树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他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答案:D 2.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②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③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 是从哪一点开始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 ①②③④ A b a c d B d c b a C d b c b D c a d c

解析: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K/2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C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率逐步降低 解析: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率最大,然后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时,增长率降为0;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 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率开始降低。 答案:D 4.(2010·临沂模拟)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衰退型和①B.增长型和② C.衰退型和③D.增长型和④ 解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中,增长率不变;而“S”型增长曲线,由于种内斗争和天敌数量变化,增长率发生改变,故该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的“S” 型曲线。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答案:B 5. 如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 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word同步测试题

第1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 一、选择题 1.某个稻田的所有昆虫可称为() A.一个种群 B.多个种群 C.一个群落 D.一个生态系统 2.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3.生活在日本的一种金龟甲虫,进入美国后,在美国比在日本危害更为严重,其原因是()A.雨量充沛 B.天敌较少 C.植物较多 D.环境无污染 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5.“人与自然”节目中报道,湖北省麋鹿自然保护区将一只雄鹿和七只雌鹿散放到保护区中,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追踪和观察,这些麋鹿已经适应了野生生活。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无意外灾害,这些麋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 B.可以预见,该麋鹿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增大 C.种群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D.该种群数量将会按“J”型曲线一直发展下去 6.在下面的4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7.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 8.图6—2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A.乙、甲、丁 B.甲、丙、乙

稳态及调节方式 (1)教案

稳态及调节方式 授课时间:2018年4月9主备人:蒋立锋参与人:胡昌云、蒋兰、赵晓、阮昌应 考纲要求 理解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方式 考点预测 1、内环境稳态 2、稳态的调节方式 重点、难点 1、内环境的概念及成分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模型 课堂教学环节 一、模拟题、高考题彰显考纲 1.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二、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1、画出内环境模式图 2、构建内环境调节概念图 3、梳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 三、主干知识、易错点再认识 1. 内环境的概念、成分、稳态、意义 例1.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例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例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维持稳态的机制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稳态及其调节

稳态及其调节 提要本文介绍了对高等动物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方面的基本认识及进展,提出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所形成的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稳态是生理学发展史上早已提出的一个经典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 它学科的发展,这个概念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扩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现在,稳态不仅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之一,也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现代概念之一。人类研究生命现象的主要目的是揭示生命的奥秘,进而为认识自然(包括人类自身)、改造自然服务。稳态是生命体存在的前提条件,揭示稳态的机制也就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等生物具有维持稳态的机制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的发展将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水平对其作出解释。因此,稳态又是一个尚待进一步阐释的现代概念。 1稳态概念的提出与现代发展 1.1内环境及内环境恒定概念的提出经典稳态概念的形成分别得益于两位著名生理学家的杰出工作。第一位是法国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伯尔纳(C. Bernard);第二位是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W. B. Cannon)。伯尔纳对生理学的研究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生理学的每个部分,对生理学的贡献极多,意义最大的是于1857年提出的内环境及内环境恒定概念。他认为,多细胞生物每一细胞的外液是机体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其整体即构成了机体的内部环境。内环境不仅为机体所有细胞的营养供应与代谢物的排出提供了中介介质,更重要的是为各种细胞的生存与活动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理化环境,使得机体外部生活环境的变化难以直接影响各种细胞的生理活动。在提出内环境概念之后,伯尔纳进一步发现内环境具有自我保持稳定的特性。这一发现主要依据其对肝脏活动与血糖浓度间存在互动关系的研究结果。即,肝脏能通过释放或储存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伯尔纳认为,“内环境恒定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机体内的生理过程与生理机制种类繁多且功能各异,均是机体所不可缺少的,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活动,即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乃至各个细胞都在进行各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生理活动。一方面,它们均通过以内环境为媒介来获得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调节信息,并同时经由内环境来输出活动信息和排除代谢产物;另一方面,它们的各种活动都体现出保持内环境恒定的特点。因为,维持内环境恒定是各个细胞赖以生存及正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机体能成为统一整体的条件。由此可见,伯尔纳当时虽只是根据内环境中血糖这种化学物质浓度的稳定现象而提出内环境恒定的概

艺术类课程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课程简介Array 一、课程定位 《公共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 程,该课程根据商业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课程内涵 教学目的: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程序、及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以设计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案例实训,熟悉领会公共空间装修设计的材料、工艺、管理、预算、施工综合项目策划、设计与运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共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与程序,主要学习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图形思维方法与表达,并最终以施工图的形式来展现设计方案。 2、专卖店项目设计,主要学习专卖店的装饰设计、道具展示设计及空间组合设计。 3、餐厅项目设计主要学习餐厅的重要功能区,营业区与厨房设计,并辅以家具陈设设计方面的内容来开展教学。 4、娱乐健身空间设计主要包括歌舞、洗浴、球馆、美容剧院等空间室内设计,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接触与训练,进一步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并提高设计审美修养。 5、酒店项目设计是公共空间设计中要求比较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标准高,管理难度大的设计项目。不但要熟练掌握设计的方法流程,还要掌握酒店专业的特 点,有针对性进行项目运作。其中入口、大堂、客房是酒店的核心功能空间,

高中生物新课标中图版本章整合(第二章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本章整合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专题1群落结构与群落演替 总结:在自然界,多种生物的种群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相互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构成群落。同一群落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统一的整体。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和物种的丰富度差别很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演替,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为了一定目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在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生态工程。 【例题】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 D.互利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解析:从图中曲线看,N1先上升然后N2上升,而N2上升又导致N1下降,且N1下降进而导致N2也随之下降,这符合具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的变化规律,且N1为被捕食者,N2为捕食者。 答案:B 绿色通道: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是紧扣各生物因素间的关系概念。种内关系是指两个个体属于同一物种,若互相有利则为种内互助,若相互矛盾或对立则为种内斗争;若两个体间不属于同一物种,则应为种间关系,互利为种间互助(典型的种间互助为互利共生),相互矛盾为种间斗争(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专题2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总结: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不是种群的简单集合,它具有种群水平所不具有的特征:物种多样性、物种相对数量、优势种、生长型和营养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的外貌与生长型、空间结构和时间节律。群落中每个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时间或空间上存在着相对位置和机能关系,这就是生态位。 【例题】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 B.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内 C.种群内会发生寄生关系 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展示空间设计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第27讲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 考纲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 (1)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 落的演替 生命 观念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 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 相协调的观点 科学 思维 构建种间关系的模式 图,总结群落演替的特 点 近三 年考 情 2017·全国卷Ⅱ(31)、2016·全 国卷Ⅲ(5)、 2016·全国卷Ⅲ(31)、2015·全 国卷Ⅰ(4) 科学 探究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 富度 社会 责任 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群 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 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 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 ①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2.四种常见种间关系比较 比较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曲线模型 营养关系 图 举例大豆与根瘤菌蛔虫与人 牛与羊,农作 物与杂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3.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模型 现象分层现象镶嵌分布 决定因素植物分层:光照、温度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 物 地形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 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 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意义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 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教材VS高考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017·全国卷Ⅱ,31(3)]() (2)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2016·全国卷Ⅲ,5A)() (3)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016·全国卷Ⅲ,31(1)]() (4)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4B)() (5)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3·全国卷Ⅱ,31(4)]() 提示(1)√ (2)×鹰迁入后,蝉的数量减少。 (3)√ (4)×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5)√ 2.深挖教材 (中图版必修3 P75“营养结构”拓展)下面是几种营养关系曲线图,请说出每个曲线图所表示的营养关系类型。

高三生物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设计

高三生物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内环境:相对于生物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组织液: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隙形成。 淋巴液: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内含大量淋巴细胞。 血浆:含大量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1.举例分析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①血细胞---------血浆②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③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④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 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和组织液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 相同: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3)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 3. 组织液、淋巴、血浆之间的关系图 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1.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酸碱度:血浆的pH为7.35~7.45。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无机盐在细胞外液中的作用: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②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 三、内环境调节机制的认识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高考生物)生物圈的稳态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圈的 稳态

生物圈的稳态 考点细化统计: 基础知识回顾: 环境污染 环境危机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物圈: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 稳态: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连续的状态 ①能量基础: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 (太阳能化学能) ② 物质基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物质 ③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稳态的破坏:人类在许多方面对生物圈的影响超过其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 人类对农业方面:森林变成农田,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 生物圈工业方面:大量开采能源,得不到相应补充和恢复 的影响人类生活:生活废弃物污染环境 ???→?光合作用稳态的维持

节约能源 生物圈的保护和人类开发新能源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 类型:煤炭型污染(我国) 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烟尘及SO 主要污染问题:A 、B 、C 。 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D 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原因:水体中E 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 导致 富营养化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群死 亡现象 具体现象:F (淡水)、G (海湾) 概念: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污 土壤污染染物的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承受能力,使土 壤质量下降 实例:“镉米”事件 概念:人类生产、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往往含有 多种 固体废弃对人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如不及时加以利用, 物污染长期堆放越积越多,污染生态环境。

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 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 另一 生产的原料 损伤听力 干扰睡眠 噪声污染诱发多种疾病 影响心理健康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对策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④《中国21世纪议程》 概念: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转化,使生态环境 中污染物的H 降低和消失的过程。 (1)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 措施:生物净化绿色植物净化作用(2)阻滞、吸附大气中粉尘和放射 性污染物 途径(3)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病原菌 (1)分解土壤中农药 微生物的净化作用(2)其需氧呼吸能分解污水中的 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 染的防治

中图版必修三种群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1)

A .样方法 B .黑灯光诱捕法 C .标志重捕法 D .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一选择题(共45分) 1. 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 20~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 35岁以上年龄 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 A 、 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B 、 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 C 、 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 D 、 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 量基本稳定 2.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 B. 一个种群是不同生物个体的总和 C. 种群内的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D. 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 3. 一位生物学者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种群 D .个体 4.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5. 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6. 下列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是(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 A. 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 一个牧场里的家禽 C. 一条河里的鱼 D. 一个蜂巢里的蜂 A. —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一个岛屿上的全部植物 C.地球上所有的斑马 .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 A .种群密度 B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D .年龄组成 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7.如下图所示,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 动年组 老年虽 8.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9.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46只,第 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 () 10. 下 图表示四个种群中的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最可能越来越小的是 ( ) 11. 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 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 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 体数)。请分析该图,种群达到 2500只时,正确 选项是( ) A. 环境因素对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 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相对稳定 C. 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 出生率不会超过死亡率 12. 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 值提高 B. BC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 C. B 到C 的变化过程可能是因为天敌捕食成功率增加的结果 D.比较曲线Y 与曲线X 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13. 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 b 点时种群有最大自然增长率 B. 食物是影响cd 段波动的重要内源性因素 曲线Y A . 46 B . 25 C. 12 D. 96 比. 例 1L 年龄期: 田主殖期」 种 群数量3 年龄期 年龄期, 时间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内环境的组成 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 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 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 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 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 四、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组织水肿】 (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